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我的網購啟蒙——亞馬遜

平地一聲雷,驚起夢中人!

4月17日,有傳聞稱“亞馬遜將於本週宣佈退出中國,一些亞馬遜中國員工已開始找工作”,

今後亞馬遜在中國僅保留兩塊業務,一是kindle,二是跨境貿易,其他業務將全部裁撤。報道稱,目前還沒有確定最終公告時間,確切時間待定。

別了,我的網購啟蒙——亞馬遜

4月18日中午,亞馬遜中國終於確認,將於2019年7月18日停止為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

亞馬遜中國稱,“在過去幾年中,亞馬遜中國持續聚焦併發力跨境在線零售業務,獲得了中國消費者的積極反饋和認可,為了深化這一戰略轉型,我們將於2019年7月18日停止為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此外,將與所有賣家緊密合作,完成後續交接事宜,以確保持續為用戶提供優質的購物體驗。同時,此次調整中受到影響的賣家如希望繼續與亞馬遜合作並拓展全球市場,可以聯絡亞馬遜全球開店團隊獲得幫助。”

至此,亞馬遜在中國的電商故事算是講到了尾聲。


亞馬遜電商如何從輝煌走到沒落?

過去的15年,是中國電商的黃金15年,卻是國際電商巨頭亞馬遜在中國失意的15年。

中國電商行業的風雲變遷,恰如其分刻畫出了這家外資巨頭所經歷的榮光、轉折和掉隊。15年前,它以併購者的身份高調進入中國;15年後,它以大撤退的姿態黯然離場。

時針撥回到2004年,那是阿里巴巴的淘寶上線還沒多久的時候,已經成為全球電商霸主亞馬遜欲進軍中國市場,同年亞馬遜以7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卓越網。

別了,我的網購啟蒙——亞馬遜

亞馬遜收購卓越後,並沒有立即進行大變革,而是秉持著“要規模不要利潤”的佛系管理理念,慢慢地完成改造。直到2007年,卓越才改名為“卓越亞馬遜”,在2008年,亞馬遜在中國B2C市場的份額高達15.4%。在2011年,再次更名為“亞馬遜中國”

但隨著中國電商的快速發展,淘寶、京東、蘇寧易購、唯品會、國美、噹噹等電商的快速增長,亞馬遜在中國的處境愈發艱難。

據易觀統計的《2018年第4季度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交易份額》顯示,天貓為61.5%,京東24.2%,而曾經佔有15.4%份額的亞馬遜大幅滑落至今僅存0.6%,還不足1%。

別了,我的網購啟蒙——亞馬遜

回看中國電商的增長十分迅速,據易觀數據顯示,天貓在2018年雙11的成交額達2135億元,同比增長了26.9%;在天貓平臺上的新品數量已經超過了5000萬,相較2016年和2017年分別增長超過了1000%和300%。

唯品會在去年的11月1日至11日期間,實現交易額102億,同比增長了27%。

京東在全球好物節的11天裡,累計下單金額為1598億元,同比去年增長約25.7%。

不同其他電商,蘇寧易購還佈局線下店。2018年蘇寧小店整體開店數量超過4000家,服務覆蓋70座城市,20000個社區,15000個社群和6000萬用戶。

電商市場競爭激烈,入場緩慢,若佈局稍有不慎,便錯失良機。曾作為全球電商霸主的亞馬遜,究竟為何到中國就水土不服了呢?


亞馬遜在中國的現狀是怎麼造成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回溯亞馬遜進入中國市場這些年,我們發現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也是有跡可循的。

首先,前期戰略上,亞馬遜在和本土電商的肉搏戰中反應太慢。

當時,為了和體量龐大的亞馬遜爭奪市場,淘寶,京東都推出了更為靈活的政策,比如說用領紅包、購物券、積分抽獎等方式獲得客流量,而亞馬遜的決策反應相對太慢,一次次錯失了很多戰機。

其次,中期戰略上,亞馬遜錯失線上支付良機。

淘寶站穩腳跟後,接著用支付寶教育和普及了消費者線上支付的習慣,等到亞馬遜想到扔掉信用卡付款,轉身線上支付時,消費者已經被阿里巴巴套牢,回不來了。

最後,長期戰略上,亞馬遜中國的本土化有待提高。

比如說,亞馬遜在世界範圍內一直走的都是簡潔頁面、品牌商品、收費會員的路線,但是在國內消費者看來,這些都沒有淘寶式的低價和京東式的7天無理由退貨來得實在。

別了,我的網購啟蒙——亞馬遜

之前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在總結亞馬遜在中國市場的教訓時也表示,亞馬遜對於中國市場不夠激進、投資不足、本土化不充分。

1.中國市場不夠激進

從花了三年來整合卓越網這事來看,亞馬遜很“溫吞”,這樣的做法也延伸在搶佔市場份額上。它不像中國其他電商那樣打價格戰,在2013年時,京東發起價格戰,亞馬遜沒有“參戰”,還在像雙十一、618等重要電商“大戰”的節日裡,亞馬遜沒有任何動作。

2.本土化不充分

貝佐斯曾經說過,“我們大多是把在日本、德國、英國、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美國等取得成功的做法複製到中國事實上,在中國,我們需要更多的市場定製。”

從亞馬遜網站的購買頁面、支付流程可以看出,這完全是複製粘貼美國亞馬遜,實際上並不符合中國人的購買習慣。還有是Prime服務,這項服務在美國很受歡迎,但在中國並未公佈購買Prime的用戶數量

。這隻能說明,其付費會員發展得可能不併理想。

3.亞馬遜中國沒有決策權

亞馬遜中國雖有中國團隊負責運營,但決策權牢牢掌握在美國總部,本地沒有決策權。

而且亞馬遜中國一貫走“高冷”路線,不像天貓、京東、蘇寧易購在地鐵、公交站牌的廣告,亞馬遜很少在廣告方面營銷自己,導致“酒深也怕巷子深”。


劉強東曾評價:亞馬遜在中國幹不過淘寶京東

之前劉強東曾對亞馬遜中國是否會退出中國市場發表意見,亞馬遜不會撤出,也不會死掉,因為總部太有錢了。他也指出亞馬遜的弱點,對於中國團隊沒有信任和授權。

劉強東曾表示,自己早前也在亞馬遜上購買過商品,但是

物流太慢了,足足要讓用戶等兩天。“結果他們還管這個叫兩日達服務。”

別了,我的網購啟蒙——亞馬遜

他談到,“這放在中國,就會是一場災難,每一位消費者都會不滿意,因為大家都想 6 小時就收到快遞,兩天對消費者來說太長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遭受本土電商激烈的阻擊之後,亞馬遜中國給人整體的感覺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

亞馬遜中國賣圖書賣不過當當,而3C家電通訊要屬京東、蘇寧,服飾百貨幹不過天貓淘寶和新崛起的拼多多。如果是拼服務速度,京東物流的效率也確實更加優秀。


接盤者會是網易嗎?

當亞馬遜退出中國的消息傳來,誰來接盤亞馬遜的疑問就自然被拋了出來。而第一個被“懷疑”的對象,自然是前段時間被傳和亞馬遜達成了合作的網易考拉。

不過對於亞馬遜退出中國這件事,網易考拉方面的回應是“不予置評”。

亞馬遜要放棄在中國的電商業務,從幾個月前傳亞馬遜和網易考拉合作的時候就已經傳了出來。前段時間,《財經》雜誌就報道過,網易和亞馬遜正在推進一項有關中國電商業務的重大重組。網易考拉將合併亞馬遜中國海外購業務,該談判歷時數月,由網易考拉主動發起並推進,雙方或採取換股方式。

該交易於2018年年底簽約,但進展卻並不順利

一位接近該交易的人士表示,“雙方談判期間都提了一些條件,經歷了商業談判中能出現的所有困難。”而這緣於亞馬遜是一家強勢的大公司,而非一個純買方或者純賣方的直接買賣。

不過現在看來,網易考拉和亞馬遜的合作應該已經在進行中,不過具體的內容和方式都還沒有透露。但按照目前的情況,網易應該就會是接盤方之一。吃瓜群眾也就坐等這一紙合作和接盤的官宣了。

別了,我的網購啟蒙——亞馬遜

作為一家外資電商巨頭,亞馬遜在中國的15年,見證了中國電商行業的起伏變遷。這是一段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從高調到離場的歷史,也是中國本土電商從草莽到群雄逐鹿的歷史。時至今日,亞馬遜的電商業務開始撤離中國,這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商業樣本。

敗走中國市場的電商巨頭從雅虎到谷歌,再到ebay、Facebook,這些年來,少有跨國互聯網公司在中國取得成功,他們大都敗給了本土的公司,比如新浪、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

而今天,亞馬遜也成為這個名單上的最新成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