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死的令人痛心的五大猛将,谁死的最冤?

用户58535515316


呕心力作五千字,内容有点长,请耐心阅读

作为这个问题的前提条件来讲,首先是要列举出五个能够驰骋疆场,威震一方有战功的战将,大家也许会认为的有很多,蜀汉的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魏延、姜维等,东吴的孙坚、孙策、周瑜、太史慈、吕蒙、陆逊、丁奉等,曹魏的张辽、徐晃、张郃、夏侯渊、典韦、邓艾、于禁等等,还有三足鼎立之前诸侯纷争的时候吕布、华雄、公孙瓒等等很多人。三国时期是一个乱世,乱世就能够早造就一些英雄人物,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认为的几个三国英雄,当他们无论是折戟沙场或是病郁而终,还是寿终正寝和遭遇不测,而他们的离世会让人赶到伤感和惋惜,甚至就是痛心。

从正史《三国志》的角度去看的话,笔者个人认为有几个离世而让人痛心的猛将有很多,但是如果非要挑选出五个的话,分别都在三大阵营当中,我个人得出的的结论是曹魏这边是张辽、于禁,东吴是吕蒙,蜀汉是姜维、魏延,而死的最冤枉的是魏延,因为从蜀汉当时的角度来看,魏延的死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冤案。下边就用自己浅薄的见解和正史中的资料,把这五个猛将的故事一一分享给大家。

┃曹魏的封疆大吏张文远威震东南,曹丕为他的逝去而流泪

说起张辽这个三国人物,大家从《三国演义》当中对他了解很多,也是大家比较喜爱的一个曹阵营的一个人物,本来罗贯中著书就有偏袒,但是对张辽刻画的还是不错,证明了作者对张辽也是有极高的评价。张辽自从跟随曹操以后,破袁绍征乌桓建立了卓卓战功,曹操曾经亲自出迎和张辽做一辆车,曹操占领了荆州之后就命令张辽在南方驻守,在长社这个地方平定了军中的叛乱(演义中的说的是在合肥),又联合张郃、于禁消灭了假投降的陈兰、梅成。在合肥用八百骑兵打乱了孙权十万兵马的阵营,包围了孙权指挥所并让孙权出阵对决,孙权和东吴都害怕张辽到了肝胆俱裂的程度,孙权撤军的时候张辽再次出击,又差点俘虏了孙权,镇守魏国的东南对抗东吴,张辽做到了尽忠职守。

曹丕继位之后对张辽依然是信任有加,为张辽和他的母亲都建造了房子,原来跟随张辽打败孙权的将士都封了官,张辽进京朝拜曹丕,曹丕亲自询问了当时的战况。张辽返回驻地后生病,曹丕前期探望赐予衣服和食物,他在生病的时候孙权都不敢进攻,太害怕张辽了,即使是有病其间张辽还击败了孙权的部将吕范,最终在黄初二年张辽病情加重在江都逝世。曹丕因为张辽的去世,流下眼泪追封张辽为刚侯。在黄初六年又下诏书高度的评价了张辽的战功,认为张辽用八百骑兵打败了孙权的十万人马是史无前例的战例。张辽是病死的,对于当时的曹魏来说失去了可以镇守东南的栋梁人物,他的逝去确实是让人心痛。

┃一生建功立业,最后郁郁而终的于文则

于禁,字文则,和张辽、徐晃、乐进、张郃都是五子良将,最早在鲍信手下后来投奔了曹操,受到王朗的推荐后得到了重用,在张绣偷袭曹操的时候,于禁不但稳住了阵脚还制止了青州兵的哗变,还不顾谣言坚持在安顿好了营寨之后才拜见了曹操,曹操对他有很高的评价。在曹操征袁绍的时候,于禁以自己的力量就抵挡了袁绍的进攻,张辽在平定陈兰、梅成的时候也是因为于禁的总督粮草及时,才使得张辽大获全胜。于禁治军很严,从来没有私自占有缴获的财物,曹操让于禁夺朱灵的兵权,于禁带几十个人就去了,朱灵的部下都不敢动,因为太害怕于禁了。

于禁投降关羽这个事,议论有很多,曹操也认为他和于禁交往三十年,到了关键时候还不如一个降将庞德,不知道曹操是否知晓于禁当时的状况,笔者认为当时于禁投降是大义的一种。当时的情况是,在水淹七军的时候于禁和诸将登高避水,没有可以躲避的地方,庞德因为不愿投降被关羽杀了,于禁投降了关羽并不是因为他怕死,而是愚蠢的让大家一起死还不如用我于禁一个人的名誉换取大家的平安,在以后的交涉中大家还有能回家的机会。后来于禁辗转回到了魏国,曹丕表面上是安慰了于禁,并且让他继续任职安远将军,只是在出使吴国的时候曹丕让于禁祭拜曹操的陵墓,曹丕事先让人在曹操墓画了关羽水淹七军,庞德大义凛然,于禁稽首投降的图画,于禁看到后悲愤交加发病身亡。这一点笔者个人认为曹丕做的有点过分了,于禁为了曹氏付出了三十年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失败投降是因为无法作战,就哪怕算是犯了一次错误,也有那么多的功劳和苦劳,用侮辱的方式逼死了老臣,却是让人有点痛心。

┃接替鲁肃擒获关羽,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吴下阿蒙吕子明。

吕蒙,字子明,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在孙策的时候就从军,从一个小卒一步一步走到了大都督的位置,这是和吕蒙做事努力和认真学习是分不开的。最早孙权征讨黄祖的时候,吕蒙率先斩杀了黄祖的部将陈就,而使得黄祖在逃跑的路上被擒获,孙权都称赞吕蒙的功劳;周瑜在在赤壁击败了曹操以后,吕蒙出谋划策帮助周瑜赶跑了曹仁占领的南郡。周瑜要把降将袭肃的人马分拨给吕蒙,吕蒙不但不要而且建议周瑜增加袭肃的部队,理由是袭肃从益州那么远的地方来投奔,应该充分的信任他而不是削减他的兵力。后来孙权在逍遥津被张辽追击,是吕蒙和凌统以死相拼保护孙权,之后面对曹操大军进攻的时候,吕蒙用兵得当击溃了曹操的先锋部队,曹操因为惧怕吕蒙而撤军。

很多人因为吕蒙打败了关羽而对吕蒙有很大的偏见,笔者认为这是不公平的,每个人为了自己的主公尽职尽责都是应该值得尊崇的,在三国纷争当中没有谁对谁错,人品和作为是最重要的。孙权夺荆州就是在吕蒙的建议下执行的,吕蒙和陆逊相互配合骗取了关羽的信任,在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夺取了江陵、公安、南郡,严令士兵扰民,一个士兵因为下雨而借用百姓家的蓑衣保护公家的官服铠甲,吕蒙认为他触犯了军令而挥泪将他斩首,对于荆州的百姓安抚慰问,送衣送食,关羽府中的财物他全部封存,等待孙权来了查验。关羽的残部回家之后,吕蒙都是用优待的态度对待他们,才使得关羽的部下很多人都不愿跟随关羽而投降了吕蒙,关羽在逃亡的路上被擒杀,东吴得到了长江以南的荆州地区。

吕蒙在四十二岁的时候病死,抛除演义中的关羽还魂索命,那是无稽之谈,吕蒙确实是在关羽死后不久病死的,但是和关羽真的没什么直接关系,有一种说法是吕蒙本来就多病,最终病死,另一种说法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的时候又大瘟疫的存在(三国历史就是瘟疫的历史,瘟疫高发时期),当时孙权对于吕蒙的病情是十分关心的,亲自把吕蒙接到了公安的宫殿中治疗,还请道士为吕蒙续命,但是吕蒙还是去世了。吕蒙死后把生前所有的财物都贡献给了朝廷,丧事一切从简,作为一个臣子来说,吕蒙的一生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没有武侯那么大的丰功伟绩,但是吕蒙的人品还是人值得我们后人称赞和学习的。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就对吕蒙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吕蒙从一个懵懂少年,通过读书学习用心,终于成就了自己,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这是我们都应该学习的对象。《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吕蒙的评价是:吕蒙能克制自己,有国士之风,不仅仅是我们认为的一个简单武将。鉴于吕蒙的生平和人品,吕蒙的逝去真的令人心痛不已。

┃受武侯遗命北伐九次,国破之后不忘复国,玉碎仍白的姜伯约

姜维,字伯约,甘肃天水人,他的父亲姜冏在羌、戎作乱的时候保护郡守死在战场上,姜维被赐予中郎的官职。在诸葛亮首次北伐的时候,姜维被同事排挤而没办法投奔了蜀汉,诸葛亮看中了姜维的才能,让他训练军队,最重要的是姜维心中想念的是大汉王朝,这和诸葛亮的政治理想是一致的。诸葛亮去世以后,姜维主导了蜀国的军事,由于他总是想着引导陇西地区的羌人和胡人作为辅助蜀汉的军事力量,遭到了蜀汉内部的猜忌,特别是他的同事费祎,每次出兵拨付给姜维的军队都不超过一万人,直到费祎去世以后这样的情况才有了改善。

姜维从247年到蜀汉灭亡的262年,其间十五年间姜维对魏国进行了九次北伐,但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和魏将邓艾打了很多年的仗,钟会当时是非常欣赏姜维的。邓艾从景谷道来到了蜀地在绵竹打败了诸葛瞻,包围了成都后主投降,当时姜维的军队在广汉接到了投降的命令,在涪城投降了钟会。钟会对姜维特别的优待,两人的关系很好,他们到了成都之后想着重新恢复蜀汉,陷害邓艾有罪押送京城,但是姜维和钟会的计划破灭了,两人都被杀了,姜维宗族被灭。郤正曾经写文章评论姜维,姜维在蜀国的地位很高,但是自己的衣食住行和普通人一样,房子破旧,除了妻子没有妾室,没有多余的财物,车马出行简陋,饮食节制不奢侈。可以说是两袖清风,为国家鞠躬尽瘁,和他一起到蜀国的同乡朋友,都做了很大的官职。很多人都认为姜维是投错了地方,为了政治理想用兵太多了,最终导致了身亡灭族。笔者痛心姜维的地方,主要是在于姜维一心想着和诸葛亮一样的政治理想,这是很让人敬佩的,但是有点着急也没有处理好朝廷关系。治大国如烹小鲜,何况是蜀国那么小的地方,诸葛亮折腾了那么多年,姜维又接着折腾,让人感受了太多的遗憾。

┃蜀汉最后的名将,有勇有谋却因内斗蒙冤而死,让人折腕叹息的魏文长

魏延,字文长,对于之前的履历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只是在刘备入蜀的时候跟随刘备,立下了赫赫战功,刘备自立汉中王以后,要安排一个人镇守汉中,很多人认为是张飞,张飞也自认为可以担当此人,但是刘备却安排了魏延来镇守汉中,当时刘备问及魏延如何守卫汉中,魏延回答说,曹操如果率大军来攻打,我能抵挡住曹操,曹操如果派一个偏将来攻打,我能彻底的打败他。魏延是蜀汉前期,除了关张马黄赵之外刘备很器重的一员武将,魏延也没有辜负刘备的重托,用十年保汉中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也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一员猛将。诸葛亮后来北伐,每次用兵魏延都想用子午谷奇谋,但是诸葛亮是个做事谨慎的人,不愿意冒险也不采用魏延脑洞大开的计谋,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之下,用这样的方法对付夏侯楙是绰绰有余,魏延也常常感叹自己的才能没有被诸葛亮采用(正史上诸葛亮并不是嫉恨魏延,魏延也没有反骨,只是两人的政见不同而已)。

魏延之死是在诸葛亮死后,魏延因为很有管理和作战的能力,再加上他和关羽一样有点高傲,很多人都惯着他让着他,唯独杨仪不服气,两人如同水火不容。诸葛亮死后安排有秩序的退兵,魏延的意见有两点:第一就是诸葛亮虽然死了,但是北伐还要继续,不能因为一个人而放弃了国家的事情;第二就是不愿意为杨仪断后。但是将令出了就要执行,魏延率先跑到杨仪的前边,把栈道和桥梁都破坏了,两人都上表朝廷说对方叛乱了,朝廷相信杨仪而怀疑魏延,王平截住魏延把魏延骂了一顿,说诸葛亮刚刚去世你们就内斗,这样对吗?魏延的兵士因此都不愿跟随魏延了,魏延只好带着很少人回汉中,杨仪派马岱追杀了魏延,并且灭了魏延三族。

魏延的死,不但痛心而且是很冤枉的,痛心的地方在于,魏延也是坚持北伐的中坚力量,甚至是诸葛亮死了以后,不愿放弃当时的战斗成果还要继续北伐,魏延死后蜀国的有能力的战将算是都死完了,最后让八十岁的廖化做了先锋。魏延的死,也是最冤枉的,因为他不是战死也不是病死,是被内斗害死的,魏延是没有要谋反的意愿,他要谋反的话大可以带着之间的军队投降曹魏,他主要是想着治治杨仪,也没有想过要杀掉杨仪,如果想杀杨仪他完全可以在杨仪前方截击杨仪,而杨仪却是太狠了,不但杀了魏延,灭了魏延的三族,还把魏延的头当球踢,笔者认为杨仪有点小人。

不过杨仪后来的下场也好不到那里去,由于爱发牢骚被贬庶民,还不断的上书诽谤,言辞激烈,就把杨仪抓到了监狱,杨仪就自杀了。纵观《三国志·蜀书·杨仪传》,杨仪和很多人都不和睦,转而愤恨,陈寿对杨仪的评价是:性格狭隘。

综上所述:从正史不偏不倚的角度出发去看待的话,以上文章中提及的五个人的离世都是着实的让人产生心痛之感,而最冤屈的就是魏文长,生前为蜀汉全力以赴,跟随诸葛亮南征北战,有才能却不被重用,说到底魏延是先主刘备的人,而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很微妙的,李严也是刘备的人,也并没有受到诸葛亮的重用,反而被贬庶民。杨仪杀魏延是彻彻底底的发泄私愤,置国家团结和利益于不顾,文长死的冤枉啊!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论,不正之处欢迎评论斧正,你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蔡公子讲历史


这个问题里有两个条件:猛将,最冤。死得虽冤但不是猛将,或者是猛将却死得不冤,都不在其列。根据这两个限定条件,以下5个人可上榜:

第一名:张郃

为什么说张郃死得最冤?因为他是被领导假公济私、假借敌人之手除掉的,张郃跟司马懿有矛盾,一方面他对司马懿不太服气,总是发表一些不同意见,另一方面司马懿觉得他的存在不利于自己更牢靠地掌握军权。

诸葛亮撤军,司马懿命令张郃亲自率队去追击,张郃已判断出这个命令有问题,并进行了申诉,但司马懿不听,仍坚持让他去追,张郃只得奉命,结果被杀。

更冤枉的是,司马懿这招借刀杀人的计策实施后,事后竟然没有得到任何追究,张郃算是白死了。

第二名:陆逊

名将陆逊一生指挥了夺取荆州之战、夷陵之战、石亭之战,这三大战役是孙吴立国的基础,所以陆逊是孙吴建国的第一功臣,他的贡献和军事才能都有目共睹。

但是,后期陆逊与孙权关系越来越微妙,孙权想集权,江东大族成为他的障碍,无论吕壹事件、暨艳事件还是立太子之争,都是孙权与江东大族之间矛盾的反映,而陆逊无形中就是江东大族的代表,孙权虽然没有免除陆逊的官职,但借一些小事不断打击他,又派人当面斥责,一代名将不堪其辱,竟然“愤恚致卒”。

第三名:魏延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魏延已任征西大将军,相当于上将,而杨仪只不过是丞相府里的长史,品秩不过千石,对应的武职充其量也只能算大校,但上将魏延与大校杨仪闹矛盾时众人却普遍站在了后者一边,包括诸葛亮。

当然这里面也有原因,魏延自己也要负相当大的责任,他的脾气不好,容易跟大家闹矛盾,但说他有反心就实在太冤枉了,魏延绝无反心,否则最后不会落到那样下场。

第四名:马谡

马谡失街亭,事后又逃亡,按律当斩,杀马谡大家都没什么可说的,但马谡也是个悲剧,因为他去执行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魏军的大批援军来了,需要有人去街亭阻挡,但街亭远在秦安陇城,蜀军之前没有到达过这里,对这里的情况很陌生,实力又悬殊,这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战斗,并非把握实足,马谡可能守住,也可能守不住,因此被杀,只能说他倒霉。

第五名:麹义

麹义是袁绍夺取冀州的大功臣,当年他向韩馥施压,韩馥才把冀州让给了袁绍,后来麹义又率“大戟士”力战界桥,为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但麹义后来却突然销声匿迹了,史书没有做出过解释,但以袁绍的性格及为人,麹义肯定是被他消除了,狡兔死,走狗烹,担心麹义会对自己不利,袁绍把麹义杀了,只有这一种解释。


南门太守


诸位说了一大堆够猛,死得够冤的大将,我来说一下比较边缘,被人忽视的死得够冤又很猛的大将

1.徐晃

徐晃是曹操的五子良将,孟达叛魏后,司马懿先行平叛,本没有徐晃什么事,徐晃领兵与司马懿平叛兵马在半途相遇,徐晃自领先锋。徐晃率军抵达上庸城下,其坐骑收驾不住,直抵城门下,徐晃本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孟达降魏,并没有任何防备,哪知孟达突然一箭射中徐晃面门,可惜这位战败了关羽的骁将这么就死了。

2.郭淮

郭淮是魏国后期与张郃齐名的大将。姜维率大军攻魏,郭淮率魏军将姜维杀得大败。姜维单枪匹马,仓惶逃命,郭淮也单枪匹马在后面紧追。姜维欲放冷箭射死郭淮,却发现箭矢全部散落,无奈只得拉空弦吓唬一下。郭淮听到弦声急忙侧身躲避,却发现是空心箭。姜维又连拉几下空弦,郭淮躲避后发现都是空箭,料想姜维己无箭矢,遂不再躲避,于是一箭朝姜维射去,姜维躲避后顺手接住箭矢,姜维立即用此箭向郭淮射去,郭淮早无防备,结果被射中面门,魏国擎天之柱就这么死掉了。

2.夏侯渊

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蜀将黄忠和法正奉命坚守定军山。曹操一流大将夏侯渊率大军进攻定军山,黄忠本想出战,被法正制止。等到中午时分,太阳高照,曹军人困马乏,纷纷下马休息,法正突然令旗一挥,黄忠率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杀下来,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刀劈两段,可惜曹魏一代名将就这么死了。

4.蔡瑁

蔡瑁是刘表手下第一大将,其能力在文聘、张允、王威、黄祖、魏延之上。蔡瑁降曹后,得到曹操重用,统领所有水师。赤壁之战时,周瑜深知他的能力,利用蒋干这头蠢猪,用反间计将蔡瑁除掉。若蔡瑁不死,庞统的连环计就不能得逞,火烧赤壁将成为空话,曹操将一统天下,三国将不复存在。

5.蔡阳

老将蔡阳是曹操手下大将,远非守五关的六将可比,能力与夏候惇不分伯仲。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后,与张飞相会古城,而张飞并不相信关羽,认为关羽将带领曹军来擒拿于他。正在这时,蔡阳带兵来报关羽杀其侄秦琪之仇,而张飞就此认为这是要来擒拿他的曹军。关羽为表清白,要求在三通鼓内斩杀蔡阳,张飞亲自擂鼓,关羽精神倍增,终将曹操名将蔡阳斩于马下。

以上冤死的都是曹魏名将,可能有罗贯中的功劳。下图为关公大战蔡阳


张飞脑壳全世界乱飞


三国有很多猛将死的很冤,如果他们不死,历史可能都会改写,只可惜因为他们的身死,造成历史很大的改变,

按先后顺序排名,第一名:大将军何进。

何进是东汉末年朝廷的实权派人物,外戚身份,何时因为异母的妹妹是汉灵帝的皇后而入朝为官,因为个人能力逐渐做到大将军,何进因与宦官争权,在听信袁绍的谗言后,召地方军进都城,以胁迫皇后同意斩杀所有的宦官,结果因为计划败露,被宦官们先动手杀掉,何进一死,天下大乱,先是董卓乱政,废除皇帝,另立刘协为汉献帝,然后是关东诸候讨伐董卓,诸侯们各自拥兵自立,彼此攻伐,拉开了汉末三国初立的序幕。



要知道何进身为大将军,手握天下兵马,何进要是不死,董卓哪里敢进京,有何进在,董卓也不敢乱政,那样天下就不会大乱,何时不死,至于有能力控制地方军阀,因为何进手里还有天下最精锐的中央军,随时会讨伐各地诸侯,那样汉朝皇帝至少在何进的支持下,仍然能够大致控制天下,汉朝就没有那么容易破灭,何进死的真叫冤啊。

第二名:孙坚

孙坚是孙权和孙策的父亲,汉末第一猛将,在曹操、刘备、袁绍、袁术这些较大势力的诸侯还不成气候时,孙坚已是名满天下了,孙坚在与董卓军作战时,是唯一胜利的猛将。当时天下敢与董卓军交战的,只有曹操和孙坚,曹操被董卓军打得落花流水,差一点连命都丢了,而袁绍与袁术连打都不敢打,当时的刘备更是不知道在哪里小打小闹。



孙坚击败董卓手下中郎将胡轸,两次击败吕布,斩杀了华雄,又击败了亲自带兵来战的董卓,孙坚以杂牌军击败当时名满天下、战力最强悍的西凉军,这种勇猛、这种战力,号称当时的天下第一也不为过,只可惜孙坚在后期与刘表军作战时,被藏在竹林间的黄祖埋伏,从竹林间发射飞箭,孙坚脑部中箭身亡,死时只有37岁。

孙坚要是不死,将会打下更为广阔的天地,而且他的两个儿子孙策和孙权都是人才,孙坚不死,孙策也没这么早死,那样的话,历史都会不一样,孙家打下的江山肯定不止江东,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曹操、袁绍、袁术、刘备等都还没有寸土之功。

第三名:周瑜

周瑜是江东四大都督之首,文武全才,江东的军事顶梁柱,周瑜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的领导了赤壁之战及南郡之战,击败了曹操,打破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从此曹操得陇不敢望蜀。



周瑜在南郡之战结束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只有36岁,算是英年早逝,周瑜死了暴病,有可能是得了瘟疫,有可能是箭伤发作导致败血,但就这么突然的死了,要知道周瑜当时刚刚见过孙权,向孙权提出西取益州的计划,孙权批准了周瑜的计划,周瑜就忙着赶回驻地安排西征益州的准备工作,结果还没有到驻地就死了,周瑜死的太可惜了。

周瑜要是不死,就可能发动西征益州的战争,那样的话,历史就会不一样了,而且周瑜不死,刘备可能就没有机会拿下益州了,拿不了益州,就无法成就一番事业,周瑜的死成就了刘备,刘备才是最大受益者。

第四名:关羽

关羽是三国时期万人敌的猛将,战功赫赫,忠心无二,不仅在战场上斩杀过敌方主帅,而且曹魏诸多名将都败在关羽手上,在襄樊战役中,关羽曾威震华夏,三国中仅有关羽有威震华夏的称赞。



关羽是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跟随刘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四处流浪到称霸一方,刘备能建立如此功勋,关羽功不可没,关羽镇守着刘备集团最重要的根据地--荆州,在襄樊之战,关羽力挫曹魏众多名将,打得洛阳及许昌一带纷纷叛曹响应关羽,打着曹操两次差点迁都,关羽不可谓不勇猛。

而关羽成也荆州,败也荆州。要不是孙权在背后偷袭荆州,关羽将会对曹魏造成进一步的威胁,很有可能就会扩大战果,那样的话,三国将会更加精彩,历史也会因此而改写,关羽在孙权的背盟偷袭下,身首异处,实在太让人痛心。

第五名:魏延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总有人觉得魏延是个叛徒,脑后有反骨,卖主求荣,其实真实的魏延不是这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魏延是刘备的部曲,也就是刘备的私兵,应该是刘备私自召募的兵,不是降将,在随刘备入益州,因作战勇猛被刘备破格提拔为镇守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十多年,无一差错,在随诸葛亮北伐后,也因作战勇猛数有战功,得到进一步升迁,魏延因为勇猛及战功,成为蜀汉政权数一数二的猛将,在军队中的地位仅次于诸葛亮、李严,而作为从低层完全靠能力爬上来的魏延来说,非常不容易。

魏延之死非常冤枉,并没有造反的嫌遗,最多也就是不听从诸葛亮遗命,诸葛亮本来的安排是想保护魏延,结果阴差阳差,导致魏延身死,魏延的死,杨仪的责任最大,杨仪素与魏延不和,借着魏延不听从诸葛亮遗命,出于私人仇恨原因,杀了魏延,并诛灭魏延三族,魏延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自已人手里,实是是痛心。

魏延要是不死,绝对是蜀汉自诸葛亮之后的军事栋梁,魏延的才能强过王平与姜维,如果魏延担任蜀汉最高军事长官,蜀汉也不至于在后期诸葛亮去世后,在军事上毫无作为。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三国的猛将,“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 二张徐庞甘周魏, 枪神张绣和文颜, 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 打末邓艾和姜维。”,其中许多猛将,没有死得最冤,只有死得更冤。典韦,有万夫不当之勇,如果一对一对阵,谁是他的对手?收服张绣时,人家张绣已经投降,曹操却在张绣营中曹操诱奸张绣的婶母,结果张绣因为遭受奇耻大辱,背叛曹操。典韦为了保护荒乱中的曹操,舍死断后,最后寡不敌众而战死。为曹操泡个妞而战死,不值;蜀国的猛张飞,那是何等英雄,喝断当阳桥的人物,结果因为鞭挞士卒得罪了部下两个军士范强、张达,二贼趁他睡觉刺杀了他,割下头颅投了孙权,实在够冤;孙策号称小霸王,娶了当时绝世美女大乔,占据江东八十一郡,正是英雄盖世之时,却在偶然的一次狩猎时被刺客暗箭所伤,死得冤枉;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张郃,勇冠三军,诸葛亮都忌惮他,本来诸葛亮已经败了,张郃也看出诸葛亮有诈,但主帅司马懿却命令张郃去追,不明不白中了诸葛亮的埋伏乱箭而死。与其说死在诸葛亮手里,还不如说死在自己人司马懿手里。最冤是袁绍的大将颜良,打仗前刘备告诉他赤面长髯的是二弟关羽,颜良本想招降关羽的,结果一句话没说,一点防备没有就让关羽给斩了。可谓冤大头。


历史春秋网


既然题主说了5大猛将,那就不提文臣了,直接来5个猛将,排名最低是张飞

top5 万人敌张飞

张飞,字翼德,死的实在可惜,张飞勇力过人,沙场悍将。当年长板桥头一声呵斥,如同打雷,吓得夏侯杰肝胆俱裂,曹操数万大军自相践踏,不战而退,单凭这一手也足以惊世骇俗了。若是在战场上,以张飞的勇猛谁能杀的了他?范疆、张达这种宵小之辈根本不敢与之对敌。可惜张飞在睡梦中被他二人加害,使的刘备伐吴少了一员虎将。

点评:死在自己手下手里实在是冤得慌,考虑到乱打人自能排在最后

top 4 江东小霸王孙策

孙策,字伯符,容貌俊美,且性格开朗、直率、大度,善于听取部属的意见,很会用人,说话又爱开些玩笑,有幽默感,因此赢得了士人、百姓的拥戴,士民都愿意为他效忠。从袁术获得父亲旧部之后,短短六年,就横扫江东六郡八十一州。曹操听闻孙策平定江东,叹息说:“猘儿难与争锋也! 然后,孙策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面颊中箭。不久,因箭伤崩裂而死,享年二十六岁。

点评:小霸王单挑能赢太史慈,却死于刺客暗算,作为君主独自外出,也好像有点必然

top 3 勇冠三军颜良

颜良文丑是袁绍手下的大将。在袁绍麾下比张郃的名号高,至少“公知”孔融觉得颜良文丑很厉害。而且在官渡之战上,袁绍也以颜良文丑为首发的大将。关羽暂降曹操后,曹操对他很好。此时袁绍派颜良进攻曹操,关羽迎击借此报答曹操,颜良受刘备所托战场上看到关羽,想要问话,关羽手起刀落,将颜良砍死了。

点评:本来以为来叙旧,没想到来要人头,战场上本来就危险,警惕性不够

top2 古之恶来典韦

典韦,典韦死的真是冤,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张绣已经投降曹操,在张绣营中曹操诱奸张绣婶母,张绣觉得受到侮辱,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击杀多人,典韦使一双戟重八十斤,他形貌魁梧,膂力过人,有大志气节,性格任侠。是曹操的贴身保镖,要不是他舍死断后,曹操是死定了,当时他双鐵被盗,徒手与敌兵周旋,直至战死,敌兵仍然不敢走近他的身边。

点评:谁知道老板泡个妞就这样,飞来横祸

top 1 征西车骑将军张郃

张郃,字儁乂,曹魏征西车骑将军,是曹魏中期首屈一指的大将,作为降将,也被曹操委以重任,成为国家栋梁,成为五子良将之一。然而张郃不得善终,死的比较冤枉。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依旧没能取得实质性胜利。但在一场属于魏国胜利的战役中,魏国却损失了著名的大将张郃。司马懿坚持让张郃追击,张郃并不是自找死路,他的死应该由主帅司马懿负责。

点评:明明知道是死路,去是死,不去也是死,还不得不冲,上哪说理去,千古奇冤


将心向明月


三国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饱经血与火洗礼的的时代。

“半城烟沙,兵临池下,金戈铁马,替谁争天下,一将成万骨枯,多少白发送走黑发。” 很多武将,为了忠诚,为了主公的霸业,不惜战死沙场,“报君黄金台下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那么咱们简单说一下,三国时期哪五个猛将死的最冤。


No.1 典韦

正所谓“一吕二赵三典韦”,典韦的战斗力可见一斑。就这么说吧,曹操手下的武将,武力值能超过典韦的,可以肯定的说,没有。

许褚倒是有点典韦的影子,但感觉还是跟典韦差那么些许。典韦手持八十斤的铁戟,能轻而易举地沦到飞起。他最辉煌的战绩就是,多次帮助曹操,顶住了直面天下武力值第一的吕布,后来成为曹操五子良将的张辽,还有比较冷门的高手武将高顺和臧霸主的压力,没有典韦的话,曹操早就被吕布追杀致死不知道几回了。



曹操打吕布的时候,最狼狈的时候,就典韦和曹操,两个人一匹马,被成百上千的吕布的军队满街追,典韦身上还中箭了,这个时候典韦却告诉曹操,

主公你别慌,敌人要是离咱们十步的距离你就喊我,等到敌军离他们就剩十步的距离了,典韦随身武器,刀枪剑戟,能扔一个是一个,每扔一次敌军就必然被砸中死一个,力大无比的典韦,甚至有穿透伤害,一箭双雕,更狠的是没武器扔了,情急之下发现了周围尸体,一只手拽起来就扔,一下子又砸死了好几个敌军,这简直就是植物大战僵尸里面加刚特尔的翻版。

他还和长坂坡的赵云不一样,赵云是曹操要生擒赵云,就是不让他死,典韦的情况是,吕布不给他们留活路。

曹操称典韦“古之恶来”,名副其实。 就是这么一个狠人,最终死于熟睡中武器被偷走,整个人被胡车儿领来的一群人,偷袭群殴致死。 曹操当时肠子都悔青了,挺不好惹的张绣都已经投降曹操了,他还依然精虫上脑,睡了张绣的婶娘邹氏,这不是作死吗?

这张绣再忍就不是男人了,最后张绣听取了贾诩的毒计,派胡车儿半夜偷走典韦的武器,打算给典韦和曹操直接在睡梦中带他去世,典韦就这样还拼死保护曹操呢,自己被射成刺猬的情况下,依然徒手打退打死周围十几个人。

这场偷袭,典韦和曹操的大儿子曹安民都死了,曹安民死了曹操都没那么悲伤,典韦死了,曹操悲痛欲绝,那也没有后悔药了呀,典韦要是不死,还会有更多一战成名的事迹。

No.2 张飞

张飞的武力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一吼就吼退曹操数十万大军,还有什么“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这里就不多说了。

奈何他嗜酒不说,脾气还贼大,刘备伐吴的时候,他一言不合就找士兵撒气,就因为范疆和张达没给关二爷披麻戴孝的服饰没弄齐,张飞差点就没把他俩给打死,最后张飞在睡梦中,就被他俩割了脑袋,一代名将就这么当场去世了。


No.3 张郃

张郃纯粹是被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为了排除异己,“借刀杀人”给活活玩死了。

这个怎么说呢?张郃原来是袁绍手下,后来被逼无奈投降曹操的大将,爱才又胸怀宽广的曹操,不嫌弃他是降将的身份,依然器重他,张郃也是真的争气,汉中之战曹操在完败于刘备的情况下,张郃巧妙安排,保护曹操大军无损撤退,最终被誉为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

直到曹睿时代,张郃更是三朝老臣,丰富的作战经验,使他的战场用兵能力,完全不输给司马懿,街亭之战其实就是张郃的功劳,只不过胜利的果实让司马懿给抢了,于是才有了后来诸葛亮最大的心理博弈术——空城计。


张郃是曹魏的死忠粉,很多方面都跟司马懿相悖的,可以说张郃是司马懿最大的绊脚石之一,张郃不死,司马懿搞什么事情都会很难受。

于是司马懿就对张郃起了杀意,明知道木门道有诸葛亮的埋伏,还故意让张郃去那里迎敌。当时司马懿是张郃的上司,张郃没办法不能抗命,抗命就不占理了呀。

最后张郃就在木门道,被诸葛亮的军队给射成了刺猬。 如果张郃不死,司马懿也不能那么猖狂。

No.4 颜良文丑

这是两个人,但是死法都是一样的,而且他俩还情同手足,亲哥俩一样,所以就绑一起说了。 他俩可谓是袁绍手中最牛逼的底牌了,毕竟是“河北四庭柱”当中的两位,当时曹魏手下的所有的武将打他俩都贼头疼。

可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的两个高手,活活都被关羽两刀就被秒杀了。 当时在场的曹袁两大军队当中,上到主公将军统帅,下到士兵等吃瓜群众,统统惊呆了,哇!关羽也太牛逼了!就包括现在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还当成传奇一样口口相传



关羽厉害是不假,不过单从秒杀颜良文丑这块谈的话,关羽其实是赢一手赤兔马的。赤兔马的速度用现在的话讲就相当于开了闪现一样,关羽就是这么起手一刀,开闪现,再回手掏,鬼刀一开看不见,走位走位手里干,杀的这两位。

颜良文丑哪知道关羽像开了瞬移一样,贴脸就劈,根本就没有反应时间嘛,然后两位大佬就这么被关羽,准确的说是关羽的赤兔马,活活给死气了。 要是这两位不死,曹操官渡之战的难度就会更大,能不能赢还不好说呢。

No.5 孙策

孙策是一个主公的角色,也是东吴的奠基人,但更多时候他却像是一个身先士卒的将军。 孙策人称“江东小霸王”,能把孙策和项羽画等号,可见他的武艺不可小觑。

他没成年的时候他父亲孙坚就惨死了,17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袁术,带着先父旧将,还有比他年龄还小的周瑜,一起打江东闯天下去了,几年的时间就把当今江南地区所有的士族豪强给打服了,不过那些士族豪强口服心不服,一心想着想搞死孙策。

这不有一次,孙策去打猎的时候,就被许贡的刺客给暗算了,许贡的刺客给孙策身上一刀,脸上一箭,小霸王孙策也不是吃素的,忍着剧痛还是把刺客给秒杀了,但是刺客的刀箭都是事先沾了剧毒的,年轻的孙策就这么被毒死了,死的时候才26岁。


更可惜的是,当时曹操忙着官渡之战,无暇顾及曹操的发家之地许昌,孙策遇刺之前已经把偷袭许昌的作战方案拟定好了,要是孙策不死,当时三国时期的大局将会有所改写,孙策要是再活得长一点,等到孙策的儿子长大了孙绍,孙权可能就不会是未来东吴之主了。

虽然他们死得冤,不过他们的死得却不遗憾,他们没有一个辜负自己或者自己主公的使命,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书写了“英雄”二字。只不过他们在泉下都没有想到,最终,三国归晋。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空吊牢骚。”


策神历史


三国时期,死的比较冤,还让人比较痛心的五位猛将,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这里以正史《三国志》为准,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名,魏延最冤

魏延在诸葛亮主政时期,赵云去世之后,位列蜀汉武将之首,应该争议不大。

魏延颇受刘备信任和重用,并亲自主导部署了汉中的布防大略。在诸葛亮北伐时,魏延又大胆的提出了“子午谷奇谋”。且不论此计能不能成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本就要根据敌我双方的综合情况,出奇兵制胜。这点上,魏延的谋略是没有错的。

魏延有勇有谋,只可惜,遇到了一生谨慎的诸葛亮。虽然魏延在北伐中屡立战功,却没能盼到北伐的成功。最后,魏延却被以谋反为名,为马岱所杀,还牵连了三族。

魏延死的太冤,而且蜀汉此时原本缺将,也不免让人痛惜,所以,给他排名居首。

第二名,张郃也很冤

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中,最后去世的,自然也最受器重。此时的张郃,受封左将军,都乡侯,可以说是除了曹氏宗亲之外,曹魏阵营的武将之首了。也正因张郃特殊的地位,司马懿为了独揽兵权,必然是要除之而后快了。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蜀军撤退,司马懿让张郃追击。张郃说:“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而司马懿不听,张郃不得已,只能率军追击。张郃与蜀军战于蜀营木门之外,飞矢中郃右膝,薨。

如果说诸葛亮故意害死魏延,有点证据不足,但是司马懿故意害死张郃,意图却比较的明显。

第三名,张飞死的太窝囊

张飞自少年时,就追随刘备,征战四方。张三爷曾义释严颜,击败张郃,忠义也不亚于关羽。

可是,“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在刘备准备征伐东吴,正是用人之际,却被账下将领张达、范强所害,不免得令人扼腕叹息。

张飞死的虽然不是太冤,却是死的最窝囊,也最令人痛心。综合下来,排名第三。

第四名,典韦死在曹操好色

典韦跟随曹操攻打荆州,宛城守将张绣投降。张绣设宴款待曹操及众将,原本挺高兴的事情,结果曹操却把张绣的婶婶给睡了。张绣恼怒之下,降而复反,袭击了曹操大营。

曹操出战不利逃走,典韦率十余人与张绣叛军大战于营门口,无不以一当十。无奈敌众,韦被数十创,杀数十人,创发,瞋目大骂而死。

典韦死的壮烈,但是为了主公泡妞而死,实在是有点冤,令人痛心叹息呀。

第五名,于禁投降毁了一世英名

于禁在曹操得了兖州时,就投奔了曹操。他跟随曹操战徐州,讨黄巾,拒张绣,擒吕布,伐刘备,战袁绍,降昌豨,收朱灵,可谓是曹营战功之首,深得曹操信任与器重。

只可惜,襄樊之战,于禁率七军救援曹仁,遇到连绵大雨,不战而败,迫不得已投降了关羽。而关羽又是一个刚愎自用,傲慢无礼,缺谋寡恩之人。关羽对待于禁,既不用,也不放,更不把于禁送往成都,交给刘备处置,而是把于禁给关了起来。

最可恨的就是这种,你说关羽跟于禁到底有什么仇,这可是奇耻大辱呀。如果当年曹操也这么对关羽,你说关羽的忠义之名还在么?恐怕关羽被曹操关在狱中,也再无出头之日,节操早碎满地了。

更可恨的是,于禁投降了关羽,关羽自己还战败身死了,结果于禁又被孙权所获。孙权自然不像关羽,而是以礼相待于禁。孙权向曹丕称臣,看于禁年迈,将于禁送回了曹魏。最后,在曹丕的羞辱下,于禁在羞愧之下病故。

于禁有才华,有谋略,能征善战,却毁在了一次投降之上。试看三国时期,投降并不可耻,包括关羽、张辽、黄忠、黄权、姜维等等在内的一众名将都投降过,但不同的是他们都得到了重用,或者被施恩放回,得以重树威名。如果于禁直接投降了刘备,相信会是另外一番光景。只可惜于禁降错了人,结果落得个身败名裂,羞愤而亡,不免令人叹息。所以,给于禁排名第五。

以上皆为奕天的看法,欢迎大家提出不同见解,一起讨论。


奕天读历史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猛将如云,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关羽、赵云、马超、张辽、吕布等人,都是非常亮眼的人物。

具体到痛心、猛将、冤三个关键词,悦史君提出自己的5个人选,给大家评看。

第一,东汉执金吾、并州刺史丁原

丁原和董卓一样,掌控着一支地方武装,而且比董卓还早进入京师,与大将军何进接上了头。

董卓进入京师后,他非常忌惮丁原,丁原也与董卓不和,两人暗中较劲。

这时,董卓发现丁原非常信任吕布,就派人把吕布拉下水,吕布趁丁原没防备,杀害了丁原。

悦史君认为,丁原的实力并不差,原本可以在三国中实现更大的抱负,但一开局就被自己人杀了,冤。

第二,东汉武猛校尉典韦

典韦是曹操身边的一员猛将,跟他打过很多经典战役,负责曹操的安全。

曹操击败张绣后,把张绣的婶婶霸占,张绣临时反叛,曹操几乎被断送性命。

是典韦拼死救下了曹操,曹操狼狈逃走,但典韦却被张绣杀死。

悦史君认为,典韦虽然是为主而死,但曹操这做法也是让人……确实是连带的冤啊。

第三,东汉吴侯、讨逆将军孙策

孙策是吴大帝孙权的哥哥,在父亲孙坚去世、旧部无着的情况下,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最终领兵南下,平定江东,奠定了后来东吴的基础。

但孙策年轻气盛,战争中得罪了很多人,而且自己也不设防,结果在一次打猎时,一个人冲得太快,被仇家派来的刺客杀害。

悦史君认为,孙策是战场上的王者,如果他不死,可能比孙权开拓更多的天地,也是冤。

第四,蜀汉南郑侯、征西大将军魏延

魏延是跟随刘备较早的部将,在蜀汉政权建立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刘备去世后,魏延跟随诸葛亮南征北战,也是深得诸葛亮信任。

但魏延脾气不好,尤其跟丞相长史、绥军将军杨仪不和,诸葛亮去世后,魏延在与杨仪争权中失利,被杨仪杀害,还遭遇降魏的侮辱。

在后世的传播过程中,魏延更是被描述成一个与诸葛亮不和的小人,实在是冤啊。

第五,曹魏邓侯、太尉邓艾

邓艾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大将,深得司马懿父子的信任,也在多次对内对外战争中,建立重大功勋。

司马昭讨伐蜀汉时,邓艾率军突袭成功,最终后主刘禅向他投降。

邓艾被胜利冲昏了头,结果被钟会利用,被诬陷谋反后被抓起来,后来钟会被杀后,邓艾也被无端杀死。

悦史君认为,邓艾立下的是不世之功,却遭遇横死,实在是天大的冤枉。

……

三国还有很多将领让人叹息,从悦史君今天的五人来看,邓艾是最冤的。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三国是历史上一个混乱但是辉煌的时代,所谓“乱世出英雄”,也只有在国家分裂,朝代更迭的这个时期才有可能出现这么多的英雄人物,而三国时期恰逢乱世,乱世出英雄。

后世曾这样描述三国的主要英雄人物“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 二张徐庞甘周魏, 枪神张绣和文颜, 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 打末邓艾和姜维。”但是英雄虽盖世无双,命数却早已注定。下面我来为大家列述三国中个人认为死的最冤的五大名将。

一、典韦——寡不敌众,力竭而死

从三国中对一些武将的客观排名可以看出,典韦的勇猛是显而易见的,典韦是三国时与吕布齐名的大将之一,甚至后世有马上吕布,马下典韦的称呼,但是典韦的死因却十分的令人痛心。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宛城张绣,张绣投降。但是由于曹操强行纳张绣婶婶,让其感到颇为耻辱,于是在谋士贾诩的建议下突然反叛,把曹军杀的措手不及。

典韦为掩护曹操,与张绣军短兵相接,典韦因为敌军的车轮之战,最终寡不敌众,力竭而亡。这种死法对于一个武将来说可以说是十分的憋屈。

二、关羽——孤立无援,被擒残杀

关羽名声应该是三国里最响亮的,有武圣之称的他他曾过斩颜良、水淹七军等功绩。不过无奈英雄盖世,最后孤立无援,中伏被擒杀害。

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关羽看到曹军主力迁移到合肥,于是率军攻打兵力薄弱的樊城,并派人深入曹魏的占领地区策反,扰乱敌人后方。曹操派大将于禁助战,关羽借汉水淹曹魏七军,生擒于禁,威震华夏,逼的曹操打算迁都以避关羽之锐。

此时司马懿等人建议联合孙权,要孙权从关羽背后袭击,孙权因为荆州之故,采用了这个计策,派吕蒙等做好了准备。

再加关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将军士人平常皆受关羽的轻视从而感到不满,孙权派人来诱降,二人便投降了孙权。吴军以蜀军将士的家属为人质,出兵配合曹军,前后淹击蜀军,蜀军溃败。

关羽仅带着少量的随从向蜀军控制的上庸撤退,他们日夜兼程,连续数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时,中了吴军的埋伏,关羽竟被吴军的一个小将马忠生擒。关羽被擒后,坚决不降,被东吴斩杀,死时约五十六岁。

三、于禁——屈以委降,郁郁而终


自古以来,将军战死沙场都是一件成全名节之事,“马革裹尸还”更是一种英勇和壮烈。当然,能够建功立业,受赏封侯从而终生得享尊荣也是一名战士所愿。

然而,有的人立有赫赫战功,也被拜将封侯,却由于“一失足成千古恨”而没有了这番荣耀。三国时曹魏的大将于禁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事例,因为他虽然拜将封侯,却没有战死在战场上,一时的投降让他失去了一生的荣耀,最后被人羞辱而自感愧疚而死。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包围曹仁,于禁去救援,但被水淹七军而被擒,于禁投降了敌人,而他手下的庞德却不屈被杀。后来关羽被孙权所破,于禁也就归属了吴国,直到黄初二年才被送回魏国,那时他都已经须发皆白,面容憔悴,泪流满面。曹丕就命他去拜见高陵(曹操的陵墓),因为陵中画有他屈膝降敌,庞德不屈的图画,所以于禁不久就羞愧发病而死,死后追谥为厉侯。作为一名武将,我想这种死法一定是屈辱和悲惨的!

四、张飞——郁意醉酒,小人暗杀


演义中的张飞有勇无谋,但正史上的他可是有勇有谋独当一面的大将,位列古今六十二名将之一。但他性格上的缺陷也很明显,喜欢鞭打士卒,瞧不起小人物。

众所周知,在关羽于麦城兵败身上后,为了替兄长报仇,张飞与刘备倾尽全国之力与东吴之间展开了一场大战。

然而,就在起兵的前夕,张飞却因为喝醉了酒大肆打骂手下的士兵。因此,被他打骂的这几个士兵,就趁着他睡觉的时候将他的脑袋给砍了下来,连夜逃亡到了东吴。

毫不夸张的讲,在刘关张兄弟三人之中,结局唯一堪称耻辱的自然也就非张翼德莫属了。再怎么说他也是一位当世名将,拥有一身万人敌的本领,可最后却没能殒命疆场,而是死在了一群无名之辈的手中,也着实令人感到唏嘘不已。

五、魏延——不懂政治,死于文臣


这个大家都很清楚,也是很多人感到惋惜的。正史上记载,直到蜀国后期,在诸葛亮执掌蜀国的时候,魏延一直被委以重任,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他却因与文官杨仪不和而被杀,在被杨仪派去的马岱斩杀后,头颅甚至被砍下来被杨仪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