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薄命:她是皇后,也是当朝第一才女,却有着短暂而凄绝的一生

在中国古代,象匈奴、契丹、女真、鲜卑、蒙古等少数民族,都有过他们各自辉煌的历史。他们尽管是那样的勇猛彪悍,但不可否认的是,汉文化对些异族之邦的影响,其意义是深远而重大的。尤其是契丹民族崛起后,所建立的辽王朝。他们无论是在典章制度,还是风尚习俗等方面,都大大借鉴了中原汉族的传统文化。

辽道宗,本名耶律洪基,字涅邻,小字查剌,是辽兴宗的长子。他六岁封梁王,二十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二十三岁即位称帝,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六之久。《天龙八部》的一书中,虚构了英雄萧峰帮他平定宫廷之乱后,并拜他为兄,最后还逼他折箭为誓,永不再进犯中原的故事。历史上宋辽之间的和平相处,其实根本不关萧峰半点事的。早在宋真宗时期,宋辽就已经签订了盟约,互不相犯,史称“澶渊之盟”。

红颜薄命:她是皇后,也是当朝第一才女,却有着短暂而凄绝的一生

耶律洪基是一位具有颇高汉文化素养的君主,史书上说他不仅擅书法,还好诗词。曾写有:“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这样的佳句。

据宋人邵博的史料笔记《邵氏闻见后录》记载,耶律洪基一直想得到宋仁宗的画像。后来宋朝使者带去了仁宗的画像,耶律洪基惊见尊容,顿时跪拜大赞道:“真圣主也。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捧盖,为一都虞候耳。”北宋晁说之的《嵩山文集》中还记载耶律洪基曾铸一银佛,在佛像背后镌有阴文篆书铭文:“愿后世生中国”等四十七字。

红颜薄命:她是皇后,也是当朝第一才女,却有着短暂而凄绝的一生

提及他,是因为此文要写他的夫人,也就是契丹王朝的第八代忒里塞(契丹语:皇后)——萧观音。

据《辽史·第七十一卷·列传第一后妃》载:“后萧氏,小字观音。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

清人周春所著《辽诗话》记载:“后小字观音,怄密使萧惠之女,以重熙九年五月五日生。姿容端丽,為萧氏首。能歌诗弹筝,琵琶尤为当时第一。”

她曾是那样的绝色,也那样的惊艳。

她骨子里流着高贵的血液,头顶着万人瞩目的光环。她虽生在广袤的漠北辽国,却文采斐然,风华绝代。无疑,她是闪耀在整个辽代女性文学史上,一颗最为璀璨的星星。

然而谁又曾想到,这位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只因自己的一阙词而命丧黄泉。

红颜薄命:她是皇后,也是当朝第一才女,却有着短暂而凄绝的一生

她的人生,竟是一曲短暂而凄绝哀婉的悲歌。

萧观音(懿德皇后),辽钦哀皇后之弟、枢密使萧惠的女儿。生于公元1040年,卒于公元1075年。

据说,她刚被册封为皇后时,突然看见有一段白绫从空中吹来,上面写着“三十六”三字。她问随从:“这是什么征兆啊?”左右随从也不明白其中玄妙,但为了拍马屁顺口胡说:“这大概是天意,是上天命您统领三十六宫的嫔妃啊。”萧观音一听,喜笑颜开。然而二十年后,当三十六岁的萧观音用自尽而死后,人们又对这个传说有了新的解释,说实际是预言了她的生命,仅为三十六年而已。

红颜薄命:她是皇后,也是当朝第一才女,却有着短暂而凄绝的一生

皇后可谓女中才子

萧观音,自幼生长在环境优越的王氏家族中。她生下来因眉目清秀,面若慈善,故取了“观音”之名。她的姑姑萧耨斤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皇后,父亲萧惠是圣宗朝国舅,也被封做魏王。她聪明好学,通晓音律,又很好的学习了汉族文化里的诗词。在她四岁的时候,就许配给了当时为燕赵国王的耶律洪基(后来的辽道宗)为妃。长大后,她正大光明的成了辽国的一代皇后。端庄秀丽,且多才多艺的萧观音,一开始深受辽道宗的喜爱。

那年八月的深秋,夫妻俩率领皇族贵室去伏虎林(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伦河源之白塔子西北)狩猎。当时道宗射杀了一只猛虎,萧观音还诗兴大发,作了一首七绝《伏虎林应制》: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叫猛虎不投降?

从这篇气势雄厚的诗中,足以看出萧观音的才华和胆识的。

诗中一方面歌颂了辽国的强盛以及展现了辽道宗的英勇神武,另一方面展现了辽人往南可以压倒宋朝,往东能征服高丽的雄心壮志。在场的皇亲大臣们无不拍手称好,辽道宗闻后也大喜,大赞萧观音的才华与气魄:“皇后可谓女中才子。”

远隔着历史的时空,我们似乎依然还能看见当年那位大气雍容的皇后:她正身着银鼠貂裘大衣,头顶戴貂帽,腰间悬玉佩,手中拿玉弓,胯下骑白马。那鲜艳的帛巾还在额前飞扬,足上一双红风花靴是那样的小巧精致。她的嘴角,还不时露出骄傲而幸福的笑意。

这是怎样一位,威风凛凛和英姿飒飒的女子呀! 

红颜薄命:她是皇后,也是当朝第一才女,却有着短暂而凄绝的一生

《回心院》也拉不回丈夫的心

扫深殿,闭久金铺暗。游丝络网尘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扫深殿,待君宴。

拂象床,凭梦借高唐。敲坏半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拂象床,待君王。

换香枕,一半无云锦。为是秋来展转多,理有双双泪痕渗。换香枕,待君寝。

铺翠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块。铺翠被,待君睡。

装绣帐,金钩未敢上。解却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装绣帐,待君贶。

叠锦茵,重重空自陈。只原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叠锦茵,待君临。

展瑶席,花笑三韩碧。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展瑶席,待君息。

剔银灯,须知一样明。偏是君来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剔银灯,待君行。

热熏炉,能将孤闷苏。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热熏炉,待君娱。

张鸣筝,恰恰语娇莺。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张鸣筝,待君听。

——萧观音《回心院》

红颜薄命:她是皇后,也是当朝第一才女,却有着短暂而凄绝的一生

由于萧观音后来经常不断地直言相谏,她渐渐地被道宗冷落了。

这是她无法接受的事实,但又是必须面对的事实。

百无聊赖的时候,萧观音忽然想到了唐朝一位才女——薛涛。据说薛涛就是因为写了著名的《十离诗》,而让节度使韦皋对她很快就回心转意了。她想让九五之尊的丈夫回心转意,于是就自创了《回心院》这个词牌,一连写下了十首给辽道宗看。只可惜,萧观音盼来的依然是君王的冷漠无情,换来的也依旧是她身边的旧枕残灯。

红颜薄命:她是皇后,也是当朝第一才女,却有着短暂而凄绝的一生

目前,仍有研究者在为萧观音写的这首《回心院》,是否能定性为词而产生争议。可以肯定,这首《回心院》是她自创的词牌,和后面的《十香词》一样,都属于联章体。这和我们所熟知的《九张机》的词牌,是一样的。

清人徐轨在《词苑丛谈》一书中说:“柳七之调尚未行于北国,故萧词大有唐人遗意。”意思是说,萧观音当时自创这首词牌的时候,柳永的词还没有传到辽国,她显然是受到了唐代联章词的影响。叶申芗的《本事词》和徐本立的《词律拾遗》书中,都收录了这首词。晚清词人况周颐曾在《蕙风词话》中写有:“有懿德皇后《回心院》词。其词既属长短句,十阕一律。以气格言,尤必不可谓诗。音节入古,香艳入骨,自是《花间》之遗。北宋人未易克办。”《辽金诗史》一书中,称赞她:“早已超越了契丹人刚刚写诗时那种朴陋质实的状态,而能十分纯熟地运用各种诗体进行创作,进入了一种自由的审美创造境界。”近代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吴梅先生,对这首《回心院》的词更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词意並茂,有宋人所不及者,谓非山川灵秀之气,独钟于后不可也。”

她用扫深殿,拂象床,换香枕,铺翠被,装绣帐,叠锦茵,展瑶席,剔银灯,热熏炉,张鸣筝,这一连贯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再连起每句后面的“待君”二字,表现出了她内心的无比寂寞和深深的期待。字里行间,细腻缠绵,深婉哀怨,具有浓浓的伤感色彩。

由此可知,她当时是多么地渴望着自己,能够重新再次获得君王的恩宠。

​而她的王,最终也没回心转意。

红颜薄命:她是皇后,也是当朝第一才女,却有着短暂而凄绝的一生

这首词,带给我的不仅只是内心对她才华的钦佩,也包含有对她的叹息和怜惜。一代才女沦落至此,也真是难为了她,当时的一片良苦用心。

由于词表现的曲调过于幽怨凄苦,难度性较高,宫中的伶人根本无法按其原曲调进行演唱。恰恰在这个时候,宫中有一个名叫“赵惟一”的汉族伶人精通音律,演奏技艺高超。他居然能把这十首《回心院》词演绎得丝丝入扣,非常到位,产生了与萧观音心中的共鸣。

这位伶人,受到了萧观音的另眼相待。

以后,他们便经常在一起共同演奏这首曲子,萧观音弹琵琶,赵惟一吹笛子,真可谓是珠联璧合。

这种琴瑟和鸣的氛围,让萧观音重新找回了曾几何时的美好感觉。就在这如痴如醉的日子里,那颗饱受寂寞煎熬的芳心不禁怦然心动,对赵惟一产生了几分好感。他们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合作演奏曲子,倒也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若说她遭受冷落就视为不幸的话,那她后面所遭遇的灾难,将更是不幸。

红颜薄命:她是皇后,也是当朝第一才女,却有着短暂而凄绝的一生

​《十香词》,十味香,十种美

第一香:发香。

青丝七尺长,挽出内家装;不知眠枕上,倍觉绿云香。

第二香:乳香。

红绡一幅强,轻拦白玉光;试开胸探敢,尤比颤酥香。

第三香:腮香。

笑蓉失新艳,莲花落故妆;两般总堪比,可似粉腮香。

第四香;颈香。

蝤蛴那足并,长须学凤凰;昨宵欢臂上,应惹颈边香。

第五香:吐气香。

和美好滋味,送语出宫商;定知郎口内,含有口甘香。

第六香;口脂香。

非关兼酒气,不是口脂芳;却疑花解语,风送过来香。

第七香:玉手香。

既摘上林蕊,还亲御苑桑;归来便携手,纤纤春笋香。

第八香:金莲香。

凤靴抛合缝,罗袜卸轻霜;谁将暖白玉,雕出软钩香。

第九香:裙内香

解带色已颤,触手心愈忙;那识罗裙内,消魂别有香。

第十香:满身香

咳唾千花酿,肌肤百和装;无非噉沉水,生得满身香。

——萧观音《十香词》

红颜薄命:她是皇后,也是当朝第一才女,却有着短暂而凄绝的一生

少年时背过李渔的《笠翁对韵》,对里头一句“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这话记忆颇深。当时,我对“十香词”这三字感到很奇特,还以为说的是花香哩。都说年少不知愁滋味,可那个时候,谁又懂得这“十香”为何物?如今方悟,原来此典是出自萧观音的这首《十香词》,而这“十香”指的也就是女人香。

如果说五代《花间集》里的词过于浓腻香艳,很多人都难以接受。那么,萧观音的这首《十香词》里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大胆艳丽,又该如何去审视?

因这首词描写出了女性身体里不同部位发出的十种气味,故历来评价它难以登大雅之堂。平心而论,《十香词》艳是艳了点,可我觉得它美就美在艳而不淫。也许初读这首香气十足的词,男人难免有些意淫邪念的,女子看了还会耳热心跳。但当你细细赏读时,又会被她那笔触的细腻,和文辞描绘下的生动自然所惊讶、叹服。

十味香,无法言喻,十种美,不可抗拒。让你既不忍触及,又不舍离去。

当萧观音写完这首《十香词》后,又另赋了一首《怀古》的七绝诗: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事情就是那样的巧,萧观音的这首诗中,居然还镶嵌了那个汉族伶人赵惟一的名字在里面。这究竟是天意的巧合,还是另有他人的精心安排?这一切,已不得而知。

红颜薄命:她是皇后,也是当朝第一才女,却有着短暂而凄绝的一生

​一尺白绫《绝命词》

不过也有人说,这首词并不是她写的。说是当初有一个大臣叫耶律乙辛,此人心眼坏透,却深得辽道宗的信任。他为了达到日后篡位的目的,于是想到了一个加害萧观音的办法。他令人作了首《十香词》,故意拿给萧观音看,骗她说这是宋朝皇后所作,然后设计让萧观音照抄了一遍。

当辽道宗看到后,大发雷霆。人证物证俱在,萧观音自然是跳进黄河洗也不清了。最后的判决结果是,伶人赵惟一当即处死,赐予萧观音三尺白绫,让她自缢谢罪。

萧观音遭到如此飞来的横祸,心中不服,力求要替自己辩白这冤屈。可道宗正在气头上,怎么也听不见去。萧观音又提出要求见道宗最后一面,狠心的道宗也没有答应。万般无奈之下,萧观音于临终前写了一首凄婉的《绝命词》:

嗟薄福兮多幸,羌作俪兮皇家。承昊穹兮下覆,近日月兮分华。

托后钩兮凝位,忽前星兮启耀。虽衅累兮黄床,庶无罪兮宗庙。

欲贯鱼兮上进,乘阳德兮天飞。岂祸生兮无联,蒙秽恶兮宫闱。

将剖心兮自陈,冀回照兮白日。宁庶女兮多渐,遏飞霜兮下击。

顾子女兮哀顿,对左右兮摧伤。其西曜兮将坠,忽吾去兮椒房。

呼天地兮惨悴,恨今古兮安极。知吾生兮必死,又焉爱兮旦夕!

至此,辽国第一才女萧观音香消玉殒,时年三十六岁。令人愤恨的是,萧观音死后,辽道宗觉得自己戴了绿帽子,心中余怒不消。他命人剥去她的衣衫,以苇席裹住裸尸后草草下葬,当时其状,极为凄惨。

公元1101年,萧观音的孙子耶律延禧继位后。他抓捕了耶律乙辛的子孙和亲旧,将其全部处死。也不知九泉之下的萧观音,有何感想?

时任翰林学士的王鼎,作为知情人把萧观音冤案的始末,详细地写进了辽代笔记小说《焚椒录》中。白寿彝先生在《中国通史》书中写道:“今存者有进士王鼎的《焚椒录》,记录了辽道宗皇后被诬致死的情况,为研究道宗朝政事和辽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故后人研究萧观音的文人学者,大都会把王鼎的《焚椒录》作为研究和考证的最重要的史料。

红颜薄命:她是皇后,也是当朝第一才女,却有着短暂而凄绝的一生

后世纪念:六宫佳丽谁曾见?

康熙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78年,纳兰容若等数词人来到了燕京琼岛的萧观音梳妆台,登楼怀古。这些才子各自都写了一首《台城路》的词牌,来祭奠这位高才绝色的一代辽国佳人。

六宫佳丽谁曾见?层台尚临芳渚。露脚斜飞,虹腰欲断,荷叶未收残雨。添妆何处,试问取雕笼,雪衣分付。一镜空濛,鸳鸯拂破白频去。

相传内家结束,有帊装孤稳,靴缝女古。冷艳全消,苍苔玉匣,翻出十眉遗谱。人间朝暮。看胭粉亭西,几堆尘土。只有花铃,绾风深夜语。

——纳兰容若《台城路·辽后洗妆台》

层阑不厌波光冷,明霞远捎鱼尾。细草含茸,圆荷倚盖,犹与舞衫相似。揉蓝片水,曾簇蝶湔红,影娥描翠。锦石秋花,当时稳贴皂罗髻。

春城几番士女,纵嬉游元夕,沙界烟寺。黄面瞿昙,白头宫监,也说千年遗事。回心院子。问殿脚香泥,可留萧字。怀古深情,焚椒寻蠹纸。

——朱彝尊《台城路。辽后洗妆楼》

红颜薄命:她是皇后,也是当朝第一才女,却有着短暂而凄绝的一生

“一弯冷月照宫墙,胡笳声声段愁肠。昨日里珠绕翠围厌高粱,今日是铁窗残烛泣夜长。我不怨君王情义薄,却诧奇祸来迅猛。琵琶一曲本寻常,为什么冤狱突然从空降?”这是越剧《辽宫花溅泪》中,萧观音所唱的一段唱词。

这部越剧,为了追求艺术上的效果而对一些史实进行了改编。尤其是结局的时候,改成了当辽道宗看了萧观音写的血书后,知道了萧观音受冤的事,便心急如焚的赶去救她。但是他还是晚了一步,萧观音已经自缢身亡。道宗不禁后悔万分,伤心欲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