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沉一艘航母的難度有多大?

張周韓


擊沉一艘航母的話。一枚魚雷可以擊沉一艘4萬噸的中型航母,6、7萬噸的大型航母只需要4枚魚雷。幾枚航空炸彈也可以擊沉一艘中型航母。便是最小的戰列艦,幾輪齊射下來也能幹掉一艘小型航母。這只是理論上的數值,而且航母上的主動防禦系統不能開啟。就相當於是打靶子。

如果在戰爭中真想擊沉一艘航母的話很難。二戰時期美軍的企業號,在太平洋戰鬥中捱了數10顆250多公斤的航空穿甲彈,硬是扛下了多枚魚雷。即便是這樣,企業號航母也並沒有沉沒,航母只要不受太大的損傷,一般不會立即沉沒的。因為航母上有幾百幾千個水密倉,再加上眾多的管道。

想要攻擊一艘航母,最難的不是攻擊它,而是找到它。航母給人的印象是這是一個龐然大物,長二三百米,高度幾十米。普通人在他面前很小很小,但即便是這樣的大怪物,在浩瀚的海洋上根本就是一葉扁舟。即便是現在陸海空天四位一體的監控網上,想要找到一支航母編隊。真的不異於大海撈針。有人可能會認為,近地軌道的偵察衛星可以發現航母。近地軌道的衛星只能發現一個大概位置,發現之後,還需要調集更高清的衛星來偵察。而這一段時間航母已經跑出很多路去了。所以高清衛星來偵察的時候,那一片海域什麼都沒有。航母編隊的速度一般為30節左右。這個速度很快了,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跑出很長的路程。前蘇聯應對美國航母編隊的做法是,偵察機大體偵察,發現目標後給潛艇標記目標讓潛艇跟蹤,如果有條件的話偵查機伴隨飛行。然後出動航母戰鬥群或者是轟炸機編隊進行攻擊。

而即便找到了航母編隊的位置。想要對他發那種打擊也是很難的。而要確保能夠擊沉航母所必要的兵力和武器裝備是需要很多的。需要調動岸基導彈水面作戰編隊,還有航空兵。這一段時間找到的航母位置有可能又丟了。組織有效力量對航母進行打擊,而航母戰鬥群也不是吃乾飯的,航母編隊裡的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安排這些就是為了保證航母的安全。像美國的宙斯盾防禦體系。如果沒有足夠的武器彈藥,根本就無法突破它的導彈防禦網。而有能力組織起這樣大規模進攻的國家。好像除了俄羅斯和中國沒有其他國家了。或者是使用反航母洲際彈道導彈。但這個技術除了中國僅此一家別無他號了。


沐風談兵論道


你知道歷史上一共有多少艘航母被擊沉嗎?

俄國海軍有句名言:每艘航母都是一部史詩。從航母參加實戰以來,共有42艘被擊沉。這42艘航母都有自己長長的故事!在中國第二艘航母建造大半,第三艘航母開始建造的時候,分析這些航母沉沒的原因,對於我們也有很大的意義。薩沙就帶大家就來看看這些,沉沒在大洋中的鋼鐵巨船。

被擊沉的42艘航母可以分為三類:

-------------------航母是進攻武器,必須先發制人。中途島海戰中,日軍由於情報和偵查的缺陷,沒有能夠及時發現美國航母,也沒有先發動攻擊。雖日軍有4:3的優勢,飛行員素質和艦載機質量也高於美軍,最終仍然全軍覆沒!美軍僅僅損失1艘帶傷的航母,大獲全勝。解放軍在未來使用航母的時候,也必須做到先發制人。即便我們周邊小國,仍然裝備一些先進飛機和導彈,被動防禦是不行的!

第一, 沉沒於空襲。

在這42艘航母中,其中19艘沉沒于飛機的空襲,佔總數的百分之四十五。

空中襲擊始終是航母的最大威脅。

最為代表性的戰鬥,自然是中途島海戰!

在這場規模空前的航母大戰中,擁有4艘大型航空母艦的日本帝國,實力是佔優的。相比起來,美國僅有3艘航母,其中1艘還剛剛在珊瑚島海戰被擊傷,緊急搶修後帶傷上陣。

由於情報和艦隊偵察能力的差異,美國航母先發現先攻擊,獲得輝煌的勝利。

僅僅10分鐘之內,防禦能力極差的3艘日軍航母,被美軍俯衝式轟炸機瞬間炸沉。

日軍剩餘的飛龍號航母拼死反擊,空襲擊沉了美國約克城號航母,隨後也被圍攻擊毀。

航母是鉅艦,建造工期漫長,需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以赤城號航母為例,從建造到下水服役花費7年之久。

日本無法彌補航母的慘重損失,從此一蹶不振。在5分鐘之內,日本就輸掉了太平洋戰爭。

中途島海戰沉沒了5艘航母,另外的14艘毀於空襲的航母也大體類似。

航母直到今天也是一種進攻型武器,必須以攻代守。即便再堅固的航母,在敵方強大的空中威脅下,仍然沒有絕對安全的把握。

況且,二戰中沒有精確指導武器,攻擊尚算不是很猛烈。以中途島的約克城航母為例,被飛龍號兩輪攻擊成重傷,仍然可以起降飛機,最後失去動力才被偷襲的伊168號潛艇發射魚雷擊沉。

以現代各種強大的反艦導彈來說,即便美國航母編隊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安全。哪怕有一枚導彈突破防禦網擊中航母,就會造成嚴重的損害。

------------性能平平的超級軍旗加上僅有的5枚飛魚導彈,竟然重創了英國皇家海軍。如果不是識別能力太差,無敵號航母就有兩次可能被擊沉。時至今日,空中仍然是航母最大的威脅!

美軍先進航母戰鬥群總價值有數百億美元之巨,反艦導彈的價格才多少?

現代航母面臨的空中威脅,百倍於二戰時期!

這19艘毀於空襲的航母,全部沉沒於二戰。

有意思的是,二戰之後也曾經有多次對航母的空中襲擊,卻都沒有成功。

以馬島海戰為例,阿根廷“超級軍旗”捕捉的主要目標就是英國無敵號航母。因識別問題,飛魚先後擊沉的卻是“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與“大西洋運送者”號貨船,無敵號均屬僥倖逃脫。

總之,空中威脅是航母最大的惡夢。

----------------有史以來第二大噸位的常規航母信濃號,第一次航行就被美軍潛艇擊沉。期間美軍潛艇2次被信濃號護衛驅逐艦發現,但都無法鎖定位置,不能攻擊。在最後發動攻擊之前,美軍潛艇艦長冷靜判斷,下定了冒險的決心。他認為以一艘小小的潛艇的犧牲,換取這麼大的一個目標,是完全值得的。

第二, 毀於潛艇攻擊。

就像上文說到的約克城航母一樣,歷史上一共有17艘航母毀於潛艇之手。

這個數量相當驚人,達到百分之四十,僅僅比毀於空襲少2艘。

潛艇使用的武器,毫無例外的是魚雷。直到今天,魚雷始終是航母的一個極大的威脅。相比導彈和炮彈來說,魚雷在水中發射,破壞力更大。魚雷主要攻擊軍艦水線以下部位,即便在甲板之上披掛超級厚重的裝甲,也擋不住魚雷水下的一擊。

這17艘航母在被魚雷擊中前,根本就沒有發現敵人潛艇。

而潛艇攻擊最成功的一次,可謂日軍伊19號在瓜島海戰中一次偷襲。

隱蔽在暗處的日軍伊19號潛艇,突然對準黃蜂號航母戰鬥群,發射了發射管內全部6枚魚雷。其中3枚擊中黃蜂號航母,有1枚沒有爆炸。其餘的兩枚魚雷威力,將黃蜂號撕裂,導致500多人傷亡。

另外3枚魚雷沒有擊中黃蜂號,卻意外的擊中了北卡羅萊納號戰列艦和奧布萊恩號驅逐艦。後者防禦力不足以對抗魚雷,幾天後沉沒。

6枚魚雷擊沉2艘軍艦,重創1艘,堪稱二戰最成功的一次潛艇伏擊戰

除了這次襲擊以外,很多著名的功勳航母都毀於潛艇的偷襲。

日本翔鶴號航母歷經珍珠港、中途島、南太平洋、瓜島戰役,經百戰而不死。在馬里亞納戰役中,被美軍潛艇青花魚號的4枚魚雷送到海底,死亡1200多人。

-----------今天潛艇技術十倍先進與二戰期間,但反潛技術也同樣發展迅速。任何一個航母戰鬥群,都必須首先解決反潛問題。水下的敵人,有時候比空中的還危險!

二戰最強大的裝甲航母信濃號,在第一次航行僅僅10幾個小時後,就被美軍潛艇射水魚號發射的4枚魚雷徹底擊毀。花費3年時間艱苦建造的鉅艦信濃號,毀於短短3分鐘的魚雷攻擊。

這幾十年來先進潛艇層出不窮,強大的魚雷甚至潛射導彈都成為水下的殺手鐧,對航母的威脅更大。

時至今日,反潛仍然是航母戰鬥群頭號重要的事情。

-------------------唯一被艦炮擊沉的英國光榮號航母。這完全是一個意外,是英國人粗心大意造成的悲劇。二戰中航母出現以後,戰列艦就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二戰中最強大的戰列艦大和號和武藏號,都是被美國航母擊沉的。到了二戰之後全天候作戰艦載機的出現,戰列艦更是完全被淘汰。

第三, 艦炮攻擊幾乎可以忽略

42艘毀於戰鬥的航母中,僅有1艘是被敵人艦炮近距離擊沉的。

光榮號的沉沒具有很多偶然性,甚至可以說是意外。

從挪威撤退之時,因為油料不足,同行的皇家方舟號航母先行撤退,導致光榮號落單。

如果有兩艘航母,逃走的恐怕就是德國戰列艦。

撤退期間,因德國海軍大型軍艦早已就不出港,光榮號航母指揮官粗心大意,竟然不安排偵察機巡邏,甚至桅頂的觀察哨都無人值更,最終遭受了滅頂之災。

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使用9門280毫米主炮,僅僅3輪齊射就將光榮號擊毀。航母不具備抵抗150毫米以上火炮打擊的能力,在不到5分鐘的戰鬥中,就重傷後沉沒。

光榮號也成為唯一毀於艦炮的航母。

即便在大艦巨炮主義還流行的二戰,艦炮對航母的威脅已經非常小,在今天更可以忽略不計了。

------------任何一個國家都把航母作為最珍貴的寶貝,建造期間用盡心思,造的極為堅固。即便在核彈爆炸中心,薩拉託加號航母也沒有沉沒。至於美利堅號航母,更是被炸了整整28天之久,堪稱硬骨頭!

第四,額外的6艘,毀於各種實驗

除了這42艘以外,還有6艘航母也是被擊沉的,不過它們是毀於各種實驗。

1946年比基尼環礁進行了核試驗,薩拉託加號航母成為一個試驗品。

有意思的是,1925年建造的薩拉託加號老式航母,卻有頑強的生命力。

第一次核彈空爆實驗中,薩拉託加號航母就在爆破點不遠,卻沒有受到致命傷,沒有沉沒。

直到第二次水下核爆實驗,薩拉託加號航母才受到致命傷,被撕裂了一個數米長的裂口,卻仍然堅持7個小時才沉沒。

這從側面證明,在核戰的航母仍然有強的生存能力。

更誇張的是退役的美利堅號航母。

在2005年5月,美軍對退役10年之久的美利堅號航母,進行了長達25天模擬攻擊實驗。根據美國海軍武器系統司令部發言人介紹,失去動力的美利堅號航母,於4月19日被拖離費城舊軍港前往目標轟炸區。試驗期間,美國海軍動用各種先進武器,對航母實施了一系列空中、水面及水下的“飽和式”實彈攻擊。航母本身也在多處被安裝了高爆炸藥,根據海軍武器系統司令部事先精心策劃的“菜單”進行一系列爆炸試驗。這次航母轟炸試驗共耗資2200萬美元,目的是測試“航母在遭受各種類型武器攻擊時的穩定性能”。

84000噸的鋼鐵巨獸在飽受25天的狂轟濫炸之後,才轟然沉入大西洋底。

美軍現代化航母的抗打擊能力,讓人驚歎。

看來想要擊沉這樣一艘航母,並不容易。


薩沙


理論上,擊沉一艘航母非常簡單,條件合適的話,手榴彈都能炸沉航母,只要扔進彈藥庫引發火工品的殉爆就行。不過,在現實中,要想擊沉一艘航母是非常困難的。到目前為止,全世界一共有48艘航母沉沒,其中有42艘航母是在戰爭中沉沒,其餘的則是出於試驗等目的有意擊沉的。儘管沉沒的航母數量算起來並不少,但這並不意味著擊沉一艘航母是一件易事。

擊沉一艘航母到底有多難呢?下面就用美國的兩次試驗來證明航母的頑強生命力。在1946年,美國在著名的比基尼環礁展開大名鼎鼎的“十字路口行動”的核試驗行動,此次核試驗主要目的是檢驗水面艦艇在核爆中的生存能力。一共有95艘各式大型軍艦充當小白鼠,參加了此次試驗,其中包括2艘航空母艦、5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和8艘潛艇,所有試驗艦都是戰鬥狀態,裝滿了燃料和彈藥。在第一次試驗中,一架B-29轟炸機投下一枚當量2.3萬噸的核彈,在160米空爆,兩艘航母雖然都受到創傷,但都不足以導致航母沉沒。第二次核爆則是在水面下進行,最終距離爆炸中心只有400多米的“薩拉託加”號航母被嚴重損毀,有大量海水湧入了船艙。不過,即便如此,“薩拉託加”號航母仍然堅持了7個多小時才最終沉沒,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以上用於試驗的還是二戰期間的航母,冷戰期間設計建造的超級航母,則採用了更多先進材料設計建造,抗打擊能力自然要更強。那麼,現代航母的抗打擊能力究竟有多強呢?美國也曾經做過實際試驗。

在2005年,美國對退役的CV-66“美國”號航空母艦進行實際使用武器打擊試驗。美國號屬於小鷹級常規航母,1965年服役,滿載排水量8.5萬噸。在長達25天的試驗期間,美國動用了魚雷、反艦導彈、自殺式小艇、水下爆破等各種打擊手段對這艘服役時間長達40年的航母進行全方位打擊,這艘8萬噸級的航母在承受了25天的打擊後才最終沉沒,刷新了人們對航母抗打擊的認知。美國號航母也稱為迄今為止世界上被炸沉的最大型戰艦。

目前航母的抗打擊能力仍然在不斷增強,以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為例,其設置了2000多個水密隔艙,擁有3層裝甲甲板,重要區域還大量採用凱夫拉裝備進行保護,還擁有成熟完善的損管體系,美軍認為尼米茲級核航母在理論上可以承受3枚重型魚雷或15枚反艦戰斧導彈的直接打擊,而不沉沒。所以,要讓一艘航母喪失作戰能力,比較容易。但要使一艘航母完全沉沒,就是非常困難的了。


科羅廖夫


航空母艦,是世界上最龐大,也是最複雜的武器系統,老美的航母長有330餘米,40餘米寬,滿載10萬噸,是座海上的龐然大物,流動的海上城堡,上百架各類艦載機,數千海軍和海軍航空兵官兵生活在艦上。

由於航母造價昂貴,高達上百億美元,加上艦上的各類艦載機,這些固定資產都是非常值錢的,儘管每年都需折舊;包括數千官兵都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所以航母是受到嚴格保護,絕對不會單艦出動,遠航就是浩浩蕩蕩的一支航母作戰編隊,水下有核動力攻擊潛艇開道,水面有巡洋艦、驅逐艦護航,綜合補給艦提供編隊食物燃料淡水等。

一般航母有三層保護圈,潛艇、艦載機最外層,護航水面艦艇的中遠程防空導彈和艦載直升機是第二層,第三層是水面艦艇的高平兩用艦炮、副炮、近防導彈以及被動干擾防護系統,還包括航母本身的近防炮和近程防空導彈以及被動干擾防護系統等。

因此,任何對手想要擊沉航母,事實上和打電玩一模一樣,得層層通關,一關一關打過來,且要將對手全都滅了,也即要先打掉在航母前開道的核動力潛艇(裝備有對艦攻擊巡航導彈或反艦導彈)、艦載戰鬥機、電戰機和預警機等,打掉航母的艦載直升機(能攜帶空艦導彈反水面艦艇,或外掛魚雷遂行反潛作戰)。

倘若來襲的是反艦導彈,得想方設法躲過航母護航艦艇遠程、中程防空導彈的攔截;再躲過護航艦艇高平兩用反導艦炮的攔截,躲過拉姆滾體近程防空導彈的攔截,躲過密集陣近防炮系統的攔截,不被護航艦艇發射的被動干擾系統誘騙,繼續準確無誤地尋找航母,且順利打擊航母。

打掉了以上所有的對手,躲過了所有的彈炮和誘餌的欺騙,直搗黃龍打擊航母,可航母也不是吃素的,有艦載近防炮和近防導彈,外加被動誘餌欺騙彈,所以來襲的反艦導彈想打中航母,顯得非常困難。

退一萬步講,來襲的反艦導彈即便層層通關,擊中了行駛中的航母,但也絕難將航母擊沉。

因為航母有許多艙室,抗沉性能非常好,即便有10餘個艙室進水,都不能將航母沉底,且現代的航母一些核心部位,譬如指揮中心、動力室等裝甲厚度高達300毫米,底部的鋼鐵厚度也有100-200毫米,主要是防止魚雷攻擊,即便甲板厚度也高達80-100毫米,不是什麼反艦導彈擊中就會沉沒的。

綜上,航母作為海上的鉅艦,其本身的防護能力非常強大,加之核攻擊潛艇、艦載戰鬥機、護航艦艇的保護,來襲的目標要擊中航母都非常困難,即便擊中了航母,要想將航母沉底,都是難上加難。

當然,航母並非不可戰勝,只要是水面艦艇,沒有打不沉,二戰時期,號稱永不沉沒的排水量高達7萬餘噸的大和號戰列艦,照樣被美海空軍魚雷和航彈葬送進了海底。

美國海軍曾將一艘滿排8.5萬噸的常規航母,進行了魚雷、導彈、航彈的狂轟濫炸,包括自殺小艇的攻擊,在長達25天的攻擊後,這艘318米長的航母才沉入海底。

儘管美海軍有作秀的成分在裡面,但那艘常規航母的抗沉性能,依然讓軍界震撼不已,航母上的鋼鐵確實夠硬,所以戰時要擊沉有層層保護的航母,事實上非常困難,常規手段難以擊沉,得另闢蹊徑。


國平軍史


擊沉一艘航母並不難,難得是擊沉誰家的航母?誰來擊沉的問題!世界上目前,防禦能力最好的航母就是美國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其擁有44架FA-18E/F戰機作進攻和防禦的手段,FA-18E/F戰機擁有1250公里的作戰半徑,作為航母的防禦編隊可以距離航母800公里左右的距離上作前出威脅防禦。


那麼要在空中突破,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防禦圈,那麼就要,首先突破FA-18E/F戰鬥機800公里的防禦範圍。而且在其航母的300-350公里範圍還有E-2C預警機,在進行空中預警指揮。同時完成對周邊空域的空情信息的彙總,指揮作戰飛機在威脅方向迎敵。

那麼要突破尼米茲級航母的防禦範圍,顯然對於中小國家幾乎就是不可逾越,幾乎很難能夠突破到打擊航母的範圍之內。能夠在800公里以外發動軍事打擊的國家全世界幾乎也只有中、俄能夠做到,其他國家幾乎想想都費勁。這主要是在於世界是其他國家在反艦導彈上幾乎沒有幾個能做到射程在300公里以上的,就是做到的500公里都很難有機會突破航母防禦圈,那麼更何況300公里的射程呢?



從這一點上就把世界上的中等國家已經完全排除在外了,而留下的幾乎就是世界上那麼屈指可數的幾個國家了。俄羅斯擁有的手段比較多,最近曝光就是“匕首”反艦導彈。“匕首”導彈是俄羅斯研製的新型導彈,2018年2月至3月間才剛試用,它單枚重達3.8噸,最大射程可以達到200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可達10馬赫。


“匕首”導彈兩枚就能擊沉一艘4萬噸航母。 圖-22M3轟炸機可攜帶“匕首”導彈,即使面對美軍有強大的SPY1型雷達,俄羅斯只需5架圖-22M3攜帶導彈就能輕鬆突破宙斯盾防空系統。即使,美軍最為強大的核動力航母,一次性能應對的“匕首”導彈也不超過20枚。

而我們自然更不多用多說,除去我們已經裝備的DF-21D和DF-26C這樣2000公里和3000公里的射程的反艦彈道導彈不說,就是我們在2018年11月6日珠海航展上露面的CM-401反艦彈道導彈,很明顯我們已經將這樣高技術的反艦彈道導彈技術白菜化了。雖然航展上介紹其只擁有290公里的射程,但是展覽方工作人員介紹,我們自用型號可以將射程提高到1000公里。顯然這對於我們根本不是問題,那麼白菜化的CM-401發起的飽和攻擊,會不會某些大型艦船的噩夢呢?



所以,對於擊沉一艘航母有多難,只是相對而言的。只不過是能夠做到這樣能力的國家幾乎沒有兩個,而這也是讓美國倚仗其擁有11艘航空母艦而有恃無恐,可以任意欺負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但是唯獨不敢真的以武力針對能夠擁有擊沉其航母的國家,這就是某些國家可以擁有的區域拒止能力!


淡然小司


如果限定在戰爭狀態下,能否擊沉一艘航母,涉及幾個關鍵因素:什麼類型的航母?和誰戰爭?戰爭達到什麼烈度?

區分航母類型,主要是由於不同類型的航母,其對抗防禦和艦體防護能力差異巨大。

區分和誰戰爭,主要是由於不同國家打擊航母的能力和手段不同。

區分戰爭烈度,主要是由於不同性質的戰爭,各國戰爭意志、戰爭決心不同,直接影響作戰策略和方式。

首先,從航母艦體的防護能力分析,有諸多手段可以擊沉航母。

儘管美國曾經對一艘小鷹級航母進行攻擊測試,歷經20余天才最終沉沒。但這艘航母已經卸除了所有燃料、彈藥,航母內部沒有任何危及自身的多餘物資,因此艦體反而是最堅固的。實際上,從二戰期間擊沉航母的案例分析,單純考慮航母艦體而言,有多種方法可以將其擊沉。

一是連續多枚重型魚雷直接命中航母水線以下重要部位,破壞艦體結構,最終損管失敗導致航母沉沒。據說二戰時期6枚魚雷命中關鍵部位可擊沉航母,但如今的航母採用高屈服強度的鋼材,並設有大量防爆隔艙、水密艙,能夠應對高強度的爆炸和衝擊,因此恐怕至少要12枚以上才能將其擊沉。

二是水雷直接攻擊航母船底。現代的智能水雷綜合了水雷、魚雷、導彈和火箭的技術特長,可自動判斷艦船類型,並藉助動力快速上浮,瞄準目標艦船底部打擊。水雷裝藥量大於魚雷,一般300~800公斤,這種爆炸威力不僅會嚴重破壞船底,衝擊波還能對船身結構造成巨大損傷。因此,估計6枚水雷就能讓航母沉沒。

三是多批次反艦導彈連續命中航母水線部位,造成艦體嚴重破壞,引發大火,損管失敗導致航母沉沒。當然,撲鯨叉、飛魚一類的反艦導彈恐怕不會對航母構成過大傷害。但俄羅斯SS-N-19花崗岩反艦導彈就要另當別論了。這種射程550公里,能夠以1.5馬赫巡航、2.5馬赫攻擊的反艦導彈,當裝備750千克半穿甲高爆戰鬥部時,對航母的傷害將是致命的,估計3發命中就能擊沉航母。如果使用500千噸TNT當量的核戰鬥部,就更不用說了,太殘暴了!

四是反艦彈道導彈垂直打擊,命中航母甲板後,憑藉高速動能破開上部艦體數層甲板後爆炸。這種高速俯衝打擊確實非常可怕,一旦在艦體內爆炸,將會帶來嚴重的破壞。不過,這種打擊確實能令航母失去戰鬥力,但卻很難直接擊沉航母。

五是各類打擊引發航母燃料、彈藥,甚至反應堆、動力系統的殉爆。這種殉爆一旦發生,將是極為可怕的,殉爆和引發的大火極有可能將航母送入海底。

其次,從各國航母性能分析,毫無疑問美國航母防禦對抗能力最為強大。

如果是泰國的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母,排量僅有11000噸,甚至沒有艦載戰鬥機,僅能執行海上救援任務。由於大量運用民船建造規範,加之自身主動防禦能力極其有限,因此,幾顆533毫米的魚雷,足以將其擊沉。

如果是意大利的加富爾號航母,滿排27000噸,裝備相控陣雷達和垂直髮射系統,採取滑躍起飛、垂直降落的方式,主要裝備鷂式或F-35戰鬥機。這型航母已經具備較強的對抗和防護能力,非中等以上國家,在較高戰爭烈度的情況下,難以將其擊沉。日韓的獨島號、出雲號與之相似。

再往上看,就到了中俄和英法航母。這四個國家的航母,已經是功能完備的中型或大型航母,編隊進攻防禦體系完善,而且國家戰爭機器強大健全,尤其都是擁核國家。擊沉這四國的航母,需要複雜的作戰體系和強悍的打擊武器,更需要堅定的態度和決心,畢竟核武器不是吃素的。哦,對了,勉強把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列入這個層級吧,畢竟三哥也是要面子的。

然後,就到了頂級肉食動物:美國。無論是尼米茲還是福特,對於其他國家的航母都屬於頂級配置,後面還要重點解釋,這裡先說一點:敢威脅美國航母的或許真的有,但有決心、有能力擊沉(擊傷)美國航母的國家,也就只有中俄兩家了!

這個方面的結論是:實戰型大中型航母,不僅自身具備極強的抗打擊和防禦自衛能力,而且航母編隊和國家戰爭體系的支撐,使得這類航母能夠免疫普通火力威脅。

最後,看看擊沉航母需要的戰爭烈度。

航母是是一種戰略級武器,目前也是世界上的大國、強國的標準配置。世界上擁有航母(準航母)的就這麼十來個國家,除了泰國,其他都是中等以上強國。敢於與這些國家軍事對抗,甚至試圖擊沉航母,至少說明這個國家擁有相對較強的軍事力量。

一般來說,對航母的攻擊是一種極為嚴重的戰爭行為。從冷戰結束後的戰場實踐來看,使用航母作戰的案例,都是一邊倒的強弱之戰,在這種形勢下,航母更多的是作為進攻方的載體,航母自身並未受到明顯威脅。

但是,如果發生強國之間,尤其是核大國之間的戰爭,那麼航母參與戰爭的結局就很難預料了。我們分三種情況:

一是低烈度軍事對峙。如果雙方都不願意使對峙升級,此時的航母執行的主要是威懾任務,就是替其他艦船站站場子,提供空中支援、警戒和防禦,那麼也不會對航母採取直接的火力打擊。當然,如果狀況升級為小規模交火事件,那麼就很難避免對航母及其編隊的攻擊,但是這種攻擊也會限制在有限的規模和強度之內,甚至打擊時也會刻意的避開航母,畢竟此時主要目的是擊退對手,而不是擊沉航母。

二是中等烈度的海上戰爭。此時對於航母及其編隊的整體對抗在所難免,航母既是進攻的核心平臺,又是被打擊的首要目標。對於實力差距不大的雙方而言,航母不可能全力施展進攻,很大一部分力量將用於防禦作戰,防範來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威脅。此時,航母及其編隊和作戰體系能夠給予航母最大限度的整體防護,無論是從水面、空中發起集群式導彈攻擊,還是從水下齊射魚雷,都必須在航母編隊防禦圈之外;即便是有少數軍艦或潛艇歷經九死一生突入航母防禦圈內,數量不足的反航母火力也很難擊沉航母。因此,這種狀態下,有機會實現成規模突入、對航母造成致命威脅的方式,也就只有空中機群或中遠程反艦彈道導彈。

三是高烈度的全面戰爭。對於核強國而言,戰爭達到這個程度,已經不再單純由武器裝備決定勝敗,更重要的是戰爭意志和戰爭決心。這種情形之下,航母即便是戰略武器,也只是戰場上的“一道菜”,不過這道菜略有些扎嘴而已。

總的來說,世上並不缺乏擊沉航母的武器,航母也並非金剛不壞之軀,即便是最為強悍的美國尼米茲或福特級,它依然是能夠被擊沉的。

能夠擊沉航母的兩個前提:一是核大國,二是中等烈度或高烈度戰爭。如果符合這兩個條件,就不再是“能不能”擊沉航母的問題,而是如何根據戰略目標的需要,以“最佳效果”擊沉航母的問題。

擊沉航母難不難?那就要看誰來打、打到什麼程度。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軍備解碼


大家好我是愛答題的小考拉。

航空母艦發展至今,已成為世界上最龐大、最複雜、威力最強的武器之一,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依靠航空母艦,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靠當地機場的情況下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那麼擊沉這世界上最為龐大的武器有多難呢?

要說擊沉航母最為有效的武器那彈道導彈一定是排在前列的選項之一,下面我們就具體說說“彈道導彈打航母”。

彈道導彈打航母“靠譜”嗎? 一直以來,關於“中國軍隊探索彈道導彈打航母”的報道不時會見諸各類媒體,這裡我們肯定沒什麼內部消息,不過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來說說倒也無妨。

對於這類討論,需要先明確以下兩點:第一,戰術需求絕不能僅是處於裝備技術指標的邊沿區域,這和現在手機所標註的最大待機時間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技術指標只是“剛剛夠”,那除了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作最後一搏外不會有任何實際意義;第二,對具體子系統的改變是基於現有水平下的細節的技術重組,而不能是基於較大的技術水平躍升或對系統實質的變更,否則直接討論“高達機器人”或者變形金剛得了。首先,以中程彈道導彈為例,其最大射程一般在2000~3000公里,這遠大於已知的各類反艦巡航導彈的射程,甚至大於大多數戰術飛機的作戰半徑,而其發射平臺對比機場,目標小且還機動,顯然彈道導彈系統的支持平臺的安全更加容易保障;彈道導彈特殊的飛行模式,使其在效費比與精度兩方面都要遜於同樣作為一次性火力投送平臺的巡航導彈系統,和飛機相比更低,但是同時也使它擁有了遠遠高於後兩者的飛行速度,即彈道導彈的機動力應高於技術水平相當的巡航導彈。至少就目前已知的信息,由飛機對大氣層以外高超音速飛行的物體進行攔截是難以完成的,而對於一支航母戰鬥群而言,其防禦任務的大多數份額是由艦載機承擔的。至於面對空導彈,攔截彈道導彈的技術難度遠高於攔截飛機或巡航導彈,所面對的問題不單是細節技術的重組,更多的是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即使是目前尚處於發展階段的反導系統,對射程3000公里以上的彈道導彈也難以有所作為。而相應的,無論是飛機還是反艦巡航導彈,如果不考慮具體的技術或戰術差距,在這一過程中,依現有的技術都始終處於可被攔截的狀態。

在確信如果彈道導彈能夠用於對水面目標打擊則可以獲得更高的可支持性之後,我們後面的探索證明應該可能是有意義的。下一個問題是,彈道導彈是否可以擊中處於運動中的水面艦艇。對於這個問題,目前網絡以及其他媒體通常的看法是原本定位於打擊地面固定目標的彈道導彈轉而用於打擊水面活動目標,會極大地提升技術難度,而事實是對於彈道導彈,打擊地面固定目標與打擊水面目標,很難用簡單的難易來加以比較。首先,目前大、中型水面艦艇的最大航速通常在30節左右,但與速度達數馬赫乃至十餘馬赫的彈道導彈相比,其機動力可以說很小,至少可以認為與用導彈打導彈的GMD計劃相比,彈道導彈對海打擊更為“理智”一些,而前者的開發已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或者說在基於打擊水面目標而對彈道導彈進行的改進中所遇到的問題,大多數應該是具體細節技術的重組而不是整體技術水平的躍升。另外,與置身於陸上覆雜地形甚至地下的“固定目標”相比,背景反差強烈的水面目標顯然更加易於被定位。最後,與可以分散佈置的地面武器系統相比,水面艦艇是一個集成度極高的物理平臺,這意味著此類目標對打擊的承受能力要低於陸上武器系統——以一兩枚常規裝藥的導彈去癱瘓一個空軍基地顯然是難以想象的,但假如同樣數量的火力被投送到一艘航母上,則可以很容易使其喪失起降艦載機的能力。這裡要注意的是,由於後一條,所以從系統的角度看,如果技術上可以將彈道導彈用於對海攻擊,其效費比的問題並不是十分明顯。 在彈道導彈攻擊海上目標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對目標實施精確的偵察及定位,這是攻擊活動目標的前提條件。 目前,對海上目標進行偵察定位的主要手段包括:海洋監視衛星、電子偵察衛星、成像偵察衛星、岸基超視距雷達、水下聲納基陣以及無人偵察機等。由於使用單一偵察手段不能滿足作戰要求,因此需要綜合利用以上各種偵察手段,做到實時、準確地對目標進行監測和定位。

與通常意義上的戰術彈道導彈相比,這一偵察、定位系統顯然顯得過於龐雜,而它的建立週期與所需資源也是巨大的——而從後面的討論中,我們會發現從技術的角度看,這一體系的建立實際也是彈道導彈對海打擊系統工程中,最為關鍵的問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一系統應屬於整個海洋作戰大系統中的一項“公共投資”,換句話說,即便不去開發彈道導彈對海打擊系統,也仍然需要建立這樣的一套體系,無論是飛機、巡航導彈、潛艇或是其他火力投送平臺,這一環節都是必不可少的。彈道導彈系統的加入僅僅是可能需要在其中加裝或改變若干接口系統,這對其整體效費比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通過多種海洋衛星所組成的星座,可完成對目標的偵察探測、識別和定位。但衛星系統的實時性還較差,無法完全滿足戰時需要,因此當進入作戰狀態時,通常要將衛星系統監測到的目標位置信息通過通信衛星傳遞給超視距雷達及空中預警機系統,由其對目標進行全天候的跟蹤監測,實時記錄目標的運動信息。在準備發起攻擊之前還需要結合衛星系統或無人偵察機等其他手段進一步給出目標的精確位置,以不斷修正傳給作戰指揮中心的目標信息。與此同時,處於發射單元中的彈道導彈已經開始進行初始諸元裝定,當最後的目標位置修正信息到達指揮中心後,立即傳給發射單元,用於最後校正諸元,之後發射導彈。 從彈道導彈發射至落地,這期間必然存在一個時間差,相應的作為目標的水面艦艇就會存在一個逃逸區,以射程1500公里的彈道導彈為例,其全程飛行大約需耗時8~10分鐘,這期間水面目標航速以30節計算,可直線運動3海里左右。因此,為保證導彈得以擊中目標,需要在其飛行過程中對其彈道加以修正,在這一點上彈道導彈與通常的超音速或亞音速反艦巡航導彈在技術本質上並無差別。反艦巡航導彈在飛行過程中存在中段制導,這一概念同樣可以引入到彈道導彈攻艦的過程之中,在導彈再入大氣層之前,需要對其彈道在高空先期加以修正,用以與末段制導效果累加,提高攻擊精度。此前在諸如俄SS-27“白楊”這樣的彈道導彈之上,已經開始使用機動變軌、跳躍式彈道等技術以使導彈完成外層空間的機動,當然,前者的機動動作是基於之前的既定程序做出的,其目的也在於對敵方攔截進行規避而非我們這裡所討論的彈道修正。除此之外,據前段時間的公開報道,我國在“神舟”飛船的實驗飛行中也曾進行外空間機動變軌。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對中國而言,彈道導彈在外層空間進行可控機動技術上不會再存在所謂的“瓶頸”。

經中段修正後,目標的逃逸範圍會遠小於最初估計的面積,而通過空氣舵或微型火箭發動機對導彈在再入段實施控制,以及各種末段制導技術,如在冷戰時期開發的“潘興”導彈上就早已使用,目前在我軍現役戰術導彈上也已實現此類技術。因而和多數人的認識不同,在這一階段所面對的技術問題其實並不是非常大。 當然,這僅僅是筆者個人的推測,除此之外尚有多種方式可以實現彈道導彈打擊動態目標時的彈道修正。例如:可能對導彈不進行再入前的中段制導,而在再入大氣層之後使彈頭減速,從而實現彈道修正;或者在相關技術未完全實現,彈道末段彈道修正幅度有限,無法全部覆蓋目標逃逸區的情況下,如果爆發戰爭,甚至可能依照目標的最大逃逸範圍,以多枚導彈對其進行“精確火力覆蓋”以作為應急措施。總之,在技術上,就導彈本身而言,應該不存在技術“瓶頸”問題。 至於是否真有其事?那叫讓大家去猜好了,其實很多時候,“猜”本身就是一種最好的威懾。


縱使廟宇坍塌


擊沉航母的難點在於兩點:發現和摧毀。首先談發現的問題,航母雖然通常給人以龐然大物的印象,但事實上航母屬於典型的點目標。

航母的長度一般在200到300多米、寬度幾十米左右,這樣的一個物體在浩瀚的海洋上根本就是“一葉扁舟”。毫無疑問,即便是在各種陸、海、空、天基偵察平臺層出不窮的今天,對於以萬平方公里計算面積的海域來說搜尋一艘航母仍然是相當困難的。

而且,即便能在某一時刻定位一艘航母的位置,也不代表就真正“發現”了航母——在沒有辦法確定一艘航母的出發點、航向、航速等指標的情況下判斷一艘航母的運動軌跡非常困難,而如果要對航母進行連續跟蹤,那麼就不得不考慮偵察平臺的續航能力問題(也就是說連續跟蹤也是跟不了多長時間的)。

即便能夠在航母運動的一段時間內對其進行跟蹤,確保摧毀也十分困難:要摧毀一艘航母,需要實現對航母的有效攻擊。而無論是使用岸基導彈、水面作戰編隊還是航空兵,都需要預先集結兵力,同時在技術方面也需要準備時間,這使得反航母作戰的窗口期非常短暫。

即便能夠抓住時機對航母發起攻擊,考慮到航母在作戰任務中會有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護航,想突破航母戰鬥群的重重防禦、對航母發起攻擊也非常困難。最後,航母作為一種特殊的海上平臺,其在設計時本來就考慮了抗打擊能力,如果攻擊使用的彈藥沒有達到超飽和程度,則很難形成對航母的有效殺傷,而有能力組織起如此大規模兵力的國家本來就寥寥無幾。

綜上,摧毀一艘航母的難度在現代海上作戰中屬於“地獄”級別,如果不是在技術和軍力規模上都達到了一定水平,打擊航母實在太難。


軍機圖


這事真心要看看需要擊沉什麼樣子的航母了。

很多人覺得美利堅號航母的爆破試驗,其實這個所謂的爆破試驗是美國每年例行的一次實彈射擊訓練。

美利堅號航母被清空了所有油料、武器彈藥、關閉了所有防水艙門後作為靶艦進行了為期四周的實彈射擊訓練。由於要對航母的結構和損壞程度進行評估,這四周時間內其實也並不是不間斷的進行攻擊。期間還有相應的技術專家對航母進行測量和測試,測量和測試佔用了較多的時間。


同時,另外一個歷史真相是,這艘航母最終不是被炸沉的。試驗結束後,航母已經沒有什麼修復價值了,但航母還是在海面上飄蕩,於是被鑿沉。

鑿沉的概念是將航母所有水密艙門打開,然後在航母尾部利用了40公斤高能炸藥炸透尾部,使航母受控沉沒。


但這次步步都在可控範圍內的實彈射擊試驗則成為了很多人認為航母不滅神話的依據。這是完全錯誤的。如果按照這樣的思路走下去,世界上現在應該遍佈百萬噸甚至千萬噸級的航母了。大=不易摧毀,巨大=巨難摧毀,超級大=無敵…… 這樣說的思路早在大和號上就已經呈現出悲劇了,是走不通的。

所以這樣的航母是不存在的!


先說說航母,W君從最小的說起:泰國的卻克里·納魯貝號航空母艦有著一個浪漫的名字。這是東南亞地區的唯一一艘航母。

但雖說卻克里·納魯貝號是一艘航母,其實它的排水量才只有11486噸,比咱們的055大驅還要小上一些。可是人家憑藉著6-8架AV-8s戰鬥機的搭載量也是跨入了航母俱樂部的一名成員。


卻克里·納魯貝號吃虧在噸位比較小的問題上了,面對反艦導彈這艘航母是沒有什麼抵抗能力的。

小一點的反艦導彈都可以將這艘航母直接洞穿。


如果換成重型反艦導彈的那麼就是這樣的:

這艘靶艦是一艘蘇聯的科考船,排水量達到38000多噸,兩枚P-500玄武岩導彈直接打碎。


一般的蘇聯攻擊模式是指少四妹玄武岩導彈命中一艘航母。所以,對於航母來說捱上了就是死。


不過在面對海軍大國的航母戰鬥群的1000公里的警戒範圍上,想炸到航母卻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至於彈道導彈打航母,那麼更不靠譜,以前說過了,就不多說了。


軍武數據庫


擊沉一艘10萬噸級核動力航母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

擊沉航母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水下一種水上,水下一般為核潛艇及常規潛艇,靠發射魚雷可以擊沉航母。水上採用彈道導彈和電磁炮,比如中國的東風21D和東風26專門打擊航母的武器,它們都具有高超音速利用天基作為導航系統,自動搜索目標到達航母上空垂直下降,在導彈本身發動機和自由落體重力加速度下,一枚東風21D和東風26可以擊沉一艘航母。

中國的電磁炮是馬偉明院發明的,經過無數次試驗成功率100%,而且殺傷力巨大,可以穿透航母甲板,速度快威力大。已經開始在軍艦和海岸上裝備。

所以說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傢俱備擊沉航母的能力,對付大型航母必然有專用武器,才能秒殺水上大型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