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具備這些特徵的人,更容易活到100歲

我們經常說,想要延長壽命,關鍵在於飲食健康和多做運動。近期,一份“江蘇省百歲老人調查報告”出爐,報告對江蘇2153位百歲老人的長壽原因、生活方式進行了探究。研究發現:具備這些特徵的人,更容易活到100歲

研究发现:具备这些特征的人,更容易活到100岁

來看看,是什麼讓他們活過百歲!

1、多吃魚豆類

調查報告顯示,壽星們每天吃兩三種蔬菜的百歲老人佔85%,90%以上經常吃豆製品,吃江海河三鮮的也不在少數。

魚類等水產品可促進心血管的健康。而豆製品對預防老年骨質疏鬆、延緩皮膚衰老、調節神經、易疲倦都有一定作用,但經常吃不代表大量吃,均衡就好。

2、不吃隔夜菜

調查報告顯示,壽星們都喜歡吃自家地裡種的菜,肉要當天宰的,菜要當天採的,魚要現場剖的,瓜果要當天摘的。

吃新鮮食材,不吃隔夜菜是良好的生活方式,蔬菜過夜營養價值就下降,而且容易導致亞硝酸鹽增加,不利健康。

3、常喝白開水

調查報告顯示,七成多的百歲老人喜歡喝水,他們大多有早晨起來喝水的習慣,而且近九成老人常喝的是白開水。

純淨的白開水最容易解渴,煮沸後自然冷卻的涼開水最容易透過細胞膜促進新陳代謝,提高人體抗病能力。

4、大多愛喝粥

調查表明,江蘇百歲老人對喝粥很偏愛,除了愛喝粥,還對熬到一定工夫的粥油感興趣。

粥一直都是養生聖品。粥熬好後,上面浮著的一層細膩、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質,其實是米湯的精華!清代醫學家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甚至說“米油可代參湯”。

5、6點半準時起床

著名的百歲作家馬識途生於1915年,他的高壽,離不開他的非常有規律的作息時間。

尤其是離休後的這幾十年,他養成了有計劃作息的好習慣: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準時收聽《新聞聯播》;早飯後就讀書看報,上午11點休息一會兒;午飯後,先寫寫字,再看看書報,差不多下午2點左右午休,4點起來看書、寫字或接待來訪的朋友;晚飯後,雷打不動地收看《新聞聯播》,晚上10點之前便上床睡覺。

這些年下來,他幾乎不用鐘錶了,生物鐘會準確地告訴他作息時間。

6、用姜水洗腳

調查報告顯示,這些壽星們幾乎每天都離不開蔥薑蒜和蘿蔔,喝薑茶、含薑片、用姜水洗腳還是長壽之鄉如皋的一條養生經驗。

姜水泡腳有保健、輔助治療一些疾病的功效,比如風寒感冒、頭痛咳嗽的患者可以將雙腳浸於熱姜水中。浸泡時可在熱姜水中加點鹽、醋,並不斷添加熱水,浸泡至腳面發紅為止。生薑還具有解毒殺菌、散寒的作用,用姜水洗腳溫補效果會更好,但是血壓較高、心血管病患者嘗試之前最好諮詢中醫師。

7、勤動腿,每天多走路

著名文藝理論家、作家,百歲徐中玉老先生大方介紹自己的長壽秘方:“我的秘訣就是走路,每天要走一個多鐘頭,從家到長風公園,不停地走。”

走路有什麼稀奇呢?“貴在堅持而已。我相信鍛鍊是不會吝嗇報酬的。散步健身,工作健腦。

從遺傳學角度分析,長壽是可以遺傳的,而且主要是從母親處遺傳,也就是說,如果母親長壽,其子女長壽可能性較大;如果父親長壽,其子女未必長壽。

因此,如果你的姑姑長壽,叔叔長壽,外公長壽,阿姨長壽……你當然也可能長壽;但是如果你的兄弟姐妹長壽,你沾的光會更多!此外,研究稱:如果你有兄姐是百歲壽星,那麼你活過百歲的概率將是常人的17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