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戲精”,這兩招幫父母識別孩子的小情緒!

每個孩子都是“戲精”,這兩招幫父母識別孩子的小情緒!

來源|喜馬拉雅APP魚心理的精品課《陳默:告別吼叫 做高效家長》

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一個孩子,獨生子女的頭銜彷彿成了他們備受“寵溺”的理由。在家中備受關注的孩子一旦在學校受了“冷落”,這可能會讓孩子心中不適,甚至會做出一些不規範的行為來獲取他人的關注。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每個孩子都是“戲精”,這兩招幫父母識別孩子的小情緒!


不少父母可能會問當孩子行為出格時,該怎麼處理?為什麼自己講了千萬遍的事,孩子還是聽不進去?

孩子想引起你的注意?別理他

在這,給大家介紹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消退。消退是針對剛剛會講話這樣的小孩子而言。如果你知道他是要引起你注意,從而賴在地板上或者是什麼樣,你可以採用消退,沒看見。


每個孩子都是“戲精”,這兩招幫父母識別孩子的小情緒!


消退的具體操作是這樣的:雖然你表現出來沒看見,但是你不要做出來讓他感到可怕的臉部表情。你就像沒事人一樣,他躺在地板上哭,你就去跟人家講昨天的韓劇……他如果哭地越來越響,你不理睬他,繼續講,他最後就爬起來聽你們講。

三歲以內的孩子,這個年齡的孩子是很寶貝的。我們試圖把三歲以內的孩子教成很有規矩,這往往是不現實的。規矩要三歲以後才開始,約束萌芽有了,自控萌芽有了,我們再來和他定規矩。

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獨立能力

第二種手段是訓練。訓練一個孩子是因為這件事情他不會做,正是他不會做才需要訓練。

一個孩子如果你要讓他做成一件事,比如說他要去上小學了,你要讓他學會自己整理書包。有些孩子,家長從小學一年級講到初二還是沒有用,孩子還是不會自己整理書包,這是因為他媽就從來沒有訓練過他。


每個孩子都是“戲精”,這兩招幫父母識別孩子的小情緒!


訓練的操作是這樣的:如果你要訓練一個孩子的行為,就要把訓練的內容格式化,變成口訣。

比如說讓孩子整理書包,你可以和他說你要做小學生了,小學生要自己理書包的。媽媽來教你,書包裡有一些口袋,一口袋是要放書的,二口袋是要放本子的,三口袋是要放鉛筆盒的,四口袋是要放茶杯的。然後再說一遍,讓孩子自己嘗試,直到他完全學會,這就叫訓練。

到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幼兒管理最佳的應對模式是哪一種?對待小孩子,我們儘可能去用獎勵,少用懲罰。與此同時,家長也要注意和孩子溝通,及時交流學校裡的情況,判斷孩子的情緒狀態,安安心心地陪伴他們的成長。

關於主播和課程:

陳默,長期從事心理健康教學工作,上海市心理協會基礎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陳默對於生活中孩子常見的心理問題有著自己獨到的觀察和思考,為兒童各類的心理問題提供幫助與支持。

《陳默:告別吼叫 做高效家長》預計53集,每週二、週四準時更新。本專輯針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心理問題開設,為家長提供具有理論性的方法指導。

關於喜馬拉雅:

喜馬拉雅,中國知名音頻平臺,4.8億用戶的共同選擇。不用看,聽喜馬拉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