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需要自律,你做不到“自律”的原因,是因为你只是在“自虐”

keep说,自律给我自由,这句话非常之正确,健身从训练,饮食,作息,无论哪个方面,都需要自律。

健身需要自律,你做不到“自律”的原因,是因为你只是在“自虐”

遗憾的是,开始健身之后,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到自律,养成良好的运动以及生活习惯,而对剩下的大多数而言,“自律”或者说“毅力”是一件奢侈品——然而这并不是你的错。

因为我们的大脑本来如此。

自律很好,但自虐不是

有很多人参加过这种打卡活动,健身,读书,背单词,兴冲冲地发朋友圈。

一个月,两个月之后,一切打回原型。

当你无法持续的时候,媒体不会告诉你,

“如何才能做到自律”,

他们只是一遍一遍地重复:

“你要坚持,你要自律”。

于是你只能归咎于“不行,我毅力不够,做不到自律,还是安心做个loser吧”。

健身需要自律,你做不到“自律”的原因,是因为你只是在“自虐”

是这些活动不好吗?

不,它们很好。

那问题出在哪里?

因为对你而言,这不是自律,是自虐。

如果一件事情,你需要“逼着”自己才能做,那你为什么要做它?

健身也是一样,问问你身边坚持健身一年以上的朋友,有谁是要“逼着”自己去健身的?

如果健身不能让你感到快乐,那你为什么要去健身?

趋利避害是本能

我们的大脑在几百万年的进化历程里,学会了一样本能,叫做“趋利避害”。

狩猎时代,当你面临一头猛兽,你的大脑会评估,如果我上去干它,能杀死它,还是会被它吃掉?

农耕时代,当你面临春耕,你的大脑会评估,我播下的种子,能不能在我饿死前收获?

渐渐地,那些不擅长趋利避害而判断错误的人类,都被进化所淘汰了,直到现在。

当你面临一个选择,要不要去做这件事情时,大脑会本能地思考(很可能是无意识的):

这个事情对我有什么好处;

这个事情对我有什么坏处;

对健身而言,坏处是确定的,即时的,比如

侵占你的时间;

消耗你的体能和精力;

你不得不远离一些好吃的;

。。。

而好处呢,又是“不可预期”和“遥远的”:

也许我能瘦下来吧;

我能变得更强壮吧;

会有妹子喜欢我吧;

。。。

我们的大脑就是这样,它对即时反馈会有明确的应答,但对于长期的远景,就实在不那么感冒。

很可惜,健身的明显效果都是以月,半年甚至年来计算的,所以你的大脑抗拒它,其实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而自律的本质,就是当我们的大脑认为这件事情的”坏处“大于”好处“时,仍然选择与自己的本能去对抗,那么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同时,大脑恰恰又不喜欢做健身训练这种单调重复的枯燥劳动。

幸好,几千年前治水的大禹就告诉过我们:

“堵不如疏”。

你一定不会逼自己去打游戏,看电影,或者逛淘宝,因为

“这个事情太TM好玩了”。

这就是“疏”。

好玩的关键在“成长”

健身也是一样,老杨认为,要做到“疏”,给予大脑即时的反馈,让它觉得“好玩”的关键就在于

“成长”。

“成长”就是给大脑一个即时的反馈。

当你比上一次训练举的更重,跑的更快,游的更远,那么大脑收到这样的反馈之后,会激发大脑内的激励机制——多巴胺,让你觉得爽,觉得满足。

健身需要自律,你做不到“自律”的原因,是因为你只是在“自虐”

这也是老杨一直强调你需要“训练”而不是“锻炼”的原因,仅仅只是“锻锻炼出出汗”给不了你成长。

我带过很多学员,有的同学从未有过任何运动经历,但在我的基础力量训练入门课上,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动作&发力模式后,一个瘦弱的女生可以推起一根标准奥杆,一个瘦弱的男生可以拉起自己两倍体重的杠铃,他们会对自己说:

“我从来没想象过能举到这么重”。

有了这样的正向反馈之后,只要没有被意外打断,他一定会持续训练,因为他们还将一步步举的更重,变得更强壮,这个时候,健身的好处才变得看的见的,可预期的。

如果你一直在坚持健身“锻炼”,那么我建议你要么把它换成“训练”,要么干脆换个运动项目,去打打球游游泳跳跳广场舞什么的,都比逼着自己待健身房里强。

老杨并不是在这里说反话,来讽刺无法坚持健身的人。

不是的,我也无法坚持每天去背单词或者学唱歌。

生活本来就很苦很累了,不是吗?

你的时间,应当用在能够使你快乐,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今日例汤:

如果你需要“逼着”自己去健身,那么我猜你一定很痛苦,也不会有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