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浠水人,聞一多的這些事你都知道嗎?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點擊上方標題下的藍色秀美浠水關注

聞一多是我國現代著名的詩人、學者和民主鬥士。他一生熱愛祖國、追求真理。毛澤東同志曾讚揚他和朱自清“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說“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2009年9月10日,經中共中央批准,聞一多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浠水是聞一多的故鄉,聞一多是浠水人民的驕傲。聞一多這個光輝的名字已經成為浠水的靚麗名片,聞一多元素已經融入浠水大地,並深刻地影響著浠水經濟和文化發展。

一、望天湖畔聞家鋪

出浠水縣城沿葛洲壩大道西行20多公里,就到了巴河鎮望天湖畔的聞家鋪村。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據《聞氏宗譜》記載,浠水聞氏的先祖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從世系來看,“以文氏受姓起,文天祥為七十一世,聞一多為八十五世。”“如果他們共同的第一個先祖仲良為始祖,則文天祥為十六世,聞一多為三十世。”浠水聞氏一世祖為良輔公,是元代初年來到浠水的。從十世祖顯高公開始遷至巴河鎮,並手訂“佳啟昌盛世,賢良佐邦家,立心期中正,厚德煥光華”二十字之世譜,聞一多即“家”字輩。到十五世祖大猷公時,在緊依望天湖的缺塘左角買下一片土地,聞一多這一支脈就是在這裡繁衍起來的。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聞家鋪村部

據聞家鋪村老支書金新富介紹,村裡五、六組一帶即是聞家老屋,當年開貨鋪的很多,形成了一條熱鬧的街道,人稱聞家鋪,村名由此得來,現在是巴河鎮所屬87個行政村之一。聞一多於1899年11月24日(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出生在這裡。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聞家老屋舊址

後來,聞一多的祖父佐淕(lù)公在徐渡口灣(現聞家鋪村七組)臨望天湖邊,築起一幢三進三出坐西向東的寬大院落。為了與聞家鋪老屋區別,人稱它為“新屋”。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聞家新屋舊址

門首高懸“春生梅閣”四字匾額,兩旁鐫刻“七十從心所欲,百年之計樹人”對聯,還專闢“綿葛軒”書房,廣購經史子集萬卷之多,並收有多種字畫拓片,為聞一多的早期教育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稍後,佐淕公在新屋辦起私塾,起名“綿葛軒小學”,聞一多便在這兒讀書。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聞家新屋模型

1910年,聞一多赴武昌兩湖師範學堂附屬高等小學讀書;1912年,考取清華學校,被編入中等科一年級。當時清華學制八年,因補修英語和“同情罷考”等原因,聞一多多讀了兩年才畢業。自入清華後,聞一多幾乎每年暑假都要回浠水省親,因在家要度過兩個多月,故將自己的書房名之為“二月廬”,在書房寫成的文章也冠以《二月廬漫記》之名。

聞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驊,字益善,號友山、友三,入學時用的名字是聞多,那時候,連名帶姓一起被人稱呼總有些不舒服,潘光旦、吳澤霖就建議在“多”前加個“一”字,聞一多立即採納了。

1922年1月8日,聞一多應父母之命,回故鄉和遠房表妹高孝貞(後改名高真)結婚;同年7月16日,從上海坐海輪赴美留學,先後在芝加哥美術學院、科羅拉多大學藝術系、紐約藝術學院學習。根據規定,清華畢業生赴美留學,至少可以在美國學習五年。但是,因不滿美國的種族歧視,抱著從事國劇運動的志向,聞一多隻在美國待了三年就提前結束了留學生活。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年輕時的聞一多先生

1925年6月,回故鄉小住後的聞一多匆匆辭別親人,赴北京藝術專科學校任教務長;1926年秋,受聘為上海吳淞國立政治大學訓導長;1927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學外文系主任;1928年8月,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1930年8月,應楊振聲之約,到國立青島大學任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1932年8月,回到離別十年的清華園,應聘為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全國抗戰正式開始後,清華奉命南下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合併為長沙臨時大學,聞一多赴長沙臨大文學院任教;後來,長沙臨時大學西遷昆明,並改名為“西南聯合大學”。聞一多長途跋涉68天抵達昆明,此後,一直在西南聯合大學執教。

1946年7月15日上午,聞一多參加昆明學聯在雲南大學至公堂召開的李公樸殉難經過報告會,即席作了著名的《最後一次講演》;下午,在民主週刊社出席記者招待會,進一步揭露暗殺事件的真相。散會後,聞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國民黨特務伏擊,身中十餘彈,不幸遇難,卒年47歲。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聞一多在發表《最後一次的講演》

聞一多一生大多數時間在外求學和工作,他在國學研究、新詩創作及理論探討上都有重大成就和貢獻。但是,無論走到哪裡,那望天湖畔聽得見水車轟鳴、看得見竹子開花的《故鄉》,和故鄉那“面對一幅淡山明水畫屏”的《二月廬》,“斑鳩喚雨”的《大暑》節,永遠是他最美的鄉愁。

如今,浠水巴河望天湖生態文化小鎮概念規劃,將南至聞家鋪,北接葛洲壩大道,沿望天湖水岸一帶劃定為核心區,計劃把它建設成為大望天湖旅遊區的起步區和展現文化小鎮的入口區。

二、民盟浠水地方組織

聞一多於1944年8月在羅隆基、吳晗的介紹下加入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同年9月,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改名為“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

1945年10月,民盟在重慶上清寺特園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了“和平、統一、團結、民主”的政治主張。聞一多在這次大會上被選為民盟中央執行委員,成為民盟早期領導人之一,後又擔任民盟雲南省支部宣傳部長兼青年委員會主任委員。聞一多在昆明以民主教授和民盟雲南省支部領導人的身份積極參與社會政治活動,成為廣大革命青年衷心愛戴和無比尊敬的良師益友。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1940年,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在雲南大普吉鎮合影。

左起:朱自清、羅庸、羅常培、聞一多、王力

在聞一多先生的影響下,浠水籍學生朱鼎譽於1946年在西南聯大申請加入民盟;1948年,周樹屏、王伯誠在武昌加入民盟。1950年,蔡天民加入民盟。1951年10月,建立民盟浠水小組,蔡天民任組長,直屬省盟管轄;1956年10月,成立民盟浠水縣支部委員會,選舉蔡天民為主任委員;1957年“反右”運動後,民盟停止活動。1983年10月,民盟浠水支部恢復活動,1988年設立民盟支部辦公室,定編2人。2002年,民盟黃岡市委員會成立,浠水支部隸屬民盟黃岡市委管轄;2003年7月,盟省委批准浠水支部升格成立總支委員會,下設教育、文衛、綜合3個支部;2011年7月,成立民盟黃岡市浠水縣工作委員會。至2018年底,盟員發展到118人。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民盟浠水地方組織繼承聞一多先生愛祖國、愛人民、敢於鬥爭、勇於犧牲的品格和精神,注重政治學習和思想建設,積極參加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活動。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1956年2月,蔡天民作為特邀代表出席全國政協第二屆二次全體會議;1988年8月14日,陳希賢應邀出席盟中央在北戴河召開的21省市教學研討會;同年10月4日至9日,支部主委王伯誠出席民盟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民盟黃岡市浠水縣工作委員會(總支、支部)多次被盟中央和盟省委評為“先進基層組織”“抗洪救災先進集體”“參政議政先進集體”“組織建設先進集體”“農村燭光行動先進集體”。浠水民盟已經成為促進浠水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聞一多紀念館

1984年春,浠水縣委、縣政府向省政府寫了《關於興建聞一多紀念館的請示》,同年7月21日,省委辦公廳[1984]175號文件函示:“你縣《關於興建聞一多紀念館的請示》,省政府已經轉給我們,我們已於今年5月10日向中央寫了專題報告,現中央宣傳部發來複函,同意在聞一多先生的故鄉建立聞一多紀念館。”

1988年1月26日,聞一多紀念館在縣城清泉寺(鹽庫)舊址破土動工,聞一多先生之子聞立雕、聞立鵬參加了奠基典禮。1993年5月18日正式開館。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紀念館佔地面積0.93公頃,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100平方米。主體工程為庭院式仿古建築,由3棟平房和1棟兩層樓房組成,青筒瓦大屋頂,4棟房屋之間由迴廊銜接,連成一體。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迴廊下是一清澈見底的水池,此為聞一多故居前望天湖之縮影。門前廣場中屹立著聞一多全身銅像。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江澤民,原民盟中央主席楚圖南分別題寫了館名。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紀念館先後被命名或評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三級博物館、全國盟員教育基地、國家AA級旅遊景點、湖北省國防教育基地、湖北省廉政教育基地等。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聞一多生平事蹟展覽分佈在序廳和三個展廳之中,內容分為六個部分,總標題為“千古文章未盡才”。展覽具體、生動地展現聞一多勤奮好學、學貫中西、拍案而起為真理獻身的光輝歷程,以及他的學術成就和廣大人民對烈士的深切懷念。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其中有周恩來、宋慶齡、郭沫若等領導人的唁電、輓聯等。1955年,國家主席毛澤東為聞一多家屬簽發“革命犧牲工作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展廳共陳列照片、圖畫、實物、複印件362件,其中一級文物9件、二級文物12件、三級文物10件。紀念館2008年5月1日對社會免費開放後,年參觀人數13萬人次,在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家國情懷,開展理想教育,加強黨員黨性鍛鍊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四、聞一多中學

聞一多中學坐落在巴河鎮一多大道97號聞氏宗祠舊址,原名巴河高級中學,1987年2月,被縣政府命名為“聞一多中學”,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科院院長方毅題寫校名。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學校現有4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700多人,教職工176人。佔地面積8公頃,建築面積4萬多平方米,綠化面積15760平方米。校園內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風景區佈局合理,語音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理化生實驗室、紅燭圖書館裝配齊全。學校承擔了3個國家級科研課題、2個省級課題、4個市級課題。被國家有關單位定為“研究性學習課題實驗基地”“知識與能力同步發展課題研究學校”“學科教育實驗學校”,被省教科院評為“全省教科研50強學校”。學校紅燭文學社被評為全國優秀中學生文學社團。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學校充分發揮聞一多人文資源教育優勢,為進一步弘揚一多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建有聞一多事蹟展覽室、《聞一多頌》碑廊等愛國主義教育場所。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制訂了反映一多先生人格和思想精髓的“敏求、弘毅、自強、創新”八字校訓;確定《七子之歌》為校歌;以“紅燭”為背景製作了校徽;編印《親屬回憶聞一多》一書作為校本教材,定期請聞一多親屬來校作專場報告;每年舉辦一場《紅燭頌》聞一多愛國詩歌朗誦會;教學樓前的一多廣場屹立著聞一多紀念銅像,新生入學都要在銅像前莊嚴宣誓,誓詞為:愛我祖國,愛我人民,無私無畏,奮鬥終生!一多精神成為激勵廣大師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

五、《二月廬》《紅燭》及其他

《二月廬》是由浠水縣文化館於1988年4月創辦的內部刊物,辦刊宗旨是扶持文學新人,提供發表園地,為出作品出人才創造條件。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二月廬》共出刊18期,有38篇原發作品被中央、省級文學刊物選用;其中,葉小青的小戲《賣雞》獲國家“群星獎”金獎,汪洋的小戲《雙調查》和周正藩的小品《家庭糾紛》獲“鄂東群星獎”。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二月廬》曾被黃岡地委宣傳部,黃岡地區文化局評為“優秀館辦刊物”。2003年,改名為《浠水文化》。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紅燭》是由浠水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於1995年創辦的內部刊物。刊名取意於聞一多先生代表作《紅燭》,由省著名書法家周韶華題寫。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至2018年,共出刊30期,其中,何存中的小說《正果》、趙峰的中篇小說《好兒去當兵》、夏豔平的短篇小說《搖曳的燈火》等作品在《紅燭》首發後,分別被《中國作家》《西南軍事文學》《文學界》刊載。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紅燭》編輯部每年都和縣作協聯辦一次創作筆會,組織作者實地採風,召開作品研討會。同時,還積極配合學校文學社團工作,開闢“校園文學”專欄,刊發會員作品。

此外,浠水縣委、縣政府設有“聞一多文藝創作”獎,並定期組織紀念活動;縣委宣傳部、縣委統戰部舉辦有“聞一多杯”全球華人懷鄉徵文大賽;縣委統戰部結集出版了《故鄉人民的懷念》;縣作協創辦了紅燭微信公眾號。在縣城命名有聞一多大道、紅燭路。在民間,成立了“聞一多紅燭書畫院”“七子之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等等。

“只問耕耘,莫問收穫”,聞一多元素在浠水大地熠熠生輝。

(原文標題:浠水的聞一多元素)

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作为浠水人,闻一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浠水“一河兩岸”回遷房建設現場是這樣的!

●浠水這兩個項目被列入2019湖北省級重點建設計劃

●傑哥圖說 | 三豐盛開致富花

●浠水的“溫泉小鎮”就要來了

●24小時值守,巴河交界水域聯合執法防盜採

●席間一小杯白酒,路上撇下“坐騎”就跑!

●浠水又有三家機構掛牌啦

●浠水公開招聘60名緊缺學科教師

●百日攻堅督查面對面欄目組走進蔡河鎮

●主播小姐姐帶你玩轉浠水神山梯田油菜花海

●浠水又一批失信人被曝光!快還錢

●不要免費菜不要,非要給錢,這些人怎麼回事?

編審:黃習文 郭斯 編輯:春霖 韓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