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赫赫有名的“鐵帽子王”,後人窮得連御賜金印都賣了

在清朝的歷史上共有十二位“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了赫赫戰功的皇親宗室,他們功勳卓絕,所以獲得了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立功而受封的。

清朝赫赫有名的“鐵帽子王”,後人窮得連御賜金印都賣了

“鐵帽子王”到底是什麼呢?

“鐵帽子王”指的是世襲罔替的王爵,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

清朝赫赫有名的“鐵帽子王”,後人窮得連御賜金印都賣了

那麼到底是哪位“鐵帽子王”,後人窮得連御賜金印都賣了呢?

豫親王是清朝開國時候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八大鐵帽子王之一。首位豫親王就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子愛新覺羅多鐸,多鐸14歲就跟隨皇太極征戰沙場,立下了不少軍功。1644年,多鐸以定國大將軍的身份跟隨多爾袞入關,擊敗了李自成軍,然後又揮師南下,攻破了長江以北的揚州,迫使南明小朝廷歸降,平定了江南一帶。

清朝赫赫有名的“鐵帽子王”,後人窮得連御賜金印都賣了

福臨在盛京即位後,多爾袞成為了攝政王,掌握了兵政大權,視多鐸為羽翼,或委以重任,或任為主帥。多鐸從此聲名顯赫,成為了明清之際的風雲人物。可惜英雄氣短,1649年多鐸不幸染上天花去世,年僅三十六歲。

多鐸死後,次子多尼承襲了豫親王的爵位,但是在1652年,受到了了多爾袞時間的牽連,被降為信郡王。在1778年,乾隆皇帝以多鐸戰功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又追封多鐸、多尼為豫親王,允許豫親王世襲罔替、永世流傳。

清朝赫赫有名的“鐵帽子王”,後人窮得連御賜金印都賣了

在清朝三百多年的統治下,豫親王一共傳了9代。愛新覺羅端鎮是最後一個豫親王,他的運氣也是不好,兩歲的時候遇到了辛亥革命,三歲的時候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宣告退位。

好在當時溥儀雖然退位,但仍然暫居故宮,當時清政府還和南京臨時政府商定,“宮內各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儼然一個小朝廷。1913年,四歲的端鎮承襲了豫親王的爵位。

清朝赫赫有名的“鐵帽子王”,後人窮得連御賜金印都賣了

其實這個時候,豫親王這個爵位已經形同虛設了,端鎮既沒有優厚的俸祿,也不能出任高官,連當時的皇帝溥儀都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何況一個親王呢。大清徹底完蛋以後,端鎮完全喪失了經濟來源。

當時端鎮年幼,家裡管事的人是端鎮的母親佟佳氏。佟佳氏一向大手大腳、錦衣玉食慣了,家裡面失去了經濟來源後,她馬上打起了豫親王府的主意。1916年,佟佳氏把有著300來年曆史的豫親王府賣給了美國洛克菲勒石油公司。

清朝赫赫有名的“鐵帽子王”,後人窮得連御賜金印都賣了

其實當時清朝的絕大多數的親王貝勒都陷入了窮困潦倒的狀況,紛紛開始變賣家產,但是,豫親王府是第一個被賣出,還是賣給洋人的。

洛克菲勒石油公司以12.5萬美元的價格買到了豫親王府,將裡面的建築全部拆除,邀請了設計過哈佛醫學院的著名減指數柯立主持規劃,成立了中西合璧、用料考究、設施完善的協和醫學院及附屬醫院,培養出了林巧稚、吳階平、諸福棠等頂尖名義。要是這麼看來,當時佟佳氏將豫親王府賣給洋人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清朝赫赫有名的“鐵帽子王”,後人窮得連御賜金印都賣了

當時佟佳氏賣了豫親王府後,得到了消息的豫親王本眾強烈不滿,他們來找佟佳氏和端鎮理論,結果誰也不服誰,一家人當場撕破臉,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

清朝赫赫有名的“鐵帽子王”,後人窮得連御賜金印都賣了

佟佳氏死後,端鎮開始變賣家產,1948年,39歲的端鎮拿著豫親王的御賜金印來到西交民巷的中央銀行,經鑑定,這枚御賜金印成色為十足赤金重270.7兩。北京的文物收藏家更是大呼遺憾。因為,這種豫親王的御賜金印,是極為罕見的珍貴文物,可是無價之寶啊,端鎮竟然當一坨黃金給賤賣了!

如果多鐸泉下有知的話,只怕要被自己後人氣的棺材板都要掀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