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老菜市这碗生煮大肠粉,出了两广很难遇得上

南宁老菜市这碗生煮大肠粉,出了两广很难遇得上

南方米粉北方面条,虽然地分南北,但南北都普遍以这类条状碳水化合物为主食。既是主食,就相应有副食搭配。所谓副食,说白了就是菜。北方人吃面条,可能未必要菜来佐,加点辣椒和醋,就能吃得很嗨,善于从面条本身找滋味。南方人吃米粉,除非为了健康、减肥等其他原因忌菜,才吃不加任何菜的素粉——地方话里称白粉,和公安部门的打击对象是两码事。没肉菜的米粉实在不堪一吃,米粉本身是没有什么味道的,因其制作方法往往还导致营养大量流失,没点菜补充一下不行。北方人吃米粉往往觉得不饱,就是这个原因,连南方人菜少了都常常吃不饱。

南方米粉号称有多少种类,我扳着指头就能说出数十上百个名字。但是,米粉起名的规律,少数按来源地和制作方法起名,桂林米粉按来源地取名,生榨米粉按制粉工艺取名,其余大多是按所配的菜来取名,牛腩粉、叉烧粉、烧鸭粉、猪杂粉等等,一应如此。这种简明直接的起名,让人一听就知道是什么内容,比机关的公文要容易让人明白。去吃米粉,食客往往简略交待,“二两叉烧”,“三两牛腩”,大师傅自然心领神会,他要的是叉烧粉或牛腩粉,而不是要吃这两个菜。

前几天,和一老哥们到南宁一个著名的老菜市官塘,就在菜市旮旯吃了顿生煮的大肠粉,高兴得犹如中了彩,实在是捡了个大便宜。这东西,就算在南宁,也是可遇不可求。

官塘市场是个南宁本地人都知道的老菜市,被一大堆党政企事业单位簇拥着。几十年前南宁小得像个山村,官塘附近的民主路、建政路集中了一批自治区机关和中区直企业,连上班带安家都在一个大院里。从官塘菜市直插进去,就是南宁最大的人民公园。菜市旁边,是南宁展览馆,在新区那些会展新贵没建成前,热闹无比。几十年来,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市场建设的铺开,加上机关不断外迁,相形之下,官塘菜市的规模、名气就不那么显赫了。但毕竟底子还在,这里的菜和日用百货品还是相当丰富。住在这一带的人,靠这个菜市,解决生活问题基本上可以不用走很远。

南宁老菜市这碗生煮大肠粉,出了两广很难遇得上

和我一起来的老哥,原先就住在菜市对面的文化厅大院,让我非常羡慕。虽说不至于烧热锅再下楼来买葱,但平时买菜买点生活用品,太方便了。更有一等好处,菜市里外,到处都是可口饮食,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可当主食填一顿肚子,也可当零食磨磨牙齿。连卖猪肉的摊子没隔几步,就有人摆摊卖米粉,吃米粉的人端坐摊前,痛快淋漓地吃,毫不介意菜市里的五味杂陈。一些南宁本地土产的吃货,久不久就在网上吆喝一下,鼓吹官塘美食。本地传统小吃和外地流传过来的,从一般的米粉、面条、包子、饺子、快餐,到各种凉茶、龟龄膏、奶茶,种种吃喝,一应俱全。有家个体户,摆了个炉子当街煎水豆腐,生意竟无间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知道在此煎了多少年豆腐,不时还有吃货在网上叫声好。让人顿足捶胸的是,那哥们退休后,一撒腿跑到郊区买了套大房子,搬过去养老了,眼睁睁看着他白白浪费了这上好资源。

来这里的顾客,一种专门来过嘴瘾或填肚子,多是周围机构的小白领,或是慕名、留恋此处美食的本地土著。还有一种,就是附近住户过来买菜,买好菜就回家做饭,很少停留下来吃几口。以前我常和那哥们来此买菜,通常是买好菜就上他家做,也很少光顾此处美食。他们这些老顾客,连菜市的人都混熟了。这老哥是活鸡、牛肉、青菜、佐料都有专门的摊档关照。这次一起来,就是他要提预订好的几斤牛肉回去。各自买好东西后,已是午餐时分,他提议带我去吃生煮大肠粉,我愉快地答应了。

大肠属于猪下水,两广地区没有“肥肠”的叫法,一概称之为“猪大肠”。两广以外,就是叫肥肠的多了,尤其是西南地区。猪大肠有有适量的脂肪和很强的韧性,以“肥”称其名,可能是肠壁上挂着一串串脂肪,但这东西是大肠异味的来源,烹饪前一般要去掉,远不如猪肚那样厚。称作肥肠,就不知道还够不够格了。据我所知,公鸡被阉了后,就叫做阉鸡了,公鸡的名号自然丧失。名器事关重大,“名与器不可假人”。历来政客夺权,往往先夺人的名,再剥其实。猪大肠何德何能,被剥去肥油后,还能保留“肥肠”的名号,比那些被属下干掉了的帝王将相要强稍许。

包括肥肠在内的牲畜下水,容易引发人们的不洁想象。所以,有些地方、有些人是不吃下水杂碎的,宰了禽畜,下水就扔掉。而在另一些人看来,这简直就是暴殄天物。我觉得,爱吃下水杂碎的人,要远多于不吃的人。两广人吃下水,喜欢生炒生煮,求其鲜其脆,在乎的是那种口感。生炒生煮下水货,要点功夫。这些东西必须整治很干净,才能拿出来卖。一翻清扫,首先就很费工夫。盐、面粉甚至小苏打都得用一下,连洗好几轮。洗时两眼圆瞪,看着这东西,心情不会很愉快。所以,很多人好这一口,但买回家亲自做的不多,顶多天冷时买些现成的回去下火锅。

其次,所有的下水,如果生做,很考究火候。稍差分毫,不是没熟便是又硬又韧,过火一点都不成,辜负了那番对口感的期盼。现在那种科班出身的年轻厨子,大多很难炒出一碟正当火候的好下水来,这是要积累些经验的。生炒不成,只有一个办法解决,先焯过水,把下水食材先弄得软熟,再进一步加工。南宁刚流行川菜时,吃火锅,要是点了猪肠或猪肚,上来的料都是已过了水的半成品,这东西下锅,可以烫熟,也能煮得很软烂,但下水货那种生脆的口感必定不复存在。我初时点菜,总要求店家上生货,店家一概拒绝,因为这些下水货一买回来,就是先焯水备用。后来往西南诸省市走多了,才明白人家并不像老广,那么垂青于下水货的生脆口感。

南宁老菜市这碗生煮大肠粉,出了两广很难遇得上

很多地方以肥肠为佐菜,配米粉、面条吃,也成了当地名小吃,比如贵州的肠旺面、肠旺粉和川渝的肥肠面,都是不该错过的好味道。拿肥肠当臊子,吃米粉或吃面条,则大多是先卤好炖烂的。贵州肠旺面、肠旺粉是极负盛名的传统小吃,其中的“肠”即猪大肠,“旺”指猪血。是用肥肠和血旺分别制成臊子,加上五花肉制成的脆臊,作为浇头,另淋上用肠油、脆臊加辣椒油制成的红油,有血嫩、面脆、辣香、汤鲜的风味和口感。其中的肠臊,是把肥厚的猪大肠越肥治干净除腥后,放在木盆或瓷瓦盆中,加花椒、山奈、八角等香料煮将熟,捞出切片再下砂锅,用姜、葱、山奈、八角等小火慢炖而成,做到除腥味,出香味,口感肥嫩,非常入味,一嘴鲜香。

川渝的肥肠面,好似更讲究的是香味而非口感。重庆小面有以肥肠为臊子的,做时要先摘尽肠壁油脂,经过搓盐、醋洗、浸煮、炒制等一系列工序,腥骚裉尽,香气逼人,软糯弹牙,口感(火巴)烂。小面原来是素面,现在很多臊子、配菜可以配,但若发现有肥肠,选定就好,一大勺肥肠盖在拌好的面上,想吃得多嗨就有多嗨。

下水货配米粉、面条均为绝配。可能我见识太少,出了两广,就几乎没发现过新鲜下水现做菜码的米粉、面条。中国地方太大,烹饪流派太多,各地有各地的爱好。一条肥肠,有的地方要卤得滚瓜烂熟香味铺陈才赞叹,有些地方如两广,却注重口感脆嫩鲜味天然,只能说各有所好罢了。其实。两广的米粉、面条,还有一种生料现煮的,就是猪杂、牛杂粉面,用猪下水或牛下水现煮米粉或面条。但不知道是偷懒或是食材价格太贵,现在一般的猪杂粉,多是仅配猪肝、瘦肉和粉肠三样,而且粉肠极薄,不堪一吃。有些名气大、爱惜牌子的店,会着意搞些竹肠、花肠、七寸之类的好料,总是很快售罄。一般米粉店的猪杂粉,其实没甚吃头——粉肠几乎都是煮得像我的脸皮一样,坚忍不拔。

所以,这天在官塘菜市吃到一碗纯猪大肠粉,简直如同发了意外之财。这菜市我不常来,居然不知道藏着这神品。这个店店面很小,在菜市侧门的台阶边,挤了个小门面,其中一半用来做了厨房,另一半只能摆下了个小桌,可容一对情侣挤紧点吃一顿。其余的食客,就只能挤到台阶下两张拼在一起的小方桌旁享用,挤得紧点儿的话,约莫能挤下十个人,一把大遮阳伞可遮风挡雨。就这么一点螺蛳壳里的道场,我那哥们说已经开了很多年了。这家店主推的,是各种以食材取名的米粉和粥,南方通常能应付一顿饭的小吃。老板拉了条横标告示,“一碗有猪大肠的猪杂粉”。老实说,我在南宁也是第一回遇上有大肠的猪杂粉,这不是撞彩了吗?价钱还不贵,一大碗足有近十片大肠的米粉,才九块钱。

看人家煮大肠粉,非常简单。锅里倒油烧入,下切好的大肠稍炒,也就是随便翻几勺,然后从大锅里舀一勺骨头汤进锅,撒一把豆芽,滚后搅几下,下米粉,下酱油、味精、盐,把锅提起,整锅倒入大碗中,大功告成。不到一分钟的操作,行云流水,毫不拖泥带水。加点葱花、辣椒,端回桌上,先喝几口汤,吃一口米粉,再夹块肥肠幸福地塞进嘴,咀嚼起来。真个是汤鲜粉嫩,大肠脆滑,轻轻一嚼便能咬断。前面说过,吃下水有一种追求,那便是老广所追求的脆嫩,牙齿一合,肠肉轻弹,惬意地连嚼几口,把它送下肚去。这样现煮的鲜大肠,跟骨头汤混在一起,还会自然生出一股奇异的鲜味,不是肉味,胜比肉鲜。据说大肠含胆固醇甚高,我想,这股与众不同的鲜味,大概是胆固醇味吧。

南宁老菜市这碗生煮大肠粉,出了两广很难遇得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