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賴床,拖延,作業寫不完?10個實用方法塑造孩子時間觀

蠟筆小新有這樣一集:美芽媽媽早上喊小新起床,小新答應著卻仍然矇頭大睡,刷牙穿衣服也是閉著眼睛,吃飯也是慢吞吞,美芽不停的在耳邊喊喊喊,催催催。

孩子總是賴床,拖延,作業寫不完?10個實用方法塑造孩子時間觀

相信有很多寶媽看到這一幕,會有強烈共鳴:這簡直就是發生我家裡的日常嘛!

孩子沒有時間觀念,造成賴床,拖延,作業寫不完,總是這樣,長大之後,會造成很多生活和工作中的麻煩。所以,時間觀念,一定要從小培養。高取志津香在《忍住!別插手!合理安排時間》裡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實用的方法,總結歸納一下,可以分成5個步驟,10個方法。而家長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遵守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忍住!別插手!把責任和權力都還給孩子。

孩子總是賴床,拖延,作業寫不完?10個實用方法塑造孩子時間觀

如果家長總是催:會造成兩個後果:1.家長和孩子都不耐煩,沒有或暫時解決問題,但是親子關係惡化。2.孩子對家長的安排產生依賴性,就像算盤珠子,撥一下動一下。

所以,當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的時候,需要的不是指責和安排,而是訓練【很重要!!!】。

認識時間

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要明白一點,孩子和家長的時間概念是不一樣的。大人會知道1分鐘,1個小時,1年的區別。而孩子不明白,所以孩子總是找各種事情去打發時間,因為在孩子看來,時間很長很長。

“認識通過海馬體記憶的,在兩側耳朵深處各有一個海馬體,海馬體對一件事發出要記憶指令的次數越多,在事後回憶時,我們就會感覺時間過得越慢。小孩子對各種事物都感到新奇,海馬體也頻頻發出記憶指令,所以小孩子就感覺一年的時間過得很慢。”

微博大V遊識猷曾經在微博提到:當孩子有需求的時候,需要處理大量的內在渴望信息,同事對自己的情緒理解和控制還不成熟,因此急躁很正常。此外,孩子在童年時世界是新鮮的,收到大量新信息,時間變慢了。最後,大人會時間有預估的經驗,而孩子沒有,就像馬拉松看不到頭,因此會覺得時間格外漫長。

所以,家長需要通過一些手段讓孩子認識時間:

【方法1】抽象時間具象化

時間是很抽象的東西,如果你和孩子說:“我們還有1個小時就要睡覺了哦!”,對孩子是沒有意義的,因為1個小時究竟是多長,孩子並不知道。所以想要養成初步的時間觀念,就要將抽象的時間具象化。

  • 把時間和東西聯繫起來

作者提到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位媽媽對她的孩子說,當媽媽坐在椅子上的時候,無論是讀書還是織毛衣,都是屬於媽媽的時間。通過兩三次的訓練,孩子知道了,當媽媽坐在椅子上的時候,媽媽的時間就開始了,這個時候,是不能被打擾的。這就是將時間和具體的事物聯繫起來了。比如說,當媽媽拿出專用的碗筷出來的時候,就是“吃飯的時間”,這時候必須要把玩具收好。

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告訴孩子,葉子綠的時候,春天就來了,當葉子枯黃掉落的時候,秋天就來了,這樣孩子的時間觀裡就有了四季。還可以將節日納入到時間觀裡來,與此類似,家長還可以讓孩子觀察日出,日落,星星。比如說,現在太陽在當空,應該是中午了吧。這樣孩子的時間觀裡就有了時間的變化。

在訓練孩子時間觀的時候,要讓孩子明白,時間不僅是自己的,也是別人的。

  • 把時間和事情聯繫起來

有時候讓孩子吃一點時間的苦頭,有助於孩子養成時間觀念。比如說孩子上幼兒園了,總是賴床,媽媽叫了好幾次,仍然不起床。那麼媽媽可以嘗試,頭一天晚上對孩子說,第二天早上8點必須要出門,否則不能開車送上學,只能由奶奶步行或者乘坐公交車上學,而且會被老師批評。第二天如果孩子仍然賴床,那麼就委託奶奶步行或者乘坐公交車送孩子上學,甚至可以委託老師進行口頭提醒和批評。這樣就將孩子對待時間的行為和結果聯繫在一起。嘗試過一次苦頭之後,就明白時間的重要性了。(當然,如果孩子耍賴不上學,就涉及到另外的問題了,以後我們再講)

【方法2】認識時鐘

當孩子漸漸長大,教會孩子看時鐘是培養時間觀念的好方法。當然一開始孩子還不會看的時候,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當那根最長的針指到某個數字的時候,就可以吃冰激凌了。我相信很多家長一開始也是這樣的方式。雖然現在手機鬧鐘的應用更多,但是我們還是建議家長在家裡擺放時鐘,培養習慣的一開始,可以多買幾個,每個房間都放上,並且可以挑選孩子感興趣的形狀。

孩子總是賴床,拖延,作業寫不完?10個實用方法塑造孩子時間觀

感受時間

【方法3】預估時間

當孩子逐漸認識時間之後,還要去感受時間的力量。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玩“預估時間”的遊戲,這對以後孩子合理制定計劃很有幫助。比如說讓孩子列出一張每日清單出來,然後在表格中填上自己做某件事的時間,當掐表計時,如果預估準確,則加分,如果預估不準確則減分,最後按分值獲得相應的獎勵。一般來說,孩子對這個遊戲會很感興趣,這有助於孩子對時間有一個感性的認知,並且將時間和做事聯繫在一起。

其次,可以設計一次與爸爸或者媽媽的大餐約會計劃,讓孩子規劃,到底什麼時候出門會比較好。家長引導孩子,坐公交車15分鐘,走路15分鐘,坐地鐵20分鐘,加上預估堵車的時間,大約要提前1個小時出門。

【方法4】計算時間

在孩子羅列清單的基礎上,讓孩子進行簡單的加減計算,得出每件事情的用時長短。這個時候,孩子會發現,原來洗臉刷牙用了15分鐘,吃飯會用1個小時,而自己每天看電視花了2個小時,睡覺花了9個小時。孩子認識到,不同事情使用時間有巨大差別,這位下一步規劃時間做了鋪墊。

孩子總是賴床,拖延,作業寫不完?10個實用方法塑造孩子時間觀

規劃時間

【方法5】認識我的一天

家長可以和孩子準備好彩色卡紙,膠水,剪刀等工具。然後根據孩子每天的事務清單,做一些圖表出來,比如說餅狀圖等。爸爸媽媽也可以製作自己的時間餅狀圖,與孩子的餅狀圖進行對比,通過圖表,孩子會認識到,家務勞動也需要花費很多時間。

孩子總是賴床,拖延,作業寫不完?10個實用方法塑造孩子時間觀

【方法6】時間分段

孩子認識到每個人的時間段使用的時間不一樣之後,比如說,孩子每天需要9個小時的睡眠,而大人只能睡7個小時,來確保完成每天的工作。這時候家長就可以引導孩子將自己的時間進行分段。與孩子進行約定,什麼時間段需要完成什麼事情,家長可以利用身邊的一些工具,為孩子做好時間提示板。比如告訴孩子,晚上吃完飯之後7:00到8:00的時間,可以看電視。如果孩子超時了,家長要進行提醒,讓孩子看約定好的指示牌。

孩子總是賴床,拖延,作業寫不完?10個實用方法塑造孩子時間觀

調整時間

【方法7】便籤排序

當我們需要做很多事情的時候,往往會把事情分成兩類,一類是想要做的事情,一類是必須做的事。家長和孩子之間關於做事的一個最大矛盾是,孩子把想要做的事情排在前面,而家長則把必須做的事情排在前面。

家長在訓練的初期,讓孩子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全部寫出來,並且分成兩類,一類是想做的事情,一類是必須做的事。可能孩子一開始的分類會不準確,比如說把看電視放在必須做的事情裡面。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能全盤否定,以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是要慢慢引導,比如說:“作業是不是必須要完成的呢?”

然後,家長可以將這些事情分別寫在便籤帖上,讓孩子進行排序,來確定事情的重要性。那麼當時間不夠的時候,一些非重要的事情就可以暫時刪掉了。這個訓練進行到一定階段後,就可以劃分時間象限了。引導孩子從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去認識自己必須要做的事情。

孩子總是賴床,拖延,作業寫不完?10個實用方法塑造孩子時間觀

一般美國在早期教育過程中,會佈置需要長期做的任務,如果忘記了,臨時抱佛腳的話,就無法完成,這其實就是在訓練孩子認識重要非緊急事情,並且合理安排時間的能力。

【方法8】溝通方式

孩子在訓練的初期,可能會經歷一系列的失敗,但是成功的經驗就是在一次次的失敗中積累獲得的,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在孩子安排時間出現問題時,說:“你怎麼連這樣的道理都不明白?”的話,可以用“到底哪一個先做會比較好”這樣的問題來引導孩子思考。

更重要的一點,千萬不要代替孩子去規劃時間,忍住!別插手!

存儲時間

【方法9】兌換時間

家長可以買一些彩色玻璃球,也可以畫一張大大的時間規劃格,當孩子完成了每天的任務清單之後,就可以往玻璃瓶中扔一個玻璃球。當達到一定的數目之後,可以向家長兌換時間獎勵。這個獎勵可以是多玩1個小時的遊戲,或者是週末可以看一場2個小時的電影。這樣的遊戲設置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知道,如果能夠高效完成事情,節約了時間,那麼可以用節約的事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方法10】回顧時間

最後,我們建議,孩子完成的任務清單不要丟掉,家長要細心為孩子保存著,這是孩子使用時間的痕跡。當孩子長大之後,一方面回顧自己在小的時候,是如何使用時間,如何度過每一天的,更重要的是,當孩子鬆懈了,去翻一番自己曾經完成的任務清單,會有很強烈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不是家長誇讚的成就感,而是來自於自我,這會激勵孩子持續性的去完成某件不太容易完成的事情。

孩子總是賴床,拖延,作業寫不完?10個實用方法塑造孩子時間觀

除了具體的方法之外,其實高取志津香在《忍住!別插手!合理安排時間》裡還傳遞了一個很重要的育兒觀念:不要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孩子需要的不是指責和安排,需要的是訓練。家長其實,比孩子多得僅僅是經驗而已,我們不能在剝奪了孩子培養正確時間觀念的機會之後,又去指責孩子依賴自己喊起床,監督寫作業。以此類推,其他的事情都是這樣,切記,讓孩子去選擇,讓孩子做決定,讓孩子管理實踐,而我們要做的,只是教會孩子正確的方法罷了。

作者介紹:華中師範大學本碩,現任省重點高中語文教師。更文範圍:育兒經驗,閱讀寫作等。你還有什麼其他的好方法,或者育兒的困惑嗎?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