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曾任北京(今大名县)国子监教授

黄庭坚曾任北京(今大名县)国子监教授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熙宁五年(1072)正月,选授北京(大名)国子监教授。日与同僚探究学问,间或诗酒唱和。尝与国子监诸生王世弼、谢子高、崔常甫结诗社。与澶州司户参军晁补之、滑州司户参军廖正一成为诗友,并与谢师厚、苏轼等诗人砥砺唱和。

黄庭坚居北京国子监教授凡八年,诗歌创作一百八十余题,近三百首。诗称“山谷体”,为盛极一时之江西诗派开山鼻祖。庭坚一生,文学艺术成就极高。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并称“秦黄”;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代四大家”。

人物评价:

苏东坡:①鲁直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可谓“三反”。②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③苏轼称其诗超轶绝尘 ,独立万物之表 。

宋音韵学家袁文:字之从水者,篆文作此字,盖水字也。至隶书不作*字,乃更为三点,亦是水字,然三点之中,最下一点挑起,本无义,乃字之体耳;若不挑起,则似不美观。本朝独黄太史三点多不作挑起,其体更道丽,信一代奇书也。

宋施宜生:行行当行止当止,错乱中间有条理。意溢毫摇手不知,心自书空不书纸。

赵秉文:涪翁参黄龙禅,有倒用如来印手段,故其书得笔外意,如庄周之谈大方,不可端倪。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黄山谷词,用意深至,自非小才所能办。惟故以生字、俚语侮弄世俗,若为金、元曲家滥觞。 [8]

冯煦:后山以秦七、黄九并称,其实黄非秦匹也。若以比柳,差为得之。盖其得也,则柳词明媚,黄词疏宕,而亵诨之作,所失亦均。 [9]

郑永晓:黄庭坚一生,历尽沧桑,几经政海波澜,从未显位执掌大权,他不苟附进,淡泊名利,批评时政,屡遭厄境。在冤屈贬谪生涯中度生,其高风亮节为众敬仰,丰绩万年。 [1

轶事典故

与黄光和尚

黄庭坚曾任北京(今大名县)国子监教授

黄庭坚全身题跋像

黄庭坚在衡州,去得最多、待得最久的地方是花光寺。 [12]

花光寺住持仲仁,字超然,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来到衡州,因住在花光寺,故人称花光和尚。仲仁酷爱梅花,每值春暖花开,他就终日坐卧花间,吟诵赏玩。曾于月夜见梅影映窗,疏影摇曳,悄然可爱,于是欣然提笔摹写。此后,他的梅花画技大进,将梅花枝干虬曲、疏影横斜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墨梅画法的始祖。黄庭坚对仲仁画作称叹不已,夸他所画梅花“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

在花光寺,仲仁拿出秦观和苏轼留下的诗卷给黄庭坚观赏,并且画梅数枝及烟外远山相赠。苏、秦都是黄庭坚在京城的至交挚友,但两人均先他而逝。在长沙,黄庭坚遇到了秦观的儿子和女婿。穷困潦倒的他们,正护送秦观灵柩北上。黄庭坚见到两位晚辈,竟握着他们的手失声痛哭,随即赠银二十两作办丧事之用。此时此地,又见亡友遗作,想起官路飘零,盛年不再,不禁悲思汹涌,作《花光仲仁出秦苏诗卷思二国士不可复见开卷绝叹因花光为我作梅数枝及画烟外远山追少游韵记卷末》。

快阁名闻天下

黄庭坚曾任北京(今大名县)国子监教授

中国南方楼台亭阁甚多,但快阁算得上是中国闻名的古阁楼建筑之一。快阁雄踞在泰和县城东侧的泰和中学校园内。这座阁楼始建于唐代乾符元年(874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快阁名闻天下,始于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名诗《登快阁》。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时,也常登阁游憩,并于元丰五年(1082年)赋下脍炙人口的《登快阁》诗。此后,“阁名遂大著”。史载:“迨黄太史庭坚继至,赋诗其上,而名闻天下”。

为母亲洗涤

史载:黄庭坚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与舅舅斗对

有一天,李常来到黄庭坚家,见黄庭坚正伏案攻读,便想试一试外甥的才学。进书房时,李常见院内有一棵桑树,便以桑、蚕、茧、丝、锦缎之间的关系为题,吟顶真上联道: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

见舅父又来考试,黄庭坚非常高兴,才思益发敏捷。他从手中握的那管毛笔得到启发,立即答对出下联:

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

李常见外甥小小年纪便能对出这样难度较大的联句,从此对黄庭坚更加器重、爱护,着意精心栽培,使之进步更快。 [13]

收藏中华震旦角石

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远古时代的动物

黄庭坚曾任北京(今大名县)国子监教授

黄庭坚收藏的中华震旦角石

明星——头足类”展览上,一块曾经由黄庭坚收藏的珍贵化石当之无愧成为“镇展之宝”。它是一块距今4.6亿年的“中华震旦角石”,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左侧保留了黄庭坚的真迹。长度达到19厘米、宽11.4厘米、高度2.5厘米,表面很光滑。左侧很清晰地刻有四句诗:南崖新妇石,霹雳压笋出。勺水润其根,成竹知何日。并署名“庭坚”,下方还有章。该诗文是黄庭坚早期之作。而化石很可能是黄庭坚在1079年,也就是被罢免国子监教授之后其前往江西太和县任知县期间所得。这块“中华震旦角石”并不算大,但由于刻有黄庭坚的诗文,它应该是世界上第一块被人类所收藏的化石标本。

后世纪念

黄庭坚纪念馆

黄庭坚纪念馆位于修水县城南,为江西省十大名人纪念馆之一,

黄庭坚曾任北京(今大名县)国子监教授

黄庭坚纪念馆(5张)

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建成开馆。馆内有“九曲回廊”,廊长31.89米,宽2.76米,镶嵌黄庭坚书法碑刻29通,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修水县对纪念馆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和维修,新馆占地面积45.29亩,主要建筑有濂山书院、黄庭坚书法碑廊、当代名人书黄庭坚诗词碑廊、景观桥、爱莲池、观景廓等。[14]

理和堂

在浦江县浦阳镇城东街柏树里,有一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为“理和堂”,是1985年5月公布的。理和堂为三间两进,左右厢房五间组成。它是宋朝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祖居之地,是黄氏宗亲重大庆宴和聚会的场所。经历了近千年的风风雨雨,至今还保留着三间一进,是浦江最古老的房屋。首进正厅三间于上世纪60年代

黄庭坚曾任北京(今大名县)国子监教授

倒塌,左右厢房及附房虽在,但也已经陈旧不堪。

墓园

黄庭坚墓坐落在双井村西南,自宋以来多次对墓园进行维修。1982年,江西省人民政府进行了全面维修,修复后的墓园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牌坊式门楼,进门为碑刻式屏风,中为黄庭坚自题小像,两侧为“看黄庭有味,笑白发无闲”对联。黄庭坚墓坐北朝南,封土高1.92米,直径2.76米。墓前有4柱3碑,中刻“宋谥黄文节公之墓”,两旁刻其传略。1959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衣冠冢

黄庭坚衣冠冢位于重庆市彭水县三连乡中井村,椭圆形封土长4.5米,宽2.85米,高1.3米。

黄庭坚曾任北京(今大名县)国子监教授

黄庭坚的这幅作品,是堪称行书之精品!

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正月,因前一年修史获罪,黄庭坚被贬为涪州(今涪陵)别驾,遣黔州(今彭水)安置。出开封,入夔门,在巴东弃舟登岸,经鄂西、黔江,沿中井河谷,农历四月底,黄庭坚抵达彭水,在此一住就是三年多。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黄庭坚逝世,讣闻传到黔州,郁山市民无不悲痛,寻他在彭水时的旧衣物数件,用棺木收敛,在中井河北岸玉屏山麓建衣冠冢。彭水官民在县城插旗山下建“三贤祠”,将他与汉朝伏波将军马援、唐朝太傅长孙无忌一起供奉。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冬月,郁山巡检许承之以砖封旧冢,重立石碑名“宋史官黄文节公之墓”。1983年3月,彭水自治县人民政府将冢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用行书写成,墨迹纸本。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 1102年)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帖》的主旨就是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黄庭坚一生创作了很多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此帖作于黄庭坚晚年,其风神潇洒,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在清新优美的《兰享序》和郁勃苍劲的《祭侄稿》之外另创一种健爽英杰的书风,堪称行书之精品。

黄庭坚曾任北京(今大名县)国子监教授

郑板桥在《题画》中说: “山谷写字如画竹,东坡画竹如写字。不比寻常翰墨间,萧疏各有凌云志。”试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风格清劲,出锋尖利,笔画挺拔,纵横穿插,使人如见翠叶交枝, 竹影婆娑。

黄庭坚曾任北京(今大名县)国子监教授

《松风阁诗帖》的书法用笔,明末冯班在《钝吟杂录》中说道:“ (黄庭坚)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人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就像他自己所说的: “于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他从船夫划船荡桨中领悟笔法,线条-波三折,笔笔精到,气势开张,结体舒展,心手调合。笔墨又如人意,所以出此杰作。

黄庭坚曾任北京(今大名县)国子监教授

黄庭坚书法结构有三个特点: 一、主 笔鲜明。 《艺概》论道: “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

黄庭坚曾任北京(今大名县)国子监教授

二、 长笔四展。黄书最大的特点是醒目的长笔,以涩笔逆行作一波三折之势,但贵在自然, 切忌矫揉造作。

黄庭坚曾任北京(今大名县)国子监教授

三、结体中宫收紧。唐人创九宫说,所谓“中宫”,即为字心,就是一一个字精神挽结的地方。如“晓” “夜” “旋” “昼”等字, 都有一个圆心,中宫收敛处更显雄强茂美。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

黄庭坚曾任北京(今大名县)国子监教授

黄庭坚曾任北京(今大名县)国子监教授

黄庭坚曾任北京(今大名县)国子监教授

黄庭坚曾任北京(今大名县)国子监教授

黄庭坚曾任北京(今大名县)国子监教授


黄庭坚曾任北京(今大名县)国子监教授


黄庭坚曾任北京(今大名县)国子监教授

所以我们在写黄庭坚书法要注意峻拔英挺,悬腕中锋,长的线条要一波三折, 纵横多姿,要用周身的力量带动笔势行走,不断地出现波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