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周看點]澎思科技1.5億元融資 日本AI盜竊檢測系統

——— 一週要聞點評 ———

澎思科技完成A輪1.5億元融資

澎思科技完成A輪1.5億元融資 360、富士康等產業資本聯合投資,本輪融資,是產業資本首次投資澎思科技。澎思科技表示,此輪融資將用於繼續夯實算法、軟硬件產品研發,打造更豐富的產品線,針對智能安防、智能製造等垂直行業進行全系列的產品佈局。

微評:從去年9月到今年4月,大半年時間連續三次獲得頂級投資機構和產業資本的認投,這家新生代的AI企業受到的關注顯然不小。相比於純資金投資,本輪被360、富士康大廠看中完成首次產業投資,這無疑是資金+場景資源的雙重助力,對於現階段急需沉澱AI在行業市場的落地應用能力的新生代AI技術企業而言,可謂是可與不可求的機遇。

日本部署AI盜竊檢測系統,準確率達81%

據外媒New Atlas報道,日本一家名為Vaak的初創企業研發出了一款人工智能軟件,通過分析店鋪內的監控錄像,發現涉嫌偷竊的可疑行為,在竊賊“動手”之前識別他們,從而達到預防犯罪的目的。VaakEye分析了全身超過100個點的人體運動,該公司相信它很快就能夠檢測出其他類型的反社會行為,包括身體攻擊和更復雜的動作。該系統目前正在日本的50家商店中運行。

微評:“Vaak眼“主要是通過對人物的動作和表情進行檢測和判斷,而這也是AI未來的發展方向,從被動預防到主動防範。不過這類技術的應用也具有很大的爭議,因為技術越精準,意味著它需要蒐集更全面豐富的數據進行算法訓練,且這個過程對於講求人權和隱私的用戶而言,是具有冒犯性的,該類技術是否能廣泛普及,還取決於用用戶市場的接受程度。

SmartSens推出AI智能傳感器芯片平臺概念

近日,CMOS圖像傳感器供應商思特威(SmartSens)正式推出 “SmartSensor”AI智能傳感器芯片平臺概念(“SmartSensor平臺”)。“SmartSensor平臺”旨在通過將人工智能算法與傳感器技術相結合,以開發下一代“智能傳感器芯片”,從而推動包括物聯網在內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發展。

微評:邊緣計算和雲端計算已是物聯網時代到來的顯著趨勢,儘管雲端和邊緣端的計算能力都在逐漸加強,但作為物聯網感知層的傳感器端仍然相對傳統,而硬件是應用的基礎,不該成為短板。此次思特威提出的AI智能傳感器讓我們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傳感器的“智能化”之路即將開始了。

[安防周看點]澎思科技1.5億元融資  日本AI盜竊檢測系統

Aibee發佈人臉斷點導航智能停車場方案

4月11日,人工智能整體解決方案企業Aibee對外首次發佈AI-BeeParking智能停車場解決方案。據悉,該智能停車場可對車輛從入場到出場進行識別管理,經過顧客人臉註冊後,實現“刷臉”反向尋車、實景斷點導航等智慧化服務。

微評:該技術方案相當於是將基於車牌識別的尋車引導方案延伸到基於人臉識別的尋車引導上,前提是將車主人臉+車牌進行事先綁定,創意還行。反向尋車一直以來是很大的訴求,但現階段真實的情況是,在停車場場景下,我們並不缺成熟的車牌識別相關應用或是人臉相關應用,而是精準的室內定位技術以及能夠聯動到客戶手機端的室內導航相關應用,如果這方面能夠拉通,體驗感會上升很多。

歐盟發佈AI倫理指南 提出未來AI系統應該滿足的七項要求

據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報道,歐盟本週一發佈了一系列關於發展人工智能(AI)倫理的新指南,作為企業和政府開發人工智能倫理應用的指導方針。該份指南還列出未來AI系統應該滿足的七項要求,包括人類作用和監督、技術的穩健性和安全性、隱私和數據管理、多樣性、非歧視和公平性、透明性及問責制制等。

微評:隨著AI在全球各行各業影響力的逐漸增大,從現階段開始規範AI倫理建設顯得很有必要。AI之於人類,應該自始至終是輔助和賦能作用,促進人類智慧的延續和發展。儘管現階段還談不上應對“人工智能覺醒”,但在推進AI不斷演進的過程中,中外業界應該遵循一定的標準,保障AI的公正、正確、安全可靠等,以人為本。

—— 前瞻觀點 ——

停車場作為城市靜態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停車資源和車行數據的核心輸出地。隨著垂直行業精細化管理訴求的深化,車行數據在智慧社區、園區、商業等場所的重要性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車行數據如今不僅可用來提升固定場所的車輛通行體驗,還可用於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務質量,增強商業用戶粘性或是助力B端用戶建立降本增效的管理機制。

——深圳捷順科技產品中心總經理助理郭曉強

每一次技術革新都將經歷漫長的演進過程。人工智能技術作為一種應用技術,也正在經歷這樣的演進過程。最初技術只能解決特定場下的某個問題,但隨著通用技術從普及向行業深扎,就會面對越來越多的細分場景,這就需要技術與場景進行結合,針對不同行業出現的問題對技術進行優化,以適應和滿足特定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就會誕生垂直型的“行業+AI”的公司。

——澎思科技創始人兼CEO馬原

基於現階段人臉識別在市場的應用現狀,從安全性、產品形態以及應用場景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預測:1、3D人臉識別將會得到廣泛應用;2、LINUX系統人臉識別門禁一體機將取代安卓系統人臉識別門禁一體機成為主流;3、人臉識別產品更注重與場景結合應用;4、人臉識別與其他識別技術混合應用,以彌補人臉識別的應用短板。

——中控智慧中國區系統集成及行業營銷中心產品經理王朝忠

動態人臉活體檢測算法還有很多改善的空間,自我學習的深度學習算法還在不斷完善,就算有個別暫時無法識別或者誤識別,也會在不斷的應用中提升算法水平。相信在2019年,隨著大量數據模型的累積,動態識別算法會越來越成熟,在自我學習方面的進步也會彌補差距,減少漏洞。1-2年後,差距會越少,可以在應用層面選擇更好的算法來完善設備。

——深圳達實物聯網技術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黃志勇

 人工智能相機的技術趨勢剖析

文章旨在通過人工智能相機的成像、芯片、網絡、存儲和安全技術的展望和預判,對現階段視頻相機的技術發展回顧以及人工智能化的趨勢需求調研,對相機相關的成像、芯片、網絡、存儲和安全進行充分調查,分析歷史,摸清現狀。【詳情】

從身份證變革看現代身份信息認證技術發展

本文將從身份證的變革入手,解析現代身份信息認證技術的發展。【詳情】

軟件定義能否扛起AI攝像機的大旗?

在實際運用中,強大的AI平臺提供的算力早已經超越了目前攝像機的基本功能,將近8到9成的富餘的算力被白白浪費,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性能過剩問題,但同時其成本也居高不下。【詳情】

三問AI芯片發展未來 中國AI芯還有點“虛”?

在這一兩年的時間裡,由於技術及應用方面的難題還有待解決,AI芯片要成為中國的發展關鍵詞還有點懸,任重且道遠!【詳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