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後感》公冶長---4

《論語讀後感》公冶長---4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

孔子說:我沒有見到過剛強的人。有人說:申棖是這樣的人。孔子說:棖有慾望,怎麼能稱得上剛強呢。

無欲則剛這個成語或許就來自這章。孔子講的這是大實話,人極難做到無慾無求,只要有慾望,就有破綻,就會有被攻破的那一天。《色戒》中僧人自5歲修行,還禪定洞穴5年,出洞後以為無慾無求,哪知一眼看到心動的姑娘就動了凡心而一發不可收拾。完全無慾無求那不是人能做到的,道家講的少私寡慾,儒家講的是慾望要在義理的範圍內即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佛家講斷七情滅六慾,其實沒人做到,做到的我們絕對不知道。人在紅塵,都有慾望,但是所有的慾望都要自己把握一個度,失去了這個度,也就會失去本心,最後失去自己,提前人滅身毀,啥也留不住。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子貢說:我不想被別人的思想強加於我,我也不想強加於別人。孔子說:賜啊,這不是你的能力所能做到的。

孔子是個大社會實踐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看的非常透徹。我們都活在一個集體中,都會受到彼此的影響而改變,不可能獨立存在。譬如君王要實現一套新規則,就是強加給臣民的,你必須做出改變,你不改變,那只有被抓起來坐監甚至砍頭。如果你是一個大臣,要實行自己的主張,肯定會改變千萬人的想法和行為。所以孔子說子貢做不到,這只是子貢的一廂情願而已。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子貢說:老師的成篇言說,我們聽得到,老師講的本性與天道,我們是聽不到啊

儒家學說注重人倫,社會關係方面,很少探討終極問題,世界的本源。不知道子貢所說的性與天道與老子的性與天道是否一致,其實夫子在論語中也有講到過性與天道,不知道是子貢沒有聽到或者不是他所想聽到的性與天道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子路有聽到一個道理,但是不能踐行,唯恐又聽到新的道理。

子路是那種風風火火,想到就做的人,聽到而沒有去做到,內心是愧疚的,一件事情沒做好,就不會想著攬第二件事情做。我們在學習中也要有這種精神,一個知識點要吃透才學習下一個知識點,不要囫圇吞棗,好高騖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