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发族为何“恋上”抱团养老?

中国银发族为何“恋上”抱团养老?

2014年10月10日,第二届中国(四川)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开幕。本届老博会以“关爱老人,服务民生,共筑养老梦”为主题,设老服务机构展区、医疗健康服务展区、智能化展区、养老地产展区、金融产品服务展区、旅游产品服务展区和养生产品展区七大主题展区,展会上参展商推出的众多养老模式及方式受老人青睐。(图片来源:资料图\中新社)

【综合报道】杭州13个老人住500平别墅“抱团养老”一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多方关注。近两年,中国不少地方出现了类似故事,不少银发族对此种养老模式也颇为欣赏。自古以来,养儿防老、居家养老是中国人安享晚年的传统,如今的中国老人为何要抱团养老?

“不想给儿女添麻烦”

杭州13个老人住500平别墅“抱团养老”一事经媒体披露后,近两年,抱团养老在中国多地流行开来。一向习惯在家养老的中国老人们,为何愿意到外面与人“组团”养老?

综合北京《中国新闻周刊》、广州金羊网报道,正值中年的广州居民朱女士,儿子在外地读书,她几年前就和闺蜜在广州郊区购置了两套门对门的别墅,加起来面积有600多平米,看到最近流传特别火的“抱团养老”理念,她们打算到时候召集几个聊得来的朋友,也在一起抱团养老。“到时候即使孩子在外地安家,也不用特别牵挂父母。而我们和志同道合的人住在一起,日子也肯定很开心。”

家住福建漳州,今年已66岁的王女士说:“我和老伴之所以打算参加抱团养老,主要是不想给儿女添麻烦,他们工作压力大,也没时间陪我们。老人跟老人住在一起能玩到一起去,还能互相照顾。抱团养老跟养老院不一样,进了养老院感觉自己就成废人了,而且会担心有人认为是儿女不孝。”

上海的周建华有一儿一女,女儿在杭州,她在杭州也有自己的房子,但一个人住总是觉得孤独,就搬去和女儿同住。虽然住在一起,但女儿工作忙,还要照顾孩子,所以她们共处的时间也不多。

抱团养老的方式,周建华觉得新鲜,就想体验体验。

周建华坦言,自己养老肯定不靠孩子,“跟着他们住,他们终归有负担的,想让他们压力小一点,小夫妻也多点相处的空间。”

和周建华一样,张阿姨也是不指望靠孩子养老的。

张阿姨退休前在邮政系统工作,老两口只有一个女儿嫁去了广东,几年前,他们去广东帮忙带小孩,孩子上小学时两人回到了上海。

“我女婿说,妈妈,能不能帮我们把孩子带到上初中,我说不行,到那个时候,我俩都不能动了,还过什么老年生活。”老两口在上海的生活还算充实,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打麻将,但张阿姨还是觉得有点冷清,“我老公不太爱说话,我又喜欢热闹,会觉得屋里太安静了。”

张阿姨所说的这种寂寥,刘阿姨也体会得到,她儿子在杭州,但没有住在一起,目前也没有第三代需要照看。

“家里晃来晃去就是我们俩,在这里,好歹能听到其他人进进出出的脚步声,有些人气。”

关于两人以后的养老,刘阿姨早就打算好了:如果一个倒下去了,另外一个就陪着住养老院。

“我们这代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他自己小家管好就不错了,哪有精力管老的,说不好听的, 我们自己也识相的。”

张阿姨也点头赞成,“现在你们这些年轻人,压力很大,两边有四个老人,哪顾得上。”

和刘阿姨不同的是,早在三年前,张阿姨就和老伴开始看养老院,因为觉得靠儿女肯定不行,要自己想出路。

“公办的去排队,人家说要到80岁以后,现在排了也基本没啥用。私人的费用实在太高了,基本的一个月都要六七千元(人民币,下同),有的则要一次性拿出七八十万元,我和老伴的退休工资一月也就6000多元呢。”

张阿姨理想的养老院呢,最好有一个独立的小套,两人能做做饭,过过小日子,价格不要超出他们的退休工资。“有点难实现吧。”说着说着,她自己也笑了。

“不想太孤单”

参加抱团养老,有老人是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也有老人是为了排遣心中的孤独。

海门在线报道,姚蓓是江苏海门市一名68岁的退休教师。她表示,退休后,自己一直跟老伴一起生活,“我女儿学校毕业后就自己出去创业了,很少回家,现在成了家,基本就不回来了。”姚蓓认为,几个老人一起居住,能解决老人独自生活感到孤单的问题。“几个有共同爱好的人一起生活,像现在小年轻的宿舍一样,想想觉得挺憧憬的。”姚蓓说,“老年人也是需要有谈心对象的,也要活得精彩一点,并且还可以减少生活开支。我和老伴一日三餐要消耗很多精力,多了也吃不完,少了又觉得孤单。”

除了姚蓓,其他老人也称很喜欢“抱团养老”这种新的养老方式。“能有自己的朋友很好,以前和子女住在一起的时候,多多少少有些不方便。如果能和几个谈得来的朋友一起住,以后的生活说不定更有趣。”今年61岁的何萍一直都有“抱团养老”的想法,并且还在不断地实践着。何萍称:“我也不想和孩子一起住,省得麻烦他们,他们也有工作,还要带孩子。”

喜欢热闹的郑德荣也不想和老伴孤孤单单住在家里,最好是和朋友结伴,这也是他和老伴当初参加抱团的原因:和老友在一起,日子更快乐。

北京《法制晚报》报道, 今年67岁的张作营(化名)是北京市一家国企的退休职工,目前和老伴住在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镇。

“子女顾不上老人,老人自己在家孤单,抱团养老是挺好的选择。”张作营称,他支持也希望自己可以尝试抱团养老的养老方式。

张作营认为,抱团养老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老年人退休生活普遍比较枯燥,老两口单独住也会觉得孤单寂寞。抱团养老,往往是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老人居住在一起,大家没事儿可以聊聊天,下下象棋,生活乐趣会增多不少。”张作营说,“老年人也需要社交,也需要有一些谈心的人。”

“另外,抱团养老也可以分担生活费用,降低人均生活成本。”张作营补充说,“老人单独生活,一日三餐既耗费时间和精力,也往往会有剩菜剩饭,浪费了不少粮食。多人一起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这些问题。”

除了张作营,其他老人也表达了愿意尝试抱团养老这种新兴养老方式。“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抱团养老真的很好,跟孩子住在一起很多时候都不方便。”今年61岁的张香岚(化名)表示,她也有参加“抱团养老”的想法,并且一直在找机会实现。

“养老院的氛围实在让人无法接受,大家谈论和看到的就是,昨天老张走了,今天老王不行了,你心里就会想,马上就要轮到我了,每天感受到的都是死亡的气息,这样的生活太没有意思了。”今年67岁的张建民(化名)表示,“实质上,养老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就是如何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而抱团养老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链接·海外如何抱团养老?

其实,抱团养老不仅在中国受到一些老人的喜爱,在海外同样受宠。

德国:“搭伴养老”的同居模式在德国十分流行。这种同居并非是情侣意义上的同居,而仅仅意味着在“同一间屋子里共同生活”,同居人数也不限于两个人。这些老人们往往在生活习惯、养老模式上达成了共识,又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聚集到了一起。

“让我们同居吧”已经成为了德国老年人中的流行话语。许多“搭伙”的老人们会选择共同入住老年公寓。他们平时各做各的饭,只有每周周末会在公共厨房聚一次餐。但他们偶尔也会进行一些集体活动,比如结伴到附近城市旅游,或到剧院听戏。当有人生病时,同居好友们也会主动承担照料工作。就像独立又亲密的家人。为了避免“搭伙”同居生活产生的矛盾,他们会提前制定一份同居规则。约定各自的义务和职责,比如打扫卫生、收拾房间等。

另外,每个人也要尊重彼此的私人空间。而这种同居也不仅仅限于同龄人之间。

德国一些城市的民政局和大学服务中心,经常会介绍大学生和孤寡老人家“同居”,大学生也很乐于接受这种“新型同居”的模式。一些心态年轻的老人很乐意把房子低价或免费提供给年轻人共同居住,条件是由年轻人帮助承担购物、清扫等工作。

日本:流行“老少配”。

日本进入老龄社会比中国早了近30年。并且日本已于2007年以超过20%的老龄化率迈入“超老龄化社会”。2015年开始,日本社会以大都市为中心开始流行一种“跨代同居”的养老模式。跨代同居,就是一种“老少配”。主要是大学生借宿到空巢老人家里与老人共同生活,这种以互惠互利为基础建立的同居新形式,也成为了一种养老形式的新探索。

当然,这种年龄差距不小的跨代同居,不和谐也必然存在。比如两代人之间生活节奏的差异与知识信息不对等的代沟。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免不了双方的彼此尊重与耐心磨合。这种跨代同居的出现,可以帮助空巢老人不被社会孤立和遗忘,延缓衰老。对于外地就学的年轻人来说,也是一种践行孝道和省钱的好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