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还泪还错了人,她应该还给甄宝玉而非贾宝玉

林黛玉五岁丧母,十岁丧父,孤独一人寄人篱下,命本就够苦的了。在爱情上还不如意,好不容易有个相知相爱的贾宝玉,以为遇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哭哭啼啼十几年,把眼泪都还给了她。可是,却还错了人,她应该将眼泪还给甄宝玉,而不是贾宝玉!你说倒霉不倒霉,可恨不可恨?

《红楼梦》故事的缘起,是曹雪芹杜撰的一则神话。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灌溉雨露之恩,无以为报。因神瑛侍者凡心偶炽,要到人间来经历一番,绛珠仙草便也转世为人,要与他相会,将一生的眼泪还给他,以报灌溉之恩。这二人一个是林黛玉,一个便是贾宝玉。

林黛玉还泪还错了人,她应该还给甄宝玉而非贾宝玉

林黛玉天天因为贾宝玉而哭泣落泪,到了十七岁,就泪尽而逝,也算是报了恩。但是,大家知道,红楼梦中有两个宝玉,除了都中贾家的贾宝玉,还有一个江南甄家的甄宝玉。

有一位红学专家就说,江南的甄宝玉才是神瑛侍者转世之人,林黛玉应将眼泪还给她才对。曹雪芹总是说假作真是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那这两个宝玉,到底谁是真的?谁是假的?谁才是神瑛侍者转世的呢?林黛玉到底有没有还错泪呢?这里面可大有讲究。

第五十五回,江南甄家派人进京面圣,同时进贾府探望。甄家的仆人和贾母说,她们家也有一个叫宝玉的,各种情形简直和贾宝玉一模一样。甄家仆人说:“如今看来,模样是一样。据老太太说,淘气也一样。”此外,就连脾气秉性,二人也是一点不差。都说女人胡涂,慢说拉手,他的东西,婆子们略动一动也不依。所使唤的人都是女孩子们。

林黛玉还泪还错了人,她应该还给甄宝玉而非贾宝玉

后来甄家仆人一见贾宝玉,忙起身笑道:“唬了我们一跳。若是我们不进府来,倘若别处遇见,还只当我们的宝玉后赶着也进了京了呢。”接下来,贾宝玉便做了一个梦,梦中来到江南甄家。甄家的园子房屋,与贾家一模一样,甄宝玉还有他家的丫鬟们,也是一模一样。

其实,风烛认为,这甄宝玉和贾宝玉根本就是一个人。江南甄家就是长安的贾家,两家也是一家。曹雪芹这么写,不过是跟读者开了一个玩笑而已。当贾宝玉做梦来到甄家时,甄家宝玉也做了一个梦,梦到了贾宝玉。甄宝玉说:“我才作了一个梦,竟梦中到了都中一个花园子里头,遇见几个姐姐,都叫我臭小厮,不理我。好容易找到他房里头,偏他睡觉,空有皮囊,真性不知哪里去了。”

曹雪芹写红楼梦,可不是在跟我们猜谜,搞什么推理探案,而是在讲人生中的重大问题。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肉体是真我,还是灵魂是真我?他塑造一个假宝玉,一个真宝玉,就是在说出他对人生的看法。所谓万境归空,到头一梦。什么红楼梦,什么曹雪芹,什么人生,什么爱情,都是一场梦而已。人最终还是要死的,一切都是假的,哪里有真的?

林黛玉还泪还错了人,她应该还给甄宝玉而非贾宝玉

所以,甄宝玉的梦中,他只看到贾宝玉的皮囊,真性已经不知道哪里去了。可是有的读者偏爱钻牛角尖,说什么贾宝玉和甄宝玉是两个人,说贾家和甄家也是两家。这岂不是辜负了作者的一番苦心?

曹雪芹还怕我们不明白,在贾宝玉梦到甄宝玉醒了之后,袭人笑问道:“宝玉在哪里?”此时宝玉虽醒,神意尚恍惚,因向门外指说:“才出去了。”袭人笑道:“那是你梦迷了。你揉眼细瞧瞧,是镜子里照的你影儿。”宝玉向前瞧了一瞧,原是那嵌的大镜对面相照,自己也笑了。

林黛玉还泪还错了人,她应该还给甄宝玉而非贾宝玉

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哪里有真的?都是“镜子里的影儿”!其实,在《红楼梦》开篇,曹雪芹就明明白白地交代了这一点。警幻仙子,警幻仙境,都离不开一个幻字。还有,“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大家人看清,神瑛侍者是“意欲下凡造历幻缘”,是幻缘,而不是真缘哟!

永远要记住警幻仙境大门上的那副对联:假作真是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就是假,假就是真,真假一体。人生就是一场梦而已。林黛玉还错了眼泪?当然没有。或许根本就不应该还泪,没有爱,哪来的眼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