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銀行與銀行的開放

開放銀行最近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伴隨著金融科技的興起和金融機構的改革,業界出現了一股熱情和追捧。有不少文章和不少論壇都在呼籲開放銀行,更有將2018年稱之為開放銀行的“元年”。

查閱了國內業界的各種解釋,似乎首先印證了市場上所講的開放銀行,大多數應是指“API銀行”。筆者順著開放銀行的定義和應用,到銀行開放的大趨勢這個思路整理了一下,覺得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1 API開放銀行首先應是一個技術概念

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意思是應用程序編程接口,這個原本是一個純技術的詞彙。開放式API,按照百度上的解釋,是為對方的應用程序和開發人員提供基於軟件或硬件得以訪問本方的應用或服務集合,而又無需訪問本方的源代碼或理解本方內部工作機制細節的一種預置的能力。

API銀行,就是銀行以自己的API/SDK為核心,綜合人工智能、大數據、模塊分裝拼接等技術,構建一個開放式平臺,以供其他行業的合作方在各類應用場景中,通過銀行提供的API接口和SDK軟件包,很方便地自行組合與發揮,將銀行金融服務的程序敏捷地嵌入合作方自己的應用程序中,從而使得銀行可以通過合作方的應用場景獲取數據和客戶,並直接向最終客戶提供有效便利的金融服務。

如上所述的API銀行,或者有些銀行把它稱之為開放平臺,首先是一個技術概念,這個概念首先也是由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提出。在技術層面目前已經有了常規的可實施方案,業界已基本明瞭這個概念,也已有了上線的範例。

當將API銀行推廣定義為開放銀行,這個應屬於業務概念的範疇,或者說就應涉及到當銀行有了一套完整的API接口之後,究竟可以與哪些外部場景實現合作對接?可以以怎樣的合作模式進行對接?可以上線哪些金融服務項目?可以獲取哪些數據?以及更進一步哪些被對接的信息傳遞是需要規範和統一約束等等問題。在這個層面業界目前尚都在摸索中。

2 API銀行著眼於解決線上客戶如何請進來的問題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金融科技的發展,銀行的支付和信用中介角色不會變化,但是銀行業務的生態環境卻正在發生不斷的變化,銀行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觸及點正在發生不斷的變化。傳統的分支行網點的業務生態圈正在不斷地萎縮,年輕一代大量趨於線上業務模式。

追溯API銀行的發展,實際上是可以看到由網上銀行、手機銀行、APP銀行等線上業務模式一路發展起來的。

從早期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銀行一直在追逐時代的變化開拓新的線上業務生態圈,但所有這類線上業務模式的特點是,所構建的依舊是一個銀行自我封閉的線上業務生態圈。以APP銀行來講,客戶首先需要找到銀行的APP入口方可享受到銀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務。

然而線上業務發展所具有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客群對於各類頭部平臺的集聚性。不像線下構建的具有屬地特點的業務生態圈,當地的客戶在走過路過的時候總還是有機會被吸引著的。

而對於線上客戶,尤其是對於中小銀行希望拓展的新客戶,能夠被銀行的APP所吸引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有些銀行曾打造了多款不同的APP,但客戶前來登錄和拜訪的結果依舊很不理想。

簡單地歸結API開放銀行的起源就是,因為客戶不來銀行自己的APP而只是去別人家的APP,所以銀行沒有辦法,只能去考慮大量對接和嵌入在別人家的APP,以此輸入客戶和提供服務。而此時,API/SDK的技術就恰好提供了快速對接別人家的APP,或者說對接別人家的場景的解決方案。

所以說銀行構建API開放銀行,就是為了構建一套新穎的業務生態圈,打破現有的服務門檻和壁壘,拓展業務邊界,將金融服務無縫嵌入實體經濟的各個領域,以解決銀行在走向業務線上化之後不得不面臨的需要從其他場景中把客戶請進來的問題。

九卦| 開放銀行與銀行的開放

3 金融科技公司是開放銀行的積極推動者

其實在市場上,開放銀行的概念目前更多的是以金融科技的形式呈現,我們也看到不少金融科技公司在很積極地宣傳和倡導開放銀行。

我們能夠理解廣大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在推動這類技術概念方面的熱情和積極性,畢竟不管怎樣,銀行要做API開放銀行,首先需要找金融科技公司的配合和支持,搭建相應的系統和平臺,完成相應的開發。

這些年業界的實踐證實了,金融科技是推動金融服務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很多業務概念最早都是由科技公司先提出一個相對可行的技術概念,有了相應的技術手段和系統開發框架,有了銀行落地配合的範例,然後銀行在新的技術手段上進一步摸索和實踐,成就為一種新型的金融服務模式或生態。電子銀行、網上銀行、直銷銀行、數字銀行、虛擬銀行等都經歷了這麼一個過程。

但是由金融科技公司來倡導API開放銀行,則也存在侷限性。類似於其他一些新興概念的倡導,開始時候容易讓人感到莫測高深難以接受,然後就容易造成純粹技術引導卻不知道怎麼去用的局面。

用一個不那麼恰當的比喻,搭建API開放銀行就好比是搭建一個戲臺,建築公司引導的很多還是關於戲臺的架構、設施、裝潢等技術問題,但當戲臺搭好之後,究竟唱什麼戲合適,怎樣吸引著聽眾等則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所以最終還是要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自己搞明白,API開放銀行究竟是一種什麼東西,需要成就什麼事情,與銀行的發展戰略是什麼關係,是否存在差異化的需求,以及最終怎樣來達到戰略目標,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照搬一個熱門名詞,開發一套系統,搭建一個平臺的層面。

4 銀行的開放強調走出去將成為必然趨勢

以API為手段的開放銀行,無論是從技術層面還是從業務層面來展開,都還僅僅是圍繞著銀行怎樣構建一個新的業務生態圈,以解決線上客戶請進來的問題。而實際上,銀行的開放則應視作為一個更高層面的東西,它不是一個戰術而是一個戰略,涉及銀行人關於開放的思想、理論和心態。

當銀行在考慮如何構建新的業務生態圈以解決線上客戶請進來的問題,本質上銀行人的心態還是立足於銀行需要掌控客戶和主導服務。

以前的銀行傳統業務模式就像是在背後存在一堵圍牆,銀行依靠這堵圍牆,將線下渠道可達的所有客戶和業務掌控在自己的手中。目前在做的API開放銀行則更有點像是在努力把這堵圍牆往外拓展,將合作方的很多線上場景也儘量給拉進銀行可以圍攏起來的範圍內。

然而隨著全新經濟時代的到來,銀行不僅僅需要解決請進來的問題還需要解決走出去的問題。此時我們要講銀行的開放,則首先是一個理念和心態問題,是指銀行與外界合作方以平等的完全融入的方式共同為最終客戶提供服務。

此時銀行也許只是切入了客戶在享受服務的整個鏈條中某一個環節,客戶也許並不感覺到銀行的存在,但卻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服務感受。客戶成為銀行與合作方之間共同的客戶,而不只是銀行自己的客戶。

銀行全面走向請進來和走出去這一步,才是銀行的開放真正的體現,當然要做到這一點真的不容易。

尤其是對於客戶的歸屬和分享這個關鍵問題,未來新業務生態圈裡面銀行究竟該怎麼對待,還需要不斷摸索。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銀行始終抱著服務可輸出而客戶不可共享的心態,則縱有API的手段,是否能夠與合作方一同構建起一個雙贏的業務生態圈將是個疑問。

總之,開放銀行的應用目前還只是處於早期階段,大多案例還只是完成了銀行與合作方場景之間的技術對接,真正釋放出開放銀行的潛力還有待時日。利用開放銀行催生更多新的業務機會,並且結合外部數據產生新的價值,還需要不斷摸索實踐。

數字化時代最終的成功,一定是在相互合作的生態系統中產生全新的價值。合作生態中的關鍵是數據共享,包括外部機構數據給予銀行的和銀行數據給予外部機構的雙向的共享。

銀行只要真正理順了請進來和走出去的心態,就一定能夠最終實現在新經濟大趨勢下銀行的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