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小的朱元璋,三年都在坚持这几件事,最终击败了强大陈友谅

至正二十年,对于朱元璋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因为此刻的他已经在金陵城内安稳定居,可是南方三大诸侯当中,朱元璋所处的位置是最尴尬的。西边是强大的陈友谅大军,他已经自立为王,改元大汉。东边则是张士诚的地盘,他拥有当时最富庶的江浙地区。夹在中间的朱元璋要想扩大自己的地盘,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仅如此,他的经济能力也完全没办法跟这两位大爷相比较。历史的车轮行驶到了这一刻的时候,由不得朱元璋做过多的考虑,眼看着陈友谅一天天强大,即将吞噬自己,朱元璋必须选择变革。

弱小的朱元璋,三年都在坚持这几件事,最终击败了强大陈友谅

这是一次值得深究的考验,大明手下的军队每天所需要的粮草十分惊人,按照这样的速度持续下去,那么老朱的集团,没几天好日子过就要解散回家种田了。所以朱元璋在这个时候痛定思痛,决定采用屯田制。这是一个自古以来解决士兵赋闲时期粮草问题最佳的办法。也就是说士兵在不打仗的时候,可以在当地种田,以此来养活自己和整个军队。朱元璋的部队这个时候并不赋闲,他们随时都要面对强大的陈友谅军团,所以这个时候朱元璋采取屯田制度确实有些风险。

弱小的朱元璋,三年都在坚持这几件事,最终击败了强大陈友谅

一旦陈友谅趁着这个机会打过来,朱元璋有能力迅速召集常年种田的士兵去迎战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朱元璋为了让士兵们时刻保持纪律性,除了屯田以外,他还吩咐手下人主动帮助当地的老百姓兴修水利,基础工程做好了以后,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条件也就变好了。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又做了一件令人咂舌的事情,他索性免除了当地老百姓的赋税,所以当地的老百姓对朱元璋十分有好感,这就稳固了朱元璋在自己地盘上的地位。此外,通过士兵与老百姓的相处,这些士兵们心里都有一种自豪感,因为他们帮助了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士兵的纪律从未被打破过。

弱小的朱元璋,三年都在坚持这几件事,最终击败了强大陈友谅

至正二十三年,谁也不知道陈友谅为什么要给朱元璋这最重要的三年时间来发展自己。这三年时间陈友谅的地盘并没有扩大多少,然而朱元璋的实力却比过去强大了太多。当然了,他是没办法跟陈友谅相比的,毕竟当时唯一能够称皇帝的陈友谅,手下至少有六十万大军。这个数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概念,那么朱元璋这边有多少人呢?只有二十多万人,连陈友谅的一半都达不到,这就是最大的差距。

弱小的朱元璋,三年都在坚持这几件事,最终击败了强大陈友谅

到了这一年的时候,陈友谅终于挥师东进,准备跟朱元璋大决战。他自认为除掉朱元璋那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因为自己的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他连当时的统治者大元朝都丝毫不放在眼里,常常跟大元朝的正规军发生摩擦。而朱元璋就聪明的多了,他虽然是当地的军阀,可是他却向大元朝俯首称臣,这样一来蒙古的铁骑就不会找他麻烦,他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发展自己。陈友谅带着六十万大军冲杀到了洪都城下,他永远都想不到,这一座小城就成为了他灭亡的开始。洪都城内的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亲侄子,他只有三万人马镇守这里,面对的敌人却是六十万大军。

弱小的朱元璋,三年都在坚持这几件事,最终击败了强大陈友谅

鬼知道他是如何挺过来的,他一直坚持了八十五天,创造了历史上最伟大的防守记录。一直等到了朱元璋带着二十万人马前来决战,这个时候的陈友谅才真正见识到了眼前这个对手的可怕之处。更可怕的是,他以二十万大军的人马,迎战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居然还获胜了。陈友谅当场身亡,朱元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多亏了他使用火攻占据了上风。其实赤壁之战的原型就是以这场战争作为脚本开始的,可见这一战在历史上是多么的重要。消灭了陈友谅,剩下的张士诚就不是什么问题了,自此以后,朱元璋在南方便没有任何对手,他唯一的对手便是大元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