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車展:發動機黑科技盤點 渦輪增壓已然老去

全球汽車工業發展速度驚人,高新科技的應用使得汽車逐漸成為 “黑科技”的綜合體。發動機作為汽車的動力核心,“黑科技”的應用自然不會缺席。在電動汽車還未完全取代內燃機之前,各大汽車品牌還在著力研發發動機的新技術。由於技術的不斷革新,發動機的黑科技越來越多。渦輪增壓技術顯然很快將要成為過去,那麼本次上海車展上,大家將會看到哪些發動機上的“黑科技”呢?

2019上海車展:發動機黑科技盤點 渦輪增壓已然老去

  1. 豐田雙噴射、可變壓縮比以及雙循環


本次上海車展全新一代的RAV4將與大家見面。在全新的RAV4也將使用豐田TNGA平臺打造,同時全新RAV4也將搭載2.5L自然吸氣和2.5L混合動力兩款發動機。豐田這次帶來的不僅僅是全新的RAV4,還有豐田的3個“黑科技”,他們分別是雙噴射、可變壓縮比以及雙循環。

2019上海車展:發動機黑科技盤點 渦輪增壓已然老去

雙噴射:雙噴射這個概念大眾一直在使用,例如EA888發動機,但是豐田的雙噴射還是很有自身特點。豐田在發動機上設計了兩套燃油噴射系統,即高壓燃油噴射系統和低壓燃油噴射系統,最終實現歧管噴射和缸內直噴的雙噴射效果。

更重要的是需要一個運算數據更快的電腦。實現雙噴射的最大優勢在於可以極大的提高發動機的熱機效率,抑制PM等顆粒物的產生。

2019上海車展:發動機黑科技盤點 渦輪增壓已然老去

可變壓縮比:可變壓縮比發動機在去年下半年的日產全新天籟上已經量產,壓縮比的變化是通過一根惰軸作用在曲柄連桿機構上,通過一臺異步電機來實現正轉和反轉,帶動惰軸正轉和反轉,進而增加活塞壓縮衝程的推力,進而改變氣缸內的壓縮比。

豐田的可變壓縮比設計與日產不一樣,豐田並沒有異步電機的設計,整個曲柄連槓桿機構也同樣設計成分體式,但是中間的惰軸並沒有異步電機驅動,壓縮比的變化是通過純機械結構配合來完成的。這樣的設計更加節約成本,降低生產工藝。

2019上海車展:發動機黑科技盤點 渦輪增壓已然老去

雙循環:雙循環不僅可以實現傳統的奧拓循環,提高大扭力輸出,也可以通過改變氣門正時來實現阿特金森循環,提高發動機的燃油經濟性。適合在高速巡航、下坡等工況下節省燃油。電腦結合實際工況做出判斷,進而實現雙循環之間的切換。

2019上海車展:發動機黑科技盤點 渦輪增壓已然老去

二、奔馳3.0T與48V輕混的組合

本次上海車展奔馳帶來全新的GLE車型,該車型的曝光程度比較高。全新一代的GLE將搭載奔馳全新設計的代號為M256 3.0T+48V輕混的動力總成。

2019上海車展:發動機黑科技盤點 渦輪增壓已然老去

值得一提的是,奔馳的這臺3.0T發動機採用直列6缸的佈置形式,同時搭載48V輕混技術後,整車配電全部採用48V。因此水泵、機油泵以及空調壓縮機等部件不再需要發動機驅動,只需要一個大功率的電動機驅動即可,取消了很多的傳動皮帶佈置,所以整臺發動機外圍佈置更加簡潔,發動機的熱機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2019上海車展:發動機黑科技盤點 渦輪增壓已然老去

三、馬自達均質壓燃技術

本次上海車展,馬自達帶來了第二代創馳藍天2.0L發動機,該發動機最大的亮點是首次採用HCCI均質壓燃技術。該發動機的壓縮比進一步提高,達到了驚人的18:1。這個壓縮比已經達到柴油發動機的壓縮比,是發動機的燃油效率提升20%-30%,扭矩也提升10%-30%。

2019上海車展:發動機黑科技盤點 渦輪增壓已然老去

第二代創馳藍天2.0L雖然有很高的壓縮比,但是它依然保留了點火系統。所以該發動機既可以採取點燃式,獲得更大的輸出扭矩,也可以做到柴油機壓燃可燃混合氣,提高燃油的燃燒效率。進一步降低綜合油耗。

2019上海車展:發動機黑科技盤點 渦輪增壓已然老去

四、上汽通用可變氣缸技術

本次上海車展,凱迪拉克推出XT6車型,定位高於現款的XT5。這臺全新的XT6最大的亮點是搭載全新的2.0T+9AT的動力總成。這臺2.0T發動機具備可變氣缸系統,可以在低速、低負載時,只需要兩個氣缸工作的經濟模式。

2019上海車展:發動機黑科技盤點 渦輪增壓已然老去

這樣的設計源於發動機的閉缸技術,閉缸技術一直使用在多缸的發動機上,例如大切諾基的V8發動機、保時捷V8發動機等等。如今,在2.0T的四缸發動機上也得到了應用,它的工作原理是發動機電腦結合車輛實際工況,當發動機處於低負載工況時,主動關閉2、3缸,進而可以提高燃油經濟性。

閉缸技術並不是停止一切機械運動,只是發動機電腦控制2、3缸斷火、斷油,同時通過凸輪軸上的特殊設計的凸輪來完成四缸高性能、四缸ECO模式以及兩缸ECO模式的切換。

2019上海車展:發動機黑科技盤點 渦輪增壓已然老去

總結:汽車的發展速度已經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很多的科技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更多的“黑科技”應用在汽車上,使得汽車的整體動力輸出提高的同時,儘可能降低油耗。這些才是“黑科技”存在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