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牡丹紋鎏金銀飾牌

遼代 2003年內蒙通遼市古科爾沁左翼後旗吐爾基山遼墓出土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嵌寶石金冠飾

元代 內蒙古赤峰敖漢旗朝陽溝墓葬出土

敖漢旗博物館藏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190 雲紋鎏金銅馬具

遼代 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代欽塔拉遼墓出土

內蒙古博物院藏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由於馬具的普遍使用和對其進行不斷的改造、提高,遼代馬具製作空前發達,契丹鞍等高品質馬具曾經享譽東亞。

雲紋鎏金銅馬具(局部特寫)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萬歲臺”銘金花銀硯盒

1992年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 通高7.6釐米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銀質硯盒,平面略呈梯形,內置箕形石硯,盒周壁鏨牡丹、忍冬卷草紋,盒底有花式足十三個。樓頂式蓋面下部鏨刻水池、波濤,其上模衝浮雕效果的騰飛神龍,穿插三株高大的蓮花,中間蓮花上方為一匾額,上刻“萬歲臺”三字,兩旁為遠景:遠山、浮雲、旭日。據刻文推斷,此硯或原為皇帝御用。是難得的珍稀之物。



金花銀靴

遼代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陳國公主墓出土

內蒙古博物院藏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陳國公主墓是我國當年首次發現的、未經盜擾的遼代皇族墓,出土了大量的契丹文物珍品,大小將近2000件,是僅次於皇陵的重要考古發現。



金面具

遼代 長20.5釐米、寬17.2釐米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陳國公主墓出土

內蒙古博物院藏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陳國公主黃金面具,金片捶鏨而成。面具覆蓋於公主面部,是依公主臉型用薄金片在模具上捶擊成形,呈半浮雕狀。臉型豐圓,雙眼圓睜,鼻樑狹長,鼻翼略寬,抿唇,呈現安詳、平靜、端莊之態。面具邊緣一週有33個小穿孔,作為連綴網絡之用。將面龐豐圓、眉目清秀,上額舒展的年輕女性柔潤的特點表現無遺。過去遼墓中曾發現過銀面具、銅面具,鎏金銅面具。陳國公主是遼景宗的孫女、耶律隆慶親王之女,墓中出土的純金面具,進一步證實了其身份之尊貴。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184 金花蓋碗

遼代內蒙通遼市古科爾沁左翼後旗吐爾基山遼墓出土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渣鬥,也稱唾盂,是古代較為常用的生活器皿。



194 鳳紋鎏金銀壺

遼代 2003年內蒙通遼市古科爾沁左翼後旗吐爾基山遼墓出土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吐爾基山遼墓,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的一座未被盜掘的千年古墓,是繼陳國公主墓、耶律羽之墓以後又一次重大契丹考古發現。。該墓為石室墓,由墓道、墓門、甬道、墓室及左右耳室組成。墓道為長斜坡墓道,長48米,兩壁石牆殘高約10 米。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銅器、銀器、金器、漆器、木器、馬具、玻璃器和絲織品。



摩羯紋金花銀盤

遼代 內蒙通遼市古科爾沁左翼後旗吐爾基山遼墓出土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200 銀槨

北宋句容崇明寺大聖塔地宮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金銀棺槨是佛教寺院埋葬舍利子用的器具,流行於唐宋時期,均埋藏在佛教塔基之下。形狀大都為長方形,仿中國棺槨式樣製成。棺槨表面鏨刻有佛像、天王像、蓮花、唐草、雲氣等紋飾。


這套金銀器包括銀槨、金棺和鎏金佛像三件,是1970年在江蘇句容縣崇明寺大聖塔地宮內出土的,出土時,銀槨內套著金棺,金棺裡臥著佛像,這是宋元祐八年(1093年)建塔時安放的。銀槨高15釐米,長21.7釐米,座長25釐米,寬15釐米。該銀槨四面有釋迦涅槃—佛二弟子等佛傳故事圖案。槨蓋有西番蓮花等花卉圖案。底座四周有仰蓮圖案,鏤空刻花,底座鐫有年號、匠人等銘文61字:“當縣弟子張嘉祥許怡同捨銀槨安葬佛骨舍利塔宮願名家平善世世生生常親佛會大宋元祐癸酉歲八月日劉滋捨手工錢打造願同打造匠人袁安奕”。銀槨內有金棺。



金棺

北宋 句容崇明寺大聖塔地宮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銀槨內的金棺,高5.7釐米,長14.2釐米,寬4.4-6.1釐米,座長13.5釐米,寬6-6.7釐米。底座刻有銘文62字:“當縣女弟子江氏八娘同男王南佐捨金棺貯佛骨舍利安葬塔宮願生生安富乞似龍女獻珠脫體成正覺大宋元祐癸酉劉滋捨手工打造匠人袁安奕”。



銀貼金佛像

北宋 句容崇明寺大聖塔地宮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置於金棺之中的是銀鎏金釋迦涅槃像,即佛祖頭枕於右手側身而臥,肉螺髻,面向方圓,身披通肩大衣的形象。此佛像具有宋代佛像的共性:體形較豐滿,肉髻較平緩,五官端正,表情寧靜而略含笑意。據記載,釋迦牟尼成佛後五十年,即他八十歲的時候,在毗舍離城染上重病,隨著病情加劇,佛在率領弟子走到拘屍那伽河邊後,洗了澡,在一處四方各有兩棵娑羅樹的中間安置了繩床,頭枕右手側身臥著,告知弟子們即將要涅槃。此後,所有佛臥像都是這樣的姿勢。

在中國金器發展史上,宋代金器有比較獨特的時代風格。縱觀兩宋時期,宋人在審美情趣上則偏好於精巧素雅。



296 “十赤金”龍鳳瓜果形金釵(上)

宋代湖北蘄春漕河鎮羅州城遺址窖藏出土 湖北蘄春縣博物館藏

纏枝花葉紋金首飾

宋代湖北蘄春漕河鎮羅州城遺址窖藏出土 湖北蘄春縣博物館藏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元代荔枝金帶扣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元代鍍金團花銀盒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盛世輝煌:金色中國大展之契丹蒙元下篇



本圖片集均為樂藝會資料

歡迎轉發

謝絕未經同意自行拷貝到個人公眾微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