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

甲骨文前台


前阵子,山西某学校的校长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学生跳鬼步舞的视频在网上火了,不仅各大电台、媒体记者纷纷报道,还引来许多知名实力媒体平台的关注和点赞。这位与时俱进的校长因此成了“网红”。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教孩子们跳鬼步舞时,校长张鹏飞说,现在的孩子严重缺乏锻炼,自己的女儿就是其中很典型代表之一。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俨然成为了孩子们“忠实的玩伴”,长此以往,将导致孩子们近视,身体素质变差,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失去兴趣。

而学习鬼步舞,一来是利用孩子们的课间时间,可以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锻炼时间,增强体魄,陶冶情操,同时可以有效帮助孩子们依赖手机等电子产品,加上这种舞蹈目前非常流行,也很受孩子们的喜欢,还有助于加深师生关系,可乐不为?

当然了,这种“别人家的”校长或老师,有的会教鬼步舞,有的还会教唱歌,组合唱团呢,他就是《放牛班的春天》里的代课老师--马修。

这部豆瓣评分居高不下的经典之作《放牛班的春天》出自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之手,而这位导演并非科班出身,他其实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古典吉他手,但因为之前有过同别人一起制作电影的经历,积累了坚实的功底,才能将这部处女作拍出一鸣惊人的效果。

《放牛班的春天》用倒叙和插叙的方法讲述了一个代课老师通过音乐传递爱,来感化那群原本顽固不化,调皮捣蛋,有着性格缺陷的问题学生。

马修来到这所“池塘之底”的学校前,对这所声名狼藉的学校有所耳闻,在他来的第一天正是阴冷晦暗的冬天,在铁门口看到一个叫贝比诺的小男孩在等着他的父母,但小贝比诺不知道的是他的父母在战争中已经双双死亡。

第一次上课,班里的学生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那些叛逆到无法无天的学生们不怕他,也不想尊重他。还没开始上课手拿包就被学生哄抢,直到那位人人望而生畏,奉行“铁血”手段的校长出现才停止,即便这样,他还是为了使学生免于被关禁闭而打了圆场。

这位生性善良仁慈,博爱大度却又才华横溢的老师跟麦神父一样,其实他心里也一直认为,没有那个孩子生性是恶的,那些外表看起来破罐子破摔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实理解他们的人都明白,他们的内心其实住着一个妄自菲薄的小可怜。

所以,在后来的很多事,比如手提包被偷,宁愿被体育老师误解也没有说明真相;莫翰奇的母亲来探访正在被罚的儿子时,为了不让母亲失望而对其撒了谎;向校长申请自己处理班上犯错的学生,而不是一犯错就处罚,关禁闭。即便是处罚,会以另外一种更为积极有效能让人真正认识到错的方式来进行。

苦心孤诣,至情至性,智慧幽默!这位可爱的马修老师因为对音乐的敏感,发现孩子们似乎对唱歌挺感兴趣,说实话,那个阶段的孩子,对音乐都不会排斥,毕竟,音乐作为一种能释放人的心情,寄托内心的思绪的神奇存在,或许这晦暗的“池塘之底”能成为孩子们幸福童年的天堂呢?

合唱团成立了,而马修老师也开始创作一度发誓永远不再触碰的音乐。“永远别说永远”,确实是,谁知道以后呢?当孩子们尤其是莫翰奇那天籁般的嗓音,唱着那些圣洁安宁却又积极向上的歌曲时,作为观众的我们,内心仿佛有一股干净清扬而令人感动的情愫在流动着。而这个合唱团,也仿佛给学校带来了日渐明媚的阳光。

而当阳光照进“池塘之底”,孩子们内心的真善美犹如那需要光合作用的海藻,开始苏醒。那些曾经孤寂无助,伤痕累累,自暴自弃的灵魂也能被温柔以待。

后来虽然也有波折,因为那自私残暴的校长哈珊,马修被迫离职,并且令他马上就走,走之前不能再去见孩子们。失业伴随着失意,悲情的气氛,让人一度心酸不已。

善良会被传染,心灵也能相通,在离开经过教师高楼的窗前的时候,班里的孩子们从窗口扔出那些写着他们对老师的爱和祝福的纸飞机,一只又一只。

在上车之前那个孤儿贝比诺跑着赶来,拿着一些简单的行李,他一心是想要跟马修老师一起离开,对他而言,恩师如父,而这,这也是最好的结局。

这位“过气的音乐家,失业的代课老师”,却能用一种超越伦理和阶级的大爱精神,一种最深沉最厚重的人文情怀,救赎了孩子们,也治愈了许多人的心灵。

不完美,却能让人潸然泪下。马修其实也有自己的喜欢的人,只是命运捉弄,最终只是将这份纯洁美好的风景永远地藏在自己的心里。

犹如那清澈优美的歌声,心弦和鸣,就像春天的燕子穿过柳叶,就像繁华盛开在温暖热情的阳光下,就像那鱼儿在水底悠闲吐着泡泡,也像莫翰奇最后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从容地指挥音乐合唱团。

拥有梦想的人,肩负传播爱的使命的人,不做选择题,只做证明题。所以,永远别说永远,一切皆有可能。


野离离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净化心灵的经典佳作。

同《死亡诗社》一样,《放牛班的春天》也是一部关于教育的影片,《死亡诗社》是用诗歌解放学生们的思想,《放》是用音乐重塑孩子们的灵魂。

《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很简单,音乐家马修老师,来到一所男子寄宿学校,学校里大部分学生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校长只顾自己前途,残暴高压。

马修尝试改变这里,他重新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用音乐建立和学生沟通的桥梁,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内心。

马修发现学生莫朗琦有音乐天赋,但是单亲家庭长大的莫朗琦,性格孤僻内心敏感,他循循善诱挫败了莫朗琦的骄傲感,最后还让小莫朗琦参加给伯爵夫人表演的机会,莫朗琦感激马修,终于明白老师良苦用心。

最后马修老师还是被校长开除了,但是他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这部电影绝对是最感人真诚的传世之作了。

纵观整个影片,采取回忆方式叙述,感动观众的经典片段有太多。

比如马修老师的仁爱。在对待莫朗琦,马修老师明知道他偷皮夹翻看乐谱,还是为其遮盖。

莫朗琦看到马修老师与母亲坐在阳光下有说有笑,心里有了波动,向马修老师扔墨水。

学生们都站在马修老师这边,但是马修老师告诉莫的母亲不要埋没了他的歌唱天赋,虽然不让他参加合唱团,但在给伯爵夫人表演的那天,让莫朗琦单独唱了一曲,并微笑与莫朗琦对视。

在那一霎那,他看到莫朗琦眼神里被宽恕的喜悦,看到莫朗琦被肯定后眼神的温情。

这时候的眼神交流不仅说明马修老师仁爱教育的成功,也赞美了师生间美好的情感交流。

最让观众感动得莫过于结尾片段,马修老师被开除要离开学校,孩子们直接集体反抗校长,在紧闭的教室唱歌告别马修,自由的纸飞机飞出窗外,一双双小手在窗边挥舞着。

片中的失去双亲的小可爱派皮诺,抱着自己的小熊娃娃跟随老师,在周六的黄昏离开,伴随着橘黄色的梧桐,那条道路通往快乐和天堂。

这部影片应该是最感动我的电影之一,也是常年占据豆瓣top前20的伟大电影之一。电影鲜明地体现了爱这个字眼。

里面有句经典台词:“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宽容与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通过孩子们的转变和马修老师的仁爱与校长的严惩作对比,说明只有爱才能让孩子心灵更加清澈透明,只有爱才能让孩子们的生活愉快和谐。

爱是人类最伟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世界一切邪恶,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像马修这样的好老师,是幸运更是幸福。

举手投足间,都能看到一个人的真实和光芒。

无论什么样的生命,亦鲜活亦黯淡,都需要爱给予肯定,才能以优雅的姿态最终定格。

爱与被爱,总是相辅相成。只要生命中充满爱,充满希望,即使身处黑暗,也能看到黎明的光亮,感受生命的炽热。


电影烂番茄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

可以说,这部影片在口碑和票房上都达到了傲人的成绩,如果你没有看过话,确实应该好好的去品一下这部影片。


说回影片本身,它讲述了一个与教育有关的故事。

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音乐家克莱门特丶马修去了一所外号叫“塘低”的男子寄宿学校当助教,面对着顽劣的学生,他依靠着自身的魅力以及利用了音乐的力量,改变了他的学生,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封闭的孩童之心。


电影故事很长,我却介绍的很短。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我相信有相当部分的朋友未曾或者打算去看这部电影,所以我就不做这方面的剧透,给大家一个更好的观影体验。

我是在高中看的这部影片,那时候我曾为老师的不公平对待而烦劳,故此我十分想拥有一个如影片中那个善解人意的马修一样的老师。

马修算得上如父亲一样的老师,他会允许自己的孩子犯错,也会发现孩子们身上的潜力和优点,他很普通,却也十分伟大。


相对比与电影中的马修老师,我有时候会觉得我们身边那些喜欢暴力教学以及戴着有色眼镜的老师应该多看看这类型的电影,或许他们便能够了解更多为人师表的做法,用他们的爱去改变一个个的孩子,而不是进一步去封闭一个孩子。

就如这部电影的译名一样,放牛班的春天,当将孩子们的心“放出来”,才会迎来春暖花开吧!

说道这里,我便给出这部电影的第一个评价:标榜之作。


我一般不会根据某平台对影片的评分而去谈论它的好坏,我始终认定一个道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在豆瓣上它达到了9.2的评分,超过了97%的音乐片和99%的剧情片。

看电影也是一样的,不要随意去相信别人和你说的好不好看,而是自己去观看去感受,这样会更加的真实。(当然对于现在很多一看就知道是骗钱的电影,不要去支持了,会滋长不正之风的。)

当然,对于《放牛班的春天》来说,它的高评分是当之无愧的。

这是一部很令人感动的电影,天籁的童声,充满爱心的老师,以及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都会紧紧的抓住你的心,让观影者们能更好的走进剧情中,感受影片中所包含的精神。

尤其是影片中那一首首震撼人心的童声歌谣,曾不止一次的让我感动,让我回想起了美好的童年。

“用心之作”和“感人之作”是我对这部影片剩余的评价。


想说的还有很多,但我还是推荐朋友们能自己去观看影片,那样能更好的去了解它,思考它,感受理性教育的“魅力”。

(文 三水一点艮)


领筑平台的消防小筑


《放牛班的春天》是关于教育的影片,一个管理制度非常苛刻的学校,

一群称为问题学生的孩子,

一个铁血无情的校长,一位出色的老师。

“池塘之底”是一所再教育学校,这里“关押”着传统观念上的问题学生,调皮捣蛋、胡作非为、性格缺陷等等是对这群孩子们的定义,在这里,教育的方式只有一个:惩罚。校长制订的制度对这群孩子们进行严格残酷的管理。关禁闭、被罚进行一个月公共服务、取消所有娱乐活动、打板子是校长对所有孩子们的不定期惩罚。直到,一位落魄的音乐家作为助教的来到--马修的来到,他用诗歌、音乐和自身行动去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解放学生们的思想,重塑孩子们的灵魂,他容忍他们的捣蛋、包庇他们犯下的错误。他的行为让孩子们吃惊,他让勒盖莱克去照顾被自己弄伤的大叔让他明白将功补过的道理。他善意地对莫朗奇的妈妈撒谎好让她安心,同时也保护莫朗奇。他偷来校长的柴火为孩子们烧热水洗澡。他拒绝了校长的制度,拒绝去批评和惩罚任何一个孩子。他用自己的宽容和爱去感染孩子们。

当马修让孩子们写下自己将来的梦想时,教室里异常的安静,孩子们都认真的写着。其实,在孩子内心充满了对人生的渴望,只因为制度的束缚而将梦想深深地埋在心底。

在我看来,影片对我们的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方法有着借鉴意义。我们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生们唯一的任务就考分,不重视开发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我们的教育同样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我们的孩子也正在失去着独立的思想。

影片告诉我们,教育是来解放学生们的思想,塑造孩子们的灵魂,教育的本质就在于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最后就是,影片的音乐很好听的,孩子的声音,天籁之音!当然,影片的译名也非常有意思,“放牛班”就是说这些孩子被人像放牛那样管理,对他们不管不教。“春天”不正是生命周期的一个新的开始!这部影片真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咖咖爆米花


作为在豆瓣评分里排名第十四的电影,它可以给观众带来一次豪不夸张心灵洗礼。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音乐家来到一所较为扭曲的寄宿学校来当音乐老师的故事,这里的校长只顾自己的前途,对学生们采取这残暴的高压态度。善良的音乐家决定利用组织合唱团的方式打开这些依然封闭的孩子们的心。

但离别的时刻是难以避免的,孩子们叠好了无数个载着感恩与留恋的纸飞机在音乐家离去时从窗口放飞,一切都是如此美好且动人。

这种电影适合任何时候的你,不论你正处在人生中的哪个阶段,它都可以带给你别样的欣喜与感动,加上片中少年们美妙的歌声,更是增添了电影在视听上给观众带来的享受。

描写感人师生情的电影并不少,但《放牛班的春天》绝对是不可被替代的那一个,它可以用不紧不慢的节奏和朴素淡然的色调对你的心灵进行洗礼,属于不可多得的好电影之一。


神的电视机


有人说,多一所学校,就少一座监狱。但这句话缺少一个定语,一所“好的”学校才可能有这种效果。一所学校它好不好,看它是不是有好老师。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告诉我们,也许,世界上真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而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天宫放映员

失败者该去哪?

一个事业失败的单身胖子马修在战后不知道去哪,因为生活所迫,他必须放弃他曾经热爱的作曲事业,四处做音乐代课老师谋生。他经人介绍,来到了一个远郊的学校,这所学校,它的外形和内部的管理制度就像一座监狱。


一个因被学生砍伤而辞职的老师告诉马修,这里不宜久住,马修在这所辅育院别想有事业上的成功,不被学生捉弄死就算好的。比如有学生虽然有天使的外表,但他的内心却是魔鬼;又比如因为他没收了学生的香烟而被砍。最后马修只能听到类似祈祷的告别语:祝你好运!


什么是教辅院?

辅育院是法国的一种学校,里面的学生一般是社会上有问题的学生和上不起学的学生,管理十分严格。严格到天宫放映员觉得它就是“监狱”。这里的学生进来后就被判定,他们必定要接受极为严格训诫,他们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只是惩戒。

有些学生有问题,需要惩戒。那么孤儿,比如“小不点”派皮诺,为什么也需要在这里接受惩戒?呵呵,谁让他爸爸妈妈都死于战争了呢。通过派皮诺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或许辅育院的教育对象过于庞杂,没有实现它本身预定的职能。

马修在辅育院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随意挑选一个学生去关禁闭,以鼓励学生之间检举揭发,直到找到恶作剧(善良的神父被弄坏了眼睛)的“凶手”。马修是为难的,但他必须这么做,因为他还没有熟悉辅育院的套路。

方法很重要:


依据马修的理解,对学生的惩戒方式是可以改良的。即使找到伤害神父的真凶,关他禁闭,对他又有什么好处?于是马修在知道了真凶之后,他换了一种惩戒方式,他让那孩子照顾神父。孩子在照顾神父的过程中慢慢开始觉察到了自己行为的过失,知道了自己的错误。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马修慢慢发现,这些在校长眼中的“魔鬼”,其实都有自己的理想。比如有的想当飞行员、有的想当消防员、有的想当间谍、有的想当拿破仑,却没有一个想当代课老师。那么,如何改变?

马修请求校长做一个实验,这个实验的根据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错误的教学法。于是,失败的作曲家开始组建一个合唱团。他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天生禀赋来进行分组,高音、低音、中音,独唱皮埃尔和助教派皮诺。他慢慢发现,这些孩子并不是无可救药。慢慢地,合唱团开始发挥作用,全学校的学生和老师都开始发生改变。

皮埃尔的改变很不容易,他是成就最大的,最后他成为一名成功的指挥家。皮埃尔因为单亲家庭出身而孤僻内向。他因为知道马修喜欢自己的妈妈而对马修产生反感,丢了墨水给马修。马修怎么办?

马修采取“漠视”的方法,短暂地不让皮埃尔独唱,他告诉皮埃尔,合唱团不是没你就不行。皮埃尔渐渐明白,对于世界来说,缺他一个不缺、少他一个不少。也就像他对于他妈妈一样,他并不是不可缺少的,于是他明白了自己的位置。多年以后,他成为了一名成功的指挥家。

成功与失败


马修最后不得不面临失败,他所做的实验成果最终被校长窃取。因为违反所谓“校规”,他被校长解除职务。他所坚持的,“每个孩子都可以有所成就”的理念,在现实中遇到挫折。失败的马修离开学生的时候有一种失落,居然没有一个学生送他。


但是,后来他发现,因为学生们有了规则意识而只能给他叠纸飞机送行。他们在上面写上自己对一个失败教师的告别语,马修感到极为欣慰,因为自己虽然是个失败者,但自己的实验却成功了。

“在此刻我感到一阵喜悦和乐观,我想像全世界呼叫,但有谁会听呢?没人知道我的存在。”

失败的马修一生都没有做过什么成功的事情,但是在他领养的“小不点”派皮诺看来,他的一生都是成功的,他和皮埃尔都认为,有些成功并不能用金钱和社会地位来衡量。

天宫放映员结语:

《放牛班的春天》说:


如果一个老师改变一些方法,世界上确实可能减少一座监狱;如果有些老师一直拿学生当做罪犯,那么罪犯以后还会进入监狱。


亲了长颈鹿


《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算不得多么的惊艳。

一群顽劣不堪,有着各式各样小毛病和小心思的后进生;

完全放弃沟通,只会使用暴力镇压的教育者;

看不出立场所在,平时如局外人机械一般行事的旁观者。

而主角,则是机缘巧合,作为一个闯入者,打破这潭死水。

他可能迷糊,可能反常规,可能滑稽可笑,可能抑郁孤独,可能看起来一点都不靠谱。

但他必定是满怀大爱并且乐于沟通的,通过他的眼睛,我们发现了这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柔软而又敏感的内心世界,看到了他们身上的悲剧,闪光点和可爱之处;

他必定有着特殊的技能,比如说音乐,比如说耐心,比如说超级高的情商,能够融化孩子们内心的冰雪,打破藩篱,获得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与认同。

自然会有一两个孩子作为被拯救者的代表被突出表现,与别人不同的是他们可能天赋更高,可能身世更加悲惨,可能更加叛逆,可能更加敏感。

所以他们的成长更快,也更加变得不可控,我们不知道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但是知道一定会有事情发生。

《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大致如此。

这种套路太过常见;小民前几天看的《超脱》,只论框架,几乎如出一辙;而《天才少女》,《心灵捕手》之类,在角色分配和情节推动上,也只是有细微之处的不同。

好多国产电视剧用的也是类似的套路,比如小时候看过的《十八岁的天空》,差不多就是。

情节绝大部分都是可以预料到,闯入者的改造成功,孩子们的被拯救都是几乎注定的发展,所以最大的悬念集中在反派和结局上:

我们不知道反派是会一黑到底还是被真情感化,也好奇闯入者的结局究竟是体面落幕还是功败垂成。

电影谙熟调动观众好奇心的小把戏,所以安排了校长与孩子们一起踢足球,站在桌子上玩纸飞机戏码,让观众们一度有了教育者全面向善,最终反派另有其人的错觉。

比如那个五音不全,有脾气暴躁的插班生蒙丹。

也不能完全说是错觉,毕竟最后导致马修被辞退的那把火是蒙丹放的。但是站在电影的教育者视角,孩子没有被拯救而是在歧途上走得更远,更应该追究的,还是不当的教育方式和残暴的教育者的过错。

蒙丹的唱歌跑调自有其寓意,所有学生通过合唱这个渠道组成了一个团体,而蒙丹的音感和脾气,使其疏离于这个团体之外。

马修对于蒙丹的改造中途夭折,而从前半段看也不见得会成功,电影在这里的表述颇为暧昧,不知道是限于时长,还是悲观的态度,抑或是完全没有考虑。

虽说是改编自老电影(忘了叫啥了),但是电影给我的感觉更像是特吕弗的《四百击》的续篇,工读学校的场景除了变成彩色和《四百击》中几乎没什么不同。完全可以看成四百击的安托万入学后,来了一个叫马修的新老师,开始了这段新故事。

不到100分的时长有些捉襟见肘,涉及到的势力和人物这么多。因此除了马修老师,其他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平面化;配角们当然可以寥寥数笔就勾勒出精髓,但是作为另一方的孩子们人数太多,所以很多只能靠留白和意会。有得必有失,这样做意外的增加了文本的解读性,也让观众对电影的讨论热情始终不减。

最后,再说一句音乐:

听不懂,但很好听。


王小民的吐槽


这部教育电影,让没有梦想的人找到了梦想。

这里有一群被人厌恶的孩子,这里有一个天使般的好老师,他们实现了他的梦想,他帮助他们找到了梦想。

马修,曾经他是一位音乐家,却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失业后,池塘之底,是他最后也是唯一的选择。他宽容的对待池塘之底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他让一群迷路的孩子找到了灵魂之所,而他也因为这一群孩子也重拾了梦想。这些孩子都是天使与恶魔的结合。

善与恶总是相伴相克的,在校长眼里,这群孩子阻碍了他升官的机会,但在马修的眼中,他们就是一群可爱善良的天使。能看到的都是美好的。

但在马修心中,或许也有一个遗憾吧,如果孟丹没有被放逐,在这儿和他们一起,或许……但是却又没有或许




温润如玉小少年



12-5云幻,动物家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