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的進化史,與我們想象的不太一樣!

BBC五集節目《生命之旅》(Journey of Life)以太平洋一處偏遠海灘上的日落開始,稜皮龜幼仔從沙灘上爬了出來,畫外音講述了一場史詩般的鬥爭!

只有最適應這個生存環境的個體才有生存的機會。毫無疑問,關於生物是如何形成的,現代解釋也是如此。無論真假,準確地說它更像一個神話,一個有助於解釋當今世界的虛構故事。化石記錄本身並沒有告訴我們產生新物種的過程,也沒有理由認為現代龜類比它們的前輩更能適應環境。和已經滅絕的魚龍一樣,海龜也是爬行動物,它們有陸地祖先。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他們想要把生活空間從土地換到海洋。海洋是一個充滿危險的環境,他們需要在冒險之前適應它。但即使在今天,海龜也必須從空氣中吸取氧氣,然後上岸產卵。無論自然選擇的力量有多大,它都沒有把他們從這些障礙中解救出來。

烏龜的進化史,與我們想象的不太一樣!

三疊紀的龜類:

最古老的龜類化石可以追溯到三疊紀中期,在最早的恐龍出現之前。其中最著名的是原顎龜,發現於泰國和德國的幾個地區,那裡的砂岩和頁岩顯示出含鹽的或海洋邊緣的環境。這種龜很可能是被沿海河流衝到它的棲息地的。原顎龜除了具有典型的背甲和腹甲外,它還有腳趾足、顎齒、尖頸和棒狀尾巴。前肢的尺寸和厚重的盔甲都表明它生活在陸地上。它的一些特徵,例如牙齒和長尾巴,暗示著它是陸地龜類的祖先。另一個重要的化石是來自中國的齒龜。齒龜比原顎龜更早一些,在形態上也比原齒龜更原始——例如,它的上下顎都有牙齒,而且整體形狀明顯拉長。最重要的是,它沒有角質的盾甲,這表明外殼由非骨組織組成,就像現在的稜皮龜一樣,外殼並沒有被保存下來。它們的肋骨和脊椎變寬,形成了一個甲狀的腹部。

烏龜的進化史,與我們想象的不太一樣!

龜類是唯一沒有顳孔的四足動物,有足夠的共同特徵來證明它們有共同的祖先。在龜鱉目中,原顎龜與其他種類不同,這表明,在早期它們就分裂成兩個截然不同的分支。非原顎龜分支又分為兩個亞目,“側頸龜亞目”和“隱頸龜亞目”,這些發生在晚三疊紀之前。雖然最初這兩組都沒有頸部收縮機制,但後來這將成為他們最明顯的特徵,後來側頸龜可以將頸部摺疊到龜殼的一側,而隱頸龜則通過將頸部自由的縮入殼內。這兩種機制都需要對頸椎和肌肉進行復雜的協調配合。現代的龜類要麼是側頸龜,要麼是隱頸龜。三疊紀的龜類脖子不能伸縮,它們用其他方法來保護它們的脖子: 原顎龜用角狀尖刺來武裝頸部,而古陸地龜則通過甲殼的延伸來保護它們的脖子。

烏龜的進化史,與我們想象的不太一樣!

後來的龜類:

側頸龜現在不那麼常見了,僅存在於南半球的大陸,但它們曾經非常廣泛,無論是在陸地上,還是在河口和海岸附近的淺海。第一種真正的隱頸龜是來自侏羅紀早期的卡巖塔龜,是除原顎龜外唯一已知有牙齒的龜類。最古老的海龜化石來自白堊紀早期。和現代的同類動物一樣,它的眼睛下方也有巨大的鹽腺,對於排洩因食用海鮮而積累的鹽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蹠骨和腳上的短趾仍然可以活動,就像陸地龜一樣,直到後來,腳趾才開始變長,並被包裹在肉裡,腳變成了鰭。隨著時間的推移,海龜的多樣性激增,最大的長到4米寬,6米長。令人驚訝的是,在白堊紀末期一些海龜開始了一段回到陸地的進化之旅。現在陸地上的龜類是由在海里游泳的龜類進化而來的,而不是直接來自於更古老的陸生龜類。相關的解剖學變化雖然並沒有被很好地記錄下來,但是許多海龜再次變成了用腳走路的陸地龜。它們身上的盾甲數量保持不變,但龜殼的紋飾和形狀變化很大。最古老的陸龜化石來自蒙古的古新世晚期,因此,至少在一個譜系中,回到陸地的過渡已經完成。在始新世,陸龜在北美、歐洲和非洲殖民,適應了從森林到沙漠的各種環境。有些既能在水中又能在陸地上生存。他們還殖民了一些島嶼。加拉帕戈斯群島是以這些動物命名的,它們的甲殼讓西班牙探險家想起了一種他們稱之為“加拉帕戈斯”的馬鞍。它們的近親是在智利東部1000公里處的一個物種。由於該群島的起源是火山,從未與大陸相連,它們一定是通過漂流到達島嶼的,在向西循環之前,水流會沿著智利和秘魯海岸向上流動。巨龜曾經存在於所有的大陸上,但是除了遙遠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和塞舌爾群島之外,它們現在已經滅絕了。最大的巨龜阿特拉斯可以達到了大眾甲殼蟲汽車的大小。

~~~~~~~~~~~~~~~~~~~~~~~~~~~~

烏龜的進化史,與我們想象的不太一樣!

擴展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