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換不起”首批電動汽車已陷窘況,未來如何續航?

電動汽車已經成為中國道路上比較常見的車型了,很多城市都隨處可見;電動汽車這話題,也似乎無法引起大家的任何波瀾,因為太明顯的利弊關係,已經讓很多人厭於討論。

是它的驚豔已歸尋常,還是它的絢爛已落塵埃,它如煙花般突然綻放,是否會以煙花易冷收場呢?

“算了,換不起”首批電動汽車已陷窘況,未來如何續航?

中國電動汽車研發始於2001年,經過兩個五年計劃的科技攻關,直至2010年底全國共有184款車型;截至2012年6月底已有454款節能與新能源車型,此時也正是新能源汽車在中國“開枝散葉之季”。時間荏苒,2019年首批電動汽車也迎來了故障高發期。

“算了,換不起”首批電動汽車已陷窘況,未來如何續航?

電池並非燃油箱,它不僅要有儲存功能,同時還需要在其內部做能量轉換以及消耗。因此電動汽車就會出現,使用壽命隨續航能力減少而下降的問題。蓄電池又是電動汽車成本最高且不可維修的一部分,一旦使用壽命減損嚴重,消費者將迎來鉅額的維修費用。

相比燃油車而言,可謂是諸多不便,不僅壽命不足燃油車的1/2,且價格還高出不少。若是沒有政策補貼,電動汽車可能根本無法走到今天。下面一個案例就來告訴你,電動汽車並非你瞭解的那麼經濟實惠。

“算了,換不起”首批電動汽車已陷窘況,未來如何續航?

“算了,修不起”,隨著一聲聲無奈的話語,中國首批電動汽車已經陷入窘況。張琳(化名),購車時間2014年5月,作為中國較先接受電動汽車的消費者,她也只能無奈一笑。當時因工作需求購買了某品牌純電動汽車,經過政策補貼後購車價格為10萬元。張琳表示日常通勤使用確實很經濟,而且在樓下安了充電樁,避免排隊加油等麻煩,而且沒有限號等環保要求,的確比燃油車方便很多。

可隨著車齡增加,車輛的續航能力也逐漸下降,原本可以兩天充一次的電動汽車,如今已經變成一天一充了,短短5年續航里程縮短了近3/4。不過在購車時張琳已經對電動汽車有所瞭解,所以並不覺得意外,就在張琳準備去4S店更換電池,意想不到的情況還是出現了,經諮詢更換該品牌汽車電池組所需費用高達8萬元之多。

因為當時張琳購買的電動汽車是補貼車型,所以價格才會如此優惠。可更換電池組卻暫無補貼政策,因此遠遠超過了張琳預算,所以張琳只能無奈放棄。

“算了,換不起”首批電動汽車已陷窘況,未來如何續航?

通過上面的小案例我們不難發現,電動汽車補貼力度有多大,其電池的成本又有多高。為此我們也查閱了部分電動汽車電池組價格,比亞迪60kW·h約10萬元、榮威48.3kW·h約8萬元、蔚來70kW·h10萬元、特斯拉90kW·h約17萬。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電動汽車壽命低、成本高,中國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企業在生產呢?電動汽車的未來是否能修成正果?

這個問題我想很多人都考慮過,當然也一定有很多答案,如環保、政策、佔領市場、自主研發等等。但是通過“以小看大”來觀察,我們就會得到另一個答案,那就是“石油”。

“算了,換不起”首批電動汽車已陷窘況,未來如何續航?

經查閱,2017年中國全國的石油產量為1.92億噸,約佔該年全球石油總產量的4.4%左右,同比下降4.1%。而2018年中國進口石油高達4億噸,此時我國對外依存度高達68%。更讓人擔心的是,2018年日本、美國的石油儲備能用140天以上,而中國的石油儲備不足90天。

雖然中國石油產量全球佔比很低,但煤炭產量全球佔比高達45.6%,產量是第二名的5倍左右。煤炭儲量豐富也意味著新能源才能讓中國汽車更加強大,經查閱我國70%以上的電力由火力發電提供,20%左右由水利發電提供,在滿足生活生產的前提下,同時可以給電動汽車提供能源。

“算了,換不起”首批電動汽車已陷窘況,未來如何續航?

雖然現在電動汽車處於一個略顯尷尬且懵懂的初期,但是中國對電動汽車的研發一直有著飛速發展。

自2013年起,國內就對純電動汽車質量標準做出不斷提升,6年間從最低續航80公里,提升至250公里提升近313%,可見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之快。2018年全球320多萬輛全電動汽車中,近40%在中國使用,且中國擁有世界最大、最完善的充電網絡。隨電動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多,相關設施、技術質量、維護配件等等也將更為完善。

中國的電動汽車綜合水平已經走在了世界前沿,雖然電能儲存還需要繼續研發,但強大的能源支持必然可以讓電動汽車在中國一路續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