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能夠度過一場核戰爭,代價是“僅僅”死亡2000萬人

喬治·李·巴特勒指揮著一個轟炸聯隊,他的主要任務就是確保幾十枚熱核炸彈能在蘇聯境內擊中一批目標:派出18架轟炸機,每架至少攜帶4枚核炸彈,即使在暴風雪中每9-10秒內也能起飛一架飛機;之後,貼著地面飛行5個小時抵達歐亞大陸,同時還要快速上拉躲避蘇聯的戰鬥機和地對空導彈的攻擊;轟炸一個他們從沒見過的目標;然後返回到某個倖存的空軍基地。沒有人知道這些轟炸機還有沒有能力飛回家。

1974年國防部長詹姆斯·施萊辛格的一份指示要求美國的戰略部隊有能力摧毀70%的蘇聯工業,但它被解讀為每一座工業設施的70%,而不是整個蘇聯工業生產能力的70%,人們花了多年時間才發現這種錯誤。

美軍能十個彈頭的MX和平衛士洲際彈道導彈,每枚耗資1.89億美元,到80年代中期才最終部署到位,但是這種導彈經不起蘇聯的第一波攻擊,除非這種導彈是移動式的。所以,在1979年到1984年間,美國總共耗資140億美元,將這種新式導彈安放在火車上、水下,或者隱蔽的沙漠軌道站場,之前,它們只是簡單地被安放在“民兵Ⅲ型”導彈撤出後留下的固定發射井內。

奧加科夫在晉升為蘇聯元帥後承認,美軍只有MX和平衛士洲際彈道導彈比蘇聯的洲際彈道導彈先進。

相對於蘇聯而言,美國對核戰爭後國民生活的準備顯得很不足,而蘇聯自從斯大林時代後,則在理論、實踐、鋼鐵和具體安排上都做好了準備。

美國只有軍方設施能夠抵禦核爆炸(或者說是能夠快速地再安置),而蘇聯在同期可以再安置大約70%的軍事和工業目標。

如果有一個星期預警的話,蘇聯能夠度過一個核戰爭,代價是“僅僅”死亡2000萬人——蘇聯以前有過這樣的死亡數字,希特勒的大屠殺造成的。

但是美國採取不了任何措施,比如有計劃撤出城市居民或者為城市的大部分居民建造避難設施,如果核威懾失敗的話,美國將會損失一半的城市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