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谯法院:建立“职业放贷人名录”制度,依法打击涉黑涉恶犯罪

2018年,南谯区人民法院受理民间借贷案件805件,案件数五年翻了一番,涉案标的额3.48亿元,相比5年前增幅7倍。在大量民间借贷案件中不少原告是“职业放贷人”,他们把诉讼当成回收贷款的工具,将不合法的营利模式,利用司法强制性的特点实现其谋取暴利的非法目的,由此带来浪费司法资源、影响社会稳定、侵害司法权威以及误导社会价值观等诸多危害,而职业放贷人的出现,也常常伴随着高利贷、“套路贷”、暴力收贷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近日,南谯区人民法院经过对民间借贷协同治理工作的重点研究,在征求社会相关部门意见后,正式出台《关于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涉及职业放贷人等相关问题的会议纪要》,以妥善审理民间借贷案件,严厉打击与民间借贷相关的刑事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一是制定“职业放贷人名录”制度。《纪要》明确“职业放贷人”认定标准,从同一或关联原告在本院或全市范围民事诉讼中涉及的案件数量、案件累计金额、借款利息、是否虚假陈述等方面规定列入“职业放贷人名录”的条件,并要求将“职业放贷人名录”及时上报滁州中院及区人大、区政法委等相关部门。

二是完善针对性、合法性审查。《纪要》明确十条审查重点,要求对名录人员起诉的案件是否涉及套路贷、是否采用暴力等违法手段收贷、是否存在“阴阳合同”、是否存在逼迫接管人取现退款,伪造银行流水等具体行为进行重点审查,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涉及非法高利贷、暴力讨债等违法犯罪的,依法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违法犯罪线索、材料移送有关机关,切实防范犯罪分子将非法行为合法化。

三是形成线索排查长效机制。准确把握扫黑除恶重点工作和黑恶势力表现形式,树立“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责任意识,对2018年以来审理的民间借贷、建设工程等1464案件是否存在涉黑涉恶线索和“保护伞”线索进行逐案排查深挖,对经排查无涉黑涉恶线索的,实行审判人员向分管领导背书、分管领导向党组背书,共排查出有效线索9条,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是加强内外兼顾立体宣传。全院干警人手一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普及读本》,通过专项培训、业务考试等方法加强干警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目标、工作重点等内容的全面把握。印制扫黑除恶宣传条幅,制作南谯法院扫黑除恶宣传画册和微动漫,深入社区、街道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扫黑除恶相关知识和民间借贷案件中常见的风险,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媒体,选取典型案例进行重点宣传,彰显法律权威,保护人民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