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的飲食原則

【黃子成,泉州市第一醫院副教授、主任醫師,消化內科副主任、內鏡室副主任。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消化道疾病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心身專家委員會委員、福建省內鏡學會常務委員、福建省內鏡學會胃食管靜脈曲張組副組長、福建省內鏡學會腫瘤治療組副組長、福建省食管癌早診早治促進聯盟副主席。】

消化性潰瘍的飲食原則

什麼是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主要指發生於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該病是由於酸性胃液及蛋白酶對黏膜的自身消化作用所致,因此得名。酸性胃液接觸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腸吻合口、空腸上段以及具有異位胃黏膜的Meckel憩室(美克爾憩室,位於遠端迴腸)均可發生。因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最常見,故一般所謂的消化性潰瘍是指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

消化性潰瘍的飲食原則

消化性潰瘍的飲食原則

1、避免刺激性食物:機械性和化學性刺激過強食物均應避免。機械性刺激會增加對黏膜損傷,破壞黏膜屏障,如竹筍、空心菜、海帶及粗糧、糯米飯、芹菜、韭菜、乾果類等;化學性刺激會增加胃酸分泌,對潰瘍癒合不利,如咖啡、巧克力、濃茶、烈酒、濃肉湯等。

2、禁忌易產酸食物:如地瓜、芋頭、土豆、月餅、過甜點心及糖醋食品等;易產氣食物:如萵筍、生蔥、生蒜、生蘿蔔、蒜苗、洋蔥等;生冷食物:如大量冷飲、冷拌菜等;堅硬的食物:如臘肉、火腿、香腸、蚌肉等;強烈的調味品:如辣椒粉、辣椒油、芥末、咖喱粉等。

消化性潰瘍的飲食原則

3、選擇細軟易消化食物:選擇營養價值高,細軟易消化的食物,如雞蛋、豆漿、魚、瘦肉等。經加工烹調使食物變得細軟易消化、對胃腸無刺激。

4、蛋白質:蛋白質對胃酸起緩衝作用,可中和胃酸,但蛋白質在胃內消化又可促進胃酸分泌。應供給足夠蛋白質以維持機體需要,每天按1克/千克供給,促進潰瘍修復。

5、脂肪不限量但要個體化:理論上不需嚴格限制脂肪,因其可抑制胃酸分泌。適量脂肪對胃腸黏膜沒有刺激,但過高可促進膽囊收縮素分泌增加,抑制胃腸蠕動,胃內食物不易進入十二指腸,引起胃脹痛。所以應該根據個人平常飲食習慣定製,選擇易消化吸收的乳酪狀脂肪,如牛奶、奶油、蛋黃、奶酪等,及適量植物油。

6、多食碳水化物:既無刺激胃酸分泌作用,也不抑制胃酸分泌。選擇易消化食物,如濃粥、麵條、餛飩等。蔗糖不宜食用過多,否則會使胃酸分泌增加及脹氣加重。

7、供給豐富維生素:選富含B族維生素、維生素A和維生素C的食品。富含這些維生素的青菜及水果可以榨汁飲用。

特別提示:潰瘍病所吃食物必須切碎煮爛。可選用蒸、煮、燜、燉等烹調方法,不宜用油煎、炸、爆炒、醋溜、冷拌等方法加工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