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冬|多餘的朋友只能帶來多餘的煩惱,多餘的熱鬧帶來多餘的悔恨

枕著《論語》,睡出更美好的自己,這裡是小梁在2018年為您帶來的《睡睡平安》。本文內容節選於喜馬拉雅音頻節目《睡睡平安》098期。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譯:孔子對公治長(孔子弟子,後來成為孔子的女婿)說:“可以把女兒嫁給你。雖然被關押在牢獄之中,不是你的罪過。”(孔子)把他的女兒嫁給了他。

孔子說,南容此人,於國家有道之時,能不廢政事,立朝堂之上為天下蒼生效力;於國家無道之時,也能明哲保身,免於刑戮。(夫子贊南容是能伸能屈的真君子)便將其兄之女嫁之(可見對他很欣賞)。


梁冬|多餘的朋友只能帶來多餘的煩惱,多餘的熱鬧帶來多餘的悔恨



01

如何找到既優秀又安全,並能長期與之相處的人


本篇小梁和大家分享的這段話來自《論語·公冶長篇第五》。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第一段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公冶長(孔子的弟子),“這個人很優秀,有道,聰明,善良,溫厚,可以將女兒託付終身。就算他曾經有一段時間不小心犯了事(‘縲紲’指繩索,‘雖在縲紲之中’比喻犯了事被人綁起來),但這不是他的罪過”。於是孔子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公冶長。

一個男人對另一個男人最高級別的認可,就是願意把心愛的女兒嫁給他。

我見過很多男人提起將來自己女兒出嫁時動容的情景,便說:“你女兒才五歲,你就哭成這樣,說不定人家到五十歲還未出嫁,你都沒有機會看見她出嫁,你這會兒哭什麼?”他說:“不行,我不能忍受可愛的女兒嫁給別人。”

孔子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公冶長——哪怕他犯了罪。後來公冶長免於刑罰,成為一名大學問家。

孔子又說南容(也是孔子的學生,很優秀),“國家政治清明,合乎於道的時候,像南容這樣的人一定能出人頭地;國家政治黑暗的時候,他也能全身而退、明哲保身,不至於招惹殺身之禍”。所以,孔子把哥哥的女兒嫁給了南容。

這段話大致講的是孔子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深交,值得長期維繫關係。同時,他也提到了一個話題——如何免禍。

春秋戰國時期,普通百姓的生命安全很難得到保障。許多人會因為不知什麼時候得罪了官府,陷入了某些利益之爭,或者站錯了隊,說錯了話……總而言之,分分鐘被“大卸八塊”。輕一點的,也會被被抓進牢裡,都是有可能的。

如何找到既優秀又安全,並且能長期與之相處的人,是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智慧。

為什麼有的女孩子長大後的生活總體不錯呢?可能她在小時候,父母(尤其是有智慧的父親)給她播下了一顆正確狀態的種子,在她擇偶的時候給予關鍵性指導,基本上能讓她從小到大都活在父母和老公的照顧中。

當然,現在是男女平等的社會,反過來也是一樣——母親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就讓他耳濡目染,不知不覺地鋪墊好以後應該和什麼樣的女孩兒在一起的潛意識,以便將來吸引的都是好女孩兒。

在他結婚的時候暗中做推手(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在大家都不知道為什麼的情況下,讓自己的兒子娶到了終身“旺夫”的好女孩兒,並且能把這種福德傳遞給子孫後代。


梁冬|多餘的朋友只能帶來多餘的煩惱,多餘的熱鬧帶來多餘的悔恨



02

我們做的事、說的話,都會在留存於宇宙中


小梁以前不讀《論語》,從來沒有認真想過孔子如此接地氣。他不是教條主義、迂腐的人,他說的話都是指引我們如何尋找、持有長期優質資產的生命智慧。

一個人的錢,是他的財富。而他生命中的朋友、他傾注的時間、他的幸福感、他的健康,是他的另外一種資產——生命資產。生命資產這才是我們的“基礎貨幣”,也是我們一輩子的總和。

判斷一個人靠不靠譜,可以觀察他的父母是不是有種種問題,再看看他的孩子是不是知書達理、敏而好學。“叩其兩端而執其中”,你就能大概得知這個人是否值得交往。

因為孔子是長者,作為一個過來人,他知道什麼樣的年輕人值得培養,值得把自己的女兒託付給他。

有一天,南容讀《詩經》中“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如果漢白玉有瑕疵,尚且能夠把它磨掉;但如果說錯了話,就很難收回來了。)這句話。

據說南容在讀這句話時,反覆琢磨。孔子在旁邊觀察,覺得他有根器,對自己說的話很謹慎。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在萬惡的舊社會,一個人說什麼話不是為了快意恩仇,而是要意識到自己做的事、說的話,都會在留存於宇宙中。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都會在網上留下長久的記憶。

前些年,小梁對“中醫革命”有種浪漫主義的熱情,因此接受訪談的時候講了許多似是而非、自以為是的話。

若干年後,這些訪談被人翻出來說這樣不當,那樣不當……我看了後也覺得講得很不好,後來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梁冬反思錄:關於中醫,我說的都是錯的》(回覆關鍵詞:中醫,即可閱讀這篇文章),對以前所說的話進行反思,糾正自己。

但之前說的錯話已然留在了網上,以此為例,讓大家吸取經驗教訓。言語、行為不可不慎。

小梁通過學習《論語》,慢慢地長出了一些覺察,等兒子長大後,我一定要告訴他:“爸爸說了太多不恰當的話,做了太多不靠譜的事,請你一定要引以為戒。”這是我讀《論語》的真實感受。

雖然這樣想了,這樣看了,但行為和思維的慣性依舊很強,一不小心又會成為自己都覺得不合適的人。

孔子就像父親一樣,暖暖地看著那些謹慎、善良、審時度勢,並且能安邦立國、明哲保身、著書立說,保持像玉石一樣心性乾淨的人,才是真正值得長期交往的人。


梁冬|多餘的朋友只能帶來多餘的煩惱,多餘的熱鬧帶來多餘的悔恨



03

把自己修煉成想成為的人,你就會看見類似的人,也會吸引類似的人


小時候,我們總以為跟什麼人在一起有好處,就跟什麼人交往;跟什麼人在一起覺得開心,就跟什麼人交往。

但小梁到四十歲後越來越發現,多餘的朋友只能帶來多餘的煩惱,多餘的熱鬧只會帶來多餘的悔恨。

因此,朋友不求多,做人也就淡然了,慢慢慢慢地,把自己修煉成想成為的人,你就會看見類似的人,也會吸引類似的人。

如果你對此感興趣,可以看一下這幾年自己朋友圈的變化。大致而言,我們每過幾年都會發現與自己走得近的朋友換了一批,但你要覺察到這個變化在哪裡。朋友圈的變化,其實就是你的變化的投影。

如果你對自己現在的狀態不滿意,就應該以覺知的方式改變自己所處的環境;改變自己所處的環境,從改變自己的心性開始;改變自己的心性,從改變自己的認知開始。

最重要的是認知別人的感受——別人妒嫉你、輕視你、不瞭解你……其實都是正常的,就像我們也會妒嫉別人、輕視別人、不瞭解別人……

有了這種“人不知,而不慍”的瞭解,你自然而然地就會發展出“忠”“恕”之道;自然而然地就會溫和、不激進、不迫切;自然而然地說話語速就慢了,情緒反應就溫和了,看人就不閃躲了,做事就不慌張了,與人交往也不會有種侮辱別人,或者隱隱地被人侮辱的可能了……這些都是很微妙,而且是有次第的。

孔子帶領我們一步一步地成為一個安全的、溫暖的人,每次我都能感受到他對不確定的外部世界的洞察,並且反省是不是由於自己做得不好而導致的。有了這種提問,孔子就變成了一個更真實、更溫暖的人,而不是我們想象的那種刻板、教條的“老夫子”形象。

後世的儒家、儒生,可能真的修為不及,再加上功利性太強,把許多孔子的言行刻意進行了改造,以至於我們年輕的時候都默默地認為孔子不是一個可愛的人。其實他很可愛,他說的都是父母應該告訴我們,而我們大多數時候沒有學會的東西。

本篇的話題就是這樣,希望你能長出平和、不迫切的狀態,你會發現血壓自然就降下來了,睡眠質量也變得更好了。睡不好這件事,究其本質還是心病所致(無論是心臟的問題,還是心理的問題,心物一元,其實都是一樣的)。


梁冬|多餘的朋友只能帶來多餘的煩惱,多餘的熱鬧帶來多餘的悔恨


——今日互動——


現在回過頭

再去看看自己的朋友圈,

這些年來,

你發生了哪些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