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安教授专访:面对挑战,打造TAVR的中国创新方案|ACC 2019

王建安教授专访:面对挑战,打造TAVR的中国创新方案|ACC 2019

第68届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ACC 2019)于3月16日至18日在新奥尔良成功举办。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相关研究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热点。3月17日,在中国心脏学会(CHS)/ACC联合研讨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作了题为“TAVR Challenges and Innovations in China”的精彩报告。就TAVR的进展和应用等问题,医脉通对王建安教授进行了专访。

王建安教授专访:面对挑战,打造TAVR的中国创新方案|ACC 2019

医脉通:

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进展迅速,在我国也开展了很多工作。请您介绍一下在TAVR适应证、技术和器械等方面,近几年国内外都有哪些重大进展?

王建安

教授

这几年,TAVR的进展非常迅速。主动脉瓣狭窄导致的临床症状可分为ABCD四期:A期就是有主动脉瓣狭窄,但是没有实质性病变或者没有影响功能;B期是有明确病变,影响了主动脉功能,但患者无症状;C期患者无症状,但是已经开始影响心功能;D期患者有症状。从介入干预来讲,至少是C期中恶化程度较快的患者,或者是D期的患者,也就是有症状的患者,才是需要干预的对象。

干预可以是TAVR干预,也可以是SAVR干预。在TAVR出现之前,很多严重主动瓣膜狭窄患者的选择是有限的。外科主动脉瓣置入术(SAVR)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但大部分患者的手术风险太高。十多年来,TAVR在临床的使用大幅增加,其适应证不断扩展。最初,被批准用于无法手术或者手术极高危的患者;后来,其适应证扩展到手术高危患者;再后来,扩展到中危患者。前两年的研究表明,对于中危患者,TAVR和SAVR所带来的获益是一样的。最近在ACC上发表的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即使是对于低危患者,TAVR与SAVR的获益也是一样的。从危险性方面考虑,人们更倾向于TAVR方案。

对于TAVR来说,患者年龄是很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讲,相关研究入组的样本基本上是年龄在70岁以上的患者,他们更适合。总结来说,D期以及C期中的个别人群,年龄在70岁以上,无论是高危、中危患者,还是低危(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患者,都可以用TAVR。

近几年,器械方面的进展也比较快,总体趋势是:器械体积越来越小,瓣周漏风险越来越小,起搏器植入比例越来越低。目前主要有两种人工瓣膜:一种是球囊膨胀瓣,进口的球囊膨胀瓣以Sapien 3为代表;另一种是自膨胀瓣,进口的自膨胀瓣以CoreValve Evolut为代表。

目前,中国自主研发并投入使用的是自膨胀瓣,以Venus A为代表,可回收瓣膜如Venus A plus;还有一些即将上市,如VitaFlow II等;经心尖途径的瓣膜,国产自主研发的有J Valve。

医脉通:

TAVR在中国面临着哪些挑战,又做了哪些创新呢?

王建安

教授

目前中国面临的挑战比较多。第一个挑战是我国的二叶瓣患者比较多。VENUS A研究提示,我国二叶瓣患者占到所有病例的45.4%,远远高于国外10%以下的比例。由于经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很多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或者没条件手术,导致患者的病情被耽误。另外,患者年龄较欧美国家而言更趋于年轻化,而且钙化程度更为严重。

第二个挑战是我国的医疗器械不全。很多进口器械在国内还未上市,目前上市的只有一代瓣,这在种情况下,处理病情复杂的病例,医生面临的挑战更大。当然,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这也推动了中国的创新。我国的一代瓣径向支撑力较强,其目的也是为了适用于二叶瓣患者。而且,我国自主研发的可回收第二代瓣Venus A plus很快就要上市,目前已经完成了临床试验。

在技术创新方面,最典型的案例是“杭州方案”。对钙化严重的二叶瓣患者,评估瓣上结构的作用对于瓣膜尺寸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们采取了基于瓣上结构的瓣膜尺寸选择策略,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瓣周漏的发生率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必要性。现在,该方案已逐渐被广泛接受。

医脉通:

您认为在ACC年会上,关于TAVR,还有哪些内容值得重点关注?

王建安

教授

我认为主要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第一个是瓣膜衰败的问题。在进行长时间随访后,比如5年、8年或10年,瓣膜将会如何?第二个是血栓的防治问题。目前我们按照生物瓣的防治策略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那么,是否需要使用抗凝药物?又有哪些患者需要抗凝?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医脉通-ACC 2019专题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