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為何被史學家罵的那麼慘?

雲品之城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埋汰楊廣?

因為中國人喜歡樹典型,用正面的來引導人們向善,用反面的教育人們引以為戒,就像我們小時候,“別人家的孩子”總能成為我們的好榜樣或者壞榜樣。

從效果上來看,這種方式還算是行之有效,唯一遺憾的是,後人為了增強宣傳效果,不惜在史料方面造假,讓正面的無限好,反面的則無限壞。這一點其實是極不嚴肅,既混淆視聽,又誤人子弟。

關於正面典型,歷史上可謂數不勝數,比如堯舜禹湯,比如禪讓,比如二十四孝,比如列女傳。

反面典型也不少,比如夏桀商紂以及本文的主角隋煬,比如《二十四史》中專門有“佞臣傳”和“貳臣傳”,都是告誡後人別學壞了。

我不相信前者,因為嚴重不符合人性。

我也懷疑後者,尤其是夏桀商紂隋煬故事的真實性。

以儒家最津津樂道的“禪讓”為例,這是一出為“仁政”思想做宣傳而排演的廣告,嚴重扭曲歷史並歪解人性。

先看一下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竹書紀年》的記載:“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放(指的是“流放”)堯於平陽。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這才是史實。

所以,荀子說:“夫曰堯舜禪讓,是虛言也,是淺者之傳,陋者之說也。”

韓非子更血淋淋地用了“弒君”二字:“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

如果這還不具備說服力的話,再來看一下曹丕接受的所謂“禪讓”。與“堯舜禹湯”不同的是,曹丕是載於信史的第一個受“禪讓”的皇帝,過程我們都瞭解,就是按孟子的理想演出的一場大戲。完事後,曹丕用八個字揭開了所謂“禪讓”的畫皮:“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堯舜禹當年那些破事,我現在終於明白了!

既然正面的不可信,那麼反面的呢?答案是同樣不可信。

像商紂王,他的一系列罪狀,在春秋之前根本沒有記載,從韓非子開始,他為了給自己的一篇論文充實論據,便“天才”地替紂王加上了炮烙、蠆盆等發明,後又經司馬遷(《史記》)、劉向(《淮南子》)以及東晉皇甫謐等人的潤色,眾人拾柴火焰高,商紂王終於成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模樣。

再看隋煬帝,如果拋開他的結局看他的政績,那簡直是接近“千古一帝”的水平。對內,修馳道、開運河、建長城;對外,降伏吐谷渾、交趾、琉球,宣威突厥、契丹、東南亞。甚至相比於漢武帝劉徹,國計方面不輸於他,民生方面卻大勝於他。

但是,好大喜功又急於求成的性格卻又讓他錯誤估計形勢作出錯誤決策並且一錯再錯,對外不斷征伐,耗空了軍力和國力,對內不惜民力,大搞面子工程,惹得民怨沸騰。十幾年的時間,帝國就被他折騰成了一個空殼子,李淵、李密、竇建德們輕輕一推就轟然倒塌了。而且,他還和夏桀商紂一樣也是亡國之君,註定要成為新王朝奠基的踏腳石。所以,他的“被黑”不是無緣無故的,只是被黑地有點過了。



彼岸歷史


隋煬帝確實有問題,比如急功近利,剛愎自用,自以為是。

唐朝修的隋史黑隋煬帝,你看唐朝皇帝(室)乾的事都遠超隋煬帝,什麼殺兄屠弟,殺子侄,殺姑媽,殺女婿,娶小媽,養面首,殺丈夫,娶兒媳婦等等,無所不用其極,隋煬帝只有望其項背的份,真的達不到唐朝濫的水平。

不過隋唐皇室有很大成份為胡人血統,是五胡亂華延伸的慣性產物,有很多的亂七八糟在他們看來並不過分,甚至情理之中,真的無所謂,不用大驚小怪。

我要勸勸那些所謂史學專家,別人雲亦云,要獨立思考,多讀書、多思考,客觀分析很重要!追求歷史的真象才是我們的責任。


書華36


其實我是不想說的,說了也不見得有人聽。我總覺得唾沫是用來數鈔票的,不是用來吵架的。隋煬帝這個人像個有煙火氣的皇帝,而不是一個畫像,他好大喜功,鶯歌燕舞。自負且孤獨,勇武且急躁!有卓識,有遠見,而且聰明瞭得!

他的名聲是誰給他下的定義?春秋無義戰!靠抹黑對手,來為自己添彩,沒有意思!成王敗寇而已,理念不同,不必強求。天才和瘋子只差一線。就這樣吧。


玄策山人


短命王朝皆如此。


錢多多讀文史


簡單一局:問李世民


橫山老馬看世界


主要楊廣有兩點不得人心,一是陰計殺太子兄長和陰謀弒父奪位。二是篡位後荒淫無度不惜國財民力。因而民異臣離,稱為失民心者失天下。


蕭湘居士__


因為史學家多是嫉妒唄


帝王將相38


仁義不施,江山易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