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文人無恥的典型事例呢?

看八卦不看要聞


問:歷史上有哪些無恥文人的典型事例呢?

答:歷史上無恥文人太多,所謂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如下介紹的幾位文人,算是無恥文人中的奇葩吧?

一、宋之問

《全唐詩》有兩句著名的詩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署名有二個人,一說是宋之問,一說是劉希夷,究竟作者是誰?

這兩句詩是《代悲白頭翁》中名句,作者是劉希夷,亦是宋之問外甥,宋為了竊取這兩句好詩,讓自己千古留名,竟然對親外甥下了毒手,令下人用土袋把劉裝上,然後活活砸死!

無恥文人為了虛名,竟然打死親外甥,歹毒如此,是不是心如蛇蠍?

二、錢謙益

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詩壇領袖。一生好名好色,娶了”秦淮八豔”之一的柳如是。

當清兵圍攻揚州城,史可法壯烈殉國後,柳如是雖曾是風塵女子,在國破家亡之時,卻表現出寧死不當亡國奴的高貴品質,勸丈夫同她一同投江明志,錢謙益亦同意了。

兩人到了河邊,錢謙益卻膽怯了,柳如是問丈夫為何反悔?想不到這廝竟說出這樣混蛋理由:

”這水太冷,怎樣跳?……”

氣得柳如是一人投江,後被救起。

最後這文痞投降了清朝,在新主子面前,乖乖的剃了頭髮,到北京城當大官去了。

柳如是看透了丈夫的無恥嘴臉,沒有跟他去京城享福,獨自一人留在了楊州……

三、康有為


康有為是真聖人還是偽君子?

歷史教科書對其是這樣定義的:

他是中國晚清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

然而,真實的康有為,卻是一個道貌岸然、厚顏無恥的偽君子。

戊戌變法失敗後,以譚嗣同為首的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英勇就義。而此時的康聖人,惶惶如喪家之犬,為了活命,跑路跑到了美國。由於其無學無術,又沒有一技之長,靠什麼活命?於是靈光一閃,偽造了”衣帶詔”。說是光緒帝,給了他聖旨,專程跑到海外,募集資金回國救駕。很多海外華人,不明真偽,全都傾囊而出。這個康聖人,一時騙了個盆滿缽滿,好不得意。

康有為把訛來的鉅款,開起了公司,買了別墅和洋車,當然還得娶個洋媳婦,供他淫樂。他為了控制華商,竟然組織了黑社會,養了大批保鏢和打手。有一個華商,準備回國做礦業生意,卻被康有為僱傭的打手,在香港,把這個華商活活打死。


而真實的”衣帶詔”,是光緒會見楊銳(六君子之一)時寫給楊銳的:

內容是”爾其與林旭,劉光第,譚嗣同及諸同志妥善籌商。”詔書裡沒提康有為。

康有為不光人品可恥,對女色的貪戀,更是到了變態的程度。

表面上的康聖人,實則偽君子。他主張一夫一妻制,而他卻娶了六個妻妾。就是在61歲的時候,又老牛吃嫩草,娶個一個18歲的芳齡少女。

康有為一生縱慾無度,老了陽萎。為了治病,找到了西洋醫生,醫生說:如果要恢復男人的雄風,必須用驢卵換人卵。最後,康有為治病心切,聽信了洋人的鬼話,做了手術……

康有為不但沒有恢復叫驢的雄性本能,反而為此丟了性命!

郭沫若


遠看像條狗,近看郭沫若。。

據說這是魯迅先生對他的評價。

郭沫若在文化方面的卓越成就,算得上個大家。無論詩歌、歷史劇、古文字研究……能出其左右者,在二十世紀恐怕不多。但若論其人品,卻教人大跌眼鏡,嚴格地說,郭沫若把文痞加人渣,演繹得到了極致。

郭沫若的人品:”好色,軟弱,見風使舵,賣友求榮,什麼下作的事情都能幹得出來。”總之,正如魯迅評論的,”才子加流氓”是也。

就讓我們從郭沫若幾段婚姻中,窺見其無恥文人的本色。

郭沫若四川樂山沙灣鎮人。1912年結婚,原配夫人叫張瓊華,比郭沫若大二歲,沒文化,人又長得醜。結婚五天,就被郭沫若拋棄,也沒解除婚約,在郭家獨守空房六十年,也等於當了六十年的傭人。若干年後,才再次見到早已發跡的郭沫若,郭沫若給她掬了一躬,六十年的恩怨,從此就一筆勾消。

第二任夫人,是一個日本女子,原名叫佐滕富子,郭沫若叫她安娜。安娜原是日本醫院的一名護士,長得年青漂亮,已有家室的郭沫若,對她展開了猛烈的愛情攻勢,最後安娜跟郭沫若同居,併為他生下了五個兒女。

中日戰爭爆發,郭沫若回國了,卻把安娜及五個子女留在日本。許多年郭沫若沒有給他們片言隻語,更別說給妻子和孩子們寄過一文錢。

一個弱女子帶著五個兒女如何生活?

很快,郭沫若又找到了第三任夫人。這回消停了很多,夫人叫於立群,出生名門,人長得漂亮大方,又多才多藝。第三任夫人又給郭沫若生了五、六個孩子。

縱觀郭沫若這個多情種,大凡與他有情感瓜葛的女人,都沒有好下場。

郭沫若死後,夫人於立群在整理其遺物時,又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

原來郭沫若在與她結婚之前,就與自己的親姐姐於立忱有染,並且姐姐的自殺更是跟郭沫若脫不了干係……

大姐於立忱,曾經在日本生活過一段時間,正是這一時期,已有郭安娜的郭沫若,對於立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這個才女加美女展開了狂熱的追求,最後追到了手,並使於立忱懷了孕。於立忱要求同郭沫若結婚,然後郭沫若卻裝瘋賣傻,就是不同意跟她結婚。

最後於立忱到醫院墜了胎,出了院沒多久,便憂憤自殺了!

妹妹於立群瞭解這段真像後,不久,也在北京寓所自殺了……

安娜的二兒子郭博曾經這樣評價父親:”對於家庭,郭沫若是一個罪人。”


譚明慶AbeI


自古才子多風流,說好聽是風流,說不好就是渣,無恥。比如紀曉嵐,電視上說他有才華,正直,清廉,疾惡如仇。但歷史上的紀曉嵐,卻是煙癮大,好色,貪吃,遛須拍馬之徒,他無肉不歡,日御數女,一日不做混身無力,據說編輯《四庫全書》時,乾隆皇帝還特賜兩名宮女給他。

徐志摩,新月派的代表人,他寫過很多優秀的詩和散文,是民國的才子。然而他有妻子張幼儀了,還去追朋友的女兒林徽因,還逼已經懷孕的張幼儀離婚,打胎。張幼儀說:聽說打胎很危險的,有人因為打胎而死了。他說,還有人坐火車出事死了你,那你為什麼還坐。渣男,真正的渣。他離婚後,追不上林徽因,後來又娶了朋友的妻子陸小曼。不只渣,還無恥!

還有郭沫若,年輕時被家長逼婚,儘管他不願意,但以為妻子漂亮,還是去成婚了。成婚後,發現“貨不對版”,然後離家出走了,後來去日本娶了個日本女人,回國後又娶了個明星。其實,這個在當時也算不了什麼的,可是他是受個高等教育的人,應該明白婚姻對於一個傳統女人意味著什麼,既然不願意還要去娶,而娶了又不負責任,始亂終棄,就如他的為人,立場不定,沒點文人骨氣 ,遛須拍馬,見風使舵。




西粵人家


說到文人無恥的典例這兩位就不得不提了,一個因無恥名斷黃泉,一個靠無恥官運亨通。先來說下第二位吧,第一位粉絲太多,我怕捱打。

一、靠無恥官運亨通的這位,在歷史上被稱不倒宰相,他一生的仕途都建立在政治權利的更迭上。中國古代經歷了無數個朝代興亡,像秦漢更替,隋唐相承,尤其在亂世,各個政權更是走馬燈一般,你方唱罷我登場。一旦涉及到王朝舊王朝覆滅,新王朝建立,便會出現一批亡國遺老,這些前朝舊臣要麼選擇歸隱,如竹林七賢;選要麼擇選擇復興國祚,如反清復明吳三桂;還有一部分慷慨赴死以身殉國,如南宋陸秀夫揹著小皇帝和十萬軍民一起跳海殉國。總之,大部分亡國遺老,尤其前朝重臣都會以各種方式為故國盡忠,江山可失,氣節猶存!

而現在要說的這位,在他身上毫無忠義可言,他就是“長樂老”馮道,馮道的無恥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歐陽修罵他“無廉恥者”,司馬光罵他“奸臣之尤” 。在他的字典裡從來沒有“忠君”這個字眼,他一生為官的信條就是:誰打倒了當今天子,我就跟著誰繼續混!馮道最初是後唐宰相,後晉滅後唐,又仕後晉為相;契丹滅後晉,由仕契丹為太傅;契丹北遷,馮道又仕後漢為太師;後周滅後漢,又仕後周為太師兼中書令。他當官五十年,先後侍奉了五朝八姓十二朝皇帝!張飛換了兩個老大被張飛罵成“三姓家奴”,那馮道這得叫“八姓家奴”?

遼太宗耶律德光滅掉後晉後,在汴梁皇宮中穿龍袍即位。身為後晉忠臣的馮道第一反應居然不是組織抗遼,而是第一時間跑去朝拜遼太宗,向他俯首稱臣,毫無廉恥可言!遼太宗都被馮道的諂媚行為給逗樂了,就挖苦他說:“為什麼要前來朝拜?” 沒想到馮道竟無恥地坦白道:“現在我那裡城池丟失了,兵卒也所剩無幾,只能向您投降了!” 真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這臉皮連遼太宗都不服不行。



第二位大家太熟悉了,他就魏晉時期有名的美男子潘安。可能由於潘安長得太美,後人對他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他那玉樹臨風、絕世無雙的外貌上,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個明明很有才卻偏偏要靠顏值的文學家,潘安的文采和當時的陸機不相上下,二人並稱“潘岳”。當然更少會有人注意到,潘安也是阿諛諂媚的一把好手,而且他最終被殺也是因為無恥攀附權貴。



當時晉惠帝司馬衷智商低下,大權旁落在他的醜皇后賈南風父女手裡,賈家一時煊赫無此。潘安為了攀附賈家權貴,就和大富豪石崇一起巴結國丈爺賈充過繼到來的孫子賈謐。而且這倆人把諂媚發揮到了極致,他們每次看見賈謐馬車揚起的塵土都要跪倒參拜,來表達對賈謐的尊重。為此潘安的母親還特意告誡靠自己本事謀取功名,不要去做這些無恥的勾搭,可他不聽母親勸告,繼續各種恬不知恥地拍馬溜鬚。後來八王之亂賈皇后和賈謐伏誅,潘安也被牽連其中無辜被殺。後世流傳一個叫“望塵而拜”的成語,說的正是潘安諂媚的故事,用來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態。


歷史飯


辛棄疾,南宋豪放派詞人,愛國將領,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著名詩詞。但據說其人對上級溜鬚拍馬,對下級嚴苛殘酷,追求享樂生活奢侈,並且有貪汙受賄的習慣。

董其昌(1555一1636),明代著名書畫家、大官僚,南京禮部尚書,董其昌書畫雙絕但人品卑劣,董氏父子在家鄉松江府魚肉鄉里、欺男霸女做過許多壞事,終於激起了明末著名的《民抄董宦》事件。

近代書畫大師齊白石,藝術成就輝煌,但其人非常好色,在九十高齡時仍然熱衷於追求美女,為了迎娶美嬌娘,竟然不顧顏面的下跪乞求女方母親同意。




西賊聞之心膽搖


我說一個例子吧,大家比較熟悉的,他是剃髮易服的始作俑者。

孫之獬,前明朝官員。滿清滅李自成南下後,孫之獬投降了滿清,如果是孫之獬貪生怕死,自然無可厚非,但是孫之獬卑躬屈膝,認賊作父的醜惡嘴臉令人作嘔。

清朝侵略者者佔領中原大地以後,召見滿族官員和漢族降官。當時官員,滿族和漢族分開站的,這時候,孫之獬立刻留了一個辮子就走到滿族官員旁邊了。結果孫之獬熱臉貼冷屁股,滿族官員不待見他讓他走到漢族官員身邊,然而漢族官員也笑他雜種。

於是,孫之獬不知道是惱羞成怒還是賣國求榮,於是他對多爾袞說,現在咱們大清入主中原,必須統一大家的穿著打扮。多爾袞欣然同意,於是,清朝提出了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

自此,很多投降清朝的官員都再次反正,老百姓更是對清朝產生了強烈的敵意,甚至很多對南明滅亡與否並不關心的官員也揭竿而起,比如江陰典使閻應元。

畢竟,對於大家,正如鄭芝龍所說,明朝和清朝只不過是換了個主人而已,實際上也是沒錯,中國還是中國。但是,孫之獬,多爾袞喪心病狂的舉動如果實行成功,華夏卻未必是華夏了。

漢族人不願意屈服,清朝統治者於是大肆殺人放火,每到一處,就屠的雞犬不寧,明末時期中國人口一億人,到了永曆政權滅亡,漢族人口僅剩下兩千萬人。漢族老百姓減少百分之八十,朱明皇室基本被殺乾淨,只因為大家都反抗清朝的剃髮令。

當然,不知道是不是上天報應,後來孫之獬被山東河北的起義軍抓獲,孫之獬被義軍宰了,並且憤怒的軍民給他挖了幾個窟窿,在他屍體上查了豬毛。在他死後,他的清朝主子也沒給他追封,乾隆甚至連二臣傳裡面都不屑於提他。

其實,我只想說如果清朝和鮮卑,西夏,遼朝一樣是個文明政權的話,大家早乖乖當順民了,連史可法都同意聯虜平寇的奇葩行為,對清朝進貢送禮。閻應元當時在剃髮令之前對於揚州,南京也都是置之不理,沒有救援。畢竟鐵打的中國,流水的朝廷。哪個皇帝都是隻管老百姓要錢,只怕老百姓造反。可惜清朝不是善類,孫之獬更是推波助瀾。

多爾袞和孫之獬,都是漢族人憎恨的對象,但是大家對於多爾袞更多是敬畏,對於孫之獬,恐怕只有唾棄,因為狗只能有被唾棄的資格,他自己都不給自己當人。

孫之獬等輩身為漢族,卻認賊作父,背叛父母,祖宗,同胞,人所不齒也。像是尚可喜,洪承疇的後人現在還在跪舔他們祖宗,年年拜鬼,可惜連他們主子都嫌棄他們噁心,乾隆親自給他們打入二臣傳,結果就是明朝,清朝兩邊都不是人。

這些漢奸 無論再洗白,註定也野蠻愚昧反動的清朝一起釘在華夏的恥辱柱。


放學後的teatime


我要說的是鼓吹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文人。

秦始皇功績:

一、書同文

戰國時期七國各有文字,很多知識不能共享,就像出門在外遇到方言一樣。書同文極大的促進了秦國內部的交流。

二、車同軌

由於古代生產力的原因路面硬化工作做得很差,七國的車輪間距不一,各國之間無法任意同行。車同軌之後極大的方便了政府和百姓。

盧溝橋車轍印

三、統一度量衡

長度、體積、重量同一,今天我們的度量衡和國際保持一致,但是我相信一般人也一定會對英制尺寸有點迷惑。要是世界中存在著不下五種尺寸呢?

四、萬里長城

中國古代的威脅往往來自於北方,有了長城,秦國國內百姓才能安居樂業,秦國也能騰出手來去南邊開疆拓土。

五、靈渠

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國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供應。

六、郡縣制

秦國實行郡縣制後,中央通過考課和監察以加強對地方政權的控制。有功者可受獎賞或升遷,有過者輕則貶秩,重則免官、服刑。秦的郡縣制代替了周的分封制,也即從地方分權演進為幹強枝弱的中央集權制。漢承秦制,有效地防止了漢朝像週一樣被諸侯割據。


這麼偉大,看起來能夠千秋萬代的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燬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

原因呢——

一、是秦朝建立專制主義政治體系的需要。

二、一些儒生和遊士引用儒家經典,借用古代聖賢的言論批評時政。

三、在關於郡縣制的辯論中,丞相李斯斥責儒者依古制實行分封制的主張不合時宜。

焚燬的書籍——

《尚書》載上古聖王的治世理念,但秦始皇有自己的想法,要用自己的治世觀念代替上古聖王的治世思想,所以焚燬。

《詩經》詩經中多讚頌歷代君王,秦始皇有些嫉妒。

《道經》這道經非現在的老子道德經。此經唯留十六字,十六字心傳。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方士接近始皇,不是要讓秦始皇長生不老,而是要傳《道經》於天下。始皇認為方士們在耍弄自己。於是焚了道經,後坑方士。

做出這樣豐功偉績的皇帝,由於焚書坑儒被部分文人罵為暴君兩千多年。


殼147705


都說文人高風亮節,有風骨,有氣節,有德行。因為他們打小便讀聖賢書,知道“道德”二字為何物。



文天祥,方孝孺,譚嗣同,皆是如此!可是文人中也有敗類,他們表裡不一,人前高呼聖賢,人後多行苟且,不知“恥”為何物。

他們滿嘴仁義道德,暗地裡卻蠅營狗苟;寫文章下筆千言,但治國之策卻荒謬不已;談愛國聲淚俱下,但轉臉便賣國求榮。顯然康有為就是其中之一!



咱們歷史上著名的康有為先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晚清時期改革派的主要人物,領導了戊戌變法,被譽為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之一。

但事實上,康有為只是一個呈口舌之利的無恥之徒,狂妄自大 、老奸巨猾、雙重標準,欺世盜名。當初戊戌變法失敗,六君子英勇就義,一直鼓吹大義的康有為卻是第一個跑的。



在日本,他拿著偽造的光緒皇帝衣帶詔,四處結交愛國華僑,以救國之名,四處斂財。

這些錢,被他拿來買了豪宅,置辦家產,還有娶老婆。



康有為是提倡一夫一妻制的,可他自己卻是左擁右抱妻妾滿懷,他娶了六房姨太太,其中還包括外國人。最為諷刺的是,在其61歲的時候,還迎娶了一位年僅18歲的小嬌妻。



最為無恥的是,作為一位文人,康有為居然行抄襲之風。康有為曾出版了《孔子改制考》,思想觀點與廖平的《闢劉篇》《知聖篇》幾乎完全相同。

民國大家章太炎先生曾經送給康有為這樣一副對聯: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

章太炎先生的話沒說完,其中是什麼意思,我想大家應該很清楚!


白話歷史君


無恥文人,如錢謙益、康有為、郭沫若已經被扒的皮都不剩了,老妖也講兩個例子。

1、宋之問因詩殺人的故事廣為流傳,但是他賣友求榮,諂媚武則天,人品之低比想象中還無恥

因詩殺人

宋之問外甥劉希夷,他的一首詩《代悲白頭翁》有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宋之問看到之後,讚不絕口,就想據為己有,劉希夷不同意,宋之問命人用土袋壓死。所以《全唐詩》中出現了兩首除了兩個字不同,其他一模一樣的詩。

賣友求榮

李顯復位後,武則天寵愛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被殺,宋之問作為張氏兄弟的黨羽被貶為瀧州參軍。他因為難以忍受嶺南蠻荒之地的生活,瞞著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陽,藏匿於好友張仲之家中。

當時張仲之等人正謀劃刺殺武三思,除掉武氏實力,宋之問聽到之後,立刻派人向武三思告密,導致張仲之全家被殺,而他因為告密有功被提拔為鴻臚主簿,後又改任考功員外郎

宋之問還想爬上武則天的龍床,據說還給寫了一首豔詩,但是因為口臭沒有得逞。

2、超級渣男元稹

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詩詞成就甚大,世稱"元白",然而人品著實不幸。

最廣為人知的是拋棄崔鶯鶯,絲毫沒有愧疚,還寫了一部《鶯鶯傳》把自己寫成亂世保護弱女子的人。但是“嫁入”高門後,立刻拋棄了崔鶯鶯。

元稹和才女薛濤的愛情故事是中唐文藝界最出名的愛情故事之一,但是最終兩人也沒有在一起。

十年之後當元稹再想起薛濤時,想把薛濤接到他那去住。卻被一個戲子的夫人吸引,他寫詩讚這位美少婦“言詞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徊秀媚多”然後霸佔這位美婦人達到七年之久。

人品差極


妖鬼雜談錄


錢謙益:“水太涼了,不能下!”

錢謙益,字受之,明末清初著名詩人,文壇領袖!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後做了“南明”的禮部尚書。娶了著名的“秦淮八豔”之一的柳如是為妻。

才女柳如是雖然曾是一介“風塵女流”,但愛國氣節卻不輸明末官場士子。在清軍攻打“南明”,圍困揚州,史可法殉國後,柳如是勸丈夫錢謙益一起投河殉國!錢謙益答應了,兩人來到河邊,錢謙益在河邊站半天,柳如是問他:“為何不跳?”錢謙益說了句:“水太涼了,不能下!”柳如是聽後怒斥其無氣節,縱身投入河中,後被救起……。

之後錢謙益投降了清朝,率先剃髮,以示誠心,做了滿清的禮部侍郎和翰林學士。但妻子柳如是卻拒絕同他前往北京赴任……。


前史今事


中國歷史上許多無恥之事,大部分都是文人做的,所以才有“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說法。

這裡說一個明末的無恥文人,名叫光時亨,是桐城人,崇禎年間進士,兵科給事中。

崇禎十七年二月,李自成的大軍一路殺向北京,形勢危急。大學士李建泰提議崇禎皇帝趕快南遷,以避鋒芒,而且最好派皇太子先行,南下監軍。

當時有這種想法的大臣很多,但崇禎皇帝不願離開北京,也不願讓皇太子南下監軍。他認為,自己一直要求大臣們為國家堅守崗位,現在皇太子先跑到南方去,是很不好的範例,對國家不利。

三月初四,李自成距離北京越來越近,形勢更加危急。崇禎皇帝召集大臣,公開表明自己的態度。

大臣們看他如此堅決,不敢再勸他,但大學士範景文、左都御史李邦華、少詹事項煜等人都認為,應該做最壞的打算,提前做出安排,把皇太子送出北京,前往江南撫軍。

從後來的結果看,如果崇禎皇帝早讓皇太子前往南京,後來的許多混亂就可以避免,南明政權的表現可能要好得多,也許能夠支撐更久。

這麼多大臣提出建議,讓崇禎皇帝也有些猶豫了,結果關鍵時刻光時亨站了出來,質問大家:“奉太子往南,諸臣意欲何為!將欲為唐肅宗靈武故事乎?”

光時亨指責範景文等人是要效法唐肅宗,架空崇禎皇帝。

這種指責誰也擔不起,所以大家都不敢再堅持,崇禎皇帝也恨道:“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爾!”

按理說,光時亨在朝堂上表現自己的硬氣,如果他能像崇禎皇帝一樣,為自己的頑固負責到底,不惜一死,他也算一條漢子,我們也不能說他是個無恥文人,但他後來的表現,真的讓人不齒。

北京城防崩潰的時候,光時亨和監察御史王章在一起,光時亨建議大家一起逃走,王章堅決不肯,光時亨就說:“死在這裡毫無益處,趕快進宮,見到皇上再死不遲。”

二人奔向皇宮,半路被農民軍截住,光時亨慌忙下馬,跪倒在地,王章堅決不肯,被農民軍砍了一刀。

此後,光時亨投降農民軍,被委任為兵諫議,類似於兵科給事中,還得到李自成的召見和嘉獎。

光時亨的家人此時還都在南方,他給兒子寫信,引用諸葛亮兄弟分仕兩朝的例子,囑咐兒子改姓趙,以免受到自己的連累,影響了今後的功名。

光時亨是典型的說一套做一套的無恥之徒,有鑑於此,南明政權給他定罪,是二等的斬秋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