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清朝留給後世1100萬領土,而明朝只有350萬,沒有清朝就沒有現在的960萬”?

龍拳舞秀


明朝滅亡的時候,直接控制的實際領土差不多隻剩350萬平方公里,這的確是事實。而清朝滅亡的時候,清朝實際控制的領土連300萬平方公里都沒有,何談1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誠然,清朝巔峰期的時候,領土達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里,這個在歷史上,算是最大的朝代之一了。不過,巔峰期的清朝領土,和後期的領土差異是很大的。尤其在辛亥革命以後,清朝實際控制的地區只剩下直隸、河南、甘肅、東北、以及內蒙的部分區域了。這個區域的總和,其實不過300萬平方公里而已,相比明朝滅亡時候的區域還要更小。

明朝巔峰期的時候,領土超過1200萬平方公里,比清朝的巔峰期小了那麼一點點,不過也是歷史上最大的朝代之一。只不過,到了明朝後期,由於對邊疆控制能力的減弱,以及李自成、張獻忠和後金的崛起,到明朝滅亡的時候,明朝的實際控制區域僅剩下北直隸和南方數省了。這個國運態勢,其實和清朝滅亡的時候非常相似。

因此,看待明清兩朝滅亡時候的實際控制土地,不能用兩套標準來看待。用明朝滅亡時候的規模,來和清朝滅亡前的規模比較,原本就不合理。兩朝的控制範圍非要做一個比較的話,也只能用巔峰期比較巔峰期,滅亡時候比較滅亡時候,這樣才是公正的。同樣,用清朝滅亡時候的300萬平方公里,去和明朝平常時期的900萬平方公里相比,也是不合理的。

由於明朝領土的奠基,清朝建立之後,才能夠志在恢復明朝巔峰時期的領土,這也是清朝領土的核心根本。同樣,由於清朝領土的奠基,清朝滅亡以後,後代也只能以清朝曾經的領土為志,並做最大的保持。

從這一點看,清朝不可能只繼承明朝滅亡時的那一點領土,必然會尋求恢復。清朝滅亡以後也一樣,後代也不可能只繼承清朝滅亡時留下的300萬平方公里,必然也會尋求恢復。現在的960萬平方公里,自然也就是清朝滅亡以後,經過後代的努力而維持下來的。


蘇綻


1912年2月12日,清廷宣佈退位之時,當時中國的面積為1100萬平方公里,在清朝入關之前1644年,被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自殺之後,當時的明朝面積,滿打滿算也只有350萬平方公里。這的確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清朝鼎盛時疆域

因此,有人得出了“清朝留給後世11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而明朝只有350萬,沒有清朝,就沒有現在的960萬平方公里國土”的結論。那麼,這個結論是否正確呢?當然不正確,因為這是典型的斷章取義。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清亡和明亡之時,為何領土差距這麼大?

其實不僅僅是明朝滅亡之時只有35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在此之前,除了朱元璋和朱棣時期,明朝的戰略其實是一直是收縮的。明朝先後放棄了東北、西域等大面積領土。甚至在韃靼和瓦剌的步步緊逼之下,邊境線也一退再退,土木堡之變更是明朝最大的恥辱。

明朝鼎盛時疆域

因此,作為得國最正的政權,雖然有諸多貢獻,但是,繼承了元朝疆域的明朝,疆域範圍卻遠不如被他覆滅元朝。明王朝對於周邊大面積領土的放棄,其實是起了個很差的示範,也十分愚蠢。即使最鼎盛時期,明朝的疆域也僅有不到1000萬平方公里,比之清朝還是有一定差距。

因此,雖然清朝剃髮易服、《四庫全書》編纂等諸多惡行打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晚清時期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更使得中華民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苦難。

但是,清朝對於中國的領土的確是有貢獻的,並不能因為它的惡行,就徹底將其貢獻抹殺。至少在領土方面,清朝對外拓展的意願和功績遠大於明朝。但是不是因此就可以說明,中國現在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都是清朝的貢獻呢?當然不是。

中國地圖

其實,觀看清朝疆域地圖就可以清晰的知道,無論是東北、西北,還是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這些明亡之時不再屬於明朝範圍的領土,並不是清朝第一次拓展而來。在明清之前在數千年時間內,這些領土都曾多次屬於中國,只不過,是由於末期中原王朝無能,暫時丟失罷了。

中華文明是世界所有文明之中,唯一一個未曾間斷的文明。也就是說,中國歷史上的所有輝煌,包括領土,我們這些後世是有“繼承權”的。

因此,清朝對於這些地區的統治並不能叫拓展,而是收復。而這些行為,縱觀中國所有的封建王朝,收復領土,建立大一統的王朝,都是統治者的近乎本能行為。無論是為個人功業還是王朝利益,都是王朝興盛時期的必然選擇。

明末

所以,明亡之後,如果不是清軍入關佔領天下,任何一方勢力佔據天下的勢力都會選擇這麼做。而沒有了清朝統治者對漢人的百般提防和打壓,沒有了巨大的內耗,新生的漢人政權也許能夠將疆域拓展得更大,也未為可知。

因此,對於中國的領土,清朝當然是有貢獻的,而且貢獻並不小,但是,這並不代表清朝因此是獨一無二的,更不能代表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全部是清朝的貢獻。

而且,新中國成立後的960萬平方公里,距離清朝滅亡已經超過了38年。在民國的這38年間,中國依然能保持大部領土完整,已經與清政府已毫無關係,自然也談不上清朝有什麼同貢獻。

民國地圖

民國期間,無論中國處於軍閥混戰割據的局面,還是短暫的名義統一,抑或是萬眾一心的抗日戰爭,中國各方勢力和仁人志士在領土完整和統一方面作出的貢獻,也絕不容抹殺。

所以,中國當今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是無數中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清朝當然是有貢獻的,但並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


鳶飛九天2018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有毛病。

此說法最早來自於李敖和金庸

當然,這個說法來自於李敖。李敖在一次鳳凰衛視的談話節目中,曾經說清朝比明朝好太多了,清朝的疆域要比明代大,文化人和大臣也不會被打屁股。

金庸在《鹿鼎記》裡面也說,“我大清疆域要比明朝大三倍”。

他們對於清朝的評價(尤其李敖,李敖當年在臺灣“中研院”是研究元代歷史的,自然可能對少數民族歷史非常關注),更多的是主觀的感受,我們不去置評。

我們單單來看一下明朝和清朝疆域究竟有多大。

明朝極盛時期曾有1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不能不算羈縻地區

我們首先要知道,每個王朝它的領土和疆域,在不同的時代都有著不同的變化,我們當然不能用一個確定的數字來指代每個王朝的領土。

比如,明朝領土到底有多大?根據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裡面對疆域的繪製,明宣德八年(1443年)時期,明朝的疆域大概在1100多萬平方公里。

當時,明朝在東北地區,已經佔據到了俄羅斯遠東地區,其疆域一直到了北冰洋。

北部邊界已經佔據瞭如今內蒙古的一半區域,西北地區則有了不丹、錫金和克什米爾將近一半的地區。

南部地區已經佔據了緬甸二分之一的土地,越南的一小部分地區。

當然,也有人指出,此時明朝正式的行政區域只有兩京十三司。兩京就是北京和陪都南京,十三個布政司主要是指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湖廣、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這些省份。

如果排除掉羈縻地區(拿走當地的軍事和政治權利,並給以物質利益。此外,保持當地的原油社會組織和管理機構。類似於現在的“一國兩制”),比如東北(奴兒干都司)、青藏地區(烏思藏都司)和新疆哈密地區之外,明朝所控制的疆域的確可能只有李敖所說的350萬平方公里。

但是,羈縻地區就不是中國的土地麼?只要外交、軍事等權力收歸中央,人員可以自由流動,當地政府和人民也認同明朝的統治,那麼就應該屬於明朝的土地。

因此,李敖的這個說法應該是站不住腳的。

到了明朝後期,譚其驤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以萬曆十年(1582年)疆域為例子,這個時候,東北地區已經不再屬於明朝,女真族已經崛起。另外,現在內蒙、新疆哈密、青海和甘肅部分地區也已經不屬於明朝,有人估算,此時明朝土地面積大概600萬平方公里左右。


清朝全盛時面積達1316萬平方公里,這是整個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時代

到了清朝時期,康熙、乾隆和嘉慶都曾經命人編纂過《大清一統志》,到了1820年的時候,距離鴉片戰爭還有20年,此時清朝的疆域達到了1316萬平方公里。

清朝在1760年平定準噶爾汗國之後面積達到全盛,東北與俄羅斯帝國分界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與外興安嶺,這條疆線直到鄂霍次克海與庫頁島。

正北與沙俄分界薩彥嶺、沙畢納依嶺、恰克圖與額爾古納河。

西北與哈薩克汗國等西北藩屬國分界薩彥嶺、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爾喀什湖至帕米爾高原。

西南與印度莫臥兒帝國、尼泊爾、不丹等國分界喜馬拉雅山至野人山。

正南大致上與現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分界相近,但清朝尚獲得緬甸北部的南坎、江心坡等地;東與日本、琉球分界日本海與東海,與朝鮮王朝沿圖們江、鴨綠江分界。

清朝還領有臺灣、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諸島(時稱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

康熙就曾經說過,歷朝歷代皇帝都是以長城為邊界,但我朝是以人民為長城。長城第一次成為了清帝國內部的城牆。應該說,在領土面積這個層面,清王朝的確達到了極盛。

當然,清朝對西北、西藏等地區也使用“多元統治”,比如噶廈、土司制度等等,但是雍正之後,改土歸流之後,土司制度已經基本消失。在對邊疆地區的管控方面,清朝更加進步。

到了晚清之後,中國土地面積的確有所縮小(主要是割地賠款),但是也還有1135平方公里!

我同意,現在我們中國的疆土是承繼清王朝的,沒有清王朝的多元民族政策,也就不會有我們現在和睦的五十六個民族,也不會有今天的中國。

在這一點上,我同意這樣的說法。


兮兮說事兒


現在的中國國土是毛主席帶領共產黨和英勇的解放軍戰士們打下來的。

清朝滅亡後,民國建立,一直到1949年以前,新疆和西藏幾乎處於半獨立狀態。

國民政府和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條約,承認了外蒙古獨立。

毛主席大手一揮,先是百萬大軍過長江,趕跑了國民黨反動派,然後果斷收復新疆和西藏。安頓國內,消滅了數以萬計的土匪和強盜。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我們把美國人趕回了三八線。

立國之戰。

要說天下得國最正,當屬中華人民共和國。

至於很多人說的法理那都是扯淡。

在當時那種大環境下,講法理繼承的民國為什麼會丟了外蒙古?

一個沒有軍事實力的國家,在列強侵略的時代,講法律道德只會成為笑話。

毛主席說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如果不是共產黨,現在的中國領土也不會有960萬。

我衷心感謝共產黨的領導,如果沒有他們,講法理的我們早就被分解成N多塊了,到時候別說960萬,亦或是300萬,我看能有100萬就不錯了。

想要擁有廣闊的國土,就必須要擁有強大的實力。


小猴子的趣味雜談


準確地說清朝給民國留下了11,077,380平方公里,而清朝全盛時面積是13,100,000 平方公里。然而清朝留下給11,077,380平方公里平方公里的土地,卻是——

漢人的功勞,以及美國的作用。

沒有左宗棠的平叛,不僅新疆省不保,就連陝甘也會被綠。如果沒有趙爾豐平叛,那麼則西藏難安。如果沒有袁世凱在清朝退位詔書加上“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這麼一句話,那麼民國國土大概只有內地十八省的法理的疆域。如果沒有美國反對列強瓜分中國,那麼清朝將會在列強瓜分中土崩瓦解。當然美國尊重清朝疆域完整,提出門戶開放也都是為了一己之私,但客觀上確保了清朝的領土完整。福垊還想說的是,在清朝中末期,也正是漢人的督撫們為清朝統治者的統治保駕護航。沒有這些漢人,清朝早就沒了,何嘗留下這麼多領土呢?

福垊想說的是清朝的功勞就在於,他將羈縻體制改成改土入流,他通過聯姻、冊封的形式乃至直管的形式,確保了邊疆的穩定和掌控。不可否認的是,到了後期清朝的邊疆受了俄、英、日等列強的蠶食甚至鯨吞。

福垊再來說說明朝。

中原王朝最鼎盛的時候就是漢唐,尤其是唐朝非常強大,但唐朝也沒有將吐蕃納入自己的版圖。而作為元朝的繼承者,至少朱元璋是這麼想的。明朝將藏地納入版圖,但對蒙、疆的蒙古政權卻也是無可奈何。明朝初、中期的版圖達到997萬平方公里。因為我國自古禍患來自北方,中原皇朝真正意義地實現了蒙、疆、藏所囊括在內的國土,尚不存在。民國、共和國這方面很明顯遠的是繼承了元朝的版圖法理,近的是繼承了清朝的版圖法理,這也是福垊一直認定元清是我國皇朝的原因所在。

任何一個皇朝末期,其版圖都會縮水,甚至大大的縮水。明朝是這樣,清朝也是這樣 。明朝由997萬平方公里變成了350萬平方公里,清朝由1310萬平方公里變成了1100萬平方公里。

從某種意義來講,的確是沒有清朝1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沒今天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也不能說如果中國最後皇朝是一個漢人政權的外,就一定比清朝做得差!說不定還能恢復忽必烈的榮光也不一定啊。領土繼承既要看前後王朝的版圖的延續性,更要看歷史上曾經所達到的最輝煌範圍的法理繼承性。所謂自古以來某某地是我們神聖不可分分割的一部分。領土是打出來的,但你打領土的時候,也是要考慮歷史的繼承性的。

總之一句話,承認清朝的對版圖的貢獻不是打擊明朝的藉口,希望我們的版圖早日恢復清朝全盛時期甚至元朝全盛時期的樣子。


福垊


沒有清朝就沒有960萬,這是笑話,如果沒有清朝必然是另外一個大統一王朝,最有可能是漢族統治,那麼漢族統治會怎麼樣?歷史已經說明了,每一個漢族統治的王朝都是當時一流,而外族統治基本都是剝削。如果沒有清,而是漢,那麼很大可能出現另一個世界一流,而這個清朝時期是世界大爆發的時代,如果漢皇朝出現並能保持世界一流,那麼清朝近代史是絕對不會出現,就算不能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也不會讓一千多英軍打敗,不會出現武器優勢方面的屠殺現象,畢竟明朝已經有槍炮了,如果不是馬上的民族統治,必然會繼續改進火器,經過清朝時期300年的發展,就算不打別人,英軍的一千人連我們的一個縣都打不過,就算很腐敗,他也絕對不可能燒掉圓明園,後期的八國聯軍也不會出現,就算出現也是勝負難料,勝負難料是算我國嚴重腐敗的情況下,因為國家敗了,有社會基礎起義軍也可以滅掉對方。所以怎麼看沒有清朝都只會更好而不是更差,清朝是把一個世界一流,在世界大革命時期,鎖國成世界最差,300年沒讓社會進步,並奴役人民身體與精神的一個時期,這相當於一個雄獅身上的疾病,不能因為帶著疾病的雄獅佔領了一些地方他就偉大,如果沒有這個疾病,這雄獅能更厲害,並且不會拖垮身體連豺狗都打不過。所以崇拜清朝實在可笑


憂藍風情


這個問題其實回答過無數次了。不能簡單的看待,需要深入分析才能看清原貌。

元朝的疆域更大,但最後並沒有轉化為國土。一個朝代對國土貢獻有多大需要考量它對於國土轉化有多大貢獻,是主動結果還是被動結果?

元朝疆域那麼大,但是元一滅,這些國土隨即就灰飛煙滅了。包括雲南、貴州,如果明軍不去攻打,尤其雲南是很難永久納入國土的。因為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明軍進入前,雲貴的漢人不多。有一個不容迴避的事實,就是漢人移民大量進入才標誌著這片土地可以永久納入國土。我也不想這麼認為,可事實就是這樣,國家認同感非常關鍵,那片土地上的人認同,即便是戰亂也不會分離。由於漢人移民海量進入雲貴,這才使得雲貴永久納入版圖。行政管理並不牢靠,政權一旦式微,立馬就分崩離析了。抗戰時期雲南成了穩定的大後方,這是明朝朱元璋的一大功績。

滿清是北方民族入主,其掌控的疆域確實大於明朝。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漢代之後少數民族更容易聯合。就像全雲南人都會對昆明人發無名火,因為全省只有一個大城市。這是客觀方面的,主觀上滿清也主動進取,確實為日後的疆域轉化提供了條件。

國土轉化最關鍵的還是上面說的那一點。就是必須海量漢人移民進入,這個地區才會有認同感。我也希望某個地區是少數民族佔絕大多數,然後他們還能認同中華。可是現實不是這樣的。當然這可能是因為無知,中國絕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是華夏一員,漢族只是華夏的一支。包括滿清可以肯定地說,其核心群體皇族就是大鯀後裔,是與夏人同宗的夏后氏。與所有黃種一樣都是顓頊氏後裔。如果有一天人們認識到了這一點會不會改變現狀我不知道,但我相信其中一定會有很多人認同。蒙古族就更近了,蒙古族的核心群體與漢族一樣都是出自西戎北三苗羌人,就是匈奴的一種。其實包括維吾爾都有淵源,維吾爾的底子就是鬼方後裔,鬼方與羌方是一同由中東返回的。維吾爾是回虎的意思,鬼方里的黃種部分就是哈薩克和融入某個不可描述群體返回了。回和歸的意思都是返回東方,別搞反了。維吾爾的服飾,尤其豎條紋在日本、臺灣原住民那裡都有。其實他們底子是沿海支大鯀族的聯姻對象日耳曼人的遺留。維吾爾裡還有13%的漢人基因呢。所以就看活著的人怎麼看待了。

滿清時代嚴格禁止漢人流入東北,這一政策一直延續到清末。就是說從主觀上說他們對東北全境納入並沒有貢獻。直到滿清無法控制了,這才爆發了闖關東大潮。闖關東就是讓東北永久納入的一個標誌性事件。除了闖關東,還有走西口和下南洋。走西口明代就已經開始了。主要原因應該是美洲新作物流入,人口膨脹,可種植土地的增多了。今天我們與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聯繫很大程度就是下南洋這些人造就的。如果英國等殖民者離開時不刻意排華,那東南亞的華人狀況可能會是另外一個情況。所以移民是很關鍵的。西疆、西藏49年後還在做努力,這些也是不容忽視的。

客觀全面地看,滿清對於國土貢獻是有的,但並不是絕對的。保住疆域還有漢人拋灑的鮮血。清末還有漢族重臣和漢族子弟所做的努力。比如左宗堂。對吧,這些都不能忽視。滿清一朝修史、毀文化對中華的破壞也是很大的。清末、民國出現的疑古派就是惡果之一。明代以前我們對民族源流、文化的掌握遠遠超過後來。比如明朝一朝篤信13這個數字是什麼含義,哪位專家學者能解答?我估計除了我,不會有人能解答。可我是破譯的,不是書本上或老師那裡學的。就醬吧,我的核心意思很明瞭,這是一個需要全面、客觀、細節地看待的問題,不能籠統而言。


國病


我連續吃了10個包子,每個包子大小差不多,第10個包子尤其大些,終於吃飽肚子了,我摸著肚子滿意地說:呃,還是第10個包子貢獻大,讓我一下子吃飽了,前面9個包子根本就不頂用嘛!早知道我就不吃前9個,直接吃第10個包子了!

清朝的版圖在歷朝歷代確實是最大的,最大時達1300多萬平方公里,特別是收復了臺灣,鞏固了對西藏、新疆、蒙古、東北地區的控制,即便後來不斷割地,到清朝滅亡前夕仍有11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可見家底有多厚,這一點是清朝的貢獻,絕對不容抹殺。

但拿清朝1100萬平方公里領土與其他朝代疆域直接比較,進而得出清朝對國家版圖貢獻更大,其他朝代無足輕重的說法,無疑十分可笑,違背基本邏輯。

中國現在擁有9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別人送的,不是僅靠清朝幾百年打拼來的,更不是空手套白狼套來的,而是中華民族歷經5000多年曆史,經過多少朝代奮鬥、數千年的開疆拓土才逐漸積累起來的。

明朝滅亡,清朝入主,清朝是在繼承明朝疆域的基礎上,才不斷開疆拓土,擴大領土面積的,試想如果清朝始終蝸居在東北地區,沒有佔領明朝原有疆域,沒有控制明朝留下的土地、資源和人口,他有什麼能力去開疆拓土,把疆域拓展到1300萬平方公里?

同樣的道理,明朝也是繼承元朝的領土,而不是跨過元朝,直接繼承宋朝版圖的,因為宋朝的版圖很小,反而是元朝先後滅了金、夏、大理、吐蕃、西遼等政權,留給後人一個統一的版圖,這樣明朝只要擊敗元朝,“驅逐韃虜”就能實現全國統一了。

那我們應該感謝明朝給我們留下很多領土,而抱怨宋朝版圖很小嗎?

顯然不是,因為宋朝特別是北宋也是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格局混亂局面,基本統一大半個中國。當然,宋朝同樣應該感謝唐朝,畢竟宋朝之前的唐朝是封建社會時期的一個盛世,疆域空前廣闊,儘管後期形成分裂局面,但畢竟沒有被外族所征服。

同理,唐朝也要感謝隋朝,因為畢竟是隋朝結束了南北朝這個分裂時期,統一了全國,唐朝是在繼承隋朝版圖的基礎上不斷開疆拓土的;而隋朝同樣要感謝北周,畢竟隋朝是篡奪北周後建立的政權,是在全盤繼承北周的版圖基礎上,才得以統一全國。

……以此類推,每一個王朝推翻了前一個王朝,形成了比以前更廣闊的疆域,但這不僅是這一個王朝的功績,而是在前一個王朝基礎上取得的,如果沒有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中國的基本版圖,後面每個朝代的輝煌都無從談起。

我們常說“長江之水天上來”,雖然長江在下游和入海口最寬,但如果沒有源頭的涓涓細流,以及一路之上不斷注入的支流,長江之水哪裡來?中國如今的版圖是中華民族數千年苦心經營而來,每一個朝代都有貢獻,不必對哪一個朝代歌功頌德,分出高下。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這話說的未免有些偏頗,我們來看一下中國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朝代。首先是漢朝,漢時的實際控制疆域已經從秦朝的340萬平方公里擴張到605萬平方公里。而大漢帝國的勢力影響範圍幾乎籠罩了整個東亞,可以說,大漢是有能力侵吞更多的土地的,但是在大漢的君臣眼裡很多地方太蠻荒不適合耕種,也就沒有去征服的意義。

唐朝時期,中國迎來了另一個巔峰的帝國,唐朝巔峰時的領土達到了1237萬平方公里(龍朔年間),唐朝的勢力已經影響到了中亞,甚至和阿拉伯帝國進行了一場怛羅斯之戰,事實上如果不是安史之亂的爆發,大唐和西域逐漸失去了聯繫,相信大唐是不會停下擴張的腳步的。



到了元朝,疆域達到了1372萬平方公里。元朝的存在不足百年,領土雖大但是往北的大部分地區都是不宜居住的地方。所以我個人認為元朝的北方領土有些雞肋。


明朝時,在永樂年間中國的國土是997萬平方公里。明朝的疆域大小一直是比較有爭議的。因為有很多羈縻的地方。而且明朝的疆域大小保持的不是穩定。不過縱觀歷朝歷代,我國的疆域基本是按照秦漢時期的疆域大小變化!

清朝剛入關時疆域大小基本和明朝類似。後期也是隨著擴張不斷擴大,但是我認為清朝的很多地方都並沒有實際控制能力,比如青藏地區,主要依靠康熙皇帝冊封的活佛進行農奴制的統治。清廷的勢力對邊緣地區影響有限。



綜合來看,說我們現在的疆域繼承清朝並不準確,準確來說我們中國曆朝歷代的擴張基本劃定了一個疆域的基本區域,我們圍繞著秦漢的基本領土進行演變,要說國土面積大並不是清朝專美於前。清朝的疆域範圍也並未超出唐元時期的基本勢力範圍。我們的祖先對土地的擴張並不是盲目的,而是對生存有宜的地方才會經營。清朝的疆域很大,但是丟的領土也不少,事實上清末如果沒有漢人如左宗棠等人的拼力維護,只怕如今的新疆西藏乃至陝甘地區都難保。認真對比一下歷代的疆域圖不難發現,我們的領土與其說繼承了清朝的,不如說我們繼承的是幾千年來老祖宗早已圈定好的的勢力範圍。


VST東海


這個問題以前有人提起過,筆者覺得這種說法對大明有點不公平。因為一提到蒙古帝國的領土,大家多說是3500萬平方公里;一提到清朝的領土就是1100萬平方公里。說的都是鼎盛時期的疆土。可是,一提到明朝的領土,普遍的說法都是350萬平方公里。為啥用明朝衰落時的疆土面積和其他朝代鼎盛時期去比較呢?要知道,永樂年間大明朝的疆土也是997萬平方公里的。<strong>

我覺得說明朝350萬的人都是有種恨鐵不成鋼心態,畢竟大明王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漢家封建王朝。之後就是清朝,清朝之後中國就告別了封建王朝了。

另外一個問題是,大明朝的皇帝,後世的口碑都不太好,大家都有種小黑的成分摻雜其中。這也使得很多歷史工作者和歷史愛好者,一提到明朝,都是說那些君臣之間制衡術,帝王術等腹黑的一面。

而在近些年的影視劇中,極大程度的美化了清朝。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大清王朝盡善盡美的印象。所以,一提到清朝的事,大家都往好的一面說。於是就出現了拿清朝的1100萬vs明朝的350萬。

其實在各個王朝打天下的初期,都是以屍骨成山為代價才能最終坐穩江山(宋朝稍微好一點),清朝也不例外,而且滿清剛入關的時候種種作為比起皇軍來有過之無不及。只是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少數民族政權,統治了華夏200年,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本來漂白自己。這事和本題無關,不再細說。

實事求是、不吹不黑的講,清朝的版圖確實給現在的960萬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但是,又是誰給清朝的1100萬打下了基礎呢?大明朝鼎盛時期的997萬就不算數了?即便到明末,明朝已經無力迴天的時候,那些藩鎮,邊幫曾經的大明的土地都不算我華夏領土了?這些都是明朝的業績啊!

如果不是明朝在蒙古人手裡搶回997萬平方公里,大清坐穩中原後,能名正言順的把版圖擴大到1100萬嗎?

當然,大清的1100萬,主要還是靠清朝那幾位明主持續努力的結果。但是明朝給清朝的明主留下了一個收復河山的理由,要不然清朝對外作戰就變成了赤裸裸的侵略了。

寫這篇文章不是要漂白明朝的弊端,也不是要黑大清王朝。只是覺得拿清朝鼎盛時期的1100萬VS明朝沒落時期350萬太不公平了。畢竟,三番之亂時清朝也曾經短暫的失去過半壁江山,太平天國時期也有大量土地被漢人收復。如果拿三番之亂時康熙大帝手裡實質控制的領土VS明末的350萬,恐怕康熙大帝也多不哪去吧!<strong>

本文只是個人見解,歡迎有不同觀點的讀友在評論區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