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要把湖广行省划分为湖南和湖北?

幻紫狐狸


现在湖南、湖北经常为一些事情“打架”,但往上追溯300多年,湖南、湖北其实是一个省,叫湖广省,只是到了康熙年间才被划分为湖南、湖北两个省,本是同根生啊!

元朝时的湖广行省

元朝以前的宋朝,地方行政区划是路、州、县三级,没有省的说法,元朝别出心裁,在地方上设置“行省”,也是今天“省”的雏形,就包括湖广行省。当时的“湖广行省”面积大得很,包括了今天的湖南、湖北、广西三省的全部,以及广东、贵州两省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的湖广是名符其实的湖广,既包括两湖,也包括广西、广东(部分)。

明朝的湖广布政使司

到了明朝,地方行政区划不叫行省,而是叫承宣布政使司,但仍然保留“湖广”的称呼,设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只是管辖区域大幅缩水,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两省,贵州、广东、广西都有了单独的承宣布政使司,不再隶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

清朝的湖广总督

清军入关后,逐渐统一全国,但在统一过程中,遭遇到明朝残余势力顽强抵抗,为瓦解汉人抵抗意识,加强对地方控制,清朝采取了诸如屠城、“留发不留头”、文字狱等极端措施,另外把一些大省进行分割,分而治之。

湖广省在当时是很大的一个省,这个省地大物博,土地肥沃,地形复杂,民风剽悍,一旦被反清复明势力占据,打起游击战,清军很难进剿,于是在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清政府把湖广行省一分为二,分为湖广左布政使、湖广右布政使,并在3年后改名湖北、湖南,各设巡抚一名,分而治之。

但为了管辖方便,清朝又设立湖广总督一职,全称为“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统一管辖湖北、湖南两省,简称“湖广总督”或“两湖总督”。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湖南湖北分省之由

中国从元代开始,第一次实行行省制度,当时的湖南和湖北等中南六省均属“湖广行省”管辖。明代基本沿袭了湖广行省这种行政称谓,但是只下辖湖南湖北两省。 清康熙三年(1664年)建立湖南省,下设长宝道、岳常澧道、辰沅永靖兵备道、衡永郴桂道四道,道下为府,直隶州(厅),府(州)下为县 ;雍正元年(1723年)设湖南布政使司,雍正二年,偏沅巡抚易名湖南巡抚。至此,湖南湖北在行政区划、军事管辖等方面完全分开。

至于分省的原因,大致有几下几个因素:

 

经济方面:

 

早在南宋时期,长江中下游经济开始发展起来,出现许多垸田。明清时期,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地区进入大开发时期,湖荡洲滩被大面积围垦为农田,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平提高,作物结构多样化,农副产品商业化突出,城市网络形成,市场体系发育,经济总体水平提高,以致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就是说,地方人口多了,经济强了,就要分开治理。

 

军事方面:

在清朝入关以后,出现了一个局面,那就是湖北属于清朝,湖南属于当时的南明政权。双方对抗了二十多年,最终清朝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这时清廷又把八旗主要力量放置在北方,以保卫京师及驻防各重要城池,而南方就暂让给吴三桂等三藩去镇守。所以长江以南和西南地区都是在三藩的势利范围。后又经过8年三藩之乱,以及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改土归流”的平叛。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才逐渐确定下来。

清朝前期之一段时间,湖南湖北事实上处在一个分割治理状态。

政治方面:

政治上的考量,为了局势的稳定,清朝决定湖南湖北分家

清廷在平叛战争结束后,开始对全国的行政区进行重新划分。江南省、陕西省、湖广省这三个省份的辖区太大,经济上非常富足,人口又众多,容易出现割据政权。为了长治久安,在康熙时期,清朝决定将湖广行省一分为二。以洞庭湖为界限,划分为湖南省和湖北省。这两个省分别设立巡抚,均属湖广总督节制。

 

总之,关键是政治的需要,属“分而治之”之策,类似于汉朝实施的“推恩令”。

 

 

好处就不多说了,湖南独立成省后,单在科考上就释放强大的能量,在长沙即可参加乡试,湖南人再也不用跋山涉水远赴武昌与湖北人抢中举名额了。从此人才辈出,在清代中后期开始,在政治、军事上光彩夺目,成为朝庭的中流砥柱。

具体上,可以参考现在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成立因由。




書法沈識


清政府统一全国之后,为了稳固来之不易的江山,他们动了很多脑筋。一些省份的面积太大,这使清政府彻夜难眠。这些大省里只要有一省起兵对抗中央,那后果将很严重,如果两个大省联合对抗中央,那清政府就危在旦夕。为了防止地方实力太大,于是清政府就把大的省份分成了多个小的省份。

湖广行省分成了湖北省和湖南省。陕西省分成了陕西省和甘肃省。江南省分成了江苏省和安徽省等等。

划分之后,单个的省再也没有实力对抗中央。

所以,把湖广行省分成湖南省和湖北省,说到底就是维护统治,防止叛逆。把能威胁到中央的大势力划分成单个的小势力。





人类历程


两湖山一衣带水,原本一家。但是两千来被拆了合,合了拆,都是当时朝廷的权益之策。我们先看下历史上这两个省的分合,再说说清朝为什么要分开湖广行省。


西周时,楚作为地方诸侯刚刚建国,这时候的统治中心在今天的湖北一带,湖南还是未开化地区,叫扬越。

东周春秋战国时,诸侯逐鹿中原,楚国四面出击,向南扩散到了湖南,这时湖南人也叫楚人了。

秦时实行郡县制度,南郡管湖北,长沙郡管湖南。

汉承秦制,地方上的管理更细致了。湖北地区南郡保留,增加了江夏郡。湖南也保留了长沙郡,增加了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

三国时这两个省几经争夺,归了东吴。三国时地方行政建制在郡上增加了州,这时湖南湖北就合为一家了,都归荆州。

两晋时,湖南地面上又设了湘州,这时湖北归荆州,湖南归湘州。

南北朝时,两省都在南朝,荆州、郢州、雍州分治湖北,湖南仍归湘州。

隋唐两代,地方上的州郡两级机构被合并为道,此时湖北湖南都归江南道。

两宋时,改道为路,湖北属荆湖北路,湖南为荆湖南路。

元朝时,大家都知道了,我们现在的省诞生了,元朝在路的上面设省,地方分为省路县三级。这时湖南湖北又归一家,都属湖广行省。

明朝时,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两湖统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


清朝要湖北湖南分治,是一个必然。

但凡大一统的中国,立国初期都有一个现象,就是封功臣。要在泱泱华夏的历史舞台上登场,要四海九州的人山呼皇上,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皇帝要和各路大神合起伙来打天下。打下来后就要分天下了,所以建国时跟着皇帝苦干的人就要裂土封疆了。

西汉初,韩信在河南封韩王,英布在安徽封九江王,彭越在山东封梁王,还有各个刘家宗族封在各地。

清初时,三番封王。

但是天下从来不是用来平分的,朝廷初期地方上的封王都是要被消灭的。随着朝代走向强盛,地方上的权力都会被收回。你看看,到了汉武帝,汉朝还有几个地方王?到了康熙帝,地方就到了该收敛的时候了。


清初虽沿用明制,但到了康熙年间,地方封疆大臣势压中央,吴三桂为代表的三番气势逼人。为削弱地方权力,大块的行省都陆续被分成小块,这时湖广行省就又被分成了湖北湖南,一直到现在。

只可惜,这种形式上分裂地方的做法,不能根本杜绝地方造反,湖广行省分治(1664年)不久,三番之乱就开始了(1673年)。


事与愿违,历史就是这样。人生遇到类似事,不要伤心,杯酒支烟就好。


土司的后裔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由此可见,楚人牛气。

1664年湖北、湖南分治,时值康熙三年。彼时清军入关二十年,天下并未大定。中央鳌拜等把持朝政;地方云南吴三桂、福建耿精忠、广东尚可喜三藩称王。

又“湖广熟,天下足”,湖广之地除了牛人盛出,农业粮食经济一直又在全国占主导地位。

拆分湖北、湖南,应该是基于统治安稳考虑。湖广北辅京师、直隶;南控百粤福建;西抵云贵;东逼两江。这么重要的地理位置,如果再让他一家独大,清政府控制不了的话,清将四分五裂。所以拆分湖北湖南提上日程。两湖分治之后,又设统领两省军政大权的湖广总督,实现了清政府对湖广的绝对控制,也为后来平三藩之乱夯实了通道、经济基础。

设若湖广一家独大,被三藩拉笼对抗清廷,历史肯定要被改写。

所以清两湖分治更多是出于安定统治的需要。


秋天秋2019


湖广行省,是沿用元朝的行省旧称,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省,湖广行省除下辖现今湖北,湖南两省之外,还包括广东,广西,海南,贵州的部分地区,因此称为湖广行省。

明朝建立以后,将全国划分为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湖广行省仍被保留,但辖地大大缩水,只有湖南、湖北两省之地。两湖之所以划分南北,还要追溯到明末清初时期。清军入关以后,八旗铁骑征服了中原大地,其中就包括湖北地区,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湖南地区却掌握在南明政权手中长达十多年之久。虽然清朝最终掌握了湖南地区,但明朝在江南士子的心中仍旧无法忘怀,江南地区的反清义举此起彼伏。

为了稳固统治,清康熙时期,对明朝区域较大的省分实行划分,把南直隶划分为江南省(后来又划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陕西行省划分为陕西省和甘肃省,湖广行省划分为湖北省和湖南省。从此,湖广行省一分为二,以洞庭湖为界。虽然清朝仍将管理两湖的封疆大吏称为湖广总督,听起来很威风,可实际上,湖广总督也就管理两湖事务,根本管不到两广,管理两广事务的叫做两广总督。

以上就是湖广行省一分为二的历史原委,今天的两湖之人虽然不再是同省老乡,但生活习性大体相同,语言上也有很多互通之处,就是因为原本就是一家人,同为楚地,同为楚人!


喜欢本文的朋友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历史茶坊


首先湖北开发的时间比较早。湖南在很长时间里开发的时间比较晚,只限于湘江和沅江一些重要城市。因此湖南的体量决定了,他很长时间内依附有湖北。

湖南的湘江相对于沅江开发的更早,更成熟。所以说湖南人对于湘江的认同程度比对于沅江的认同程度更高。

随着不断开发湘江和沅江,它的体量上来了,自然而然的进行分治。

况且湖南对于控制云贵高原来说至关重要。清朝自东北入关以来,非常小心,防范各地造反,对于湖南有这样重要的战略意义的地方,他当然格外重视!

朝廷重视地方发展,你说设立一个巡抚也不为过。

虽然湖南湖北共属于湖广总督日治下,但也不影响他们的独立性!


TIME007FM


湖南湖北位于长江流域,远古时为蛮夷之地,春秋战国时为楚国核心区域,经济人口都有很大发展,古云梦大泽浩瀚无边,湖南湖北大部都是一片泽国,随着气候、河流的变迁,湖面逐渐变小,露出的土地肥沃适宜种植,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两汉三国时两省属荆州之地,元代为湖广行省,明代湖广分出了两广,但湖南湖北依然属于湖广省,明代以前的两千年湖南湖北就是一家、不分彼此,至今两省也有很多相同的习俗。清代起始也是沿袭明制。但在公元1664年康熙年间,将湖广一分为二:洞庭湖以南为湖南省、洞庭湖以北为湖北省,但两省都归湖广总督统辖。

为什么要分开湖南湖北,史籍中没有给出答案,但我认为不外以下几条:

一、清兵入关后,前后有几个南明小朝廷,在湖南湖北胶着征战了十来年,虽然最后清军打败了南明,但两地民风、民意有了差别。分省是为了强化管理湖南地区。

二、湖南湖北南北狭长,而总督府位于偏北的武昌,在交通、通讯都不发达的时代,难以做到有效管辖,在湖南区域设置巡抚就顺理成章了。这个时期同样道理调整的还有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陕西省分为陕西、甘肃两省。

三、随着战争的平息,经济得到发展、人口大量繁衍,加上改土归流等因素,湖南区域新增了很多州县厅,急需更加有效的管理。



金陵牧牛


湖南和湖北,在春秋战国时期,两地都属于楚国。汉朝时期,被称为“荆州”的地盘就是湖南和湖北。元朝的时候使用行省制度,“湖广行省”,包括湖南湖北,和广西广东以及海南和贵州部分地区。

到了清朝初期这里是清朝和南明以及大顺军残部对抗的地方;这是湖广省被拆分的第一个重要因素。在清朝入关以后,湖北属于清朝,湖南属于当时的南明政权。长江三峡一带,有一支长期抵抗清朝的军队。他们被称为“夔东十三家”。他们曾是李自成率领的军队,李自成败亡后,大顺军跟南明朝廷联合,共同抗清。这支军队都是久经战场的老兵。他们更富有战斗经验,也更顽强。在南明朝廷先后沦陷后,“夔东十三家”依然在坚持。他们为了抗清,选择一边种田,同时跟清军交战。清朝虽多次围剿,却无法成功经过一番辗转,“夔东十三家”最终驻扎在四川、湖北交界处的长江三峡地区。清朝彻底击败南明,基本占领整个天下后,就开始调集重兵,围攻夔东十三家。准备一举平定湖广地区。最终,夔东十三家寡不敌众,全部战败身亡。

撤分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湖广省太大了,人太多了。湖广行省,南北距离长达数千里,这在交通不便的封建社会,统治难度将极大增强。满清以几十万的小族蛇吞象占领天下后,满清统治者就从来没有过安全感,他们始终在提防着地方造反。而当时疆域庞大,经济繁荣,人口密集的湖广行省,被拆分也成为了清廷的选择。当时天下经历多年战乱,很多人都被迫放弃土地流亡。

撤分的第三个原因是重要的产粮地。顺治时期,朝廷曾下令,让各地推行屯田开荒的政策。湖广省的面积辽阔,分开屯田,更方便事务处理;于是清廷在湖广省分别设立湖南、湖北屯道,分区开垦屯田。

所以为了便于更有效的统治,清廷将湖北湖南两地分别建省,设立巡抚。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时候,朝廷下旨,根据洞庭湖,湖以南为“湖南”,把省会设在长沙;湖以北称“湖北”把省会设立在武昌。将湖广省拆分为两个部分。

 


尧舜东至山水升金


为什么清朝要把湖南湖北分开?我认为有下面的几点原因。



原来清朝的时候,这两个地方是隶属于两个不同的势力,湖北是属于当时势力较大的清朝,湖南属于当时的南明政权。

不久之后,清朝统一了全国,但是,为了坐稳这个皇帝,不想让人有可乘之机,稳定自己的统治,他将当时所有的省份地方较大的都分割开来,怕的就是是力过大造成的起义造反等一系列的活动。



同理,被这么分割开来的省,并不占少数。以前的江南省就被分割成了安徽和江苏,然后就是陕西省,有人会说,现在不也是有陕西省吗?



可不是这样子的,要知道当时的陕西省,那可是大了去了,它包括现在的宁夏甘肃那边的地方,还有现在的陕西最主要的是当时这个地方直接能够威胁到河西走廊地势较好,而且这当时这个位置还包括了关中那部分的平原,以及更多肥沃的地方,资源丰富的简直令人眼馋。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探讨不同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