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西汉勇于直谏的名臣,其无畏程度丝毫不比魏征差,甚至更决绝

西汉的正义之士,不畏强权,视死如归敢直言

直谏的名称要属唐朝的魏征,不过西汉也出了不少忠臣良将,今天不说像霍光、李广、司马迁这样名气很大的,来说一些不是特别有名,其事迹却正直贤明,令人称赞的,比如朱云、尹翁归、盖宽饶。

细数西汉勇于直谏的名臣,其无畏程度丝毫不比魏征差,甚至更决绝


朱云是汉元帝时期的人,他容貌雄伟,个性勇敢胆大,性格气质初步判断为胆汁质的人,应该比较冲动直接。朱云自请皇帝试用他做御史大夫,皇帝召集大臣商议此事,结果太子太傅对于这件事表示很怀疑,对于称赞朱云的华阴县丞也是十分不信任。朱云这样的举动本来就不够避讳,自荐不成,还让华阴县丞因为自己而获罪。当时去查办华阴县丞的人是匡衡,朱云得知了消息后为华阴县丞担忧,得知深受皇帝宠幸的五鹿充宗研究《易经》,得皇命要和参与《易经》研究的其它派系展开辩论,于是通过熟人推荐又参加到辩论会中。在这次关于《易经》研究的辩论中,朱云把五鹿充宗辩驳得哑口无言,因此赢得博士的官职,同时也得到皇帝的注意,而早前赞扬他而获罪的华阴县丞也就被免罪开释了。朱云这样的性格容易闯祸,但是他的才能又可以为其消灾,如此波折一番,他的人生也算是精彩不断。

细数西汉勇于直谏的名臣,其无畏程度丝毫不比魏征差,甚至更决绝


朱云最为有名的事迹是折门槛。事情发生在汉成帝时期,朱云竟然向皇帝请求赐给宝剑去杀皇帝的老师,汉成帝勃然震怒,立即就要处死朱云,可是朱云既不害怕,又不就范,而是像个孩子一样把大殿的门槛抓得死死的,任几个侍者再用力拖也没法将朱云与大殿门槛分开。这样的场景放在成年人身上,在皇宫如此严肃的地方,有一种玩笑和滑稽之感,可是朱云此举却是严肃的,如果抓得不够牢,不定脑袋就搬家了,他这样是在拖延时间,等待有人又站出来给自己说话。这个人就是左将军辛庆忌,他站出来向皇帝扣头说:“朱云的狂妄直率是出了名的。如果他说的是对的,那就不能杀他;如果他说的是错的,也应该宽容对待,我愿意为他担保,他绝无不敬之意。”皇帝不理会,直到辛庆忌为朱云把头都磕破了,汉成帝才消了火饶恕朱云。据说当日朱云死拉着门槛,已经将门槛拉断。他的进言方式如此直截了当而不顾后果,虽然有惊无险,却总是弄得别人为他头破血流收场,就连门槛也没有独幸。

细数西汉勇于直谏的名臣,其无畏程度丝毫不比魏征差,甚至更决绝


朱云有才有德,就是因为一副直肠子而屡屡受挫,没有高官职和结党行为,可是总是有人为他引路或为他求情,由此可见此人是一个受人肯定的人。朱云虽然是个孩子气的脾气,却是个讨人喜欢的耿直人。折门槛事件以后,他认识到自己与官场的不合拍,于是搬到乡下居住,一直活到70岁才去世。

细数西汉勇于直谏的名臣,其无畏程度丝毫不比魏征差,甚至更决绝


尹翁归也是早年为官,后来辞官回乡的一个人,他清正廉洁,嫉恶如仇,对待公案一丝不苟,是一个难得的好官。在担任东海郡太守期间,尹翁归明察秋毫,亲自处理登记名册,对于坏人严惩不贷,东海郡在他的管理下治安非常好,百姓也都赞叹这位太守老爷。

细数西汉勇于直谏的名臣,其无畏程度丝毫不比魏征差,甚至更决绝


最后要说的一个是盖宽饶,这个名字听起来不好听,但是很特别。“宽饶”,即宽恕饶过,听名字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人应该宽厚大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为人刚直不阿,对于他人的错失和所做的坏事一概揭发后明正典刑,在量刑上颇为严苛,一点也没有饶恕这些人的意思。盖宽饶虽然执法严苛,却不是一个喜欢胡乱用刑的人,而当时汉宣帝在宦官的怂恿下开始提倡刑罚,盖宽饶便站出来反对,并在奏章里引用了禅让天下的典故。

细数西汉勇于直谏的名臣,其无畏程度丝毫不比魏征差,甚至更决绝


禅让和封建社会的世袭是一组鲜明的对比。皇帝任用人才大多都说要选贤任能而非任人唯亲,所以有才德者治天下,居天下是最为合理的,这在皇帝们心中自知,而他们内心有所动摇的是,自己是否就是那个最为有才德的人。他们依靠世袭获得最优才干职位,而提及禅让则是怀疑他们职位来源正当性的一种侧面表达。当然,说话者不一定想了这么多,但是皇帝一定不愿意听到“禅让”一词,当时执金吾就是说盖宽饶是想让皇帝禅位,属于大逆不道,最后被投入牢中,悲愤屈辱,不甘心地拔剑自刎了。

细数西汉勇于直谏的名臣,其无畏程度丝毫不比魏征差,甚至更决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