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潛水艇部隊規模~永遠蓄不滿的水池

太平洋戰爭開戰時,日本海軍共有64艘潛水艇(包括3艘預備役潛艇,呂-30,呂-31,呂-32),戰爭中又建造了118艘潛艇,此外,日本繳獲和接收了德國、意大利潛艇8艘。

因此,日軍二戰中總計投入187艘潛水艇(開戰時的預備役潛艇3艘不計入)。

二戰日軍潛水艇部隊規模~永遠蓄不滿的水池

有這麼一道小學數學題:

有一個水池,裝有進水管和排水管

(1)單開進水管1/5小時可以將水注滿;

(2)單開出水管1/3小時可以將水池的水放完;

(3)現在池中存有1/6的水;

如果咱同時打開進出水管,請問多長時間可以將水池注滿~~(答案在末尾)

這道題中的水池是否能蓄滿水,我們都知道和水池進水、排水的速度有關,二戰日軍潛水艇部隊面臨同樣的問題,如果日軍新造潛艇數量超過每月損失,那麼日軍潛水艇部隊的能力就會逐漸增強,反之,就會像營養不良的孩子一樣逐漸衰弱。

在二戰中,我按照時間順序,將每個月日軍新建潛艇和損失潛艇的數量做了整理,得到下面這張圖表。

二戰日軍潛水艇數量規模圖表

紅色為當月損失數,黃色為新增數,綠色為每月1日,日軍可用潛水艇總數

二戰日軍潛水艇部隊規模~永遠蓄不滿的水池

由上圖可以看出,在日軍潛水艇部隊的巔峰時期,1944年2月1日,同時可用的最大潛艇數量為73艘。

可是隨之而來的是,44年2月、44年5、6、7月馬里亞納戰役期間,連續幾個月發生重大損失,潛艇部隊在這4個月中損失了32艘潛艇,卻僅僅補充了12艘新艇。44年8月初,可作戰的潛艇數量已經下降到49艘了。

此外,由於損失的潛艇都是戰鬥潛艇,而44年新造潛艇有不少運輸型潛艇,戰鬥能力很差,這讓日軍潛艇部隊的戰鬥力迅速下降。

濫竽充數的日軍潛水艇部隊

日軍潛艇各種作戰任務繁多,因此需要建造很多種特殊類型的潛艇,這些潛艇的作戰能力不強甚至於為零,在潛水艇戰鬥中無法發揮作用。

(1)運輸潛水艇

日軍在瓜島作戰失敗,44年以後,日軍為了向困死在本土之外的離島上的基地運送補給,而設計和建造了一批運輸型潛水艇,包括潛補型1艘,丁型12艘,丁型改1艘。這14艘是沒有武裝的運輸型潛水艇,雖然屬於潛水艇,但作戰能力極為低下。

潛補型,是為了執行K作戰任務,為遠程水上飛機提供航空汽油補給的潛水油輪,日軍僅建成伊-351一艘。

丁型潛艇,伊361型,共建成12艘,可以運輸80~100噸補給物資。

丁型改,僅建成伊-373一艘,專職從新加坡向本土運送航空汽油,在第二次運輸途中被美軍潛水艇擊沉。

此外,還有陸軍造潛艇——三式潛航輸送艇,日軍共建成38艘(陸軍馬鹿造潛水艇,不計入日海軍潛艇總數的187艘之內)。

(2)未能參戰的波型潛艇

隨著馬里亞納戰役日本海軍的潰敗,日軍開始準備本土決戰,44年的丸戦計劃建造40艘波201型。


二戰日軍潛水艇部隊規模~永遠蓄不滿的水池


本來的計劃是建造750噸和500噸級,但因為資源緊張,最後建成時為320噸級,水下排水量440噸,使用400馬力柴油機和特E型電動機(1250馬力)。


二戰日軍潛水艇部隊規模~永遠蓄不滿的水池


波201型使用德國St52高張力鋼焊接艇體,分段模塊化技術建造,水滴形艇體,重視水下高速性和運動型,艦橋兩側配備升降舵,艦尾配備第71號艦一樣的十字舵。該艇操控性好,急速潛航可以在15秒內進入潛航狀態。

這批潛艇為了準備本土決戰而保存,沒有參戰記錄,日本投降時建成了10艘,此外在建的有29艘未完成。

二戰日軍潛水艇部隊規模~永遠蓄不滿的水池

橫須賀海軍基地停泊的波101、波102、波104


此外波101型建成10艘,以及潛高大型3艘(伊201、202、203),以上這23艘潛艇也是日軍潛艇部隊中虛增的數量。


日軍不作戰的潛艇佔比超過3成

二戰日軍潛水艇部隊規模~永遠蓄不滿的水池


運輸潛艇、波型潛艇和潛高大型潛艇共計37艘,佔日本新建潛艇總數118艘的31.4%。

二戰日軍總計從德、意接收的外國潛艇8艘,呂-501從德國接收,在駛向日本途中被盟軍擊沉,另外其餘5艘——伊-501、502、503、504、呂-500,被日軍用作技術研究和訓練,沒有執行過戰鬥任務。而伊-505、506兩艘因為日本海軍沒有足夠的人手來駕駛,1945年5月直接被扔在爪哇島廢棄除籍。

如果加上這些外國潛艇,不作戰的潛艇總計45艘,佔日軍全部可用新增潛艇數126艘的35.7%。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海軍還剩下58艘潛水艇,其中包括:

波101型10艘,波201型10艘;潛高大型3艘+外國潛艇7艘;潛水學校訓練艇4艘——L4型呂-62、呂-63、呂-68和海中5型呂-32,預備役海大3a型潛艇3艘,伊-153、154、155。

此時,日軍不作戰的潛艇佔比已經超過60%。

如果說波型潛艇是娃娃兵的話,那麼日軍投降時的潛水艇部隊還有不少充數的老爺爺:

二戰日軍潛水艇部隊規模~永遠蓄不滿的水池

1929年的海大3型,伊-56艇(後改名為伊-156)

海大3型的伊-156、157、158、159這四艘服役超過10年的老爺艇,他們早在42年中期就已經老舊不堪,日軍將其退役充做潛艇學校訓練艇用,按理說應該不付啟用,可是前線節節敗退戰局吃緊,這幾個老爺爺也被從潛艇學校請出來重新送上了戰場,負責運送回天魚雷去執行戰鬥任務,將他們勉強算作戰鬥艦艇吧。

二戰日軍潛水艇部隊規模~永遠蓄不滿的水池

日本投降後,1945年9月的伊-402號潛艇

雖然日軍潛艇部隊還有伊400和伊401這樣的龐然大物來撐門面,讓很多人覺得,哇,日本潛艇部隊好強!

可實際上我們不能只看個體,而要看整體實力,45年的日軍潛艇部隊只是幾個老爺爺帶著一大群的娃娃兵,實際戰力已經遠遠不如太平洋戰爭開戰時了,可以說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日軍潛艇部隊的實力從44年2月達到巔峰開始,就一直持續在走下坡路,逐漸慢性死亡。

美軍從投降的日軍手中接收了潛艇,除了有研究價值的那幾艘帶回美國去進行技術研究,其餘的破爛人家根本看不上,直接就都沉海了。

~(完)~

數學題答案來了:

12分鐘將水池注滿,20分鐘將水池放空

也就是進水管每分鐘進1池水/12,出水管每分鐘出1池水/20

兩個水管同時開著:每分鐘淨進水(1/12)-(1/20)=1/30

現在已經有1/6,就是還要進5/6,所以需要的時間就是5/6除以1/30等於25分鐘,也就是5/12小時

這是一個海戰愛好者的港灣,喜歡請點關注


二戰日軍潛水艇部隊規模~永遠蓄不滿的水池

動圖來自《高達 The Origin》第6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