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社保交得越多就拿得越多,真相究竟是怎樣的?

Shmily047


社保交得越多就拿得越多,這句話應該說沒毛病,但結合實際生活細細剖開分析看,裡面還真有學問。別怕亂,仔細往下看。

社保交得多,那得一直高標準交,而且連續累計許多許多年,標準高年限多,兩者俱備,才能拿得更多。偶爾一次交得再多,將來也高不哪去,就像大家經常惡搞的平均,那就完了。

社保交得多,那得能活到退休,活不到,只能拿回個人帳戶了,當然也算領得多,但要是自己全額交的,也算虧大發了。

這些說起來,裡外都是帳,角度不同,觀點不同。有時看起來虧了,實質賺了,有時貌似賺了,實質虧了,生活就是這樣,誰又能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但歸根一條,根據目前政策,繳得越多,生存越久,肯定拿得越多,長命百歲,賺大發了。

話說過來,就算拿最低的養老金,有一個健康的身心和晚安,豈不是也是幸福的,

就應那句老話,拿得多不如拿的長!

各位,你說呢。


誰也不怕


交社保金達到規定年限後,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的情況不同,同等的條件,誰交費年限長,交納數額多,誰退休後養老金就高,這叫多交多得,長交多得,不交不得。



我退休前在一家國有煤礦工作,那時我們礦上層領導幹部、基層承包單位負責人因為收入高,交納社保金也高。我當時在機關工作,收入一般,因而交費不多,到退休時我的養老金同原來交費多的人差距很大,一對比才真正看到多交多得的好處,也嚐到了少交少得的苦頭。但那時交費多少是文件規定的,自己沒有多交或少交的選擇權。


千山車神


有人說,社保交得越多就拿得越多,真相究竟是怎樣的?

我們還是用實際例子來說明真相吧:

例子:

1、張阿姨滿50歲了,之前在黑龍江某國企工作,於1999年1月2日工作,2018年12月31日退休,工作了整整23年,每年都按照黑龍江省的最低下限,即社會平均工資的60%繳納社會保險,個人帳戶中約有本息30000元(如果不考慮利息,那麼可以理解為她這些年養老保險繳納了30000元)。我們來看一下他的養老金是多少?

基本養老金=4645(1+0.6)/2*20*1%+30000/195=897.05元/月

2、如果前面的例子調整一下,換成她每年都按黑龍江的最高上限繳納社保,即社會平均工資的300%,那個人帳戶中約有本息150000元,我們再來看一下他的養老金是多少呢?

基本養老金=4645(1+3)/2*20*1%+150000/195=2627.23元/月

繼續用例子說話:

3、假如例1中張阿姨因投親等原因,在退休前變更為北京戶籍了,退休地為北京了。由於需要在北京繳納幾個月的社保,個人帳戶會有一點變動,這裡為了更直觀地說明,就不變化了。個人帳戶中本息還按30000元來計算,其它因素不變。(北京的統帳結合的時間為1998年,這裡為了省事就不計算了)由於北京的社會平均工資遠高於黑龍江省。那麼在北京退休的張阿姨養老金是多少呢?

基本養老金=8467(1+0.6)/2*20*1%+30000/195=1508.57元/月,足足比在黑龍江省退休多出來600餘元。

已經上癮了,繼續舉例:

4、還拿例1中的張阿姨說事,假設他在黑龍江省參加工作的時間不是1999年了,而是1989年。由於黑龍江省養老保險改革是在1996年才開始實施,那麼,由於他是國企的正式工,96年之前的雖然沒有繳納社保,但可以被認定為視同工齡。其它因素不變。(由於在之前養老基數極低,1996年至1999年間個人帳戶變化很小,為了更直觀顯示,這裡忽略不計)

由於有了7年的視同工齡,可以享受過渡性養老金。我們來看一下張阿姨的養老金是多少?

基本養老金=4645(1+0.6)/2*30*1%+30000/195+4645*0.6*7*1.2%=1502.76元/月

好了,通過上面四個例子,我想您應該能夠看出來了吧,真相就是:

繳納基數越高,養老金越高;退休地社平越高,養老金越高;繳費時間越長,養老金越高。


老王觀職場


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是在同一個社保統籌區範圍之內,社保繳得越多,繳費時間越長,退休金越高,這是亳無疑問的,我發現個別回答將甲地和乙地的社平工工資扯在一起,故弄玄虛,誤導大眾,這是非常不負責的。

第一,社保繳費基數和繳費指數,決定個人賬戶資金的數量。

現在很多單位都是採用社平工資作為繳費基數,由於各地的社平工資差別很大,同樣是社平工工資作為繳費基數,但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相差幾百元。再加上繳費指數的差別,差距就更大了。比如同在重慶,繳費指數百分之三百和百分之六十的差距就非常大,這是人人都會計算的。

第二,退休時社平工工資的高低,也是決定退休金高低的重要因素。

社平工資,就是指社保同籌區的職工平均工資。不同的統籌區差別非常大,比如深圳的社平工資和東莞,深圳和廣東等,同樣選擇在廣東退休,但在深圳退休比在廣東其他地方至少多五百元以上。

綜上所述,社保繳費時間越長,繳費越多,社平工資越高,今後的退休金就會越高。


幫兄愛唱歌


很多人對社保不是很瞭解,認為只要繳得越多,自己也能拿得越多。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就來看一看。

1、養老金: 對一般人來講,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都是由兩部分組成,單位繳費全部用於社會統籌 ;個人繳費則進入自己的個人賬戶。

事實上,月繳費額度的多少與養老金的多少並不是倍增的關係。即使你退休前繳納的養老保險費是別人的兩倍,並且與別人的繳費年限相同,退休後也拿不到比別人多兩倍的養老金。

舉例說明:

老張月薪5000元,老王月薪為2500元。兩個人同樣繳費40年、都是60週歲退休、退休時上年度的社平工資為5000元、老張個人賬戶中的儲存額為20萬元,老王個人賬戶儲存額為10萬元。

養老金的計算公式為: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全省上年度社平工資x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繳費年限x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這樣: 老張的基礎養老金=(5000+5000)÷2x40x1%=20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200000÷139=1438.9元;

基本養老金=3438.9元。

老王的基礎養老金=(5000+2500)÷2x40x1%=15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100000÷139=719元;

基本養老金=1500+719=2219元。通過計算可以知道,老張退休時的養老金為3438.9元、老王退休時的養老金為2219元,老張只比老王的養老金多了1219元,並不是多了兩倍。

2、醫療保險:

與養老保險相同,只有個人繳費進入個人賬戶,單位交的全部被統籌。醫保的報銷政策是,對於門診,先由其個人賬戶資金支付,賬戶資金用完後由個人自付。住院,在起付標準以下由個人賬戶支付,個人賬戶不足的由個人支付,超過起付標準且低於醫保最高限額的由統籌基金支付85%。這個標準同樣是大家統一的,與你繳得多少沒有關係。

由此可見,社保並不是你繳得越多拿得就越多,可以在不同類別上合理規劃資金,減少不必要的投入。


葉公來幫忙


您好,社保交的越多,拿的也就越多,事實確實如此。社保的五險中,我們能拿到錢的主要有兩個險種,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我們以北京為例,分別來講一下原因。

醫療保險

在北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的錢是打入到北京銀行的醫保存摺裡面的,每個月都有進賬,進賬的額度與個人的社保繳費基數有關。標準如下: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社保繳費基數越高,那麼每個月進入到醫保存摺的錢也就越多,這個錢是可以隨意取用的。

養老保險

<strong>養老保險主要用於退休後養老金的支付。養老金的核算與個人賬戶餘額有著密切的聯繫,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個人賬戶餘額越多,養老金必然也越多。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3228067622200529868, "vid": "v03004c10000bgre16lehjic9ut1calg\

人力服務智詢師


社保交的越多,拿的越多,是社保的基本原則,主要說的是養老保險的待遇。但是,社保又兼具調節社會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拿的多是多了點,但並不是成正比例或者額外增多的方式。

拿職工養老保險來說,1998年各地陸續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以後,職工退休的待遇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繳費指數等於當年繳費基數÷當年社平繳費基數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就是歷年歷月繳費指數的平均值

用數值計算的話,如果按照60%基數交費15年,我們可以領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如果按照100%基數繳費15年,我們可以領取15%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差距在3%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確實體現了多繳多得。

將按照300%的基數繳費15年,我們可以領取30%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出來,百分之百基數交費的待遇只有300%基數繳費的一半。不過300%基數繳費是百分之百的兩倍。這說的僅僅是基礎養老金。

從基礎養老金角度來講,如果從投資產出比來說,投資越大,產出量越低。或者說投資越大,產出效率越低。

我們第二塊待遇是個人賬戶養老金,這一部分待遇倒是按照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比例關係進行計算。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每月劃入個人賬戶的錢數,這一錢數一般是繳費基數的8%。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每月劃入400元,而按照15000元的基數繳費,每月劃入1200元。

養老金計算的時候,直接是養老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如果相同退休年齡的話,計發月數相同,完全是成正比例關係。

比如,按照100%基數繳費個人賬戶有5萬元,按照300%基數繳費個人賬戶有15萬元。如果都是60歲退休,個人賬戶計發月數是139萬元,我們100%基數繳費,可以領取5萬除以139=360元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而如果是300%基數繳費,個人賬戶15萬元的話,我們個人賬戶養老金待遇是每月1080元。恰好是百分之百基數繳費的三倍,我們交納保險也是百分之百基數實際繳費的錢數的三倍。

基礎養老金略微調整了差距,個人賬戶養老金嚴格按照多繳多得的比例原則。

所以,從數據上來講多繳多得是沒有錯的。

不過,國家為什麼要設置300%的最高上限?主要還是防止有人領取的養老金待遇過高。因為,我們的養老待遇是通過社會法制的保障,保障大家退休後的生活的只能保障一定的水平。

有人覺得基礎養老金的調整方式不是縮小了高低收入群體的差距嗎?其實單純來看是這樣,但是我們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的速度並不確定,有時候非常快。一些地區每年社會平均工資增長速度能達到10%到15%以上。國家的退休待遇又是跟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鉤的,所以,會拉昇退休待遇太高。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可以按照社平基數的2000%交費,按照那個計算公式,我們每交費一年可以領取10.5%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如果過去我們的社平工資是1000元,2000%,這只不過是按照2萬的繳費基數進行交費,當時的交費比例如果是28%,每月只需要交納5600元,一年67200元。

進入個人賬戶錢數每月1600元,一年19200元。

如果等待退休的時候社會平均工資翻了十倍,我們這一年交費的退休待遇就是:

基礎養老金1萬元乘以10.5%等於105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由於跟隨記賬利率而定,假設僅僅長大了7萬元,60歲退休每月可以領取500元的個人賬戶養老金。

這樣我們每月的待遇是1550元,一年等於18600元。

當時的投入只有67200元,以後每年要領取18600元直至去世為止,而且還會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繼續提高?如果是這樣的話,國家承受不起的。

所以,國家制定了限高策略,最高300%。

不過對於我們下崗職工或者靈活就業人員來說,只要我們收入不高,想要一份基本的養老金待遇,按照最低繳費基數交就可以了,這也是性價比最高的。但是,相同交費年限情況下退休待遇也是最低的。


暖心人社


樓主你好,這個問題確實是可以這樣理解的。社保交費越多,那麼自己最終獲得的退休金待遇相對來說也是越多的,這個是成正比的一個關係。

因為養老金的這個標準。它就是一個多繳多得,長繳長得這麼一個原則。你平時的養老保險交費交得越高,那麼你最終獲得的退休金待遇相對來說也是比較高的。反之如果你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比較短,是按照最低繳費年限來交納的,那麼你最終獲得的養老金待遇也是比較低的。

所以說我們這個養老保險交的越多,那麼就意味著自己在辦理退休的時候能夠享受到更多的養老金待遇,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我們怎麼樣能夠提高自己的養老保險交費呢?實際上主要就是從這個繳費指數上來入手。因為繳費指數一共有60~%300%之間都是可以自由的選擇的。那麼60%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一個繳費指數。如果按照60%來繳費的話,那麼自己的養老保險繳費相對就是比較少。但是我們選擇一個300%的繳費指數,那麼獲得的退休金待遇就比60%的退休金待遇要高出不少。


社保小達人


不交照樣拿得多,靈活就業交的最多,全是個人交,拿得最少,合理嗎?


尼克220729487


說了半天企業視同繳費和過渡年沒有錢,事業單位有錢,真是不公平,不要愚論百姓了,百姓的大腦是清醒的,眼鏡是雪亮的,只不過老百姓是沒有話語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