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一座最不“江南”的江南城市,一听名字就是个军事重镇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大家好,我是青史回声,解读华夏千年历史。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一座历史城市——镇江。


如果说被誉为“扬一益二”的扬州是“女人”文化,那么在它江对岸的镇江,则是“男人”文化。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稼轩先生辛弃疾的这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深刻展现出当年曹操南下攻打孙权,却久攻不下,因此让曹操说了“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微妙难言的名句(也不知曹丕、曹植等人是否在场,估计听到了,心里也憋屈)。

而这首诗所提到的“京口”正是现在的镇江。辛弃疾也就是在镇江的北固山上在历史登高怀古,想起三国的孙权。

镇江,一座最不“江南”的江南城市,一听名字就是个军事重镇

镇江

镇江,古称京口,这个我们刚才说了,不过它也称润州。自古以来,它就是江南重镇,其实从名字上。我们也可以看出:镇,镇守之意;江则指的就是长江。

京口东通吴、会,南接江、湖,西连都邑,亦一都会也。

这是《隋书·地理志篇》关于京口地理位置的描述。从地图上可以明显看出。镇江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

镇江,男人的地方

镇江,刚才我说了,男人的文化,自然就是男人的城市。如果说扬州是风花雪月之所,那么镇江则是金戈铁马之地。“千山所环,中横巨浸,形胜之雄,控制南北”,其兵家必争之地受到历朝历代帝王的重视,他们有的在这里修建城池,有的在这里驻扎重兵。

“连冈三面,而大江横陈,江傍极目千里,其势大约如虎之出穴,昔人以为京口酒可饮,兵可用”。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镇江完全处于一个可攻可守的军事地位。

冷兵器时代,地形是一个军事城市攻守是否兼备的首要前提。我们来看,镇江处于长江南岸,与扬州隔江相望,而在它上游,则是江南地区尤为重要的六朝古都——南京,一旦镇江陷落,则敌军直接溯流而上,即刻兵临南京城下,甚至是东南两湖平原都门户大开,陷在敌军铁骑之下。不过镇江也不是那么容易陷落的,要不然为何历朝历代对它如此重视!

镇江,一座最不“江南”的江南城市,一听名字就是个军事重镇

镇江的地理位置

在镇江城北,有三座大山:金山、焦山和北固山,因此被称作“京口三山”,你别看这京口三山海拔不高,但三万者相邻,可以形成成掎角之势,俯瞰长江沿岸。只要镇江守军派出一部分兵马镇守三山,则有万夫不当之勇!这在古代,三山就是个天然堡垒,从江北南下的敌军,要想攻镇江,这三山是必须过的。

镇江,一座最不“江南”的江南城市,一听名字就是个军事重镇

焦山

镇江的金戈铁马

虽然镇江历经3500多年历史,但它真正走上历史舞台是在三国时期。

公元205年,成为江东之主的孙权把镇江作为他的江东治所。作为整个东吴的心脏,孙权对它的发展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在孙权建国迁都建业之前,镇江逐渐成为江北到江南的一条水上运输线,每天来往的货物船只源源不断,俨然成为了一个交通枢纽。不过这时的镇江还只是一个交通城市,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军事重镇,因为当时东吴与魏国所争夺的兵家必争之地是在如今的安徽合肥,在当时叫合淝,镇江算是东吴的腹地。

而真正成为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则是在东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八王之乱而导致五胡乱华,北方陷入一片战乱,司马睿迁都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偏居江南一隅的东晋,为了抵挡江北的敌国,自然要在长江沿岸建立防线。当时都督扬州、荆州八郡诸军事的郗鉴,便看到了镇江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于是把把都督府迁来镇江,并亲任京口刺史。后来江南豪族谢氏把控东晋朝政,内有谢安任丞相,外有谢安之侄谢玄在外领兵,而谢玄在外领兵正是在镇江一带。为了抵抗北方前秦苻坚大军南下,在此建立了北府军,其兵源就来自于扬州、镇江两地。而这支北府军则是战功赫赫:淝水一战就大败苻坚的前秦大军,一战成名。

不仅如此,后来的南朝宋国开国皇帝刘裕,就是北府军将领,更巧的是,刘裕还是镇江人。作为镇江人,他对镇江十分看重,因此在去世之前也不忘嘱托继任者刘裕临死还留下遗诏:“京口要地,去都邑密迩,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以至于后来的的齐、梁、陈三朝,也都将京口视为险要之地,派重兵把守。

镇江,一座最不“江南”的江南城市,一听名字就是个军事重镇

刘裕

到了隋唐大一统时期,南北一统,镇江所谓的军事地位也就一落千丈了,因此改名润州,象征着江南好风光。可是好景不长,北宋末年,靖康之变,整个北方陷入金人手中。宋室赵构在江南重建大宋,史称南宋。

不过金兵并不满足北方,于是率军南下,先攻陷了扬州,后兵锋直抵镇江,可谓是势如破竹。赵构仓惶之下逃往海上。当时南宋抗金将领守卫镇江,就在镇江的黄天荡以数千人大败十万金兵韩世忠是其中之一,他率军守卫镇江,以数千人大败十万金兵,迫使金兵退回江北。而这场战役也在历史上被称之为“黄天荡大捷”。也因此南宋得以偏居临安152年。

镇江,一座最不“江南”的江南城市,一听名字就是个军事重镇

黄天荡大捷

南宋与金划分界限是秦岭至淮河一线,不过淮河一带属于“三不管”地带,宋兵并没有驻扎重兵,倒是长江一带重兵把守。而镇江作为长江南岸门户,镇守长江,一直是作为南宋江防前线。甚至在南宋以后的历史中,无论是郑成功的郑军与清军,还是近代的清军和英军,凡是有战争爆发,镇江都是首当其冲。

也正应了我标题上说的,镇江是最不江南的江南,甚至算是江南城市中的一个异数。镇江则是个异数。别的城市在后方醉生梦死,而它多次顶在最前线,虽然江南其它城市都有过拼死抵抗入侵者,比如扬州、南京,但如那句古话说的:建业之有京口,犹洛阳之有孟津。自孙武以来,东南有事必有京江为襟要之防!

如今,我们已经不需要镇江“满带军功勋章”的武士了。对于我们来说,镇江这个名字,只存在消逝的记忆里和课本之中。

《宋史》·脱脱著

《南史》·李延寿著

《元史》·宋濂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