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锐出战“两不愁三保障”

文| 李思瑾

4月25日,贵州省宣布道真等1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标志着贵州省贫困县退出实现了任务过半,也标志着贵州省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了重大突破。

“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摘帽大考的核心考点。贫有千种,困有百样,怎样才算脱贫?脱贫攻坚战要大获全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就必须严把脱贫标准,精准发力,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有保障。一方面,“两不愁三保障”直接关系着民生、关系着人心向背;另一方面,“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能确保精准扶贫见长效。

确保精准扶贫见长效,实现“两不愁”是最为基本的要求。针对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有耕地或其他资源,但缺资金、缺产业、缺技能的贫困群众,应立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确保“真脱贫”;针对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应加强各项保障力度,提高以低保标准为依据的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临时救助标准,确保“兜牢底”。

确保精准扶贫见长效,从保障无房户、危房户和贫困农户的住房需求入手,加强农村保障性住房建设。对于住房安全达不到要求的人家,要真帮实扶,来不得一点“花架子”。摸清底数,对危房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农村住房保障不漏一户;完善机制,建立工作台账,明确任务清单、时间表和线路图,确保各项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改治结合,增加风貌建设,使改造后的农房体现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乡村特征,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且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

确保精准扶贫见长效,从保障贫困家庭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入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学前教育方面,应不断加强学前教育建设;在义务教育方面,应确保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推动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控辍保学力度;在师资建设方面,应实施贫困县义务教育乡村教师编制保障工程,满足贫困县“特岗计划”教师招聘需求。

确保精准扶贫见长效,从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入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设施条件达标,基本药品齐备,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健康档案、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针对因患大病、重病导致处于贫困边缘的农村居民,要研究探索将这些重点人群纳入健康扶贫政策保障范围;针对普通农村居民,要完善大病保险制度,采取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取消封顶线等精准支付措施,建立大病兜底保障机制,防止“因病返贫”。

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是摆脱绝对贫困的标志。奔着问题去、向着困难攻,念好“精准脱贫”真经,要精准滴灌不要大水漫灌。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尽锐出战,让“两不愁”真不愁,让“三保障”真保障。(作者系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责任编辑/ 袁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