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位县令,因为断案公正深得民心!被百姓比作包青天

清朝一位县令,因为断案公正深得民心!被百姓比作包青天

陈鹏年是康熙年间进士,最初在浙江衢县做知县,他为官之初就给自己定下"清、慎、勤"的信条,并把这三字贴在书房,时时提醒自己。他到衢县的时候,刚刚平定三藩,战乱之后,百姓死亡逃离者甚众,全县人口从原来的15万,减至4万。很多土地荒芜。陈鹏年于是对无主之地进行统计,分给贫穷人家耕种,不仅改善了穷人的生活,还吸引了很多外地百姓。衢县人口迅速增加,还开垦了很多荒地。他还带领百姓大兴水利,无论是修筑堤坝,还是疏通河流,他都跟百姓在一起。

清朝一位县令,因为断案公正深得民心!被百姓比作包青天

父母官的日常工作,常常要判断狱案,他审案仔细,断案公正,深得民心。有一郑姓百姓,父子冤死,前任不负责任,潦草结案。郑氏妻屡次到县衙鸣冤,前任不闻不问,致使郑氏妻以死抗议。陈鹏年对这起案件重新审理,为郑家父子平反,对真正的罪犯进行惩处,全县百姓把他比作包青天,称他是"陈青天"。

衢县有一陋习,就是重男轻女,以致溺死女婴成风。陈鹏年决心改变这一恶习,他在县境内到处张贴布告,严令不许溺婴,并制定处罚条例。从此溺婴习俗彻底改变。有的人家感激陈大人的恩德,就给女儿改姓陈。

清朝一位县令,因为断案公正深得民心!被百姓比作包青天

他在做江宁知府的时候,恰遇康熙南巡。所经之地当然要担负接待任务。上司阿山是江南总督,召集各府县的官员研究接待事项。阿山提出要搞好接待工作,就须增加赋税。但陈鹏年却首先反对,他说,增加赋税势必增加百姓负担,而且也破坏了朝廷的征收标准。由于陈鹏年的反对,增税的事就没能办成,阿山对他耿耿于怀,就想设法报复他。于是在康熙到达他们境内的时候,他故意降低招待标准,好让皇上及随从迁怒于陈鹏年。但是康熙对此并没有怪罪。

清朝一位县令,因为断案公正深得民心!被百姓比作包青天

于是阿山又想出新的主意,他出重金买通太监,让太监故意把行宫内的坐席弄上污迹,而负责行宫的正是陈鹏年。这回皇上生气了,太子更是气得不行,要杀陈鹏年。而阿山又及时煽风点火,眼看陈鹏年就要被问斩。这时候,有一人却出来主持公道,这个人名叫曹寅,他的孙子就是曹雪芹。曹寅跟陈鹏年并无深交,但他素知陈鹏年谨慎清廉,知道其中必有缘故,他跪下替陈鹏年说情,至于把头都磕破了。曹寅的内兄也一同侍奉皇上,悄悄拉他的衣襟,意思是不要触犯了龙颜,谁知这位曹寅坚持替陈鹏年申辩,磕头不止。最后还是康熙圣明,就没有再怪罪陈鹏年。

清朝一位县令,因为断案公正深得民心!被百姓比作包青天

阿山没有报复成功,于是就上疏弹劾陈鹏年,陈鹏年终于被查办,并关入江宁府的监狱。百姓闻知,奔走相告,大家都为陈青天鸣冤,商户罢市,儒生罢课,正在科考的书生,焚烧试卷,有的百姓甚至到监狱里去陪监。还有百姓砸开监狱的围墙,去拜见陈青天。来当地驻守的旗兵也来到监狱,带着酒肉送给陈大人。陈鹏年就对旗兵说,你们不属于地方,我对各位有何恩德?旗兵说,难道还不许我们看望包青天吗?他们把陈鹏年比作包青天。

清朝一位县令,因为断案公正深得民心!被百姓比作包青天

还有人给陈青天画了像,百姓见了他的画像,无不痛哭。衙门怕惊动百姓,趁夜晚带他去审问,百姓知道后都拿来火把给陈大人照明,以至于道路被照得如同白昼。下属的山阳县为了阻止县里的百姓去江宁监狱,在路上设置栏杆,但是栏杆却被百姓撞烂,也没有拦住一人。

后来康熙念及陈鹏年的清廉,又查无实据,就赦免了他。把他调到京城修书。百姓为了挽留他,把十几座城门全部堵住,硬是把趁青天"扣留"了九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