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陽昇陽是春季的第一要務,一鼓作氣清理鼻炎病灶,免其反覆遷延

春三月,此謂發陳。發陳,意為利用春陽發洩之機,退除冬蓄之故舊。春氣萌動,加之雨水微寒,是寒冬到草木生長的過渡。


扶陽昇陽是春季的第一要務,一鼓作氣清理鼻炎病灶,免其反覆遷延


乍暖還寒最難將息,容易舊病復發、又添新症。以下是春季易發生的症狀,你有哪些?

1.容易犯困、四肢乏力

2.精神抑鬱

3.偏頭痛、肩頸痠疼

4.口苦

5.乳房及兩肋脹疼

6.臀部及大腿外側疼


扶陽昇陽是春季的第一要務,一鼓作氣清理鼻炎病灶,免其反覆遷延


之前我們說了,如果冬天閉藏不好,春天就容易有這些不舒服,所以更需好好養護這較弱的陽氣,讓它升發壯大。只要陽氣充足,會一鼓作氣地自動衝擊潛藏的病灶!

艾草:護初生之陽


扶陽昇陽是春季的第一要務,一鼓作氣清理鼻炎病灶,免其反覆遷延


古代行軍打仗,一直用艾草來找水源。艾草有種特性,燃燒後產生的艾熱會順著地下走串,直到它找到出路。當遇到水源的時候,艾熱會隨水一同蒸發冒泡。由此可知艾草除溼能力多強。

將艾草用到人身上治療疾病,亦是如此。艾熱進入人體後,隨氣血循環,遇到某個部位的溼寒氣,慢慢將之逼出體外。


扶陽昇陽是春季的第一要務,一鼓作氣清理鼻炎病灶,免其反覆遷延


艾草在中醫方面的運用,最普及的應是艾灸,溫散寒氣、活血行氣。如果你平時工作較忙,沒時間精力去艾灸,可燃燒艾條或艾香,讓房間瀰漫艾香。

穴位:養脾腎之陽

中醫有個概念叫土木合德,木對應人身是肝,土對應為脾,意思是木需要土的培育滋養,所以養護脾胃很重要。脾腎陽虛,在中醫病機中常會一起出現。春日養陽,脾陽和腎陽可同補。

今年歲土不足,上半年厥陰風木,簡單地說就是木強土弱。隨著季節降雨有所增多,寒溼之邪又是最容易困著脾臟。溼邪留戀,難以去除,故雨水前後應當著重養護脾臟。

為大家介紹3個扶陽養脾腎的配穴方案,簡單易堅持的方法,祛除溼邪,享受春日的清爽。

溼氣重:公孫穴+三陰交

扶陽昇陽是春季的第一要務,一鼓作氣清理鼻炎病灶,免其反覆遷延


提及公孫穴,《八脈交會穴歌訣》有云:公孫內關胃心胸。任何的胃、心臟、胸部的問題,都可用公孫穴搭配內關穴來調理。

用拇指在三陰交附近按壓,如有明顯痠痛感,則說明存在瘀堵。對對此二穴處進行5~15分鐘的按揉、敲擊,可

健脾和胃。

護脾胃:氣海穴+足三里

扶陽昇陽是春季的第一要務,一鼓作氣清理鼻炎病灶,免其反覆遷延


氣海穴主一身氣機,有疏導任脈,調一身之氣功效。按氣海可以升發元氣、滋榮百脈、益氣助陽。

《靈樞》曰: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飢;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於足三里。可見足三里效果出眾、運用廣泛。

護陽氣:關元穴

扶陽昇陽是春季的第一要務,一鼓作氣清理鼻炎病灶,免其反覆遷延


關藏人身元氣之處 ,故名關元。關元穴是任脈上主要穴位之一,按摩可改善陽虛、氣虛,如氣喘短氣、畏寒怕冷、月經不調等症。

扶陽昇陽是我們在春季的第一要務,關乎著身體一年的健康狀況。在保護陽氣的同時,我們也需正面鼻炎問題,及早調理以免其反覆遷延,損耗我們更多陽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