教師工資不再與職稱掛鉤能實現嗎?教師工資的走向將如何?

琳瓏兒


編者按:教師工資組成項目有許多項目,每一項少十幾塊,多則上千塊。除此之外,教師工資還要跟職稱掛鉤,教師工資待遇就很難跟得上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因此,只從教師工資和職稱掛鉤後,教師的平均收入就普遍低於社會平均收入水平。



一,教師職業內部收入差距十分巨大

眾所周知,教師工資待遇和職稱掛鉤後,獲得高級職稱的教師和初級職稱的教師的工資待遇收入差距十分巨大,高級職稱的教師和初級職稱的教師每個月收入在一千多以上。而且,每次調工資都是按照職稱級別來調資的,造成沒有獲得高級職稱的教師和擁有高級職稱的教師的平均收入差距越來越大。所以,雖然在一個學校內做同樣的工作,卻同工不同酬,很多教師因此而心理不平衡,職業倦怠越來越嚴重。

二,職稱想法是好,卻不符合實際

職稱是我國獨有的人才管理制度。教師職稱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自從職稱出現後,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任何一項好的制度都有可能過時的時候,職稱制度也是如此。很多人說,不是職稱不好,是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就是,該得高級職稱的人不得,不該得的卻得了。

比如說,老實認真上課的一線教師很難評上,那些整天用錢買論文,去參加表演課,還有其他熱衷於做課題等等亂七八糟的人,還有一些不上課的學校領導卻獲得了高級職稱,導致教師們人心渙散,再加上工資不高,地位低下,生活都沒了盼頭,教育情懷也就談不上了。

三,教師工資不和職稱掛鉤不可能實現

教師工資和職稱掛鉤的制度也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期間也經歷過多次修訂。但是,每一次修訂都是沒起到多大的作用。最近的一次修訂也只是取消了電腦和英語這兩樣評職稱需要的條件,其他的並沒有多少變化。雖然說不再以論文為主要評選條件,但是又多加了難度更大的課題材料。很多教師沒有申請得課題,也就沒有了評職稱的機會,他們就更消極了。但是,即便職稱和工資掛鉤不合理,也沒能改變,畢竟職稱制度歷史悠久,還有一幫靠職稱吃飯的人養,要是取消了職稱,這些人怎麼安排呢?

據我觀察,今後教師工資還是和職稱掛鉤,而且職稱也不會有什麼大的改革,工資待遇提高的也不是很快。而且,今後評職稱也只能會越來越嚴格,材料越來越多,形式主義也會越來越嚴重。我們的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也會越來越嚴峻,很多優秀學子還是不會加入教師隊伍,很多地方也就缺很多教師。


孖無悔觀教育


雖然目前職稱改革的方向要求逐漸淡化職稱工資上的差異,但實現起來依然很難,從最新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基本工資標準對照表和舊的基本工資對照表相比較(如下圖所示),職稱工資之間的差異並沒有明顯變化,反而有不斷拉大的趨勢,因此廣大教師盼望的同工同酬恐怕一時之間很難實現。

目前職稱與教師工資掛鉤是造成同樣工作量的老師們工資差異巨大的根本原因,同一個學校同樣工作量的老師之間的工資會因職稱不同而相差300-1000以上,再加上績效工資,各種津貼和補助工資也和職稱掛鉤,這就造成更大的差距,年輕的低職稱的教師工資大多3000左右,而高級職稱的教師工資水平卻在6000左右。

但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職稱與教師工資掛鉤,而是在於,能夠評上中級職稱僅佔全體教師的60%,能評上高級職稱的僅佔全體教師的6%,這就意味著絕大多數的老師晉升職稱緩慢,甚至一輩子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拿低工資標準,且還有可能一輩子無法評上高級職稱。

也就是說人們對職稱與教師工資掛鉤意見重大的原因是因為評高級職稱可望而不可及,如果大家都能自然晉升,都能在從教二十年以上評上高級職稱,相信大多數老師不會對因職稱與老師工資掛鉤而有意見,因為自己早晚也能實現。但現實是絕大多數教師晉升職稱很難,這也就造成強烈的不公平感。也極大的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再加上企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後,教師的退休工資目前也很低,也極大地降低了教師職業的吸引力,使盡力於教育的人才納入越來越少,特別是鄉村教育越來越落後。職稱晉升難和職稱與工資掛鉤是影響教育發展的極重要原因。

但為什麼很難實現教師工資與職稱不再掛鉤呢?

一、地方財政對教育的投入有限,如果實現同工同酬,那麼教師的整體工資就要上漲,這會加重地方財政經濟負擔。

目前教師職稱二級職稱套專技十二級,一級職稱套專技十級,高級職稱套專技七級。處於事業單位專技技術人員工資標準的最低級,且佔教師總數的40%左右的教師只是專技十二級工資,60%左右專技十級工資,6%左右的高級職稱拿專技七級工資。這就意味著,絕大多數老師只能拿到最低級的基本工資,而6%的高級教師專技七級工資只是鳳毛麟角,對普通教師而言,想實現它越來越成為奢望。但這種工資結構卻極大的降低了當地財政支出。因此,要解除工資與職稱掛鉤首先要地方經濟發展支撐才行。

二、教師工資與職稱掛鉤有利於教師行業的管理。極大的保障了相關人員的利益。

目前職稱晉升從初級評定到各項證書、論文再終極到評定的過程,早已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利益趨動鏈條,這一利益鏈讓權錢交易進行的越來越順暢,極大的保證了某些有權有勢有後臺的人的利益。想打破這一格局談何容易?

總之,要想實現教師工資與職稱掛鉤,必須實現教師的國家財政,而非地方財政,到那時,全國老師不分鄉村和城市全部領國家統一核定的同一標準的工資,而這個方法,實現起來太難,很難達成。


指尖教育帝國


在2017年年底時,網上有一則新聞,說的是“教師工資不再和職稱掛鉤,2020年起陸續取消”。這則新聞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不過後來有媒體出來闢謠說,教師工資等級改革主要是針對大學教師。

教師職稱所代表的不僅是榮譽,而且是切實的利益。職稱的高低,決定著工資的高低,甚至也決定著老師在學校的地位和權利。

同樣學歷,同樣的工作量,有職稱和沒職稱,初級職稱和高級職稱,工資卻有巨大的差別。在有的地區,有職稱的老師工資是沒有職稱老師工資的兩倍甚至是三倍。

我國實施教師職稱評定政策已近將近30個年頭,這一制度確實調動了老師工作的積極性,職稱激勵著老師讓老師不斷的提升教學質量,努力成為優秀教師。

和其他制度一樣,初衷都是好的,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產生了不少問題。

目前,職稱評定存在的問題

第一,兼顧了效率,且忽視了公平。

激勵不僅能夠產生正向的作用,有些時候還能會產生負向的作用。

職稱評定本身是為了激勵老師,讓老師不斷的精進自己的教學質量,更好的專注於教學事業,但是在多數學校之中,老師的職稱越高,教學任務反而越少,甚至在有的學校高級職稱的老師都在從事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

地位應該和責任是相匹配的,那些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在學校一般都有較高的地位,但是很多學校的老師都把職稱評定當做一個目標,當達到這個目標之後,就對日常的教學工作失去了動力。

這就造成了一種非常奇特的現象,在很多學校之中,有職稱的教師在學校的教學任務量安排上有更大的話語權,這些教師本應該把自己的教學經驗能力充分的用於到學校的教學工作上,反而這些老師的工作量比較少,而那些年輕的老師,或者沒有職稱的老師,因為沒有太多的話語權,反而教學量比較重。

拿著較低的工資,教學任務反而比較重,拿著較高的工資,教學任務反而比較少。這種倒掛的現象,引起了很多教師的不滿。

當然有的人可能會說,那些評上職稱的老師,不也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嗎?如果一個老師真正比較優秀,難道還怕評定不上職稱嗎?

這樣說確實有幾分道理,但是要知道的是教師隊伍目前的存量已經非常大了,並且教師的職稱評定是有名額限制的,並不是說老師什麼時候想評職稱就有名額的。

比如,之前有新聞報道,武漢鋼城的張老師,多次被評為優秀的班主任,並且他所管理的班級也多次獲得了優秀班集體,但是卻在職稱評選當中多次失利,職稱很長時間就沒有變化過,擔任班主任也沒有得到任何的補貼。

最後,這名張老師因為壓力過大而選擇了自殺。

第二,職稱評定,“人為”干預的因素太多。

如果所有的職稱評定都是公開透明的,什麼樣的能力都對應什麼的職稱,誰有能力職稱評定時誰優先,相信大部分的老師對於職稱評定也沒有太多的意見,對於自己的工資低也沒有太多的怨言。

但是,實際的情況是職稱評定的設定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老師的職稱評定是自上而下分配名額,然後學校進行層級上報申請。老師所在的學校,對於老師的職稱評定有很大的決定權。

正如有的老師抱怨的,現在老師評個職稱,僅有教學業績、榮譽證書之類還是不夠的,有些時候還要拼人脈關係。

龐大的基層教師隊伍和有限的評定名額之間的不匹配,造成了教師職稱評定之中很多奇怪的現象。

比如,之前在教師職稱評定中要求老師發相應數量的論文,一箇中小學老師發論文,難道有益於教學質量的提高嗎?答案是當然不是。之所以會設置這樣的門檻,主要就是為了緩解老師之間的過度激烈競爭。

雖然,教師職稱評定之中的一些不合理的規定被取消了,但是並不是說教師評定之中一些隱形的門檻不存在了。

只要是在學校呆過或者是參加過職稱評定的人,就明顯覺得教師職稱評定除了競爭比較激烈之外,還有一些隱性的門檻存在,甚至有些獨斷的現象存在,並且這種現象不在少數。

因此,很多人在呼籲取消教師職稱評定,但是從短期來看,教師職稱評定不大可能被取消。

取消教師職稱評定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其實,很多人看到了教師職稱評定有激勵老師的作用,但是另外一個方面,教師的職稱評定,也為教育管理部門對於老師這種人資源在不同地區進行分配,提供了低成本的調節手段。

如果取消了職稱評定,嚴格的按照績效工資來進行考核,那麼很多私立院校的競爭力將顯著的增強,而財政壓力比較大的地區的公立中小學競爭力將明顯的減弱。

更何況,目前我國的教育分佈城鄉的二元結構還是比較明顯的。如果取消了職稱評定,多數老師肯定不會優先選擇農村地區的學校,以及偏遠地區的學校。

教育不僅要考慮到效率,有些時候還要兼顧到公平,畢竟每個人都有受教育權。如果教育管理部門不能有效的對教師資源進行分配,這顯然不是教育管理部門所希望看到的。

至少在未來的5到10年之內,不同地區的教學質量之間的差距不可能縮小,所以,老師的工資也不可能完全和職稱評定相脫鉤。

更有可能的是,對於教師的職稱評定條件,以及評定以後的教師管理會做出詳細的規定;另外,對於教師的職稱評定可能會引入教師之間的民主評定和學校評定相結合的模式。

並且在職稱評定的過程之中,會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或者是落後的偏遠農村地區進行大幅度的傾斜。

期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升學與考試


教師不再與職稱掛鉤才能打破那些少數人既得利益,因為我們知道能拿到高級職稱的人畢竟是少數,但是教師眾多,但是能享受好的待遇的人卻是少數。


職稱是最初對於人才一種能力晉升管理制度,而且在過程中加入各種考核。但是使用了這麼多年,很多現實的問題讓職稱已經無法滿足全體教師的需求和滿意度。教師需要發展,而個人努力就會有好結果嗎?而現實是不是這樣的,努力幹工作的教師,可能事事親力親為,而且盡職盡責,所以在別人陪領導的時候,他們在努力工作,但是最後換來是別人拿到職稱,而自己想要,卻不給機會。所以造成工資差距越來越大,那麼很多教師就這樣越來越沒有動力去做事情,因為做了事情人得不到,沒有做事情的卻得到了。


所以不管怎樣,未來肯定得打破這些,不然教育發展和教師的培養肯定受到極大的影響。


思維數學小課堂


'績效工資制'的教師,教書不是為國為民;而是為被評聘為高級職稱,為掙上高級教師職稱的錢而教書。不同職稱的教師,工資級別與工資額差越來越大。大多數'講臺教師'受苦受累職稱低而工資少,多勞不多得。這就是:勞者能者得少吃少;而其家庭生活形成了'有的吃沒的看'的現象,貧富不均之差距越來越大。'高級'職稱何時能被評上?卻望塵莫及!如此,是否挫傷了低職稱低工資教師的工作熱情與工作積極性?再者,退休教師的工資額與在崗教師的工資額,屢調屢差,越差越大。教師績效工資,是否須要兼顧低職稱教師能者勞者多勞多得與老年教師者所依所得所養?'縮小高、中、低職稱教師的工資級差';'縮小退休教師與在崗教師的工資差額',是否更加深得人心?敬請智者評說!


好運來4586074649547


我個人覺得應該不可能,應該職稱是體現教師專業性的。

那麼為什麼教師一直強調工資和職稱相沖突的原因在哪些方面呢?

一:職稱工資佔有的比重太大

同樣工作年齡的兩個人,如果職稱一個是高級一個是一級,那麼如果不實行定崗定級,就得按照高級教師是七級工資,一級教師就是十級工資,兩者相差可能五六百甚至更多,這樣的差距是同樣歲數不能接受的。

職稱是所有工資的起點。

二:上職稱難度太大

為什麼上職稱難度大?

1、現在的職稱是人家給的指標:按照全校在校教師的人數劃比例,要麼名額多要麼名額少;

2、明年各地區給的名額有限,必須刷掉一部分人。一般為20%,那麼這些人一般為:沒有關心的人。

3、要求太高:要麼要求論文達多少、要麼要求其他的。論文是你想發表就發表的?要麼是真材實料、要麼就得買資料


那麼最終教師工資和職稱會不會斷掉聯繫呢?答案是不會的,我們只能期待職稱的評審條件放寬,不在過多的限制名額,要麼就像其他職業參加考試(一級建造師),我考上了就是一級教師、高級教師。


作為90後教師,我認為放寬條件,讓更多符合條件、擁有進取心的教師獲得更大的進步才是職稱的意義所在。這樣才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我是90後地理老師,我在美麗的黃海之濱,歡迎大家一起探討教育問題!

90後地理老師


教師應與公務員一樣,按職責分工和參加工作時間長短定工資工資資度建國七十年還未成熟是國家層面的遺憾,升級升官發財應該同歩一管一百萬人同管一百人怎能用一句為人民服務同而言之,畢業業班把關教師,大學,高中,初中,小學老師教學難度根本不同相提並論一個小學如只有一個高級名額那就只能給校長如不公說明你的德才比校長高,首先校長應該你來當,中國人首先要從教育單位先破除用人先要上面看中再有做中一學校校長應有上級任命,每年下命教職人工代表大會選舉通過可以一年或二年一次上面交給上面的業績總結不筋閉門造車一應教代會獲三分之二多數票通過一職稱晉升名單,唯學歷論唯論文論校長局長長官意志論,從開始設計就錯現在變為工資養老金終身制更是大錯特錯完全曲解了社會主義乂分配論,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全民一定擁護!學校和社會一定穩定安祥!


翁世昌


我的判斷是,教師工資將不與職稱直接掛鉤,而是間接掛鉤。

評審條件苛刻、過程不透明、名額限制、評聘分離等,令現行職稱制度一直以來飽受詬病。無數一線教師歷盡千艱萬難,仍只能望職稱而興嘆。

那麼,不評職稱行不行?有些老師這樣自我安慰:“多活幾年,啥都賺回來了!”

這自嘲的話裡,透著苦澀,卻說到好些人心坎上。是呀,反正希望渺茫,何必費盡心機絞盡腦汁去折騰呢?不如卸下壓力,好好活著。

中級職稱和高級職稱的工資差,確實太大。一般情況下,同等學歷工齡,打卡工資相差七八百,算上公積金及績效獎,差距達千元以上。而且,每調整一次工資,就會拉大一些差距,導致未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心理越來越不平衡。

很多地區的教師職稱,永遠只套最低檔,中一套十級檔,中高套七級檔。這樣,中級與高級之間的巨大差距永遠無法縮小。

如果說評上了高級職稱的教師,確實能力強、貢獻大,承擔了更多責任,倒也無話可說。事實是,他們多逃離了教學一線,也沒有承擔教研或引導青年教師成長的重任,而是“功成身退”,拿著高薪等待退休。在一線打拼的,是那些職稱低、又沒有行政職務的老師。

這就凸顯出現行職稱制度的最大弊病——直接與工資掛鉤是行不通的,一定要與崗位、業績相聯繫。

浙江省的職稱改革試點試圖解決這個問題:評上了高級職稱,必須在相應教學崗位,才有高級職稱工資。低職可以高聘,高職也會低聘。

這與之前的評聘分離、評聘合一都不同。評聘分離,是有職稱卻不一定有崗位,評聘合一是即評即聘。前者導致有些評上職稱的老師多年不能聘任,後者則使崗位聘任失去意義。而浙江省的改革,有可能真正體現出多勞多得、優質優酬的原則。

所以,我認為長遠來看,職稱與工資之間的關係,以及教師工資調整的方向應該是這樣:

1、取得職稱,是取得對應職級工資的基礎條件。

2、崗位競聘,是取得職稱工資的必要條件。

3、教師工資結構中,工齡、職稱與崗位、實績,將三分天下。其它要素佔比減小。

一家之言,歡迎探討。如若有緣,點個關注。


毫米


87年開始評職稱目的是提高教師的積極性,職稱還是個人學歷,能力,表現,貢獻的代表。當時條件比較高,初中,小學具沒有高級的,到90年代後期,由於改革開放,能投機鑽營的老師,學歷高的老師紛紛進城,提議初中也應有高級,初中高學歷也不少,工作也辛苦,所以城市初中有極少數的高級名額了。因當時農村初中夲科畢業的很少,幾乎沒有,還有相當數量的民辦,學歷更低。後來國家為提高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指標增多,與工資掛鉤,沒資格的(條件不夠的)造假的都提意見,提出同在課堂上,上一樣的課職稱不同待遇不同,為什麼?大學教授一學期上幾節課?同樣的一節課為什麼有的同學愛聽有的人講學生不愛聽,要承認差距,能力。9o年代陝西高級的評職稱條件:

本科學歷,教令15年以上,中一任職5年以上,懂一門外語,夲專業論文兩篇發表在省級報刋上。專科畢業教令25年以上其他條件相同。都必須當過班主任5年以上,擔任過畢業班教學(高三)。現在喊你幾十年沒評上高級的老師,特別是農村的中小學老師覺得如何呢?


hls12188285933


這麼看:

一是先要明確教師工資的激勵機制,工資中必須有一部分不可能平均分配,也就是說,教師工資不可能吃大鍋飯!大鍋飯,只能養懶人,饞人,消耗老師們的工作熱情,降低戰鬥力……

二是職稱工資的初衷就是拉開分配檔次,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形成競爭激勵機制……剛開始評職稱時,也確實達到了這個目的……教育教學質量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取得了較高的成績……

三是隨著時代發展,職稱名額限制,評職稱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老的退不下來,新人評不上,積壓嚴重,致使不少中老年教師晉級分數已經封頂……所以大家無望之時,對職稱大加討伐……都想吃大鍋飯……不患寡而患不均……豈不知,真要是大鍋飯捲土重來,你才是教育的真正沒了鬥志……混日子就行唄!躺著就來錢……

四是各方面考慮,職稱工資只能改進,不可能取消……目前已經有了改進的方法:1.增加了教齡工資,減少了因職稱而拉大的工資差距;2.部分省市已經實行農村教師工作30年,自然晉升高級職稱,只要符合高級職稱晉升條件即可……3.不少地方加大財政投入,增加高級教師名額……相信隨著政策的改進,會有更多優秀中老年教師解決高級職稱問題……很有盼頭……

五是打鐵要靠自身硬,教師晉升高級職稱,不是白給,教師需要有真本事,教學水平高,成績優……社會滿意度高,家長贊成,學生喜歡……

六是教師一味抱怨職稱一點用處也沒有,還是對照評比標準,用硬實力達到高級職稱要求,只要來名額,非你莫屬……這才是硬道理,一味期盼取消職稱工資只能徒增煩惱……

七是工資走向還是工資漲幅加快,體現職稱價值,加大教齡權重……都有希望……

總之,老師們還是專心致志,聚精會神,研究教育教學,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成為無人替代的優秀教師,才是正途……不只是高級職稱,還要追求特級教師,勞動模範,正高級教師……奮鬥路上不停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