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六帝,哪個皇帝在位期間,老百姓的日子最好過?

聽歷史說話


我是方圓,文史專欄作者,歡迎關注我;

大明王朝自朱元璋開國以來,一直維繫著的就是以民為本的政治方略,但畢竟是封建王朝,君主專制下的明帝國也同樣有著明君與昏君。昏君我們就不說了,明武宗,明世宗就是典例。我們來說一下明朝時期的好皇帝們,都有誰,並且誰在位的時候,老百姓的日子最好過。

明仁宗朱高熾

仁宗皇帝的老爸是朱棣。說起朱棣,那也算得上是一個明君,雖然他的皇位是從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手中奪過來的,但是憑藉著自己的文治武功,開創了“永樂盛世”。在此之前的皇權之爭中,大明王朝一直處於內戰狀態,但是當內戰平息之後,朱棣就繼續實行休養生息,移民屯田和獎勵墾荒的政策,同時還嚴懲貪官汙吏,賑濟災民。隨著這些舉措的施行,社會生產逐漸得到了回覆,農業和手工業又繁榮起來。在永樂時期,國庫糧食充足,百姓安居樂業,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冶鐵業和造船業變得十分發達,這也才有了後來的“鄭和下西洋”。

其實總的來看,朱棣也是明朝的一個好皇帝,但是其之前所實行的各種暴力壓迫和殘忍屠殺也傷害了不少人。後面雖然國家得到了一定的緩衝和前進,但是人民的生活也並非就那麼好。

但是仁宗時期就大不一樣了。

仁宗是朱棣的長子,明帝國的第四位皇帝,同時他還是一位仁厚的儒者,愛護臣子,體恤百姓,並且善於治國。只可惜在位僅10個月就去世了。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白壽彝先生曾這樣評價他:

“儘管人中在位時間短,但其所施行的政策卻為宣宗一朝所繼承,以致後代史學家將這一時期從稱為‘仁、宣致治’”

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是仁宗的長子,仁宗生前所實行的政策在他上臺之後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宣宗繼位守成,延續了明帝國開國六十年以來的基業,提倡以德治國,迎來了明朝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宣宗在位的時候,不僅繼續重用他老爸時期的重臣,還像他父親一樣,非常體恤百姓。為此他還總結出一條經驗:與民休養生息,則國家興盛;大興土木兵戈,則國家衰弱。特別有意思的是,在宣德五年的時候,宣宗去拜謁皇陵,回來的路上看見有個農民在耕地,於是便命令停下,親自從這個農民手中接過了犁耙,親身體驗勞作的辛苦。回京之後,他還親自作了一篇《耕夫記》來勉勵自己和朝臣。

但是他晚年治下的大明貪汙腐敗也變得尤為嚴重。以致於到了武宗朱厚照的時候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明孝宗朱祐樘

朱祐樘也是明朝少有的明君之一,他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的第三子。朱祐樘為人寬厚仁慈,非常節儉,在位期間更是廣開言路,整飭吏治,任用賢才,勵精圖治,硬是將明朝腐敗之狀給扭轉了回來。史稱“弘治中興”。所以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

“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孝宗時期的明朝可以說是明帝國的又一次巔峰,他所開創的盛世和其他皇帝不同的是,他所面臨的前朝遺留下的弊政,如果他沒有能夠將此扭轉過來,那麼同樣也會面臨倒退和腐敗。那麼,孝宗在位時候大明朝的經濟狀況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呢?

明代歷朝國家賦稅收入,洪武、永樂、宣德三朝為高峰。正統年間,由於將江南重賦官田改依民田起科,賦稅收入銳減至二千六百餘萬石。從此以後,景泰、天順、成化始終徘徊於二千五百萬至二千六百萬石之間,而弘治朝卻增至二千七百萬石,成為明中葉賦入高峰。其實這不僅是賦稅的增加,人口也一直在比較穩定地增長,從弘治元年(1488年)至弘治八年(1495年),人戶由9113630戶增至10100279戶,至弘治十四年(1501年)更增至10408831戶,弘治十七年(1504年)達10508935戶,人口數則由弘治元年(1488年)的50207934口,增至弘治十七年(1504年)的60105835口。——百科

所以我們最後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明孝宗時期的百姓的幸福指數要高一些。但同時我們也能得到這樣一個答案,當朝的皇帝如果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並且能面臨著一個不那麼壞的局勢,那麼國家就能變得富強起來。但如果兩者只能滿足其一,那國家也很難富強起來。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明朝的崇禎皇帝。


方圓文史


我個人認為明朝有兩位非常優秀的皇帝,我認為他們二人不相上下,他們二人分別是明宣宗朱瞻基和明孝宗朱祐樘。



可能有人會問朱棣難道不是一個好皇帝嗎?他再為期間克數開創了永樂盛世啊。的確,朱棣再為期間的確開創了盛世,他一方面率領軍隊多次擊垮蒙古軍隊,其次派遣鄭和七下西洋,開創了明朝"萬國來朝"的盛況。但是朱棣在位期間雖然將明朝等我國力推到了巔峰,但是他的多次大興土木與對外作戰導致了一系列的流民問題,單從只一點上來看對於百姓的生活狀況來看,他算不上一個非常好的皇帝。


但是明宣宗和明孝宗兩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是切實為人民的生活而著想。首先我們來談一下明宣宗。

明宣宗具有慈悲心腸,有一次出遊他看到田地中的老農在勞累耕耘,非常替他的生活擔心。於是在回京之後,頒佈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其中第一條就是重視農業發展,第二點就是減少老百姓的負擔(減少賦稅)。並接受群眾的舉報懲治了一大批貪官汙吏,深得民心。後人將這一時期稱為"仁宣之治"。



那明孝宗呢?明孝宗是明朝的第九任皇帝,他上位之前明朝發生了一件關乎國運的大事情"土木堡之變",雖然在於謙的帶領下明朝挺了過去,但是這一歷史事件極大的拉低了明朝的國力。與此同時,孝宗皇帝登基時,明朝廷飽受奸臣的亂政侵害,孝宗上任後大力除掉宮中的奸臣並大膽任用賢明的大臣,與此同時,在大臣的建議下,他意識到要想快速恢復國家實力,必須抓緊農業的生產水平,於是一系列慧民條約隨之頒佈,僅僅數年,孝宗皇帝就將明朝的國力恢復到明宣宗時期的水平。


湯姆貓談歷史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我的回答更精彩 :

明朝最好 的皇帝首推明孝宗,在位十八年,採取種種措施減輕老百姓的徭役賦稅,把本已經衰敗的明朝再度復興起來。



由於採取了一些發展經濟、挽救危機的治國措施,緩和了社會矛盾,出現了一個較為穩定的時期,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政治清明。史稱其時為“弘治中興”, 弘治中興指的是明朝在明孝宗朱佑樘治理下出現了的短暫而輝煌的“治世”。

第一,一代仁君寬厚仁和



明孝宗明代中期的一位仁君,由於他寬厚仁和的政治品行使得弘治一朝出現了君子眾多、君臣關係融洽等政治特色,為這一朝帶來了美譽,明孝宗在位期間“更新庶政,言路大開”,使成化朝以來奸佞當道的局面得以改善。

第二,改革吏治政治清明,朝野稱頌。



而明孝宗位期間推行了一套明智的政治措施:凡是明憲宗親信的佞幸之臣一律斥逐。於是吏部尚書萬安、禮部侍郎李孜省、僧人繼曉等,或殺、或貶,或逐出京師;獲罪較輕的或貶官放逐、或流放邊地、或孝陵司香。大量起用正直賢能之士。同時,更定律制,複議鹽法,革廢一應弊政,政治清明,朝野稱頌。

第三,力求節儉,減少皇宮開支



明孝宗力求節儉,減少皇宮的開支與供奉,僅皇宮的太監、宮女等各色人員,比明憲宗時期減少了一大半,宮廷開支最儉約的時候,只有成化年間的六成。還停止各類奢靡活動,不大興土木,主張節約費用,各色的民間採辦也都叫停,緩解人民負擔。他屢次下詔,禁止宗室、勳戚侵佔民田,魚肉百姓。

第四,明孝宗體恤民生,善待百姓



還多次下詔減免一些地方的夏稅、秋稅。這些都十分有利於緩和社會矛盾和社會危機。弘治一朝卻幾乎沒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減免賦稅 明孝宗體恤民生,善待百姓,他常常減免地方的賦稅。地方官奏報因災情免賦的要求,他都無一例外地下旨同意。免稅糧之外,他還給貧民麥種、牛種。他還禁止宗室、勳戚奏請田土及受人投獻,禁止勢力人家侵奪民利。

第五,治理水患卓有成效



治理水患是弘治朝的一項最重要的內容,弘治二年(1489)五月,黃河決堤,中原大地一片澤國。這是明朝開國以來,黃河發生的最大規模水災。朝廷以直隸三地巡撫相機修治河道,協治,調動民夫二十五萬,築長堤,塞決口,引黃河流入汴水,再入睢水、泗水,入淮河以達黃海。 弘治六年(1493年),淮河又鬧災,漕運中絕,明代漕運,自永樂浚通後,一直為南糧北運的倚靠,黃河水患往往危及運河,也就阻斷了明朝南北運輸的生命線。朝廷下詔在聽取水利專家建議之後,先於決口處西岸開挖一條月河,以通漕運,在此後漕河上下無大患者二十餘年。

第六,一夫一妻讓人尊敬



明孝宗還有一點值得讓人尊敬的是,他作為皇帝,一生竟然只有一位妃子,這妃子便是張氏,朱佑樘和這位妻子相愛一生,不離不棄,是人們羨慕的一對好夫妻。而兩個人死後,還合葬在一塊,這在中國皇陵中,是絕無僅有的。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 逸聞秘史尋雅趣,名人奇事為鏡鑑。

神遊史海,煙波縹緲的古文舊典猶如取之不盡的珍寶異藏; 深耕文苑,浩瀚無際的老著新說卻似品嚐不竭的美味佳餚; 古往今來,數不勝數的正書野史總有歎為觀止的悲歡離合; 前世今生,三朝五代的奇聞雜談盡顯令人唏噓的酸甜苦辣。 它們或發人深思,或給人啟迪,或令人感嘆,或予人睿智。

君若有暇,不妨聽我娓娓道來,我願成為您忠實的良朋益友,陪伴您的閒暇時光。 以文會友,敬請關注、交流。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


宣德皇帝朱瞻基是明朝歷史上最好的皇帝。宣德皇帝在任的10年也是明王朝最好的時期,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

宣德八年正月,皇帝下令全國延長假日,從初一放到正月二十五。皇帝命令將皇宮內的燈籠全都點亮,他還下令百姓也可進宮觀看燈展。消息傳出,京城百姓扶老攜幼,熙熙攘攘地進入皇宮看燈展。

宣德七年,還減免了因遭受水災的嘉興、湖州等地。宣德八年也減免了不少災區地區的賦稅。還多次蠲免稅額、積欠柴炭草,免除在京工匠中年老殘疾和戶內無丁力者的匠籍。

朱瞻基在位時實行重農政策,與民休養,賑荒懲貪,吏治清明,社會穩定。可以說朱瞻基在位的十年是明朝最好的時期。



品史君


小編認為,明宣宗在位期間,老百姓的生活是過得最好的。這一點,我們通過一種物品的發展,也能側面體現出宣德時代的繁榮昌盛,那就是青花瓷。

宣德青花瓷是瓷器中的珍品,其燒製技術達到了最高峰,被譽為“開一代未有之奇”。前幾年在香港的拍賣會上,一個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稜菱口大碗,就拍出了兩億的天價。

而宣德瓷之所以能擁有如此高的藝術和工藝成就,正是得益於宣德時期明朝強盛的國力和極高的社會發展水平。

明朝開國以來,經歷洪武、永樂和洪熙幾代君王半個多世紀的國力積累和沉澱,到宣德時期,國力達到了鼎盛。此外,宣德在位期間,並不像洪武和永樂時期那樣,需要大規模對內對外用兵。並且,宣德皇帝還停止了耗費國力,勞師無益的安南之役;而規模浩大的鄭和西下洋行動也進入了尾聲。

因此,宣德時代是明朝國力最盛,也是最為穩定繁榮的時期,百姓的生活自然是歷代最好的,糧食增產、國庫充盈、商貿興旺。而經濟文化的繁榮,社會的富足,也正是宣德瓷能如此精美的根本原因。



這些歷史要讀


所謂仁宣之治(共十一年,其中宣德十年)確實是明朝百姓過得最好的,但代價是什麼,朱棣一去世,立刻從新疆哈密撤衛,在南亞撤衛,撤回在西域出使的使節,放棄越南統治和版圖,停止修建中的龍船(下西洋)軍費大復度收縮,戰略大範圍收縮(實是國土的收縮)百姓確過得好了,如果說宣德瓷主要用於宮庭,那主要用於民間的宣德爐,其複雜的工藝,精美的各式造型,也確實能從中體會得到百姓生活的一些狀況。但過度的戰略收縮,卻導致宜德後僅十四年,正統皇帝在土木堡戰役中被俘,並差點滅國(幸虧于謙拚死守住北京城)僅20多年前,元蒙是一聞明軍就潰逃千里(防線一下子從西伯利亞退至北京城,故有天子守國門之說)因此,國家利益,百姓民生,都應兼顧才是。


中56657804


今日頭條的悟空問答上,有人問明朝哪帝王時民最富足。

此不能用帝王在位期述,只能用時間期間述。

成也明朝,敗也明朝,這是中國史的痕跡。

大航海後至禁海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段時間是百姓及貴族過的最好的日子時段,當時富商銀子可自鑄成巨型塊藏起來,因國外貨易量巨大,且是中國物產只輸出,金銀及原料輸入的,其它物僅奇異動植物輸入作觀賞用,生活品都檔次太低輸不進來。

瓷絲茶麻統治世界貿易,棉花雖輸品,但中國一種植又巨量輸出精美花紋棉布了,且在寬幅上壓倒其它用棉國家了。香料也有很多可在中國種植的壓倒一切國家大自然產量的。而不可中國產的香料品種極少極少,與貿易總量比可忽略不計。

中國物產世界爭購以提升生活品質顯尊貴,因有國王帥國要求入中國籍遭拒,很多返回了,也有不返的,終老於中國了,可見在中國與百姓一樣過日子,仍比返國當國王過的日子強。

但外國須要中國,中國不須外國,又不佔其土地,巨量物產流出國,被感吃虧了,由是禁海開始了,富有慣性消失後,衰敗開始,此自大,致清朝仍不消失,親見歐洲時鐘.艦船.火槍.火炮,仍不以為然,還自為天朝上國御四方呢,仍八方萬國來朝拜呢,槍炮擊中國,中國淪為東亞病夫了。


味哎兒


朱瞻基和朱佑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