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忧其世 退享其乐

真正的做好学问实在不易,孔子方有“何有于我哉?”的感慨。而孔子对所在春秋乱世非常忧虑,他忧的是什么?是自己的功名利禄还是忧国忧民呢?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所担忧的一是“德之不修”,在儒家看来为人首要的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是我们人人本来就有的,但是需要通过个人的“格物”或是“发明本心”把它明显出来。而时下的人们关注的是现实的利害得失,而不去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进忧其世 退享其乐


“学之不讲”是孔子的第二忧。人非生而知之,所以学问要通过学习领悟的。而在乱世的人们无法安下心来读书,人们追求的是急功近利。即使读书,也是为了功名利禄的敲门砖。


进忧其世 退享其乐


前两个忧主要还是在个人内在修养上。然而更可怕的是“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就是听到了义之所在,知道这些圣贤道理是正确的;明明知道自己的言行是不对的,可是就是不能做,就是不肯改。究其原因在于外在的社会风气变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就随波追流了。这在孔子看来是最可怕的。一个朝代可以更替,可是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不能丢。一个民族没了灵魂,就会陷入万复不劫的深渊。“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孔子的思想虽然在当时未受重视,可孔子最大贡献在于保留中华文化的根脉。两千年来朝代更迭不止,近代以来外族入侵,而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强不息。


进忧其世 退享其乐


孔子所为“忧”,既在修己,亦在忧道。“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所忧的是忧国忧民。我们凡人一般忧什么?忧衣食、忧功名利禄,忧的都是身外之物。


进忧其世 退享其乐


与孔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也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同样充满了忧患意识。

看着孔子如此忧国忧民,为了心中的理想奔走呐喊,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样看起来孔子这一生痛苦的很,让一般人望而却步。难道孔子就不食人间火,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其实不然。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燕居”闲暇无事之时,就是孔子平常在家的生活。在家里孔子还是很放松的,也是心情愉悦的,含怡弄孙,尽享天伦之乐。人应该把工作和家庭分开,特别不要把工作的情绪带到家里,家就是温馨的港湾,该放松就放松。


进忧其世 退享其乐


观其所忧乃知其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