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蘇東坡一家,他們祖孫是北宋四川更早的三蘇

今天人們說起四川的三蘇,大多數人腦海聯想的應該就是眉山三蘇祠所指蘇洵、蘇軾、蘇轍父子。在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他們一家就佔了三位,全是文壇高手。就連蘇軾的小兒子蘇過,也是詩文名家,素有“小坡”美譽。其實很少有人知道,在眉山三蘇成名之前,四川銅山(今屬德陽市中江縣)已經有一家人創下“三蘇”大名,他們是北宋初期的狀元宰相蘇易簡、書法家蘇舜元、詩人蘇舜欽祖孫三人,可惜他們享年都不夠,事蹟就沒有像三蘇那樣廣為人知。

不止蘇東坡一家,他們祖孫是北宋四川更早的三蘇

蘇易簡畫像

銅山,是古代四川梓州(今綿陽市三臺縣)所屬一縣。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尤其所轄廣福鎮毗鄰玉江,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的古鎮。銅山蘇氏的來源是唐朝宰相蘇頲,他為進士出身,精通詩文。蘇頲與一代名相宋璟搭檔處理事務,推動開元盛世的出現。他的後人蘇傳素陪同唐僖宗躲避黃巢而入蜀五年,留下幼子蘇振生活在四川,出任銅山縣令,所以就有了銅山蘇氏一支。到蘇易簡的父親蘇協,在後蜀時期就學問不錯,考中進士,陸續在彭州、仁壽、合川等地為官。

一、宋代四川第一位狀元蘇易簡

蘇易簡出生於五代周世宗顯德五年(958),正是蘇協在彭州(今成都市所屬彭州市)為官時。兩年後北宋建立,蘇協去合川(今重慶市合川區)任職。蘇易簡跟母親薛氏回到家鄉銅山。蘇易簡少年讀書時一直都生活在四川,聰穎好學,才思敏捷。

沒過幾年,蘇協又改任陵州判官(今眉山市仁壽縣),蘇易簡和母親薛氏去看望蘇協。據說當時遇到有義軍,因為宋軍正準備入川,局勢有些動盪。蘇協出身後蜀官員,待百姓很好,反而受到軍民的保護。宋朝擁有四川以後,皇帝趙匡胤已經聽說蘇協名聲很好,調入中原懷州(今河南省武陟縣)任法曹。

太平興國五年(980),蘇易簡以優異成績考取進士,宋太宗趙光義特別留心選拔純正的儒生士子,對這一批考生親自複試,蘇易簡當場揮灑三千餘言的策試文章。太宗讀了十分讚賞,選為甲科第一,成為狀元,名揚天下,當時年僅二十二歲,也成為宋代四川的第一個狀元。

不止蘇東坡一家,他們祖孫是北宋四川更早的三蘇

蘇易簡編撰的文房四譜

起初任職將作監,負責京城開封府的修繕,督造一些祠堂宗廟。不久,蘇易簡通判升州(今江蘇南京市,唐朝後期改江寧郡為升州。十國時期的楊吳和南唐都以升州為都,也稱金陵府。宋真宗後改升州為江寧府,習慣上人們還會稱南京江寧為升州),再遷左贊善大夫,到東宮太子趙元佐身邊進行輔佐。太平興國八年,以右拾遺知制誥,開始在皇帝身邊處理文書詔命,這時蘇易簡才二十六歲。

之後連續七年主持貢舉,與賈黃中進行共事,公正無私,深得太宗信任。賈黃中當年是選拔蘇易簡的主考官,他們一起又選拔了王千里、崔範、陳堯佐等人。其中,王千里的父親王浮當年就是蘇易簡父親蘇協的老師。而陳堯佐也來自四川,後來同樣是一個狀元宰相。

雍熙三年(986),蘇易簡充翰林學士承旨,負責翰林院事務。他將自己編撰的書《續翰林志》呈獻給宋太宗,皇帝親自寫了兩首詩賜給他,並在詩尾加了一句批語:“詩意美卿居清華之地也。”讚美蘇易簡把翰林院管理的井井有條,是文章清秀華美的地方!宋太宗還用他成名的飛白體書寫“玉堂之署”四個字懸在翰林院廳堂。蘇易簡激動地表示:“自從有翰林以來,從未有過如此的榮耀。”

不久,蘇易簡在翰林院組織聚會,邀請眾多文臣同僚前來欣賞皇帝的賞賜。翰林學士韓丕、畢士安,秘書監李至、史館修撰楊徽之、 梁周翰,知制誥柴成務、呂佐之、錢若水、 王旦,直秘閣潘謹修、翰林侍書王著、侍讀呂文仲等,幾乎集合太宗一朝名臣過半,影響很大。宋太宗知道他們聚會,特地命內侍赴學士院賜御酒,當朝宰相李昉、張齊賢,參知政事賈黃中、李沆等紛紛賦詩贈送蘇易簡。

這一番推舉下來,翰林院學士聲名大振,當時人都評價:“蘇易簡在翰林八年,寵待之優,無人可比。”蘇易簡對太宗的確盡心盡職,一次,蘇易簡用水器比喻,“日中則昃,月滿剛虧,器盈則覆,物盛則衰”勸諫太宗“持留守成,慎終如始,以固丕基”,宋太宗非常欣賞,表示接受建議,提升蘇易簡遷給事中,再到參知政事,地位等於宰相。

不止蘇東坡一家,他們祖孫是北宋四川更早的三蘇

宋太宗畫像

蘇易簡學識淵博,才華出眾,各方面都很不錯,為人最大缺點可以說和家鄉四川物產風俗有關,如李白、蘇軾這些名人都好酒,還經常豪飲,有時就會耽誤事情。皇帝曾多次勸誡,並書《誡酒》《勸酒》二詩提醒他,但沒什麼效果。

至道元年(995),蘇易簡出知鄧州、陳州後,對原本正受恩寵,已經接近宰輔,卻因為一些生活習性而遭到外放,心裡感到抑鬱更加酗酒,最後因此早逝,年僅三十九歲。太宗知道以後惋惜感嘆“易簡果以酒死”,贈輓詞,上有“時向玉堂尋舊跡,八花磚上日空長”語。

因家鄉四川在唐宋時期是全國造紙業最發達的地方,加上宋太宗喜愛書法,對筆墨紙張這些需求很高,蘇易簡投其所好專門撰寫了《文房四譜》。目前全世界存世最早的研究紙張紙業專著,就是《文房四譜》中《紙譜》,寫成於雍熙三年(986),分為敘事、製造、雜說、辭賦四部分,內容包括梳理紙張的源流和名稱種類,介紹各種製作、加工流程,評價紙張的用途、特點等,具有很大的史料價值,該書於清朝乾隆年間收入《四庫全書》。

二、詩人書法家蘇舜元

蘇舜元和弟弟蘇舜欽都生於宋真宗年間。他們的父親蘇耆官至工部郎中、河東轉運使,由於蘇易簡在太宗時的名聲地位顯赫,蘇耆娶宰相王旦的女兒,生下三個兒子,除了有名的蘇舜元和蘇舜欽以外,還有一個蘇舜賓,只不過他們兄弟已經沒有蘇易簡那樣在四川生活的經歷。

不止蘇東坡一家,他們祖孫是北宋四川更早的三蘇

蘇舜元塑像

《宋史》載:“舜元,字才翁,為人精悍任氣節,為歌詩亦豪健,尤善草書,舜欽不能及。官至尚書度支員外郎、三司度支判官”。蘇舜元也通詩文,而且是書法名家,他於宋仁宗慶曆六年(1046)出任福建路提刑,史載“出為荊南路提點刑獄,未行,易福建路”,八年(1048)擢尚書祠部員外郎,移京西提刑,又移河東提刑。也就是他的經歷基本都在地方上做提刑官。

提刑是提點刑獄公事的簡稱,在宋代各路任職,主管轄區內各州的司法、刑獄和監察地方官吏,同時還勸課農桑。蘇舜元出任福建路提刑時,恰好福州知府為書法名家蔡襄。兩人年紀相差也不大,蔡襄小蘇舜元六歲,可謂志同道合,結為好友。宋朝董更在《書錄》:“蘇才翁與君謨(蔡襄字)厚,亦以書相先。故二人卒以書知名。”蔡襄後來為蘇舜元所作《蘇才翁墓誌銘》自稱:“某與才翁兄弟遊最久。相從兩年,政見一致;詩文往來,屐痕處處。”

蘇舜元十分關心民生疾苦,早年在開封府扶溝縣任主簿就有賑災之舉,面對久旱逢雨,他虔誠為民祝禱:“此時忽霶霈,知有神物主。不然諸蒼生,性命委草莽。”在福建路提刑任上,除統轄一路司法、監察等事務外,還擔負勸課農桑、興修水利、賑救災民、減免賦稅、移風易俗等重大責任。他在福州看到坊間百姓生活用水不便,為方便城內百姓就近取水,專門組織人力擇地挖掘十二口水井,後人稱這一批水井為“蘇公井”,至今留存不少。

蘇公井大多清澈見底,大旱不枯,冬暖夏涼,水質很好。到清朝的翰林葉觀國仍寫詩讚美:“蠲暑深宜虎掌瓜,勝煎銀鹿半巖茶。怪來碧藕條冰似,新浸蘇公井水華。”對蘇公井帶給當地百姓的生活便利,歷代方誌史料如宋《淳熙三山志》,明王應山《閩都記》,清《乾隆福州府志》都有記載。最詳細的是清朝林楓的《榕城考古略》,記錄了蘇舜元開鑿水井的位置:“蘇公井,宋提刑蘇舜元所鑿,凡十二井,皆在城內,俗稱蘇公井。在閩縣者四:一在嘉榮坊內,嘉榮坊即今南營,井在張氏祠前。一在開元寺南。一在慶城寺南。一在石井坊,即石井巷。在侯官者八:一在登俊坊內,即今楊橋巷,井在登俊境內。一在桂枝坊,即今牛育巷內一在官賢坊,即今侯官縣前,井在官賢境內。一在泔液鋪,即今後街宮巷,俗名豐井營,井在巷口泔液境內。一在西察院後,西察院,即今海道里地,井在長福營公館之後。一在萬歲寺前,萬歲寺,舊在今廟巷內,今寺廢而井猶在巷中,然當隸閩縣。一在斷事司前,斷事司,即今都司巷地,井猶在巷內。一在鹽運司前。”

不止蘇東坡一家,他們祖孫是北宋四川更早的三蘇

流傳至今的蘇公井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蘇舜元“終於京師之祖第,年四十九”,與弟弟蘇舜欽合葬於潤州(今江蘇鎮江)丹陽。許多文士都深感痛惜,蔡襄撰寫《蘇才翁墓誌銘》記述行狀,王安石感嘆“壯志負平生”,黃庭堅贊其“高材傲世人”。歐陽修在《蘇才翁輓詩》中稱讚:“零落篇章為世寶,平生風義見交情”;王安石《蘇才翁挽辭》雲:“翰墨隨談嘯,風流在弟兄”, 梅堯臣《廣支蘇才翁輓詞》“ 盛世雖多士,唯公與眾殊。高才飛健鶻,逸句吐明珠”都流露出對蘇舜元的深厚情誼。

三、詩文先鋒蘇舜欽

蘇舜欽比哥哥蘇舜元小兩歲,是北宋前期最重要詩人和古文家之一,與詩人梅堯臣並稱“蘇梅”,蘇舜欽、梅堯臣與歐陽修關係非常好,蘇舜欽小梅堯臣六歲,小歐陽修一歲。

蘇舜欽年輕時學識就很厲害,許多觀點不落俗套,很早就和年長近30歲的穆修一起提倡用古文寫作,並呼籲文壇改變唐朝流行的駢儷文風。包括反對以徐鉉、錢惟寅等南唐、吳越文人時興的西昆體詩歌。蘇舜欽的提議比尹洙、歐陽修都早,作為名狀元蘇易簡之孫,堅守儒家思想中的關心現實精神,在文學方面提倡反映現實社會。

不止蘇東坡一家,他們祖孫是北宋四川更早的三蘇

蘇舜欽畫像

二十二歲時,蘇舜欽因父親官職出任滎陽(今屬河南)縣尉,景祐元年(1034)進士。歷任蒙城(今屬安徽)、長垣(今屬河南)縣令,後入大理寺評事、光祿寺主簿等職。蘇舜積極上書言事,先後上過《上三司副使段公書》、《諮目七事》、《乞納諫書》等,要求開通言路,懲治弊政,得到范仲淹的賞識。如蘇舜欽《上三司副使段公書》中說:"嘗謂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言也者,必歸於道義;道與義,澤於物而後已。至是,則斯為不朽矣。故每屬文,不敢雕琢以害正。"上繼承唐朝韓愈等人的理念,下與歐陽修等人英雄所見略同,所以與歐陽修等人堪稱知己。

范仲淹推薦蘇舜欽以集賢校理官的身份負責進奏院的工作,樞密使杜衍也看重蘇舜欽的才能,將女兒嫁給了他。因西夏戰事出現,杜衍與范仲淹、富弼等都傾向於除舊佈新,渴望圖強,蘇舜欽的態度與他們一致。

慶曆年間,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反對他們推出一系列新舉措。慶曆四年(1044)的秋天,時值進奏院祀神, 蘇舜欽按照慣例,用所拆奏封的廢紙換錢置酒飲宴。王拱辰告蘇舜欽以監主自盜,藉以打擊範、杜。結果杜衍只做了一百二十天宰相,外放兗州。蘇舜欽等其他支持杜衍、范仲淹的官員大多被貶,這就是慶曆期間圖強的失敗。

不止蘇東坡一家,他們祖孫是北宋四川更早的三蘇

蘇州滄浪亭

蘇舜欽因此離了開封,選擇暫時隱居山水,到蘇州修建著名的滄浪亭,過了幾年悠閒日子。慶曆八年(1048)復官為湖州長史,還沒有正式到任就病逝,年僅四十一歲。

蘇舜欽是名門出身,性格慷慨豪邁、作為一個積極入世的儒家士子,非常希望國家富強,渴望改變現實,他的詩歌熱情奔放,有別於梅堯臣的微婉古淡、含蓄深遠。歐陽修稱讚他"筆力豪雋"、"超邁橫絕"(見《六一詩話》),《宋史·蘇舜欽傳》評價他:"時發憤懣於歌詩,其體豪放,往往驚人"。哪怕最後兩三年隱居蘇州寫了不少山水詩,但也藉助景物而抒寫勃鬱不平的情懷,完全不是孟浩然、王維之類恬淡雅趣的享樂風格。

蘇舜欽是宋代現實主義詩風的領軍人物。總的來說,銅山三蘇雖然也是書香門第的文人世家,但這三人各有長處,影響比眉山三蘇要全面,可惜祖孫三人享年都不長,加上蘇舜元、蘇舜欽兄弟並沒有在四川生活過,對後世的影響就比眉山三蘇要小一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