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小学越来越少了,你是让孩子留在农村上学,还是想法去城里?

亮仔为农


现在农村小学越来越少了,你是让孩子留在农村上学,还是想法去城里?说实在的,农村小学越来越少了,在农村确实有这样的现象,而这不单是因为农村家庭生孩子少了,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问题,下面就以乡居小菜的老家为例来说吧。

农村小学学生人数变少


以前我读的那小学,是附近五个村的小孩去读书的,从学前班到五年级,每个班都有三四十个学生,几年后我上初中了,我妹还在那里读小学,那时候去接我妹,发现学校里面的学生比我读书那时候少了不少呢,像我妹的班级才二十多个同学;到后面我妹读五年级了,那些学前班、一、二年级的人数也降到十几个。


而不止我读过的那个小学,学生人数变少了,稍远的其他村的小学,学生也少了;而我读过的那个小学因为位置比较特别,离乡街上不算远,又离其他村下的另外一个小学也不远,最后那个小学被撤了,我妹跟其他的学生被转到其他村下的能个小学读,而有些学生因为离那个学校比较远,但离街上的那个小学比较近,而且乡街上的小学是中心小学,相对农村的小学更好,他们就去街上小学读书了。


农村的小孩去乡、镇、县、城里更好的小学上学

后面我们附近那五个村的小孩有些去街上小学读,有些去其他村的那个小学读,这主要是学生人数少的缘故。而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在县城买房了,他们就会接小孩去县城读小学,像我高中同学的孩子就是在县城读小学。

而常年在城里务工的年轻夫妻家庭,因为放小孩在农村老家上小学,怕爷爷奶奶管教不好太宠溺影响学习,于是有些也接到城里去上小学了;像我哥就是了,上学前班的时候就接去了,现在我侄子上小学了。这也体现了农村家长们对小孩子教育的重视,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让他们从小接受更好的教育。


反观农村小学的落后

1、基础设施

确实,乡居小菜就在农村读的小学、初中,还是挺有感触的,相对城镇的小学,农村的小学各方面比较落后,基础设施简单,一间民用瓦房就是一间教室,里面一般就配简单的桌椅黑板粉笔粉笔刷,没有空调风扇(我妹五年级去的那个小学后面有风扇了),多冷多热都在里面上课。

2、方言授课

老师上课也没什么讲究,很多时候用土话方言讲课,而不是普通话,这个乡居小菜印象很深刻,从学前班到五年级,老师基本上是用我们那边的壮话授课的,有时候讲课到一半也会讲些民间小故事给我们听,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后面上初中了才是普通话授课,乡居小菜普通话不好也是跟这有点关系的。


3、课程少,内容单调

除了平时上课,像体育、美术这些也是没什么讲究的,乡居小菜上小学可是没什么美术课的,就语文、数学、体育三门课;而体育课,学校没有篮球,就两张乒乓球桌、两副球拍,有时候上体育课想打乒乓球都没得打,因为有时候是两个班上体育课,人多,轮不到,只能是跑步,踢艾草毽子或者跳绳、画格子跳格子了。

4、教育观念、师资队伍不高

农村的小学对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城镇的强,在他们看来学语文数学,跟人交流不成问题,会些简单的算术平时买卖会计算不被人骗就可以了;老师不够重视,学生上课学习氛围也不浓,话说跟我一起读书的,有一小半都是读小学就不读了,尤其是男生。


而农村小学教育理念的问题也是跟教师资质不高有一定的关系,以前小学教我们的那些老师,大都是代课老师的,不是专门的民办教师,没有受过受过很好的教育,而农村小学代课老师的工资也是很低的。教我语文的那个代课老师是隔壁村的,跟我爸一样的年纪,我上初中后,小学改革,慢慢减掉代课老师,那语文老师下岗了,回家养猪。


从以上几方面不难看出农村小学教育上的落后,而时代在进步,这些年,农村小学在基础设施、师资队伍、教育课程等方面也不断的改善,但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有条件的话还是愿意让孩子去镇县甚至市里读小学。

乡居小菜也当妈了,过几年小孩也是要读小学了,我是不打算让他去城里读,在农村读就可以了;本身就在农村住,经济条件不好,在城里没有房子住,而且现在农村的小学比以前跟重视教育了,我们作为家长平时也督促孩子学习,陪伴他一起成长有美好的童年生活,这就可以了,没必要刻意去城里,若是他读得好,考上了市里的中学,初中就让他去市里读,住校的。


乡居小菜


我是河南僕阳边的。我们村现在还有小学,不过沒有几个学生了,原因是嫌一年级老师文化低,有的去外村念去了,有的去別的镇上读了,农村老师文化水平有待提高,如果是在家门口能受到好的学习,又能得到家人的照顾,有谁把还小的孩子送到外面去呢?小孩还不会照顾自己。我的邻居孩子渎三年级,父母把他送到一个寄宿学校他不在那儿念,沒法又回到本村念了。我的孙子还小,如果我们这儿小学老.师文化素质很好了。我会让他在家念。


张素红154


这个问题,我专门了解过,而且老家的情况我也知道。

我小的时候,好几个大队的孩子都在村里的学校上,好几百学生,热热闹闹的。

但现在,我们村上的学校还没撤掉,据听说不到十个孩子。

那么学生都去哪里了?

1、集中的乡镇的学校。我们那基本上稍微条件不错的人,那怕就是爷爷看的,都把孩子放在镇上的学校上学。

2、条件再好点的。农村现在也有许多私立的学校,还有寄宿制的,我的邻居就把孩子放到那里上学。我听到后觉得不可思议,才上一年级,就让孩子两周回来一次,我觉得是我的话心里都不愿意。

3、条件好的。这些人比如农村做生意或者城里打工挣钱的。大部分都在县城或者西安周边买房子了。孩子都带到城里面来上学,好多父母也跟着到城里接孙子。

综上,农村一个孩子也很多,两个孩子的也有(现在二胎开放也增加不了多少孩子),总体孩子不多,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大部分人都对教育的投入增加。尽最大努力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环境。

所以说,很少有人愿意把孩子放在农村上学的。都会想办法将孩子在自己能力内最好的学校。


来回飞的大象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如果是我老家(江西山村)那边,我会把孩子送到城里去读。

据了解,我们乡下现在小学全年段加起来也不足四十人,分到各班级,人数方面可想而知。首先学习的氛围就不足。当然,这只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老师。无人愿意前来任教,尽管县里委派,也只是混日子。地处偏僻,无人管束,老师们一度上班时间打麻将,或是上班时间看电影、电视等。如此消极,谁能放心把孩子交给她们带?不过,这两年情况稍好一点,上面抓得严。

所以,真正决定是不是把孩子送到城里去上学关键还是要看老师。当然,这的前提是家庭条件有局限。


南山羔羊


坐标吉林通化,现在我们这村里的学校基本都已经取缔了,合并到了镇上!孩子上学有两种方式:一、每天坐班车上下学。二、在学校周边找一家可寄宿的课后辅导班。

记得孩子刚一岁,我们就出来了,当时是姥姥照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两三个月才能回去一次。孩子根本就不认识我们!心里真的很难受,眼泪止不住的流。孩子大一些后,一次姥姥带她来看我们,他开始显得特别陌生,时间久一点后,就抱着我们不撒手!后来我决定把孩子带在身边,苦点累点只要每天看到孩子,一切就都无所谓了!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我更坚定了把孩子带在身边的决心。也许有人会说孩子那么小,你们带着他多苦,其实在孩子的记忆里对于苦不苦是没有太多印象,恰恰是缺少了父母陪伴的童年会影响他一生!所以希望农村出来打拼的朋友们,如果可以,请尽量带上你的孩子,他们的成长需要你们的陪伴!


沧浪之花


农村小学真的是越来越少了,原来村里办的小学几乎都没了,我曾经在村里的小学念完了五年的小学,后来小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听家里人说,到四年级还可以在村里念,再后来全部取消,都到镇上的中心小学了。

帖子里有人提议到县城小学就读,这一点已经有人在做。我老家村里的年轻一辈就有人去县城租房子,或者干脆买了房子,孩子就转学去了那里就读。冬天一家人都在县城,春耕季节男的回家种地,反正农村也有房子住。去县城读小学,不仅仅是因为村里没有了小学,更多的是考虑到县城小学的教育资源会更好一些。

以前在家上学,完成学业,没有考虑那么多。这一点是当时经济条件的束缚,还有就是观念还没有到那个地步,其实环境很重要,一样的读书,在农村学校的所谓好学生到了县城,到了大城市的学校一比差了许多。这是事实,好就是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真的是教育资源的不对等!好的老师都跑到县城,甚至更好条件的大城市去了!正是因为这一点,现在农村里有了些条件的人家都把孩子带到县城读小学,就是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除非是条件不允许,没法出去的家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再穷不能穷教育,但愿为了孩子有个更好的未来,给他一个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只要条件可以。朋友们,你们那里都是一种什么情况呢,欢迎大家讨论留言!


东北人78451


如果能选择,那肯定是选择去城市读书,农村的学校和城市真的没法比较,以前我刚毕业的时候去农村教了几年书,学校非常的简陋,教室里没有窗户,大大冬天的老师和孩子们都是冻得直打抖,黑板就是有两个木棍撑起来的那种,孩子们一不小心就碰到了,然后黑板倒下来,桌子是一块木板架在石板上,不过,这十年来,国家对农村的学校投入很多的资金,学校的各种建设都得到了完善,但是还有一方面是师资不够完善,比如,城市有的专业的音乐,美术,英语等等老师,农村有的学校可能就没有,城市里的小孩周末的各种兴趣班,农村也没有,所以有条件来城市的还是出来吧。


野百合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谁都愿意让孩子去条件允许的地方去读书学习了,可现实条件就是没有给我们这个机会啊。笔者以为孩子学习好坏和学校没有多大关系了,主要还是在个人自身努力程度了,自己学习不用心,就是你把教授请来,也不一定教明白一个小学生了。

我还是那句时髦用词:再差的学校也有学习不用心的学生;再好的学校也有成绩考的不好的学生!



西北孤独郎


要回答好这个问题,你就必须了解现在农村的真实情况,并有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

目前我国农村与十年前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一村一学校,一乡一中学,高中要区县才有。原因是那时农村人口还未迁入进城进镇,农民靠种地谋生,家中小孩不会舍进求远去读书,而是选择最近的村小学,读完小学去乡(镇)中心挍读初中,然后成绩好的考上高中继续读,不好的到此结束读书生涯,踏入社会。

后来,农村人外出打工找了钱的,回来后开始在城里买房做生意,逐渐迁入城了,加上"移民迁般”,"扶贫迁搬",集镇化建设迁移,那遥远的小山村没人住了,没人住就没孩子了,学校自然撤迁。就算还有小数孩子他们都到集镇中心校去读书去了。

为让孩子们读好书,培养他们,可苦了爷爷奶奶们,于是,给社会造成了一个问题,叫"留守儿童"问题。

至于会不会将孩子送到城里读书,要看自已目前居住,生活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说来都就迎入学让孩子接受教育,只有家庭收入较好的人和对子女有高要求或关注子女成长的人,才将孩子送到教育条件相对好的城市学校去读书受教育。

不过,是金子放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光,乡镇中心校读书的孩子,考上高中大学的如今很多很多。




清水江何光贤


现在农村小学越来越少了,你是让孩子留在农村上学,还是想法去城里?我们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农村学校和城镇高中的区别。

  • 城镇学校的教师更优秀。城镇各方面条件几乎都比农村好,优秀的教师也会很自然的选择城镇学校教学。
  • 城镇学校的教学硬件也忧于农村。无论是校舍,还是学校环境,以及教学设备,无疑城镇的更好。
  • 城镇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忧于农村。城镇的家长们更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城镇学生们的学习习惯更好,说话,礼仪方面也优于农村学生。



想法让孩子去城里上学需要考虑以下条件或事项。

  • 城里的学校能接收孩子吗,要不要花巨额借读费?
  • 不能进公里立学校,要不要考虑私立学校?
  • 是否需要在城里购房或者租房?
  • 父母是否需要陪读?
  • 能放下家里的一切和老人吗?
  • 家里的经济条件是否能够支撑孩子上学的费用。



现在的农村学校学生确实越来越少了,为什么呢?

  • 部分外出务工的家长把孩子带到务工地上学了。
  • 部分家长在城里买了房,孩子自然到城里上学了。
  • 部分家长为了孩子能够上好学,为孩子租房上学。



孩子要不要留在村里上学,要看村里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实际情况,同时也需要考虑自己家庭的各方面情况。

农村孩子的笑容同样灿烂,但由于客观原因,在起点被落下,层层被落下,这就需要促使教育资源更加的平衡,只有这样教育才更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