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观止》有感

读《古文观止》有感

《古文观止》,文之精华,国之瑰宝,集历代名篇之大全,汇先贤文人之手笔。《古文观止》,写尽天下之美景,道破人间之真谛。

《古文观止》,像一面镜子,矗立在人们面前;像一把刀子,剖析着整个社会,像一部史书,警示着当权官吏。

读《古文观止》有感

《古文观止》,是不朽的文章,垂青的论述。读之,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是一种享受;读之,破空而来,绝尘而去,是一种欣赏;读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一种教育;读之,戒之以史,育之以人,是一种启迪。

读《古文观止》有感

今且不论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且不论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单说那人间真谛。

读《古文观止》有感

《古文观止》,首篇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开宗明义就道出了,"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多么发人深省的警言,至今仍振聋发聩。

读《古文观止》有感

接着,司马迁《报任安书》言:"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祸莫惨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

读《古文观止》有感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又指:"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读《古文观止》有感

韩愈《原道》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也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读《古文观止》有感

苏洵《心术》更申,"不义,虽利勿动。"

苏轼《范增论》特意强调,"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古文观止》,诤言谶语,比比皆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历史上,多少不仁不义之人,不洁不廉之徒,都成为刀下之鬼、阶下之囚。

读《古文观止》有感

《古文观止》,是经验篇、道德篇、哲学篇、启迪篇。历代文人政客多有见地、建树,他们用犀利的笔,尖锐的文,剖析着历史,剖析着社会,告诫着人们,警示着来者。"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虚败由奢",应该怎么样做,不应该怎么样做,界限分明,道理透彻,至今读来仍是教益深刻,受益匪浅。还是唐太宗李世民说得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读《古文观止》有感

"念非善莫举,物非义莫取。"前人的经验可以供后人效仿,前人的教训可以资后人借鉴。"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特别是在当今的经济大潮中,"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可以防贪、防贿、防诱,可以永立于天地之间。

读《古文观止》有感

让我们都来读书吧!思想上的纯洁、坚定,是经得起任何风浪的。

九口2019-4-23(读书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