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血糖应该控制在多少合适?

张之瀛大夫


【专业医生天天和您说健康】

张先生高血压十多年了,血压控制的还算可以,可在最近的几次检查中发现自己的血糖升高了,被诊断患上了糖尿病,这可真是为上浇油,这么多年好容易把血压控制下来了,现在又得把血糖降下来,他想知道血糖也要像血压一样必须严格控制达标吗?

这样的事还真不少,高血压和糖尿病可以说是一对难兄难弟,这两种疾病往往会发生在同一个患者身上,患者既要控制血压又要控制血糖,往往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对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控制哪个更重要?控制在多少就适合呢?

无论是高血压还是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引起心、脑、眼、肾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发生的根源都是损伤血管后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两者也都与机体代谢异常相关,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这也是很多高血压患者患病多年后会并发糖尿病的原因,反过来也是一样。

正因为如此,当两种疾病同时存在时,表明病情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的往往已经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且已经有了并发症的发生。这种情况下,阻止与延缓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将成为最主要的治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在控制好血压、血糖的基础上,更多地要考虑避免各种并发症引发意外事件。

比如患有了心脑血管病,要严防动脉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引起心梗、脑梗等梗塞性疾病的意外,而高血压是导致斑块破裂最危险的因素;比如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管腔狭窄阻碍了血流,造成器官氧及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如果此时血糖过低可能会增大这种不足的程度;比如对高血糖有一定耐受性的器官,在血糖较低时会发生严重低血糖反应等等,都会增大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

因此,高血压与糖尿病并存时,从预防意外事件发生的角度讲,对血压的控制要求会更高,临床研究也证实:对病程较长的患者来说,控制好血压降低的风险远远大于对血糖的控制,通常的控制要求是:

  • 血压:至少要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最好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80岁以上高龄老人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

  • 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80岁以上高龄老年还可在此基础上再适当放宽1-2mmol/L也是可以接受的。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一个高血压就已经很难缠了,又发现患了糖尿病,真是祸不单行。

其实,高血压与糖尿病是一对形影不离的“难兄难弟”,它们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有时是相继而至,有先后之分;有时又是同时患病,连患者本人也不知道是血压先高了,还是血糖先高了。其实,高血压糖尿病都有的人,更多见于肥胖者。它们同属于肥胖的并发症。(葫芦娃还有七个兄弟呢,肥胖“这根藤上”也有七个“果儿”: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高尿酸、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疾病等等)。

高血压与糖尿病并存时,既要控制好血压,又要控制好血糖。对于不同的人群,控制的目标也不太相同:

第一,对于年轻的,病情较轻的,新诊断的患者,为了防范日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这时的防控目标要严格:血压、血糖值越接近正常范围越好。一般要求血压低于130/80毫米汞柱,血糖要求空腹小于6.1,餐后两小时小于7.8。

第二,高龄的(如80岁以上),病程长的(如有的患病30余年),合并有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甚至是尿毒症的患者,或者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者,血压、血糖都要宽松一些,不能再以正常值为防控目标,而是应该以保证他生命体征的继续为首要任务,通俗说,以保命要紧,血压、血糖不能降得太多。血压一般不低于150/90毫米汞柱,以保证足够的脑循环,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灌注不足。血糖可以放松到空腹8或9左右,餐后两小时12、13左右都是可以接受的,这是为了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第三,介于上述两种人群之间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般要求血压调控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血糖要求空腹小于7,餐后2小时小于10即可。


殷殷期盼话健康


高血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人很常见,可以说比比皆是。其实,这些人除了高血压和糖尿病,往往还合并其他代谢问题,比如说肥胖、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蛋白尿等等。可以说,这些因素都是促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正因为如此,这些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加应该注意控制血糖。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们,血糖目标应该控制在多少呢?一般说来,糖化血红蛋白<7%;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或者任意时间血糖建议控制在10.0mmol/l以下。对于那些特别容易发生低血糖、病程长、老年、合并症多、难以监测血糖的患者,血糖的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1型糖尿病合并肾病和眼底病变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也应该适当放宽。基本原则是不发生低血糖和高血糖急症。

总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其血糖的控制,同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发生低血糖。



张之瀛大夫


“三高”是现在临床中经常见到的问题,同时,“三高”并存或者“两高”并存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其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就是一种典型的并存现象。

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它在治疗中是有差别对待的,就是对血压严格,对血糖宽松。

普通人群血压要求在140/90mmHg以下,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要求在130/80mmHg以下。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如果年龄较年轻,病程较短,无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话,可以把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

如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但是无心脑血管疾病和低血糖发生,可以把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6.0~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7%。

如果年龄大于80岁,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有低血糖事件发生史,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0~9.0mmol/L,餐后血糖8.0~1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7.5%。必要时还可以进一步放宽要求。


造成这种两极分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受益和安全。高血压和糖尿病都会造成血管损伤,引起血管疾病,严格控制血压可以减少和延缓血管疾病的发生;而血糖控制过低容易造成低血糖,低血糖可以诱发糖尿病急性心血管事件或加快慢性并发症进程,它的一次发生会抵消糖尿病患者数年高血糖治疗所带来的益处。

在控制各种健康指标的时候,我们应该以我们的安全为第一位。因为我们控制指标就是为了健康而努力的,而一旦我们不安全了,我们也就不会有健康。



注:图片均下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用户108431445035


营养师小糖来为大家解答。糖尿病和高血压作为两种常见慢病,经常相伴相随,狼狈为奸,互相加重。有数据显示,在糖尿病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会产生1+1>2的危害效果,患上并发症的风险比单纯的糖尿病或高血压都要高,所以患者应该尤其重视血糖和血压的双重控制。

血压控制目标

综合国内外糖尿病治疗指南,建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

血糖控制目标

一般控制目标为空腹<7,餐二<10,糖化<7%,达到这个目标可以说血糖控制尚可,可以适量吃点低糖水果。

对于病程较短,年纪较轻的患者,最好按照正常人的标准来控制血糖,即空腹<6.1,餐二<7.8,糖化<6.5%。

对于病程较长、年纪较大、有低血糖倾向、并发有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者,控制范围可酌情放宽,空腹<8,餐二<11,糖化<8.5%。

这里要提醒大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人,同样有很大几率合并高血脂和高尿酸,建议定期体检身体各项数据,做好综合控制,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远离并发症。

希望小糖的回答能够帮到大家,更多三高相关的问题欢迎找小糖来帮您!


糖人健康网


高血压常常合并糖代谢异常,据统计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8%的人群同时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本身可以导致血管发生慢性损伤,如心脑血管、视网膜、肾脏等大动脉及微小动脉的损伤,长期以来,心脑肾眼睛等重要脏器会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并发症,而高血压也是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不仅血压要求控制更严格之外,血糖也应该控制更严格一些。


血压要求: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情况非常常见,较年轻和病程较短的患者,建议血压控制水平<130/80mmHg;对于老年人可适当放宽,要求<150/90mmHg。

血糖的水平则具有个体化特征,要根据年龄、糖尿病患病多少年、是否合并其他脏器疾病及是否有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严重程度、预期的生存时间、是否发生低血糖反应等综合性评估。

  1. 大多数人群的血糖控制建议空腹<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




  2. 年轻、预期生存时间长,无糖尿病并发症和其他脏器病变,无低血糖反应,则血糖水平建议控制更严格一些,具体来说,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mmol/L,甚至血糖水平越接近正常越好;反应长期血糖控制水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3. 对于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病时间长,预期生存时间短,有显著的低血糖反映者,则血糖水平可适当放宽,空腹血糖<1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3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


全科鲜医生


120-80以下


黑色天空y


130/8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