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系洗牌:龍湖、金科成“雙雄” 新鷗鵬、協信“掉隊”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渝系房企相比於異軍突起的閩系和浙系房企顯得有些落後,曾經叱吒風雲的部分渝系房企也漸漸退居二線,失去了名號。在地產江湖的腥風血雨中,渝系房企的陣地反而有所收縮,市場份額也呈現下降趨勢,最後形成了“三家獨大”,而多數掉隊的局面。

渝系洗牌:龙湖、金科成“双雄” 新鸥鹏、协信“掉队”

業績明顯分化

在渝系房企中,分化現象較為嚴重,出現了強者恆強,弱者淡出的局面。長期居於雙強地位的是龍湖集團和金科股份,前者2018年銷售額突破2000億元,後者2018年銷售額突破千億元。

根據龍湖集團發佈業績顯示,2018年,龍湖集團實現銷售金額2006.4億元,同比增加28.5%;營業收入為1158億元,同比增加60.7%,歸屬股東的淨利潤為162.4億元。

同時,金科股份也發佈2018年年報顯示,金科股份實現簽約銷售金額1188億元,同比增長81%;實現營業收入412.34億元,同比增長1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8.86億元。

作為渝系房企的代表,龍湖與金科銷售雙雙過千億,金科的銷售額增長達到了81%的高速,也是新晉千億房企的代表之一。在克而瑞《2018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200排行榜》(下稱“榜單”)中,龍湖排名第10名,是唯一一家入圍房企銷售額排行榜前10名的渝系房企。而金科也入圍前30名,暫時位列第22名。

但是,除了上述兩家渝系房企過千億之外,其他渝系房企的業績差距較大。目前,東原地產的銷售額增速較快,已經超過曾經“渝系三強”的第三名華宇集團,位列第三位。根據克而瑞數據顯示,其2018年的銷售額為548.7億元,暫時位列第50名。而華宇集團2018年實現銷售額375.2億,漲幅接近150%。

除了進入百強榜單的渝系房企外,2018年,也有重慶本土房企掉出百強榜。根據榜單顯示,新鷗鵬地產在2017年以152億元排名在100名,而2018年新鷗鵬地產以149.6億元排名在127位。

更有重慶本地的房企的名字由於長期未上榜單已經漸漸不為熟知。例如,光華控股、興茂產業、重慶長安房地產、同景置業、隆鑫集團、重慶澤京房地產開發公司、重慶德傑地產集團等在榜單上再也找不到身影。

重回規模賽道?

從業績貢獻上,中小型渝系房企佈局單一、土地儲備弱是其落後的原因之一。比如,從佈局來看,新鷗鵬集團在重慶的在售樓盤較少,雖然有在四川、山東、江蘇等地有佈局,但是在售項目不多,導致業績出現下滑。

目前,新鷗鵬的戰略是“以教育為主導、多產業關聯發展”,以產城融合為轉型方向,打造文化產業園等新業態。2018年,意識到佈局單一的問題後,新鷗鵬集團將總部由重慶遷至北京,正式開啟了全國化征程。

而另一些中小型渝系房企在地產市場遇挫後也開展“去地產化”的戰略。以協信地產為例,在其“去地產化”的轉型過程中,協信地產佈局了多條業務線,包括汽車公園、總部城等產業項目,與清華啟迪合作,打造科技園區等。

2017年,協信地產挖來了曾經的“中海老臣”、時任龍湖上海總經理的張澤林,張澤林到任後重提了規模的訴求,將2018年銷售目標定在600億元,其認為“規模化仍舊是協信需要考慮的問題”。

“去地產化對財務的影響非常大,需要再熬一段時間,如果我們體量再大一點達到500億元,30%的持有型物業,會比較舒服,這個階段付出了發展速度不快的代價。”張澤林表示,這也意味著協信地產重新回到了規模的競賽道上。

規模是房企發展的門檻,必要的規模成為企業融資、佈局的支點。對於大多數渝系房企來講,他們錯失了地產行業的規模快速擴張的“窗口期”,未來逆流而上將會面臨更大的市場困難。

(End)

(微信ID:beijing_house)

往期閱讀:

黃光裕出獄傳聞再起 兩年後能否拯救國美地產業務?

濟南一項目在建車位坍塌後業主質疑住宅樓質量

渝系洗牌:龙湖、金科成“双雄” 新鸥鹏、协信“掉队”
渝系洗牌:龙湖、金科成“双雄” 新鸥鹏、协信“掉队”渝系洗牌:龙湖、金科成“双雄” 新鸥鹏、协信“掉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