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國正在塑造整個汽車行業 “明日之車”將來自中國

德媒:中国正在塑造整个汽车行业 “明日之车”将来自中国

2019上海國際車展本週開幕,本屆車展的一大亮點是新能源車勢頭旺,中國廠商紛紛推出最新電動汽車。(圖片來源:新華社)

【歐洲時報關夢覺編譯報道】2019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4月16日開幕。對於寶馬、戴姆勒和大眾等德國車企來說,中國不再只是最重要的銷售市場,憑藉其在電動汽車和其他創新技術方面的領軍作用,中國正在塑造整個汽車行業。德媒《經濟週刊》刊登了《“明日之車”將來自中國》的文章,對汽車行業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分析報道。

在研發方面,德國車企越來越依賴中國,即將接任戴姆勒董事會主席的Ola Källenius就在上海車展表示:“我們在持續推進我們的共同事業。”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Herbert Diess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中國是其他各國的標尺。

大眾約20000名研發專家之中,約有一半已經參與到了中國的技術、產品和汽車設計之中。據大眾方面稱,越來越多的自動駕駛、網絡和傳感器功能都能夠直接在中國研發出來。分析師也將中國視為未來的工業中心,汽車專家Ferdinand Dudenhöffer表示,“明天的汽車將來自中國。”

中國不僅擁有任何車企都無法繞過的巨大市場,與此同時,中國也逐步向技術領導者邁進。在電動汽車領域,中國已經取得了先機。

根據Dudenhöffer的說法,由於國家提供補貼、限制汽油車上路以及規定生產配額,2019年中國能賣出超過200萬輛電動汽車。到2020年,這一數字還將達到300萬。

中國對汽車行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增長,具有代表性的一點是,寶馬和戴姆勒集團都將與中國合作伙伴一起,打造生產自家的下一代小型電動車mini和smart,並從中國再度出口向其他國家。

中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如吉利、北汽和比亞迪等,多年來一直在生產電動汽車。但創新的最大驅動力,是蔚來或拜騰這樣只生產電動汽車的年輕公司。中國也主導著汽車電池市場。2018年,全球35%的電動汽車電池來自中國兩大製造商。

在有關未來的第二大主題“汽車網絡”方面,Dudenhöffer認為中國也是領先的。在速度更快的5G移動網絡方面,中國華為處於技術領導地位。

搜索引擎公司百度也正在研發一款自動駕駛汽車,在中國,百度很有可能率先為實現這一領域的突破而慶功。

此次在上海車展上,德國製造商都相信,中國這片最重要市場目前面臨的經濟下行將很快結束。Ola Källenius16日表示,人們對此“持謹慎樂觀態度”。繼第一季度實現增長後,該集團預計全年都能維持這一形勢。

寶馬首席財務官Nicolas Peter也發表了類似看法,他也認為,儘管中國目前經濟放緩,但寶馬在中國的銷售額一定還將繼續增長。“在這片市場上,我們的銷售額還將增長5到10個百分點,贏到蛋糕。”

大眾汽車中國首席執行官Stephan Wöllenstein15日也表示,“一個輕微的信號向我們表明,中國市場的情況可能在未來幾周內、也許從5月起就會有所緩和。”作為中小型車的製造商,大眾受中國目前購買意願消退的影響最大。

20多年來,中國汽車市場在2018年首次出現回落。最重要的是,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稅糾紛使消費者感到不安,並使他們在購買時猶豫不決。此外,消費者們最近也一直在等待4月1日正式實行的增值稅減免政策。中國經濟的增速放緩,也抑制了消費慾望。

“每當消費稅下降,產生的基本都是積極影響。”OlaKällenius評論了中國的刺激消費新計劃。不過確切的影響目前還很難預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