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真正病因是什麼?

孤獨與酒667


這是個尋本溯源的好問題。

病理學上說,糖尿病分為一型和二型,一型糖尿病胰島素絕對缺乏,需要從體外補充胰島素,二型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還有一定功能,能夠分泌少量胰島素,這些患者可使用口服降糖藥,或者額外補充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二型糖尿病病因不清,可能與遺傳和外部環境相關,有家族傾向。

這段話,不論翻看1980版的《內科學》,還是最新的人衛第9版《病理學》,對於糖尿病的描述幾乎毫無變化。

將近40年,對於現代醫學治療最基礎的《病理學》,彷彿被一雙無形的手牢牢抓住,動彈不得。這裡我不想探究到底為什麼,讓我們回到主題。

當前醫院確診糖尿病的檢查主要有:血常規檢查、生化檢查(生化全套包括: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腎功能;尿酸;乳酸脫氫酶;肌酸肌酶等)、尿常規檢查、糖化血紅蛋白、葡萄糖耐量實驗。

通常,只要血糖超過標準值(空腹血糖大於7mmol/l,餐後血糖大於11.1/l),你就被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

人體影響血糖水平的激素有很多種,除了胰島素,還有胰高糖素,腎上腺素,垂體前葉分泌的生長激素,甲狀腺素,兒茶酚胺等等等等。

但現代醫學就認定只要你血糖高,就是胰島素出問題,而從不檢查其它升糖激素,不排查其它引發血糖高的情況,單純看血糖高就認定糖尿病的這種操作極不合理,誤診嚴重!

身體對血糖的調節異常精密而靈敏,上述只是一小部分激素。所以不要小看身體的主動調控,不要盲目把血糖當敵人,不要輕易把血糖高當疾病。

最重要的是,你可能根本就不是二型糖尿病卻被錯誤歸類!

糖尿病有四種類型,一型,二型,應激型和妊娠期糖尿病四種。

這裡面最容易被忽視的,最容易被誤判的,就是應激型糖尿病,又稱作特殊類型糖尿病,以前僅特指少量燒傷病人等情況,但是現在發現,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有明顯應激反應。大量的應激型糖尿病被錯誤的歸入二型糖尿病,用胰島素相對不足這個思路來治療,盲目降糖,過度控制,大量運動,反而令血糖和身體狀況惡化。

應激性糖尿病是指在嚴重急性應激狀態下,胰島素拮抗激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生長激素等分泌增加,引起的暫時性糖尿病。

應激性糖尿病屬於繼發性糖尿病,需要明白的是,繼發性糖尿病是公認可以治癒的糖尿病!只要消除了導致血糖高的原發病因,繼發性糖尿病即可隨之治癒。

糖尿病可能的幾種發病原因:

糖尿病患者可能是自身免疫缺陷或者病毒感染導致胰腺功能受損,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一型)

還是真的因為愛吃糖,吃了太多糖,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引起血糖升高?(二型)

還是因為血脂過高導致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無法有效捕捉血糖,血糖無法及時利用,細胞、大腦需要血糖卻無法滿足,不得不進一步提高血糖水平?(二型合併高血脂)

或者是因為經常不吃早餐、經常工作過度、勞累過度、沒有及時就餐而導致低血糖,而身體無法承受低血糖狀態所造成的各種損壞,啟動高血糖基因進行自動調節,以保證整個身體對糖的需要呢?(低血糖應激)

又或者因為長期應對壓力,高負荷,致使身體長期處於應激狀態,而導致身體對糖的需求增加,肌體正常的血糖對於這些人顯得不夠,必須提高血糖供應呢?(壓力應激)

你覺得你最可能是哪一種類型呢?還是二型嗎?

最新的糖尿病研究已經證實,持續緊張與壓力是導致糖尿病的主要誘因!當我們處於壓力狀態,大腦為了保證正常運轉,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體會出現低血糖狀況。糖作為能量的主要來源,一旦低血糖情況發生,身體會啟動低血糖應激反應,胰高糖素升高,胰島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質以及脂肪都會通過糖異生作用轉化為血糖,提高身體的血糖儲備。

如果緊急情況反覆出現,身體會處於戰備狀態,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擁有最強的升糖作用),持續提升胰高糖素(最主要的升糖激素),用來規避低血糖風險,(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險的多,短期的低血糖就會有致命損害)導致血糖居高不下。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警惕可能發生低血糖的情況,每一次低血糖,都會使下一次應激反應更容易出現,也會使血糖儲備變得更高。這就是為什麼普通人血糖2.8以下才會低血糖,而糖尿病人血糖3.9就會低血糖,有的應激反應嚴重的人,甚至血糖降到5就會低血糖!

高血糖可能是身體規避低血糖的必要手段,是積極正面的自救措施,糖尿病患者要處理的,不只是高血糖的問題,更是低血糖的問題!


糖尿病是最易發生誤診的幾種疾病之一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剛剛發現被誤診了糖尿病類型,說起來也是可笑可嘆,但,這就是醫療診斷、治療糖尿病的現狀!

當前糖尿病群體持續增大,5%-10%的糖尿病患者為一型糖尿病,另外90--95%為二型糖尿病,在二型糖尿病中,真正胰島素明顯數量減少的患者不到15%,85%的二型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抵抗!我有理由相信,除了少數血脂高情況,更多的胰島素抵抗情況來自應激!

庸醫一提糖尿病就說胰島素不足,胰島素抵抗,卻不理解胰島素抵抗的原因,只是不斷加大藥物或胰島素劑量用來降糖,忽略了身體的升糖激素——腎上腺素、胰高糖素的作用,這是不合理的做法。很多糖尿病患者同時伴有胰高糖素異常升高,或者稱為胰高糖素血癥,這其實是身體在進行主動升糖動作,在胰高糖素作用下,胰島素必然受到抑制,增加胰島素注射量也不能緩解病情。

應激型糖尿病只要識別並消除了應激,遠離低血糖,注意改善錯誤的生活習慣,完全可以達到擺脫藥物,血糖平穩的狀態。多瞭解一下應激型糖尿病,不要再被錯誤治療貽誤健康。

關於糖尿病膳食調理,生酮飲食,應激反應等可搜索我的問答。之前療養院指導慢病康復,全套非藥物調理方法都在悟空問答,有血糖問題在留言區留言。

vista給你的全是乾貨!在悟空的311個回答。


vista說養生


酸風盡是甜,酸甜遇熱苦,苦盡則甘來,甜過艱辛現,辛勞盡嘗富,過後鹹寒出,鹹遇甘更甜。若是順時行,五味相順生,更應守本位,糖尿病何有?

糖尿病的真正病因

一是業因傳承因素所引起的,佔整體糖尿病因為30%左右,這30%的病因並非是整體三焦、五臟五腑所具備,而是潛伏在某一個臟腑或某一焦之中。當一個人的生活習慣作出重大轉變時,這30%的種子就會起到患上糖尿病的主因了。

二是完全顛覆自身本來的生活習慣,如暴富引起暴飲暴食所突然增加的營養量,造成吸收、消化、免疫系統和自我修復功能的混亂,胰腺無法主宰三焦布化,從而引起糖尿病的發生。

若因肝、肺所引起的糖尿病,皆因經過一番辛酸的努力然有所成就時,逐步改變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從而打亂了本來的自身生理功能所造成的。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由此可知,人的身體若基本上適應本來的生活方式,卻因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時,都容易引起身體上的變化,若人體受到病的入侵,想短時間內可以調治好,在標上容易做得到,但在治本就不那麼容易了。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要從根本治癒,亦非一時能解。

糖尿病的形成,都是由於改變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從而引起本來潛伏在身體內的病因所生成。一由肝肺型糖尿病多屬偏瘦型,這是經歷辛酸盡甜至,無法制衡所突然增加的營養,導致甘甜太過損腎所至。二是由於經歷艱苦盡甘來,自我心態得以放鬆,心寬則體胖,脾胃的血糖增加,又脾能制腎,腎卻無法及時清除多餘的糖分,卻增加了肌肉橫生則體胖,並最容易伴隨心腦血管及微細血管和血瘀毒滯的病情。

糖多肉易腐,腐則容易產生綜合併發症的病態,所以,當今以降糖、胰島素的調治方式,只是暫時把氣血的混沌現象得以清濁分明,然無法把瘀毒滯排出體外。

應該在調治胰腺之時,淨化三焦佈施功能,同時要調理氣血,讓清往上升,濁往下沉時並排出多餘的脂肪及血瘀毒滯於體外,同時要逐步迴歸屬於自己本來的生活方式,才能達到根本調治好糖尿病的目的。


懂得無價趙健興159804353


一,教科書的說法

一型糖尿病的教科書說法:胰島本身問題,可能與自身免疫有關,攻擊了自身的胰島,導致胰島受損,從而無法分泌胰島素,產生糖尿病。再臨床我接觸的一型糖尿病都是免疫紊亂導致的。

2型糖尿病,原因很複雜,是因為人體器官對胰島素不敏感了,如肝臟,脂肪,從而導致糖代謝障礙,從而發生糖尿病。因此,治療往往是加強運動鍛鍊,低糖飲食,藥物治療進行聯合,有助於控制血糖水平。

二,我的臨床經驗和分析

一型糖尿病是免疫紊亂和損傷導致的。晚期是什麼情況都有了,也有胰島素不敏感。

二型也是以免疫低下為主的主要原因。

由於免疫低下,免疫細胞無法消滅糖化和脂化細胞,導致血液細胞大量功能低下的細胞存在。這些功能低下的細胞即使接受了胰島素指令,也無法正常利用葡萄糖。所以血糖無法正常下降。血液粘稠度高也是導致胰島素不敏感的原因。這個危害很大,因為正常細胞會因為缺乏能量而嚴重損害機體綜合功能。所以,高血糖必須第一時間調節正常。因為高糖狀態的危害是令人恐怖的。

三,中醫治療二型是可以治癒的,不要再說二型糖尿病是不治之症。一型糖尿病治癒率很低,我自己有治癒過的經驗,只有一個,但是是剛發病十天之內。也接診的有發病幾年的一型,目前不能確定是否能夠治癒。但可以確定的是,中醫介入與不介入差別很大,所以也聯繫一型除了胰島素控制血糖,中醫的氣血管理是不可缺席的手段。

二型糖尿病的治療需要血糖管理,餐飲管理,運動管理,中醫氣血管理,健康教育五駕馬車缺一不可。一般三五個月治癒還不復發。


用戶85502338330


糖尿病看似是近100年來,才進入人們的生活的,其實不然,糖尿病一直伴隨著人幾千年的歷史,和人類的整個文明歷史幾乎如影隨形

《黃帝內經》中記載說:“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中醫稱糖尿病為消渴病的說法,就是從《黃帝內經》來的。根據史書記載,漢武帝,司馬相如,隋煬帝還有蘇東坡等等都患有糖尿病.


傳統中醫認為,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素體虛弱等因素都會引起消渴症,可以分為上中下三消,即肺消、脾消、腎消。糖尿病是由陰虛燥熱引起的,在臨床上,根據中醫理論可將糖尿病分為肺熱津傷型、胃熱熾盛型、腎陰虧損型和陰陽兩虛型。不同的中醫分型有不同的辨證療法,很多中醫都在講,中醫治療糖尿病等重大成效,說實話,我看了很多中醫治療糖尿病的方子,還是人參黃芪甘草,黃連黃山金銀花大黃葛根,鐵皮石斛等,除了相當多不符合君臣佐使的配伍禁忌,還有一些方劑雖然正規得當,但是恐怕對治療降糖方面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只能作為輔助用藥


還有一種就是尤為可氣的,打中藥的幌子,實際上添加,尤為便宜的尤降糖(通用名為格列本脲)的西藥,也就出現了前面掛羊頭賣狗肉的一幕。這些西藥幾分錢一片,而他們的藥賣幾元、十幾元錢一片,真正是一本萬利。但是,患者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購買使用這種藥很容易發生低血糖或者乳酸性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西醫對糖尿病的病因到目前來講,並不是十分明確,主要考慮有遺傳因素,飲食因素,肥胖因素,情緒等因素,關於診斷何治療在我另一篇文章裡頭有說過,大家感興趣的時候可以看一看,這裡就不做贅述了,總的來說,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補充人胰島素不傷肝腎,治療效果較好,對預防糖尿病併發症有很大的益處

其實在我國,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均為二型糖尿病,也就是中老年患者居多,由於商家利用患者治病心切的心情,會在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的道路上設置很多陷阱,請廣大糖友們務必記住幾點


一小道消息不可信,吹得越神越可疑,很多不正規的藥品為了加大宣傳,提高利潤,經常虛假宣傳,傍上一些中國科學院,糖尿病,研究協會等虛假名頭,吹得神乎其神,做出幾療程徹底根治的虛假宣傳,是很多患者蒙受經濟損失

二,網上買藥靠不住,廣播電視不可靠,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很多老年人都深受其害,對這些見不到面,也查不到人的所謂專家,一定不要輕易相信。正規的藥品,醫療器械絕不會通過這種銷售方式去銷售

三,降糖不是真關鍵,細查藥品身份證,人體是比較精密,對血糖有較大的自我調控能力,血糖忽高忽低才是對人體最大的一個傷害,尤其是低血糖,可以直接危及生命,所以我們在選擇用藥時,一定要選擇降糖安全的,中藥降糖可以作為輔助,最好不要作為主要降糖藥品

糖尿病其實並不可怕。糖尿病本身對生活質量並無太大影響,有影響的是一些併發症。而只要血糖、血壓、血脂控制得好,併發症也不一定都會發生。至於說到飲食控制,其實對糖尿病患者所要求的,健康人也要做到,僅僅是量的不同。有些飲食對健康不利,即便沒有糖尿病,也要少吃。




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常存在心成大業


糖尿病分為I型和II型,I型糖尿病胰島素絕對缺乏,需要從體外補充胰島素,II型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還有一定功能,能夠分泌少量胰島素,這些患者可使用口服降糖藥,或者額外補充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引起糖尿病的機制比較複雜,具體的機制尚未完全搞清楚。目前來說,認為糖尿病主要與環境因素、遺傳因素、自身免疫方面的原因有關。

許多病都有遺傳因素,大多數都受多基因因素共同影響,只不過一些病遺傳比較強,研究顯示I型糖尿病相比II型糖尿病遺傳風險要高很多。



環境因素:研究顯示病毒感染比如肝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鉅細胞病毒等會導致胰島β細胞受損,引發糖尿病風險,另外病毒感染還可能誘發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從而誘發糖尿病;

還有如果受到化學物質長期侵害,胰島β細胞也會受損,糖尿病風險上升。


其次高糖、高脂、高熱量飲食、肥胖、缺乏鍛鍊、高血脂、高血壓都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如果覺得本文有用,請分享給更多的人。點擊右上角關注,我會與您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識。

無名藥師


對於糖尿病,不論現代高科技如何高。怎樣怎樣分析,研究,把現代科技吹得上天。你治不好糖尿病,讓病人一輩子吃藥。還活活的被全身的病痛拆磨而不得好死,半輩子生活在痛苦中。你有什麼臉來吹現代神醫學。我也不說中醫一定能治好所有的糖尿病。大家等著看,過些年,中醫治好的糖尿病人越來越多的了。你們才會想信了,中醫幾千年了。從不以人爭一時一世,時間才是檢驗真理的法門。當然我說的是民間的,上不得檯面的,土中醫。


遠方依者


  • 現代醫學就認定只要你血糖高,就是胰島素出問題,而從不檢查其它升糖激素,不排查其它引發血糖高的情況,單純看血糖高就認定糖尿病的這種操作極不合理,誤診嚴重


q大醫精誠


1型糖尿病都是因為胰島本身問題,可能與自身免疫有關,攻擊了自身的胰島,導致胰島受損,從而無法分泌胰島素,產生糖尿病。

2型糖尿病,原因很複雜,大部分是因為人體器官對胰島素不敏感了,如肝臟,脂肪,從而導致糖代謝障礙,從而發生糖尿病。因此,治療往往是加強運動鍛鍊,低糖飲食,藥物治療進行聯合,有助於控制血糖水平。


Paul梅斯


胰線管閉合不通暢,用藥通開即可!


用戶58727519729


一形糖尿病。本身不在產生胰島素中醫是消渴。西醫是注射胰島素。只是問表療法。二形糖尿病通過鍛鍊可以治療。本身就給出了。糖尿病的問題所在。換個思路。或許醫者不在盲人摸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