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有哪些药用?

ChenNile哈哈嘻


一提到蒲公英,多数人想到的是漫天飞舞的景象。其实,除了唯美外,蒲公英还是一种可以内服的中药材。那么,具体有哪些功效呢?

1、泡水喝预防心血管疾病

这主要得益于蒲公英中所含的两类物质:黄酮类物质,不但能软化我们的血管还能降低血糖和血脂的水平;β-胡萝卜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够消除自由基保持我们血管的年轻态。

2、熬粥吃调节血压

蒲公英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比如钠、钾、铁、钙、铜等,其中钾的含量排在首位,甚至达到了钠元素含量的8倍之多,因此蒲公英可以作为高血压病人高钾低钠的优质食材。

3、泡酒喝提升抵抗力

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的美誉,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病菌,而用酒泡了之后能将这些有益成分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此外,酒本身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强强合作,我们的免疫力便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最后提醒大家一下:1、既然是药材,最好在专业医师或者药剂师的指导下服用;2、这种药食同源的东西,大多起到的是一个辅助防治的作用,当疾病较为严重时,建议还是尽早就医的好。


邱玲芳营养师


蒲公英土名顶杠、英哥,听听名字,就知道老百姓多偏爱它,像位美女英姿飒爽,还有小伙的帅气。

小时候我奶奶领着我去姑姑家,要走很长的一段山路,偶然有个小黄花花,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我奶奶就把黄花连杆掐了塞进嘴里吃了,我说奶奶你吃那个干什么,她说这是英哥,奶奶眼睛不好,吃了明目,降火。

这两天,邻居家的羊,奶上长个大包块,请兽医给打吊针消炎,肿块也消不了。记得那个偏方,蒲公英可以消乳房肿块,就去拔来给羊吃,好多了,蒲公英不仅羊 可以吃,人吃了也是对妇科病 很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对高血压 高血脂也有很好的辅助疗效,是野菜,但是功能很多,希望大家都能挖来吃,很贵哦, 城里人挖不了啊,人想着自己有一套房 想农村人买不起城里房的时候,农村人也想着城里人真可怜,吃不上野菜,吃不上新鲜的。


文川河到石川河


“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春天一到,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蒲公英翠绿的身姿,尤其是花开过后的白色绒毛,微风一吹,漫天飞舞,煞是可爱。不过,蒲公英可不同于一般的野花野草,自古以来,它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中草药。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十六岁的大姑娘患了乳痈(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疼痛难忍。但她羞于开口,只好强忍着。这事被她母亲知道了。封建社会,从未听说过大姑娘会患乳痈,以为女儿做了见不得人的事。姑娘见母亲怀疑自己的贞节,又羞又气,更无脸见人,便投河自尽。事有凑巧,河边有一蒲姓老翁和女儿小英正在渔船上撒网捕鱼。他们救起了姑娘,问清了原由。小英按父亲的指点,从山上挖了一种小草,洗净后捣烂成泥,敷在姑娘的乳痈上,不几天就痊愈了。以后,姑娘将这草带回家园栽种。为了纪念渔家父女,便叫这种野草为蒲公英。




通常,我们将菊科蒲公英属的植物统称为蒲公英,它是药食同源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蒲公丁。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及河滩。性味苦、甘、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在中草药里属清热解毒类药物。


《本草正义》云: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疖,红肿坚块,尤为捷效。蒲公英苦寒下泄通利,《本草备要》谓其:“为通淋妙品。”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的效果,也常用于治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此外,蒲公英还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可用于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蒲公英不仅是良药,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野菜,其营养价值丰富。研究发现蒲公英含有维生素C以及钙、磷、铁、铜、镁、镍、锌、锰、钠等营养素。每百克含维生素C52毫克,比番茄高50%;蛋白质含量为每百克含4.8克,是茄子的2倍。


蒲公英虽然有一定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是也有禁忌。蒲公英性寒一般用于治疗热证,疗效显著。但对于畏寒喜暖、四肢不温、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苔白润等这类寒性体质的人则需慎用。服用不当易导致食欲下降、恶心、呕逆及腹泻等脾胃受损等不良反应。另外也不建议长期过量食用。






感谢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军区总医院 吴新荣 、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耕

以上由 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总医院 胡丽辉 提供答案!


PSM药盾公益


蒲公英,是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一种野草,在我们老家那边,被称作“婆婆丁”,这种随处可见的野草,还是一种药用的植物,菊科蒲公英的干燥带根全草,是一味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一般在每年春夏花开时采集,洗净晒干或以鲜品入药均可。

蒲公英味苦,甘而性寒,入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清代汪绂编纂的《医林纂要》中,对蒲公英这样评价:"蒲公英,能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疗疗毒乳痈,皆泻火安土之功。通乳汁,以形用也。固齿牙,去阳明热也。"

蒲公英最早的入药,可见于唐代,当时主要是用于“乳痈”,即乳汁排泄不畅而导致的急性炎症,沿用至今,蒲公英仍是治疗乳痈的特效药物,蒲公英治疗乳痈,可以说是怎么用,都可以,不论是鲜草捣汁服用,还是干品煎服,还是捣烂外敷,对于消肿止痛,都有很好的疗效,除了单用蒲公英,对于急性乳腺炎,还可与金银花、连翘等配伍使用。

蒲公英除了能够治疗乳痈,在清热解毒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肝炎等急性热病的中医治疗中,既可以单用蒲公英,也可以与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等联用;而治疗疔毒(即皮肤急性化脓性的炎症),蒲公英则常于紫花地丁、菊花、金银花等配用,清代《医宗金鉴》中的五味消毒饮就是治疗疔毒的名方。

一味蒲公英,功胜白虎汤。蒲公英在清泄胃火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功用。蒲公英能够清泻胃火,且常服不会影响胃气,对于胃火旺盛而导致的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用鲜蒲公英煮水喝,或者将煮好的蒲公英吃掉,都会有很好的疗效。而少量应用蒲公英,与橘皮、砂仁等中药合用,可以有健脾胃的功效,对于消化不良,胃脘胀痛,慢性胃炎等疾病。

蒲公英除了入胃,还入肝,因此,对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如急性结膜炎、眼睑缘炎等疾患,可用蒲公英煎汤熏洗,有很好的效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一个“一味蒲公英汤”,就是将蒲公英浓煎内服,治疗眼疾肿痛,胬肉遮睛,赤脉络目,目疼连脑,羞明多泪等一切虚火实热之证。

除了上述功效之外,蒲公英还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对于尿路感染有很好的疗效,另外用蒲公英鲜品捣碎加蛋清搅匀,外敷治疗还可以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蒲公英虽好,但主要应该应用于实火热毒所致的上述问题,症状来进行对症治疗,如非实火热毒者,如大量应用蒲公英,可能会导致泄泻的问题。


李药师谈健康


蒲公英又称婆婆丁,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症。下面咱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1、纯植物消炎:中医认为蒲公英可以增强血管系统的通透性、降低炎症反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有着“天然植物抗生素”之美称;

2、保肝利胆护肠胃:蒲公英中的蒲公英甾醇和苦素,可以对肝、胆起到保护作用;

3、抗病毒强免疫:蒲公英具备“三抗作用”,即抗病毒、抗感染、抗肿瘤作用;

4、利尿通便:蒲公英又称尿床草,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小儿大便不通、唇红、口角生疮、目赤长眼屎、睡觉不踏实时,建议蒲公英煎水喝,可缓解此类症状。



近些年来因为污染导致的环境问题,使得很多地区野生蒲公英的药性大不如前,所以,如果想应用蒲公英最好还是从药店购买!


综合内科张医生


蒲公英有的地方也叫“婆婆丁”

这种家喻户晓的野菜其实也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它具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毒、消肿散淤、化湿利水的功效。我们食用蒲公英最好的季节呢,就是现在的四月份,这个时候的蒲公英清热功效最好。

我们采摘回来的新鲜蒲公英,可以晒成干,平时用蒲公英干代茶饮。

一次取5克,大约就是一小棵蒲公英的重量,每天泡水喝,喝淡了扔掉就可以了。这个茶不仅具有杀菌消炎、养肝利胆的作用,它对治疗胃溃疡和口腔溃疡也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脾胃虚寒、过敏体质的人不适合,容易引起恶心、呕吐、拉肚子等症状。

再给大家介绍一个蒲公英治疗痔疮出血的小方子:

取蒲公英干30克,地榆30克,大枣5枚,将这几味混合在一起,加水2000毫升,也就是4个矿泉水瓶的剂量,温火煎取药汤1000毫升,分早中晚三次温服,一般连服五到十天,就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体寒、体虚、拉肚子的人不适合服用。

小方法解决大问题,欢迎大家多多转发,让更多的朋友受益。


世云说


蒲公英,别名地丁、黄狗头、尿床草、黄花地丁、蒲公草等等。其实我们对蒲公英最大的印象就是稍微一吹风,花絮就能像雪一样飞散开来,非常好看!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蒲公英还有着非常大的药用价值!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

蒲公英在中药界有一个称号,那就是具有清热解毒,抗感染作用的 "八大金刚"之一!其药用价值、食用价值被多部医术肯定和赞誉!

要用价值:上文中提到,清热解毒就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消炎(自古以来就被用来治疗乳腺炎)、健胃、利尿等功效!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代替抗菌素,有广谱抗菌素的作用。蒲公英含有的蒲公英醇、蒲公英素、 胆碱、有机酸、菊糖等成分,有着很明显的利尿、缓泻、利胆(蒲公英中的蛋黄素,可以预防肝硬化,增强肝和胆的功能)等功效,利尿这一功效也是蒲公英被称为尿床草的原因!蒲公英生物碱对入型结核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除了药用价值,蒲公英还有很强的营养和食用价值:除上述提到的成分外,蒲公英还含有葡萄糖、Vc、Vd、胡萝卜素、多种微量元素(比如大量的铁、钙)等营养素,这些都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现在,蒲公英制成的食品已经风行了美国、日本等国家!是非常好的营养食品!所以,大家可以尝试着食用蒲公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泡茶喝)!

骏景——殷


骏景农业




蒲公英又叫奶汁草。是一种野菜也是一种中药。说起蒲公英,小伙伴们的第一印象肯定是那漫天雪一样的花絮,其实蒲公英开的是小黄花,降落伞般的花絮那是蒲公英的种子,蒲公英无论是花还是种子都别致清新,而更重要的是,蒲公英更是一位低调的养生药用专家。



1、蒲公英能美容养颜

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可以多服用一些蒲公英水,因为不仅味道好,同时还能够很好的美容效果。除了蒲公英叶子对身体很好之外,花朵服用之后对于身体的好处也有很多,一些经常长斑的女性可以多喝哦,因为蒲公英花朵具有去除雀斑的作用。

2、蒲公英能助产后通乳

如果身体出现了高热不退或者者疮毒,也可以用些蒲公英煮水喝。产后的女性多服用能够起到通乳的作用。另外,蒲公英不仅可以内服,同时也可以外用,据说如果想要更好的治疗肠痈情况,可以即将蒲公英与丹皮一起混合使用,这样的药效更好,能助身体快速恢复健康。



3、蒲公英消痈散结清热解毒

蒲公英非常适合用在各种热毒疾病方面的治疗,对于患有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的患者,还有对于治疗一些由于肝热所引起的疾病,效果是非常的不错的。


4、蒲公英能防治肿瘤

现代研究发现,蒲公英的叶子具有很防治肿瘤的作用。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或者是晒干之后的蒲公英用开水进行冲泡,然后代替茶水服用,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以及抵抗肿瘤的作用,其花、茎、根、汁液均可食用,但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慎用,食用不当能导致腹泻等不良反应。



5、蒲公英抗菌且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蒲公英的叶子中含有的某些物质对于伤寒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说,在没事的时候服用一些蒲公英泡水喝的,对于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如此看来,蒲公英好处真的数不胜数!

喜农随笔与你一起分亨农物农事,欢迎你的点评关注,期待你的留言交流。


喜农人


至于这个蒲公英有哪些要用的问题呢,有很多的,我都不想说的太多,简单的举个例子吧,保肝利胆,消炎抗菌,清热解毒等等等等很多的。自己去检索一下吧。我想说的问题呢,其实不光光是单纯的药用问题了,还有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简单的说吧,有一部分人群,喝这个单纯的蒲公英根的话,就会出现拉肚子或者是咳嗽的现象,那是为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蒲公英根的属性是微寒的。蒲公英虽然是药食同源,在本草纲目里面是属于菜部里面的,但是一些寒性体质的朋友就不太适合喝的这个东西,但是蒲公英又这么好,该怎么办呢?好了,接下来小编就会说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个蒲公英根的寒性问题。

新会柑皮,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广陈皮,具有止咳化痰、养胃健脾的功效,也是药食同源的,属性是微温的,用这个陈皮来搭配蒲公英根的话,就是柑蒲茶了,那么效果就不一样了。

这个柑蒲茶呢,主要分为红柑蒲公英根茶和青柑蒲公英根茶,具体的功效也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就不多说了,朋友们可以自己去检索一下。我为什么说要用这个新会柑皮来搭配这个蒲公英根茶呢,主要是因为这个陈皮的属性是微温的,可以中和一下蒲公英根的微寒属性,这样一来呢,那些寒性体质的人群喝这个就不会出现拉肚子和咳嗽的现象了,这样就更适合大众了。希望能够帮到你吧。谢谢。


头头是道道


蒲公英在日常饮食中并不多见,其实它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主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滞气,清热毒,化食毒,消恶肿、结核、疔肿。”所以蒲公英是一种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良药。

由于蒲公英具有的这些药用效果,甚至有人称它为“药草皇后”!今天爆炸营养课堂的营养师,就来具体聊聊蒲公英的具体食疗功效,和哪些人适合吃,哪些人不适合吃。

如果说夏季酷热的时候,身体最容易得的小毛病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会回答“上火”。有些人上火是因为吃的口味太重,吃了太多油腻高盐的食物;有些人上火是因为熬夜看球,影响了身体正常的循环代谢;有些人上火是因为天然炎热,但自己喝水太少。

从中医角度来说,热毒多是肝火旺盛所致,所以保肝就尤为重要。蒲公英可通肝经,去火消炎。用蒲公英配上菊花、金银花泡水喝,去火效果很好。干蒲公英在中药店就可买到,泡茶喝可治喉咙上火等。

天气炎热除了容易上火,有些人还会出现喉咙肿痛、发炎、咳嗽的症状,这时候可以用蒲公英泡水,再配上一些山楂。山楂本身就具有很好的平喘化痰作用,搭配蒲公英一起喝,能消炎平喘,快速的起到消除咽喉肿痛的功效。

说了这么多蒲公英对身体的好处,那么蒲公英是所有人都适合泡水喝的吗?

1、脾胃虚寒的人,不适合用蒲公英泡水喝:蒲公英性寒,脾胃不好的人切不可喝凉的蒲公英泡水,或是生吃,很可能会导致腹泻的发生。

2、喝蒲公英的量要适量:很多人觉得蒲公英泡水效果这么好,就想当然的加大蒲公英的用量,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如果长期过量食用,会使阳气受损,损伤脾胃从而导致腹泻等。肠胃不好的人喝蒲公英,特别是大量喝下蒲公英很容易造成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